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心理学儿童青少年哀伤与干预

儿童青少年哀伤与干预

儿童青少年哀伤与干预

定 价:¥69.00

作 者: 刘新宪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72017841 出版时间: 2022-11-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儿童青少年经历丧亲或父母婚姻解体会显著增加心理疾病的风险。本书根据国际当代的成熟理论与实践,介绍了儿童青少年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认知、社会心理、哀伤反应以及已被广泛应用的不同哀伤理论与干预体系,还从理论和实操角度介绍了如何保护父母离婚的孩子以减少心理伤害。本书还获得多位国际著名哀伤学者授权,首次翻译了一批被广泛使用的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估量表或问卷,有效的评估将有助于有的放矢的干预。

作者简介

  刘新宪,著名哀伤学者,长期致力于哀伤理论与干预研究、实践与推广,著有《哀伤疗愈》,合著《哀伤理论与实务: 丧子家庭心理疗愈》等,合译《浴火重生: 一位丧子母亲的哀伤疗愈之路》,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包括在国际影响的哀伤研究期刊OMEGA主笔发表我国首篇以实证数据为基础并具有良好效果的哀伤干预论文。

图书目录

章 概论 1
节 哀伤研究与干预历史沿革 3
一、弗洛伊德的哀伤工作理论 3
二、急性哀伤与病理性哀伤 4
三、依恋理论 4
四、五阶段模型 5
五、四任务模型 7
六、持续性联结理论 7
七、认知行为疗法 8
八、双程模型 9
九、生命意义中心哀伤干预 10
十、建构主义的意义重建 12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哀伤干预方法简介 13
一、多维哀伤治疗 13
二、青少年创伤与哀伤模块治疗 14
三、创伤认知行为疗法 14
四、家庭丧亲课程 15
本章结语 16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18
节 皮亚杰学派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8
一、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征 19
二、不同认知阶段对死亡的认知 22
三、相关案例 25
第二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26
一、心理社会发展八个阶段 27
二、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对死亡认知的影响 30
本章结语 32
第三章 不同成长阶段的哀伤反应特征 34
节 0—2岁婴幼儿的哀伤反应 34
一、认知反应 35
二、情感反应 35
三、行为反应 35
四、生理反应 35
第二节 3—5岁儿童的哀伤反应 36
一、认知反应 36
二、情感反应 37
三、行为反应 37
四、生理反应 37
第三节 6—8岁儿童的哀伤反应 38
一、认知反应 39
二、情感反应 39
三、行为反应 39
四、生理反应 40
第四节 9—11岁儿童的哀伤反应 40
一、认知反应 41
二、情感反应 41
三、行为反应 41
四、生理反应 42
第五节 12—17岁青少年的哀伤反应 42
一、认知反应 43
二、情感反应 43
三、行为反应 43
四、生理反应 44
五、精神层面反应 44
本章案例 45
案例一:姐妹俩的不同反应 45
案例二:失去父亲后三个孩子的反应 45
本章结语 48
第四章 认识正常哀伤与延长哀伤障碍 49
节 正常哀伤与延长哀伤障碍 49
一、正常哀伤 50
二、延长哀伤障碍 52
第二节 哀伤与抑郁症及创伤后应激障碍 54
一、哀伤与抑郁症的主要差别 54
二、哀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差别 55
第三节 创伤性哀伤 57
一、创伤反应特征 58
二、创伤性哀伤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60
第四节 延长哀伤障碍的风险因素 64
一、年龄与成长阶段因素 65
二、家长的心理健康 65
三、家长教养方式和家庭因素 66
四、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66
五、以往健康状况 67
六、性别 67
七、承担家庭责任 67
八、与已故亲人的关系 68
九、预期性死亡和非预期性死亡 68
十、个体自身因素 68
十一、应对方式 69
十二、葬礼 69
十三、社会支持 69
十四、二级压力因素 70
本章案例 70
案例一:正常哀伤 70
案例二:延长哀伤障碍 72
本章结语 73
第五章 延长哀伤障碍诊断与评估 74
节 《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诊断标准指导 74
第二节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
指导 75
一、《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 76
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修订版)》诊断
标准 77
第三节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与
儿童青少年的症状 80
一、B类诊断标准 80
二、C类诊断标准:对死亡事件的痛苦反应 81
三、C类诊断标准:社会角色/身份认同困惑 82
第四节 儿童青少年哀伤评估工具 84
一、儿童复杂哀伤评估系统 85
二、儿童哀伤认知问卷 87
三、兄弟姐妹丧亲系列问卷 89
四、儿童延长哀伤问卷与青少年延长哀伤问卷 90
五、持续性复杂丧亲障碍量表 90
六、青少年哀伤量表 91
七、循证评估 91
八、其他哀伤评估量表 92
本章结语 92
第六章 家长如何帮助丧亲儿童青少年 94
节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94
一、孩子对死亡的基本概念理解的差异性 95
二、与孩子谈论死亡 96
三、葬礼的重要性 100
第二节 如何帮助哀伤孩子 101
一、共情沟通 101
二、积极缅怀 103
三、适当的技巧 105
四、开放的态度 108
五、积极的榜样 109
六、社会支持 110
本章案例 112
一、“我没事,你就没事”的父亲 112
二、毫无帮助的父亲 113
三、难以接近的父亲 113
四、“英雄父亲” 114
本章结语 115
第七章 哀伤理论介绍 116
节 持续性联结理论 116
一、持续性联结理论的历史沿革 116
二、持续性联结理论介绍 119
三、持续性联结在哀伤咨询中的应用 124
四、相关案例 127
本节结语 130
第二节 双程模型 131
一、双程模型的历史沿革 131
二、双程模型的理论介绍 133
三、双程模型哀伤干预 139
四、案例分析 142
本节结语 144
第三节 认知行为疗法 145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历史沿革 145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 146
三、认知行为疗法和哀伤疗愈 148
四、认知行为疗法对儿童青少年的哀伤干预 153
五、相关案例 154
本节结语 157
第四节 四任务模型 157
一、四任务模型回顾 157
二、四任务模型介绍 158
三、四任务模型的原则和技巧 161
四、如何帮助失去父/母的孩子 166
五、干预模式 168
六、相关案例 171
本节结语 174
第五节 意义中心心理治疗 175
一、意义中心心理治疗的历史沿革 175
二、意义中心心理治疗的理论介绍 177
三、意义中心心理治疗对癌症青少年的心理干预 178
四、相关案例 187
本节结语 188
第六节 意义重建理论 188
一、意义重建理论的历史回顾 188
二、意义重建理论的基础 189
三、意义重建理论的核心要素 190
四、意义重建哀伤干预的常用方法 193
五、相关案例 196
本节结语 200
第八章 儿童青少年哀伤治疗 201
节 多维哀伤治疗 201
一、多维哀伤治疗回顾 201
二、多维哀伤理论的基本概念 202
三、多维哀伤治疗步骤 207
四、多维哀伤治疗案例 212
本节结语 215
第二节 青少年创伤与哀伤模块治疗 215
一、青少年创伤与哀伤模块治疗回顾 215
二、青少年创伤与哀伤模块治疗的基本概念 216
三、青少年创伤与哀伤模块治疗的模块介绍 217
本节结语 232
第三节 创伤认知行为疗法 232
一、创伤认知行为疗法回顾 233
二、创伤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概念 234
三、创伤认知行为疗法的创伤治疗过程 237
四、创伤认知行为疗法的哀伤治疗过程 245
本节结语 249
第四节 家庭丧亲课程 250
一、家庭丧亲课程回顾 250
二、家庭丧亲课程的基本概念 250
三、家庭丧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253
四、家庭丧亲课程:家长课程 254
五、家庭丧亲课程:儿童青少年课程 257
本节结语 263
第九章 父母离婚与孩子的象征性哀伤 264
节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 264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265
二、我国学者的研究 268
三、父母离婚与象征性丧失 268
四、父母离婚不一定是糟糕的选择 269
第二节 帮助离异家庭孩子 270
一、如何与孩子谈离婚 270
二、父母离婚后对孩子的保护 273
三、相关案例 276
本章结语 279
附录一 哀伤研究与干预的常用术语 280
附录二 评估工具 283
一、儿童复杂哀伤问卷修订版 283
二、儿童全球评估量表 285
三、青少年哀伤量表 287
四、霍根儿童青少年丧亲问卷简版 289
五、儿童延长哀伤问卷与青少年延长哀伤问卷 290
六、儿童哀伤认知问卷 293
七、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 294
八、贝克儿童青少年问卷(第2版) 295
九、延长哀伤障碍问卷 297
十、哀伤和意义重建问卷 298
参考文献 30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