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农业科学农业工程福建耕地

福建耕地

福建耕地

定 价:¥398.00

作 者: 邢世和 等 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30698063 出版时间: 2022-06-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01 字数:  

内容简介

  《福建耕地》是利用福建省耕地资源大数据开展省域耕地质量评价及系列专题应用研究的成果汇编。《福建耕地》在介绍福建省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背景资料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福建省耕地地力等级状况、耕地质量变化与驱动因素、中低产耕地及其主要障碍因素、耕地土壤矿质养分与丰缺分区、粮食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等,全面揭示了福建省耕地资源质量状况、动态变化及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潜性酸分布、碳源/汇演变和氮磷富集状况,阐明了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及其驱动因素、潜性酸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碳源/汇动态变化、碳汇价值、氮磷富集程度与生态风险等;介绍了福建省耕地化肥资源优化配置、耕地土壤酸性调控信息管理系统及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福建省耕地质量提升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作者简介

暂缺《福建耕地》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自然环境条件概况 1
第一节 气候条件 1
一、季风 1
二、热量 1
三、降水 2
四、日照 2
五、气象灾害 2
第二节 地质地貌与成土母质 3
一、地质 3
二、地貌 5_1
三、成土母质 7
第三节 水文条件 8
一、地表水 8
二、地下水 9
第四节 土壤条件 10
一、土壤类型 10
二、土壤分布规律 10
第二章 农业生产概况 13
第一节 耕作制度与农作物生产 13
一、主要耕作制度 13
二、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 14
第二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概况 23
一、确保粮食稳定发展 23
二、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24
第三节 农田基础设施与农作物灌溉情况 25
一、农田基础设施情况 25
二、农作物灌溉情况 26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应用与农田施肥情况 28
一、农业机械化应用情况 28
二、农田肥料投入情况 31
第三章 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35
第一节 耕地资源利用情况与分布 35
一、耕地资源数量及其分布 35
二、不同坡度耕地数量及其分布 36
三、耕地利用结构与分布 37
第二节 耕地资源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7
一、耕地数量动态变化总体分析 37
二、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空间差异分析 38
第三节 耕地资源利用方式、程度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一、耕地资源利用方式 42
二、耕地资源利用程度 43
三、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第四章 耕地土壤类型 47
第一节 耕地土壤类型变化的鉴别与修正 47
一、技术路线 47
二、方法步骤 48
第二节 耕地土壤类型概述 49
一、耕地土壤分类系统 49
二、耕地土壤类型 51
第三节 耕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60
一、耕地土壤类型数量分析 60
二、耕地土壤类型空间分布 62
第五章 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 70
第一节 资料收集与整理 70
一、软硬件准备 70
二、基础与专题图件资料 70
三、数据文本资料 71
第二节 数据甄别遴选与补充调查 71
一、数据甄别遴选 71
二、数据审核 73
三、野外补充调查 76
第三节 数据库与评价单元的建立 76
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76
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77
三、评价单元的建立 77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78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78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79
三、隶属函数的建立与属性数据的标准化 81
第五节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83
一、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 83
二、确定耕地地力等级 84
三、耕地地力评价结果验证 84
四、耕地地力评价图件的绘制 85
第六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析 85
一、耕地地力等级面积与分布 85
二、各等级耕地主要属性对比 92
三、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96
第七节 耕地地力等级特征分析 97
一、一等地地力特征 97
二、二等地地力特征 99
三、三等地地力特征 100
四、四等地地力特征 101
五、五等地地力特征 101
六、六等地地力特征 102
七、七等地地力特征 103
八、八等地地力特征 104
九、九等地地力特征 105
十、十等地地力特征 106
第六章 耕地质量动态变化与驱动因素 108
第一节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109
一、技术路线 109
二、方法步骤 109
第二节 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异分析 116
一、2009年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异分析 116
二、2017年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异分析 120
第三节 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异分析 123
一、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总体空间分异 123
二、不同耕地利用类型耕地质量动态变化 125
三、不同海拔分区耕地质量动态变化 126
四、随距居民点距离变化的耕地质量动态变化 127
五、随距道路距离变化的耕地质量动态变化 128
第四节 耕地质量动态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128
一、耕地质量动态变化驱动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128
二、耕地质量动态变化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129
第七章 耕地土壤理化性质与空间分布 131
第一节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131
一、技术路线 131
二、方法步骤 131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133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变化 133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有机质丰缺状况 152
第三节 土壤氮素 152
一、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变化 152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氮素丰缺状况 157
第四节 土壤磷素 158
一、土壤磷素含量及其变化 158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磷素丰缺状况 160
第五节 土壤钾素 161
一、土壤钾素含量及其变化 161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钾素丰缺状况 164
第六节 土壤中量元素 164
一、土壤钙、镁和硫素含量及其丰缺状况 164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钙、镁和硫素丰缺状况 170
第七节 土壤微量元素 172
一、土壤锌、硼素含量及其变化 172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锌、硼丰缺状况 176
第八节 土壤酸碱性 177
一、土壤酸碱性及其变化 177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酸碱性状况 185
第九节 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 186
一、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及其变化 186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状况 188
第十节 土壤质地 188
一、土壤质地状况 188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质地状况 194
第八章 耕地粮食作物的主要限制因素 195
第一节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195
一、技术路线 195
二、方法步骤 196
三、耕地粮食生产主要限制因素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200
四、耕地粮食生产主要限制因素空间分异分析 200
五、耕地粮食生产主要限制因素的限制程度分区及其数据库的建立 200
六、数据统计分析 201
七、图件编制 201
第二节 耕地粮食作物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201
一、基于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的耕地粮食作物主要影响因子 201
二、基于模糊Board模型的耕地粮食作物主要影响因子的主次分析 203
第三节 耕地粮食生产主要限制因素空间分异分析 205
一、水平空间分异分析 205
二、垂直空间分异分析 214
第四节 耕地粮食生产主要限制因素的限制程度分区 215
一、灌溉限制程度分区 215
二、耕层限制程度分区 228
三、钾素限制程度分区 228
四、硼素限制程度分区 229
五、热量限制程度分区 230
六、坡度限制程度分区 230
七、酸碱性限制程度分区 231
八、镁素限制程度分区 231
九、氮素限制程度分区 232
十、磷素限制程度分区 232
第五节 耕地粮食生产主要限制因素调控对策 233
一、灌溉、坡度、耕层和热量限制调控对策 233
二、酸性、氮、磷、钾、镁和硼素限制调控对策 235
第九章 耕地土壤酸化与驱动因素 237
第一节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238
一、技术路线 238
二、方法步骤 238
第二节 耕地土壤酸碱性时空分异分析 243
一、耕地土壤酸碱性及其空间分异 243
二、耕地土壤酸碱性动态变化特征 245
第三节 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区分析 256
一、不同行政区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区分析 256
二、耕地不同土壤类型酸化程度分区分析 260
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区分析 263
四、不同气候带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区分析 264
五、不同熟制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区分析 265
六、不同地貌类型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区分析 265
七、不同海拔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区分析 266
八、距道路不同距离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区分析 267
九、距居民点不同距离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区分析 267
第四节 耕地土壤酸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268
一、主要驱动因子分析 268
二、主要驱动因子影响路径与程度分析 269
第十章 耕地土壤潜性酸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 273
第一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274
一、研究内容 274
二、技术路线 274
三、方法步骤 275
第二节 耕地土壤潜性酸时空变化差异分析 277
一、耕地土壤潜性酸时空变化总体特征分析 277
二、不同利用类型耕地土壤潜性酸时空变化差异分析 279
三、不同亚类耕地土壤潜性酸时空变化差异分析 280
四、不同海拔耕地土壤潜性酸时空变化差异分析 282
第三节 耕地土壤潜性酸变化分区与驱动因素分析 283
一、耕地土壤潜性酸变化分区分析 283
二、耕地土壤潜性酸动态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284
第十一章 耕地土壤碳源 / 汇与碳汇价值 287
第一节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287
一、技术路线 287
二、方法步骤 288
第二节 耕地表层土壤碳源/汇空间差异 293
一、耕地表层土壤碳源/汇总体空间差异 293
二、耕地表层土壤碳源/汇水平空间分异 295
三、耕地表层土壤碳源/汇垂直空间分异 301
四、耕地表层土壤碳汇量的空间分异 302
第三节 耕地表层土壤碳汇价值分析 302
一、耕地表层土壤碳汇价值空间分异 302
二、耕地表层土壤碳汇价值分区 303
第十二章 耕地土壤氮素富集与生态风险 305
第一节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305
一、技术路线 305
二、方法步骤 305
第二节 耕地土壤氮密度、氮储量的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 309
一、耕地土壤氮密度、氮储量空间分异 309
二、不同利用类型耕地氮密度、氮储量的差异与动态变化 311
三、不同土壤类型耕地氮密度、氮储量的差异与动态变化 313
第三节 耕地土壤氮素富集程度分析 314
一、耕地土壤氮素富集程度总体特征 314
二、不同利用类型耕地氮素富集程度 315
三、不同土壤类型耕地氮素富集程度 315
第四节 耕地土壤氮素富集生态风险分析 316
一、耕地土壤氮素富集生态风险总体特征分析 316
二、不同利用类型耕地氮素富集生态风险分析 317
三、不同土壤类型耕地氮素富集生态风险分析 318
第十三章 耕地土壤磷素富集与生态风险 321
第一节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322
一、技术路线 322
二、方法步骤 322
第二节 耕地土壤磷素富集时空变化分析 324
一、不同区域耕地土壤磷素富集时空变化分析 324
二、不同土壤类型耕地土壤磷素富集时空变化分析 328
第三节 耕地土壤磷素富集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333
一、耕地土壤全磷富集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333
二、耕地土壤有效磷富集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334
三、耕地土壤磷素富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