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特种医学矿山创伤应急救援与医疗技术

矿山创伤应急救援与医疗技术

矿山创伤应急救援与医疗技术

定 价:¥215.00

作 者: 张柳 著,张柳,程光 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丛编项: 矿山医学系列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5914249 出版时间: 2022-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60 字数:  

内容简介

  与时俱进地提高创伤救治技术无疑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降低残疾率的关键。全书共分十六章,除介绍了我国矿山创伤医疗救援法律与法规、灾害、灾难事件与灾害医学的现状、现代煤矿创伤的特点及其对策、矿山医疗救护体系与规范外,重点介绍了创伤严重程度评价方法、急救的基本技术、外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院内救治程序与原则、外伤患者的检查与诊断、创伤与输血、ICU的监测方法与技术、创伤ICU、骨外固定技术、挤压性损伤的救治、矿山常见创伤的护理、矿山创伤后康复治疗等。本书对一些重点或需要提示的内容采用了简明人体医学知识的介绍,以期便于理解和加深学习印象。同时尽量穿插图表等直观性学习内容,力求易学、易懂、易记、易用。本书主要供高全国矿山从业者和矿山行业医务工作者以及临床医学类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我国矿山高级培训班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暂缺《矿山创伤应急救援与医疗技术》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灾害、灾难事件与灾害医学1
一、灾害的概念与分类 1
二、灾难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1
三、灾害医学的概念 4
四、国际合作与“飞行医院” 4
五、灾难事件现场急救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5
六、在灾难性事件中的院前急救 6
第二章 现代矿山创伤的特点及对策9
第一节 我国矿山创伤救治的重要性 9
第二节 矿山创伤的特殊性 10
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分类 10
二、创伤后免疫的特殊性 11
三、自体压迫伤与自体挤压综合征 11
四、创伤后应激性损伤 11
五、煤矿透水矿难救治程序与方法 12
六、矿山创伤医疗救治的特点 13
七、现代矿山创伤的特点及应急对策 13
第三章 矿山医疗救护体系与规范 19
第一节 灾害医学救援的分级救治和后送体系 19
一、分级救治体系的起源与发展 19
二、现场急救模式 20
三、现场急救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装备、新方法” 20
四、我国矿山一体化创伤医疗救治背景与组织体系建设构想 21
第二节 矿山医疗救护体系特点 26
一、我国矿山救护三级急救网络系统 26
二、矿山救护队与医疗救护相结合 26
三、井下作业人员的自救与互救 27
第三节 国有煤炭企业三级工伤急救体系建设 27
一、三级工伤急救网的基本架构 28
二、三级工伤急救网的运行管理机制 30
三、矿山创伤救治的原则与任务 31
四、矿山创伤急救工作的基本程序 32
五、成批伤员院前救护的组织管理 33
六、企业对三级工伤急救网的支持保障系统 34
七、院前创伤救治小组的组成及任务 35
八、安全转运伤员的条件 36
九、人员配置及经费来源 36
十、紧急情况下人员召集预案 37
十一、监督管理 38
第四节 人员教育与培训 39
一、各级急救人员的任务及技术要求 39
二、对各级急救人员的培训要求 40
三、培训内容与方法 40
第五节 演练与检查 42
第四章 创伤严重程度评价方法 45
一、概述 45
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系统的分类 45
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46
四、创伤评分 47
五、修订的创伤评分 48
六、CRAMS评分 48
七、院前指数 49
八、简明损伤定级标准 49
九、TRISS法 52
十、国际疾病分类创伤严重度评分法 53
十一、创伤的严重性特点评分系统 53
十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 54
十三、脏器损伤的分级 58
十四、煤矿院前创伤评分 69
十五、瓦斯爆炸伤害院前评分 69
第五章 急救的基本技术 71
第一节 保持气道畅通的基本技术 71
一、托起下颌 71
二、开放气道 73
第二节 人工呼吸 82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 82
二、面罩式人工呼吸 82
第三节 心脏按压 83
一、胸外心脏按压 83
二、心脏穿刺 84
三、胸内心脏按压 85
四、胸骨叩击法 85
五、直流电除颤 85
第四节 静脉通道的建立 86
一、静脉穿刺 87
二、静脉切开 89
三、无静脉输液条件时的液体复苏救治技术 89
第五节 体腔穿刺 93
一、胸腔穿刺 93
二、心包穿刺 93
三、腹腔穿刺 94
第六节 动脉导管插入技术 98
一、股动脉导管插入技术 98
二、肺动脉导管插入技术 99
第七节 胸腔闭式引流术 100
一、经肋间隙插管胸腔闭式引流术 100
二、胸膜腔穿刺引流术 102
第八节 清创缝合术 103
一、概述 103
二、适应证 103
三、术前准备 103
四、麻醉 103
五、手术步骤 103
六、术中注意事项 105
七、术后处理 105
第六章 外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107
第一节 现场救护的基本技术 107
一、止血技术 107
二、包扎技术 111
三、临时固定技术 114
四、转运技术 117
第二节 现场急救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 119
一、临时固定法 119
二、小夹板固定方法 120
三、断肢的急救 121
第三节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122
第四节 现场救护不当的后果 122
第七章 院内救治程序与原则124
第一节 院内救治三环节技术 124
一、建立专业化急救中心与队伍 124
二、VIP程序 125
三、COFT技术 125
四、“三个阶段、九个步骤” 126
五、院内救护中的特殊性 126
第二节 成批伤员院内救护的组织管理 127
一、检诊分类 127
二、抢救观察 127
三、成批伤员救护的组织管理 128
四、安全后送 129
第八章 外伤患者的检查与诊断130
第一节 外伤患者首诊时的必检项目 130
一、生命体征检查 130
二、体格检查 131
三、外伤判断 132
四、紧急处置与严密观察 132
五、现病史确认 132
六、损伤部位确认 132
七、出血量确认 133
八、昏迷患者的紧急检查与观察 133
第二节 入院后的必检项目 134
第三节 各种外伤的诊断与检查 135
一、头部外伤 135
二、颜面损伤 136
三、颈部外伤 136
四、胸部外伤 136
五、腹部外伤 136
六、四肢外伤 137
第四节 外伤的分类 137
一、外伤的一般分类 137
二、锐性损伤与钝性损伤 138
第九章 创伤与输血139
第一节 输血的意义和适应证 139
一、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139
二、输血的适应证 140
第二节 成分输血 141
一、概念 141
二、成分输血的优点 142
三、成分输血的原则 142
四、常用的血液制品 142
第三节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44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范输血 144
二、输血的技术操作要求 145
三、输血的不良反应 145
第四节 大量输血 146
一、概念 146
二、大量输血治疗方案 147
三、MTP 的启动 148
四、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 149
五、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151
第五节 临床输血技术 153
一、临床输血新认识与新观念 153
二、临床输血新技术 155
三、白细胞过滤 158
四、血液辐照 159
五、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 160
六、微柱凝胶技术 161
七、冰冻保存稀有血型红细胞 162
第十章 创伤重症监护室的建设与监测技术163
第一节 创伤重症监护室的组织与建设 163
一、创伤ICU的模式 164
二、人员训练 164
三、ICU与其他专科间的关系 164
四、ICU的常用物品 164
第二节 创伤 ICU 程序化护理管理 165
一、护理成员的要求及分工 165
二、创伤ICU程序化护理管理 165
第三节 基本生命体征监测 166
一、心电监测 166
二、血压监测 171
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174
四、体温监测 176
五、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 178
六、呼吸功能监测 181
第四节 动脉血气与酸碱平衡的监测 184
一、概述 184
二、pH值 185
三、二氧化碳分压 186
四、二氧化碳结合力 186
五、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186
六、二氧化碳总量 186
七、缓冲碱 186
八、碱剩余 187
九、阴离子间隙 187
十、动脉血氧分压 188
十一、血氧饱和度 188
十二、血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189
十三、血氧含量 189
第五节 肾功能的监测 189
一、 肾小球功能的监测 189
二、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监测 190
三、肾小管功能的监测 191
四、尿渗透压测定 191
五、自由水清除率 191
六、酚红排泄试验 191
第六节 胃肠黏膜功能监测 192
一、测定原理 192
二、注意事项 193
第七节 肝功能监测 194
一、血清胆红素测定 194
二、尿胆红素、尿胆原测定 194
三、BSP试验和ICG试验 195
四、血清蛋白试验 195
五、血清脂质测定 196
六、血清酶的测定 197
七、血氮测定 198
八、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198
第八节 脑功能监测 198
一、颅内压的监测 199
二、脑氧代谢状态的监测 202
三、脑血流量监测 203
四、脑电活动监测 203
五、脑温监测 204
六、颅脑影像学监测 204
第九节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204
一、机械通气的目的 204
二、呼吸机治疗的适应证 204
三、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治疗选择的时机 205
四、呼吸机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205
五、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及调节方法 205
六、机械通气方式及临床应用 209
七、人机对抗的处理 213
八、呼吸机的撤离 214
第十一章 影像学技术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216
第一节 颅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216
一、概述 216
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216
三、磁共振成像 225
四、PET 234
五、脑磁图 235
第二节 胸部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238
一、肋骨骨折 238
二、胸骨骨折 240
三、胸部异物 241
四、创伤性气胸及血胸 241
五、肺实质损伤 242
六、气管和支气管损伤 244
七、纵隔气肿与血肿 245
八、膈肌损伤 245
九、胸腹联合伤 246
十、胸部血管损伤 247
第三节 腹部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248
一、概述 248
二、实质脏器损伤 249
三、空腔脏器损伤 254
四、腹部血管损伤 256
第十二章 骨外固定技术258
第一节 骨外固定技术发展与研究 258
一、骨折外固定技术发展史 258
二、骨外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261
第二节 石膏外固定技术 264
一、石膏固定的适应证 264
二、石膏固定的优缺点 265
三、石膏固定的禁忌证 265
四、石膏绷带的用法 265
五、常用石膏固定类型 265
六、石膏绷带固定技术 266
七、石膏固定前、后和石膏外固定过程中注意事项 266
第三节 医用高分子绷带外固定技术 267
一、产品特点 267
二、使用方法 268
第四节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技术 269
一、外固定支架的使用指征 269
二、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优点 269
三、手术方法 270
第十三章 挤压性损伤的救治271
第一节 筋膜间室综合征 271
一、病因 271
二、发病机制 271
三、病理变化 272
四、临床表现 273
五、诊断 273
六、治疗 274
第二节 足部肌筋膜间室综合征 274
一、足部肌筋膜间室的解剖结构 274
二、诊断标准 275
三、治疗原则 275
第三节 挤压综合征 276
一、发病机制 276
二、临床表现 276
三、诊断 277
四、治疗原则 277
五、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特殊性 278
第四节 腹腔间室综合征 278
一、病因 279
二、病理生理变化 279
三、诊断 280
四、治疗 280
第十四章 矿山常见创伤的护理282
第一节 创伤的急救与护理 282
一、创伤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 282
二、脊髓损伤的护理 283
三、骨盆骨折的护理 283
四、上肢骨折的护理 283
五、下肢骨折的护理 283
六、骨折的营养护理 284
七、骨折的功能锻炼 284
八、骨折的健康教育 284
第二节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286
一、概述 286
二、观察 286
三、护理 287
第三节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护理 288
一、亚低温治疗的概念 288
二、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288
三、亚低温治疗的效应机制 288
四、亚低温治疗的降温方法 289
五、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289
六、监测 289
第四节 烧伤的护理 291
一、烧伤的一般护理 291
二、烧伤休克期护理 291
三、吸入性损伤护理 292
四、特殊部位烧伤护理 292
五、烧伤侵袭性感染护理 294
六、烧伤营养护理 294
七、烧伤后应激性溃疡综合征护理 294
八、手热滚筒灼伤护理 295
九、化学灼伤急救护理 295
第五节 电击伤护理 296
第十五章 外伤的现代康复治疗298
第一节 现代康复功能训练 298
一、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 298
二、现代康复功能训练技术的新发展 302
第二节 神经系统康复与代偿的新概念与新认知 303
一、康复与代偿并非绝对健康 303
二、神经修复临界点理论 303
三、河道疏浚理论 303
四、自然康复与非自然康复 304
第三节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306
一、功能障碍特点 306
二、康复评定 307
三、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309
第四节 音乐疗法对昏迷促醒作用 318
一、音乐疗法的背景 318
二、音乐的治疗作用 318
三、音乐疗法促醒的作用机制 320
四、音乐疗法促醒的实施方法 320
五、音乐疗法促醒作用的效果评价 320
第五节 中医康复 321
一、中医康复早期治疗 321
二、“三联疗法”综合施治 321
第六节 脑外伤患者健康指导与家庭训练 322
一、脑外伤患者健康指导 322
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家庭训练 322
三、患儿颅脑损伤的早期干预与家庭训练 323
第七节 Lokomat 机器人对脑损伤的康复应用 324
一、Lokomat康复训练机器人简介 324
二、Lokomat系统的治疗特点 325
三、训练方法 326
四、适应证 327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328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