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宋代士人阶层的女性

宋代士人阶层的女性

宋代士人阶层的女性

定 价:¥78.00

作 者: 铁爱花 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丛编项: 吉金文库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3350426 出版时间: 2022-12-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04 字数:  

内容简介

  在宋代,士人阶层队伍空前膨胀,与之相应,士人阶层女性群体的数量也随之扩大。本书明确界定“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概念,从秩序、规范与女性的实际生活入手,按照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广泛考察宋代国家、士人社会、地方乡里以及士人家庭等对女性的规范,系统展现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生活实然,并从多角度、多层面透视宋代社会秩序、规范与士人阶层女性生活之间的关系。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了宋儒凭借阴阳学说,诠释和建构理想性别秩序的过程;性越轨法律和旌表制度对性别秩序的规范;士人舆论、乡评、家庭等对女性的规范、教化与期许。下篇则从社会实然的角度,考察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实际生活面貌:她们对公领域的参预;她们的阅读活动;她们的休闲娱乐、旅行和交友聚会;以及多元的夫妻关系和妻妾关系模式。

作者简介

  铁爱花 甘肃武威人。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宋史、性别史、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史林》《浙江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编。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论著多次获省部级等奖励。

图书目录

绪 论 ………………………………………………………………… …1
  第一节 相关概念…………………………………………………… 1
  第二节 缘起与意义………………………………………………… 4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 8
  第四节 材料与方法…………………………………………………11
  第五节 研究思路……………………………………………………16

  上篇 秩序、规范篇

  第一章 乾道坤道:阴阳学说与宋代性别秩序…………………………31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与性别尊卑秩序的建构…………………………31
  第二节 阴阳学说与性别内外的生活空间及职事分工……………45
  第三节 阴阳学说与理想夫妻关系模式……………………………59

  第二章 奖惩之间:法律、旌表制度与宋代性别秩序…………………81
  第一节 性越轨法律与宋代性别秩序………………………………82
  第二节 旌表制度与宋代性别秩序…………………………………95

  第三章 话语力量:士人舆论、乡评与宋代性别秩序………… ……120
  第一节 士人的舆论导向………………………………………… 120
  第二节 乡评对女性的规范……………………………………… 133

  第四章 典范训则:士人家庭与宋代性别秩序……………………… 155
  第一节 家庭典范女性的教化作用……………………………… 155
  第二节 家法对性别秩序的维护………………………………… 164

  下篇 女性生活篇

  第五章 公私之间: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公领域活动………… ……183
  第一节 赈济社会的公益事业…………………………………… 183
  第二节 对簿公堂的诉讼活动…………………………………… 203
  第三节 参预夫、子的事业……………………………………… 215

  第六章 女子有才: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阅读活动………………… 244
  第一节 阅读内容与阅读特点…………………………………… 244
  第二节 社会背景与社会影响…………………………………… 253

  第七章 闲情雅致: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休闲活动………………… 264
  第一节 游赏娱乐活动…………………………………………… 266
  第二节 随同夫、子的旅途生涯………………………………… 279
  第三节 交友聚会活动…………………………………………… 288

  第八章 夫妇之间:宋代士人阶层的夫妻与妻妾关系………… ……304
  第一节 夫妻关系………………………………………………… 304
  第二节 妻妾关系………………………………………………… 329

  结 语 ……………………………………………………………… ……345

  主要参考文献…………………………………………………………… 351
  初版后记………………………………………………………………… 380
  再版后记………………………………………………………………… 38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