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编纂与刊刻:宋元学案文本生成史研究

编纂与刊刻:宋元学案文本生成史研究

编纂与刊刻:宋元学案文本生成史研究

定 价:¥78.00

作 者: 金晓刚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8212731 出版时间: 2021-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35 字数:  

内容简介

  《宋元学案》从康熙时始纂到道光年间正式刊刻,历经一百余年,先后形成黄宗羲原本、全祖望补本、黄璋校补本、王梓材与冯云濠的百卷定本。这些文本在内容上的增删、调整,一定程度折射出前后编纂者对宋元理学史的不同认识,其背后反映了编纂者不同的思想旨趣。本书全面利用《宋元学案》现存的稿抄本与通行刻本,逐一解析《宋元学案》编纂过程中的疑点与悬案,复原黄宗羲原本与全祖望补本的原貌,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解读黄宗羲、全祖望的宋元理学史观,进而对宋元学术思想史的相关论断提出新的审视。另一方面,则在思想史视野下解读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王梓材等编纂者的编纂观念,追问其背后的思想诉求,展示有清一代浙学的思想演进与转化,进而深化清代学术史研究。

作者简介

  金晓刚,历史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史。

图书目录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
第一章 黄宗羲父子与《宋儒学案》《元儒学案》的始纂
第一节 黄宗羲编纂《宋儒学案》《元儒学案》的背景
一、康熙朝《明史·理学传》废置的争议
二、黄宗羲编纂《明儒学案》的思想旨趣
第二节 从《理学录》到《宋儒学案》《元儒学案》:黄宗羲对宋元理学史的建构
第三节 黄百家与《宋儒学案》《元儒学案》的纂辑
一、黄百家纂辑过程中的文献增补与史料考订
二、黄百家对宋元理学史的认识
小结
第二章 全祖望与《宋元学案》的补修
第一节 《明史·儒林传》纂修与全祖望续补《宋元学案》的历史语境
第二节 从梨洲原本到全氏补本:全祖望眼中的宋元儒学史
一、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的过程
二、超越朱、陆与合“道”“儒”“文”于一的儒学史
第三节 道德重于学术:全祖望评价儒学人物的尺度
一、全氏补本与《宋史》的关系
二、从“自得”转向“躬行”:全祖望重修《明儒学案》
第四节 全氏补本之外:全祖望对宋元儒学史的另一种叙述
一、长时段与地方史中的宋学
二、多元网络中的思想渊源
三、整体视野下对王安石及反道学群体的评价
小结
第三章 黄璋父子与《宋元学案》的校补
第一节 两种《宋元学案》黄璋校补稿本的学术价值
一、余姚本与傅图本的关系
二、八十六卷黄氏补本与傅图本《宋儒学案》的关系
三、两种黄璋校补本与百卷刊本的差异:学案及案语署名部分
四、黄璋校补本所折射的学术史轨迹及文献价值
第二节 黄宗羲后裔与《宋元学案》稿本的流传
第三节 黄璋父子校补《宋元学案》的内容
第四节 黄璋父子对宋元儒学史的认识
小结
第四章 《宋元学案》在道光年间的校刻与增补
第一节 《宋元学案》的寻访、校刻及其思想诉求
一、道光年间的理学史编纂与汉宋关系
二、何凌汉、陈用光搜访《宋元学案》的旨趣
三、王梓材、冯云濠校补《宋元学案》的学术理路
四、何绍基等人刊刻《宋元学案》的思想诉求
第二节 《宋元学案补遗》的成稿及其思想史观
一、《补遗》的成稿过程
二、《补遗》的思想史视野及其学术价值
小结
结语
附录一 改编与刊刻:《宋元学案》在清末民国的回响
一、《宋元学案》的节删、重编本及其意涵再构
二、张寿镛刊刻《宋元学案补遗》的诉求
结语
附录二 《宋元学案》及其《补遗》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