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国富论

国富论

国富论

定 价:¥108.00

作 者: 亚当·斯密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743657 出版时间: 2023-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亲赴欧洲各地考察,于1776年发表的一部改变人类历史的创世巨著。这是人类首度针对政治经济原理进行逻辑严谨的科学论证。亚当·斯密总结了近代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地吸纳了它之前的重要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作了系统的整体描述,是现代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国富论》主导了人类政治经济的演进方向,即使是现今庞大复杂的社会,其运作方式仍然依循本书的模型原则。作者亚当?斯密在书中阐述了财富来源和经济发展的原理,并且说明财富在社会各阶层自然分配的秩序。他不仅强调市场机制的无形力量,更凸显出经济体系存在着表面现象与内部实质联系的双重性。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被称为“经济学之父”。译者简介:谢宗林,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译有《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合译)以及《不要命的自负》(哈耶克著)等。李华夏,1951年生,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台湾清华大学及暨南国际大学兼任教授等,译有《国富论》(合译)、《有闲阶级论》、《蝴蝶效应经济学》等。

图书目录

目 录
卷 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并论劳动
产出自然而然在各社会阶级间分配的次序
章  论分工 ………………………………………………… 3
第二章  论促成分工的原理…………………………………… 12
第三章  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 17
第四章  论金钱的起源与应用………………………………… 22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商品的劳动价格
与金钱价格) ………………………………………… 30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50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与市场价格…………………………… 59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70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96
第十章  论劳动与资本在不同行业的工资与利润 ………… 108
第十一章  论地租 …………………………………………… 162
  
第二卷 论物品积蓄的性质、累积与运用
序  言 ………………………………………………………… 303
章  论物品积蓄的种类 ………………………………… 306
第二章 论货币作为社会全部积蓄中的一个特殊种类或
论国家资本的维持费用 …………………………… 316
第三章  论资本的累积, 兼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 370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积蓄 ………………………………… 394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 404
 
第三卷 论不同国家财富增加的过程
章  论国家财富增加的自然过程 ……………………… 425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古代国家农业发展的
阻碍 ………………………………………………… 431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灭亡后城镇的兴起和进步 …………… 445
第四章  论城镇商业活动如何促进乡村改良 ……………… 458
 
第四卷 论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体系
序  言 ………………………………………………………… 477
章  论重商主义 ………………………………………… 478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进口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 ………… 505
第三章  论特别限制贸易差额于我不利的国家商品进口 … 530
第四章  论退税 ……………………………………………… 563
第五章  论奖励金 …………………………………………… 570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 617
第七章  论殖民地 …………………………………………… 631
第八章  重商主义之结论 …………………………………… 736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 或论那些主张土地的产出是各国
收入或财富的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 …… 761
 
第五卷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经费 ……………………………… 795
第二章  论社会一般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 947
第三章  论公共债务………………………………………… 1066
 
附  录………………………………………………………… 112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