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理论柯布与中国:直观柯布后现代生态文明思想

柯布与中国:直观柯布后现代生态文明思想

柯布与中国:直观柯布后现代生态文明思想

定 价:¥68.00

作 者: 樊美筠,刘璐,高凯歌 著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740878 出版时间: 2022-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柯布博士是世界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过程哲学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者。他40余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对西式现代化的种种弊端进行深刻反思,致力于探索一条整合传统与现代优秀资源的生态文明之路,他高度肯定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的新进步。 本书意在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野特别是围绕着柯布博士的思考介绍这种后现代的生态文明观。具体而言,本书首先对柯布的生平及学术思想进了回顾,然后分别从后现代生态文明观、后现代生态文明经济观、后现代生态文明农业观、后现代生态文明教育观、后现代生态文明哲学观五个方面,对柯布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总结及反思。本书认为这种具有整合性和建设性的生态文明观,对于人们站在一个新的视角反思工业文明,展望和擘画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樊美筠,女,博士,重庆人,现任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世界文化论坛报》主编,柯布生态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师从叶朗教授与周桂钿教授。出国前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市美学会副秘书长。同时兼任华中科技大学海外研究员、广西师大、吉林师大客座教授。发表《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等专著6部,《第二次启蒙》等合著6部。在中国《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文艺研究》,台湾《哲学与文化》,美国《东西方哲学》,《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杂志》,波兰《可持续发展研究》,保加利亚《巴尔干哲学杂志》等刊物发表《怀特海和中国哲学的和谐观念》《生态文明呼唤一种热土教育》等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

图书目录

目 录





序一………………………………………………………………

小约翰·柯布 1

序二: 殊途同归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张孝德 4


第一章 具有淑世情怀的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其人其事 ………… 1
第一节 生 平………………………………………………………………… 1
第二节 学术生涯……………………………………………………………… 4
第三节 柯布博士的中国缘…………………………………………………… 7


第二章 后现代生态文明观
第一节 探颐文明的起源

…………………………………………………… 11
…………………………………………………… 11

第二节 工业文明是一种内含自毁基因的文明

…………………………… 14

第三节 走向一种可持续的生态文明

……………………………………… 23



第三章 后现代生态文明经济观

……………………………………………… 28

第一节 “ 经济主义的内涵及特征”

……………………………………… 29

第二节 解构经济主义

……………………………………………………… 34

第三节 走向共同体经济

…………………………………………………… 56



第四章 后现代生态文明农业观

……………………………………………… 73

第一节 工业化农业的黄昏

………………………………………………… 73


— 1 —

柯布与中国: 直观柯布后现代生态文明思想


第二节 史无前例的粮食安全危机

………………………………………… 87

第三节 走向后现代农业 …………………………………………………… 100

第五章 后现代生态文明教育观 ……………………………………………… 120

第一节 教育的 “ 现有之义”
第二节 教育的 “ 应有之义”

…………………………………………… 122
…………………………………………… 137

第三节 探索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怀特海大学模式 ………………… 144

第六章 后现代生态文明哲学观 ……………………………………………… 151
第一节 怀特海哲学思想简介 ……………………………………………… 152
第二节 柯布对怀特海有机哲学的贡献 …………………………………… 159

第三节 “ 对世界的忠诚”

……………………………………………… 173


第七章 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 ……………………………………………… 175

小约翰?柯布重要著作一览表与大事记 ……………………………………… 185

后 记 …………………………………………………………………………… 188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