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理论法学秦汉魏晋犯罪学学说丛论

秦汉魏晋犯罪学学说丛论

秦汉魏晋犯罪学学说丛论

定 价:¥68.00

作 者: 刘志松,段知壮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9768805 出版时间: 2022-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字数:  

内容简介

  秦汉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大时代,基本奠定了此后两千余年中国发展的大格局。犯罪学思想学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对于罪现象的自觉思考,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各思想流派中多有体现。无论是法家的“一断于法”、黄老的“以道统法”、儒家的“原心定罪”,还是《白虎通》《太平经》等重要历史典籍,以及陆贾、贾谊、董仲舒、扬雄、王充、王符、荀悦等思想家关于“罪”的争鸣与传承,其中无不散落着诸多关涉犯罪问题的思想溯源与理论探析,无疑也构成了秦汉魏晋之际犯罪学思想学说的知识盛宴。

作者简介

  刘志松,法学博士,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人大立法咨询专家,天津市 “七五”普法讲师团讲师,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师团成员,天津政府法治智库专家,天津市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学术成果:出版学术专著8部、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发表理论文章多篇。主持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项目和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政部年度全国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理论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段知壮,现任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先后于哈尔滨商业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第二学位)、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南开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目前为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科博士候选人、兰溪市政法委特邀督察员、兰溪市政府法律咨询专家组成员、兰溪市政协智库专家成员。著有《唐代犯罪学学说丛论》,曾在《爱知论丛》(日本)、《亚洲研究》(韩国)、《玄奘法律评论》(台湾)、《法律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参加重大古籍整理项目《中华大典·法律典·民法分典》的编撰工作。

图书目录

目 录
总 论
 一、秦汉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
 二、秦汉魏晋时期的政治变革
 三、秦汉魏晋时期的经济发展
 四、秦汉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
 五、秦汉魏晋时期对于人性的讨论
 六、秦汉魏晋时期对于犯罪问题的认识
上 篇
第一章 秦代的犯罪学思想
 一、法家与秦代法制:“一断于法”的思想渊源
 二、犯罪处理中的法律原则适用
 三、具体罪名背后的犯罪思想内涵
第二章 黄老学的犯罪学思想
 一、以法责罪的根基——“以道统法”
 二、“罪”的衡量尺度——从“节欲”到“有序”
 三、天道感应下“罪”的后果——“诛暴”
第三章 春秋决狱的犯罪学思想
 一、微言大义下“罪”的解释体系建构
 二、“春秋决狱”的具体案例分析
 三、“春秋决狱”的理论本源
第四章 谶纬神学的犯罪学思想
 一、施政法天背后对“罪”的假设
 二、灾异学说对“罪”的解释空间
 三、“消变之道”对“罪”的引导缓解
第五章 《白虎通》的犯罪学思想
 一、“罪”的本源:“天”的至上性与天人关系
 二、“罪”的框架:君臣关系与父子关系
 三、忠孝观念的实践:宗庙制度
第六章 《太平经》的犯罪学思想
 一、“罪”的社会秩序框架
 二、道德意义下“罪”的善恶属性
 三、“罪”之善恶观的现实价值对接
第七章 魏晋玄学的犯罪学思想
 一、“罪”的伦理道德维度
 二、“罪”的自然主义维度
 三、“罪”的人本主义维度
下 篇
第八章 陆贾的犯罪学思想
 一、礼治视角下“罪”的本源
 二、杂学融合下“罪”的延伸
 三、民本主义下“罪”的指向
第九章 贾谊的犯罪学思想
 一、“教善惩恶以达道”的礼法观
 二、民本思想和等级制度的融合
 三、主客观相结合的犯罪预防论
第十章 董仲舒的犯罪学思想
 一、作为一种价值的秩序:“罪”的伦理维度
 二、天人关系下的祥瑞与灾异:“罪”的表征维度
 三、德礼政刑下的中民之性:“罪”的消解维度
第十一章 刘向、刘歆的犯罪学思想
 一、灾异理论对“罪”的阐释
 二、王道理念下对君主的形象塑造
 三、通儒视角下的“罪”的多元延伸
第十二章 扬雄的犯罪学思想
 一、“善恶混”的人性论
 二、功过一体的“罪”之循环观
 三、儒家伦理本位的罪责导向
第十三章 王充的犯罪学思想
 一、“性”之善恶:罪的本源
 二、命定论视角下罪与罚的分离
第十四章 王符的犯罪学思想
 一、“天君臣民”脉络下的国家治理
 二、社会批判思想下的罪责指向
 三、德礼政刑关系的人性善恶依托
第十五章 荀悦的犯罪学思想
 一、天人关系下的“罪”之评判
 二、德刑关系下“罪”的处理
 三、君臣民关系下“罪”的指向
第十六章 诸葛亮的犯罪学思想
 一、《蜀科》与法家思想
 二、儒法兼备下的德礼政刑关系
 三、慎刑与民本思想
后 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