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建筑史美国乡土建筑保护

美国乡土建筑保护

美国乡土建筑保护

定 价:¥98.00

作 者: 黄川壑 著
出版社: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遗产新知文丛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033791 出版时间: 2022-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字数:  

内容简介

  1989年,我出生在川南的一个小镇。那光滑透亮的青石板路串起的幽长古巷,两边分布着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小青瓦房,后面山林里充斥着聒噪的蛐蛐叫声和嘹亮的蝉鸣……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画卷,一幕幕世代相传的风土人情,让我与乡土建筑结缘。尽管后来远离家乡,但许多记忆仍未抹去,因此时常与家人游历诸多各有特色的古镇、古村,寻找那一份乡愁。这些古镇、古村有的隐藏在深山之中人迹罕至,有的却在商业运作之下人流涌动。前者,虽然街道上近六成的门窗紧闭,只有个别理发店还有零星的老顾客,杂货店经营着一些本地的土特产和日常生活用品,诸多构造精巧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已破损,但这种萧条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感与厚重感。至于后者,华丽恢宏的建筑群,由远及近的吆喝售卖声,反而让我感到莫名的焦虑。总想让它们回到时光的原点,延续那时的记忆。2013年,我开始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那种挥之不去的乡土情怀驱使我毅然选择建筑遗产保护作为论文研究方向,由此开始续写我与乡土建筑的故事。2015年,我获得公派留学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交流学习的机会,这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研究建筑遗产保护。除了在图书馆翻阅诸多史料外,我也游走于美国各地调研乡土建筑保护成果。去过美国伟人成长过的老宅,游历过美国建筑保护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城市——查尔斯顿,也走过美国的母亲路-66号公路,更多的是感知了我长时间生活学习的不平凡的城市——图森。通过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渐渐翻开了这个国家丰富多彩的乡土建筑保护史,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我在本书中对美国乡土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探寻保护历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书可以对我国的同类工作提供借鉴。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导师董璁教授对我的选题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也非常感谢清华大学罗德胤教授对我研究成果的肯定,并收入《遗产新知文丛》。同时还要感谢亚利桑那大学的Jeffery Brooks教授,在我留美学习期间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还有诸多在美国的亲朋好友,给予我的帮助使我终生难忘。

作者简介

  黄川壑,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学士、硕士、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城市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传统聚落与乡土建筑保护。曾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并参与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近年来,专注于公园城市设计、乡村振兴等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编制多项标准规范,完成多类型设计项目。在《工业建筑》《风景园林》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获四川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竞赛优秀奖,世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太赛白金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设计竞赛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认知
第二节 保护的历程与范例
第二章 早期的保护运动——始于弗农山
第一节 南方的保护运动——拯救名人建筑
第二节 北方的保护运动——拯救平民建筑
第三节 早期的方法论——专业化的影子
第四节 阶段发展小结
第三章 走上专业化轨道——创建户外博物馆
第一节 始于伟大的理想——重建殖民地威廉斯堡
第二节 基于历史真实性的修复
第三节 迎合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第四节 户外博物馆保护形式的成熟
第五节 阶段发展小结
第四章 法律基础的确立——保护历史城区
第一节 经济大萧条与历史保护
第二节 开创性的区域保护模式
第三节 区域保护模式的基础
第四节 阶段发展小结
第五章 体系化与市场化发展——复兴衰败的城镇中心
第一节 当代保护体系的确立
第二节 环保意识与建筑再利用
第三节 主街的复兴之路
第四节 历史保护的激励政策
第五节 阶段发展小结
第六章 回归大众化——保护日常景观
第一节 历史居民区的保护
第二节 郊区居民区的保护
第三节 路旁景观的保护
第四节 待完善的激励政策
第五节 阶段发展小结
第七章 关注多元文化——保护印第安文化遗产
第一节 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演变
第二节 印第安人在历史保护中的角色变化
第三节 圣胡安印第安传统村落的保护
第四节 阶段发展小结
……
第八章 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演变
附录 保护大事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