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乡村农业产业培育中县域政府的行动逻辑

乡村农业产业培育中县域政府的行动逻辑

乡村农业产业培育中县域政府的行动逻辑

定 价:¥98.00

作 者: 朱天义,张立荣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2719313 出版时间: 2023-05-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为指导,在扬弃“委托-代理”模型、压力型体制、晋升锦标赛、行政发包制、项目制、统合主义、嵌入性自主、发展型政府理论等诸多分析范式学术思想基础上,从情境、行动者、过程、结果四个要素入手,构建了“情境-过程”分析框架,并以此分析框架为据分别从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农业产业技术革新、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层面解析县域政府培育农业产业的行动逻辑。本书不仅为优化欠发达地区县域政府培育农业产业的行动策略提供理论工具,而且能够为规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政策执行偏差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朱天义,系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国行政管理》《社会主义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多项。长期研究扶贫和农业产业化问题。, 张立荣,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湖北地方政府治理与地方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方向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

图书目录

章  绪论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提出:县域政府培育农业产业为何出现差异化结果?
    (二)研究意义
  二  相关概念厘定及阐释
    (一)欠发达地区
    (二)县域政府
    (三)县域政府培育农业产业
    (四)行动逻辑
    (五)压力型体制
  三  理论基础
    (一)元治理理论:问题指向、核心要义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二)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核心要义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四  研究方法与案例介绍
    (一)研究方法
    (二)案例介绍
  五  逻辑架构与创新意图
    (一)逻辑架构
    (二)创新意图
第二章  “情境-过程”:县域政府培育农业产业的分析视角
  一  县域政府培育农业产业的组织内情境
    (一)纵向权力协调与管控的分析视角
    (二)横向府际竞争的分析视角
  二  县域政府培育农业产业的组织外情境
    (一)“小农”的理论源流与争论
    (二)争论焦点与分歧
    (三)理论与研究视野拓展:政府的作用
    (四)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五)小农到小农户:概念的扩展
  三  传统分析视角的困顿
    (一)组织内情境视角对制度失灵解释力不足
    (二)静态分析无法捕捉政府复杂的行动策略
    (三)组织内情境视角忽略了政府行动的社会条件变量
  四  “情境-过程”:县域政府培育农业产业的分析视角
    (一)“情境-过程”新分析视角的构成要素及内涵
    (二)“情境-过程”视角的适切性
  五  小结
第三章  县域政府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行动逻辑
  一  县域政府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从主体特质分析到组织情境
  二  试点性压力型体制下县域政府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行动策略
    (一)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
    (二)农民企业家的培育
    (三)村干部等积极分子的培育
    (四)政府柔性引才
  三  普惠性压力型体制下县域政府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的行动策略
    (一)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二)农民企业家的培育
    (三)村干部等积极分子的培育
    (四)政府柔性引才
  四  组织外情境下县域政府培育农业经营主体行动策略的调整
    (一)试点性压力型体制下县域政府培育农业经营主体行动策略的调整
    (二)普惠性压力型体制下县域政府培育农业经营主体行动策略的调整
  五  县域政府培育农业经营主体行动策略的结果
    (一)政策的非连续性与资源浪费
    (二)高强度激励与政策执行“一刀切”
  六  小结
第四章  县域政府促进农业产业技术革新的行动逻辑
  一  农业产业技术革新动力:行政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合作供给
    (一)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普及率偏低
    (二)贫困户以村庄社会为主导的科技扶贫网络仍然占主导地位
    (三)贫困户对于农业科技扶贫的政策知晓度
    (四)科技扶贫存在的“门槛效应”
  二  试点性压力型体制下县域政府的农业产业技术供给策略
    (一)公共物品类农业产业技术地供给
    (二)私人物品类农业产业技术地供给
  三  普惠性压力型体制下县域政府的农业产业技术供给策略
    (一)公共物品类农业产业技术供给
    (二)私人物品类农业产业技术供给
  四  组织外情境下县域政府农业产业技术供给策略调整
    (一)试点性压力型体制下县域政府农业产业技术供给策略调整
    (二)普惠性压力型体制下县域政府农业产业技术供给策略调整
  五  组织内外情境约束下县域政府农业产业技术供给策略的结果
    (一)产业帮扶资源配置低效
    (二)培训内容与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低
    (三)政策执行中的“一刀切”现象
  六  小结
第五章  县域政府建设农业市场流通体系的行动逻辑
  一  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方式:行政任务导向或市场需求导向
    (一)县域政府建设农业市场流通体系的两种方式
    (二)县域政府建设农业市场流通体系两种方式的运行逻辑
  二  试点性压力型体制下县域政府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策略
    (一)市场营销流通体系建设
    (二)农产品品牌形象建设
  三  普惠性压力型体制下县域政府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策略
    (一)市场营销流通体系建设
    (二)农产品品牌形象建设
  四  组织外情境下县域政府对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策略的调整
    (一)县域政府对试点性压力型体制下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策略的调整
    (二)县域政府对普惠性压力型体制下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策略的调整
  五  组织内外情境下县域政府农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策略的结果
    (一)市场低效化风险
    (二)龙头企业差异化的带农效果
  六  小结
第六章  精明政府:乡村产业振兴中县域政府角色调适
  一  县域政府如何提升乡村产业政策的持续性
    (一)公共政策的持续性因何重要?
    (二)压力型体制下政策持续性的运行机理
    (三)公共政策持续的要素
  二  县域政府是产业的保障者而非利己的行动者
    (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