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散文随笔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比竹小品 小写五种:之二 止庵

比竹小品 小写五种:之二 止庵

比竹小品 小写五种:之二 止庵

定 价:¥62.00

作 者: 止庵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7441688 出版时间: 2022-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书名:比竹小品(小写五种) 作者: 止庵书号: 978-7-5474-4168-8中图分类号:I267.1责任编辑: 怀志霄定价: 62.00成品尺寸: 130mm×185mm开本:32用纸:80克胶版纸装帧: 圆脊精装印张: 7字数:99千字页数: 224出版日期:2022.4 上架建议: 文学随笔 内容简介:《比竹小品》是止庵的个人随笔集,收录作品26篇。这些作品有的是人物研究文,如《鲁迅的另一面》《胡张初识考》《鲁迅与朱安》等;有的是书评,如《 琐谈》《鲁迅杂文集的编法与说法》《 杂谈》《再谈 》等。书名出自《庄子·齐物论》:“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人籁”“地籁”皆系人家借声,自然而然方为“天籁”,然此事“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作文多年,自愧仍是“比竹”而已。作者简介: 止庵,本名王进文,一九五九年生于北京。有《受命》《惜别》《画见》《神拳考》《周作人传》《樗下读庄》《老子演义》等约三十种著作。《苦雾抄》是最新的随笔集。前言/序《庄子·齐物论》云,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看出“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答以“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又说:“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人籁”不如“地籁”,时下倡导“返归自然”者亦如是说;“地籁”不如“天籁”,大概只有庄生才有这般见识。无论“人籁”“地籁”,皆系人家借声;自然而然,方为“天籁”。赵德《四书笺义》:“就己而言则曰吾,因人而言则曰我。”我之于吾,乃是外来影响,犹风之于窍穴,人之于萧管也。“吾丧我”,即“使其自己”;说真正属于自家的话,就是“天籁”。然此事“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我作文多年,自愧仍是“比竹”耳。后记:二○○七年八月后所作,计有《云集》里的两篇,薄薄一册《茶店说书》,《沽酌集》修订本里的八篇,再就是这更薄的一册《比竹小品》,一总不过二十万字。这些都是“作文”,原属写不写两可,虽然我写每一篇尽量做到言之有物;唯《云集》序跋和《茶店说书》后记虽寥寥数语,却约略可见我这一时期的心境。然而现在连这个也不想谈了。偶读《论语》,孔子云:“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子云:“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我想这其实有着一个如《老子》讲的“天地不仁”、“天道无亲”的背景,——所谓“不仁”、“无亲”,亦即无所偏私,一视同仁。他们无非分别站在“天”和“我”的立场说话罢了。精彩文摘:阅读的乐趣 阅读的乐趣,可以因“字”而生,也可以因“书”而生。前一种不是讲“读帖”,而指对由字而词而句而章节而篇或书传达的内容所产生的感悟。从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到宋朝皇帝赵恒的“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都是这种乐趣。后一种乐趣包含前一种乐趣在内,此外更涉及一本书的具体样子,诸如字体、字号、用纸、版式、插图、开本、扉页、环衬、封面、装订形式等,乃至版本之类。读张岱《夜航船》,“书籍”项下举凡“二酉藏书”“兰台秘典”“石室紬书”“南面百城”“三十乘”“曹氏书仓”“五车书”“八万卷”“三万轴”“黄卷”“杀青”“铅椠”“湘帖”“芸编”“书楼孙氏”“汗牛充栋”“嘉则殿”等,都与这种乐趣相关。《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史记·孔子世家》则云,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从书的内容牵扯到了书的形式。《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也是内容不离形式。爱读书的人往往也就重视与书相关的一切。不过对于“书”的兴趣却可以舍去“读”而单独存在。有不少藏书家都只存不看,此亦不足为奇。从“仓颉造字”开始,无论借助什么媒介,甲骨、钟鼎、瓦当、刻石、竹简、缣素,直到纸,阅读一概是“眼”与“字”之间发生关系。文明进步至于今,在这一点上我们仍与先民一样,顶多加了副眼镜而已。我看电影《黑客帝国》,那里的人接受信息,是拿根管子连在后脖梗儿的接口上,或许是企图有所革命;但我是学过解剖学的,知道这法子未必灵光。由此也可看出现代人在这方面何其无奈了。这就要讲到网络阅读以及继之而起的电子书了。我很少在网上阅读,电子书阅读器也只在地铁车厢里见到别人拿着。听说最近为了电子阅读,又发明了iPad。阅读媒介的演变史,总的来说是由难而易,由贵而廉,这正符合人性的要求;电子书显然是历史的最新一页。电子书阅读器、iPad价格虽然不菲,但比起添书柜、置书房要便宜多了。而阅读电子书,其实还是“眼-字”关系。有人说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自有浅深之别。我想这大概是基于个人的习惯发言。前人读书,有“皓首穷经”与“一目十行”之别,可知深浅在于自己怎么读。或者纸质书与电子书两种媒介并存,才有作者、读者、写法、读法的种种差别。有朝一日纸质书彻底消亡,电子书一统天下,也就浅者自浅,深者自深了。如今关于电子书是否将取代纸质书,有许多说法。恕我孤陋寡闻,不记得历史记载中,当纸质书取代简策帛书时,人们有过类似议论。假如真的没有,也不足以说明这两次变化存在多大不同。可能因为过去变化缓慢,也许几辈子才能完成,是以自然而然;如今则太过迅速,一蹴而就,人们不及适应。回到“阅读的乐趣”的话题。电子书取代纸质书后,“因字而生”的乐趣依然存在,单单“因书而生”的乐趣却将丧失殆尽。虽然电子书也有字体、字号、版式、插图等,还是可以一“玩”的。但至少《夜航船》里讲的那些事儿,不再有了。至于我自己,大概不会放弃纸质书阅读。我承认纸质书将为电子书所取代,只希望这一变化终我一生而未及完成。

作者简介

暂缺《比竹小品 小写五种:之二 止庵》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周启明颇昏……”考
鲁迅的另一面
鲁迅与朱安
鲁迅杂文集的编法与说法
鲁迅的合作作品
鲁迅遗著的出版
《鲁迅著译编年全集》答问
关于鲁迅翻译的研究
关于苦雨斋
《周作人散文全集》琐谈
“周作人传统”与文载道
我怎样写《周作人传》
胡张初识考
张佩纶的遗产
再谈《小团圆》
张爱玲文话
《异乡记》杂谈
《重访边城》原稿校读记
由舒芜之死而想到的
《上水船集》编后记
“六言诗案”及其他
谈丐辞
《老八舍往事》跟帖
话说“书之书”
也谈毛边书
阅读的乐趣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