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水产、渔业人工鱼礁生态效应研究:以山东俚岛海域人工鱼礁区为例

人工鱼礁生态效应研究:以山东俚岛海域人工鱼礁区为例

人工鱼礁生态效应研究:以山东俚岛海域人工鱼礁区为例

定 价:¥58.00

作 者: 吴忠鑫 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9287747 出版时间: 2021-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4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我国山东俚岛海域的人工鱼礁区为例,通过长时间序列的观测,以建礁后3~7年(2009年至2013年)的生物资源和环境跟踪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稳定同位素技术、功能多样性分析、生态系统模型等国际同领域先进的研究方法,解析了人工鱼礁区附着大型底栖藻类、底层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支持礁区消费者生产的基础碳来源,并估算了其相对贡献度,阐明了基础碳源在人工鱼礁区次级生产中的生态作用;同时,开展了礁区三种优势岩礁性鱼类的胃含物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查明了三种优势鱼类的饵料组成及其营养生态位分化关系。另外,作者还对礁区鱼类功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鱼类生物性状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角度,阐明了人工鱼礁增殖诱集鱼类的功能性依据。在此基础上,作者构建了人工鱼礁生态系统Ecopath和Ecosim模型,评价了俚岛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该系统的增殖目标种的生态容纳量进行了评估,对鱼礁区的捕捞和管理进行了情景模拟和分析。旨在推动我国人工鱼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展,为我国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和基于生态系统的近岸水域资源养护提供理论支持,为同行业研究人员提供资料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人工鱼礁生态效应研究:以山东俚岛海域人工鱼礁区为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工鱼礁及其生态效应
第一节 人工鱼礁的定义、作用与分类
一、人工鱼礁的定义
二、人工鱼礁的作用
三、人工鱼礁的分类
第二节 人工鱼礁生态效应
一、非生物环境的变化
二、生物环境的变化
第三节 人工鱼礁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一、浮游生物
二、底栖生物
三、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
四、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 我国北方典型海域——俚岛海域的人工鱼礁建设
第一节 俚岛人工鱼礁区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环境条件
三、气候特征
四、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 海洋水文与环境因子概况
一、环境因子
二、潮汐、波浪
第三节 海洋生物资源现状
一、浮游植物
二、浮游动物
三、大型底栖藻类和海草
四、大型底栖动物
五、渔业资源
第四节 俚岛增殖型人工鱼礁建设现状
第三章 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一、样品采集
二、数据分析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附着藻类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季节变化
二、附着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及聚类分析
三、附着藻类的群落动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基础碳源的营养贡献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一、样品采集和处理
二、稳定同位素分析
三、数据处理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基础碳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二、基础碳源的营养功能组划分
三、底栖消费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四、底栖消费者食源贡献分析
第四节 讨论
一、基础碳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二、基础碳源对底栖消费者的食源重要性
第五章 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一、采样方法
二、数据分析
第三节 结果
一、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二、群落结构的单变量分析
三、群落组成
第四节 讨论
一、人工鱼礁区与自然生境的比较
二、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第六章 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一、功能性状
二、功能多样性指数
三、数据处理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一、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二、鱼类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空间比较
第四节 讨论
一、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二、功能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第七章 三种同域分布的鲇科鱼类的食物资源分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一、样品采集
二、胃含物分析
三、食物组成的多元分析
四、食物组成的种内差异
五、食物组成的种间差异
六、稳定同位素分析
七、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
第三节 结果
一、食物组成
二、食物组成的多元分析
三、稳定同位素分析
第四节 讨论
一、食物资源分化
二、稳定同位素比值的空间变化
第八章 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区域
二、Ecopath模型
三、功能组划分
四、输入数据和信息来源
五、模型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和敏感度
六、模型平衡调试
七、混合营养效应
八、关键种指数
九、网络分析
第三节 结果
一、模型质量评价和敏感度分析
二、生态系统结构和营养级
三、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及转换效率
四、混合营养效应和关键种指数
五、网络分析和生态系统属性
第四节 讨论
一、能量流动
二、生态系统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三、渔业状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九章 基于生态系统的人工鱼礁区渔业管理模拟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一、生态容纳量
二、Ecosim模型
三、模拟情景设计
第三节 结果
一、刺参和皱纹盘鲍的生态容纳量
二、易捕食指数值
三、情景模拟评价
第四节 讨论
一、生态容纳量
二、易捕食参数值的评价
三、渔业和养殖活动对系统能流的影响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