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理论实践行动的理由规范性研究

实践行动的理由规范性研究

实践行动的理由规范性研究

定 价:¥78.00

作 者: 文贤庆 著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2040722 出版时间: 2023-07-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在分析规范性、行动理由、合理性、规范性判断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的规范性现象做了本质性探讨,从元伦理学层面表明了道德规范性的本质在于人性心理机制的展现。在厘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系统分析了康德主义、休谟主义和后果主义等道德理论在规范性问题上的争论,清晰展示了这些争论的实质在于对人类不同心理图式的展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对规范性现象采取一种整体性的人类社会学视角,就可以有效避免有关规范性现象的各种表面互竞,从而在客观辩护性层面和实践性动机层面把规范性规约到有关人性的自然主义立场。

作者简介

  文贤庆,清华大学哲学博士,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联培生,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教授,道德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道德规范性、伦理思想史、康德道德哲学、美德伦理学和科技伦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十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项;入选“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人才计划”、湖南师范大学“世承人才计划”项目;荣获湖南省第十二届、十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兼职《伦理学研究》编辑、《哲学中国》副主编,兼任中国知识论学会、中国青年伦理学会理事;担任《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审稿专家、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等。

图书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导言
一、一个元伦理的规范性问题
二、研究现状
三、问题的提出
四、问题的解决及本书的结构
五、研究的方法及预期成果
第二章  行动的理由规范性的一般特征
一、意向性行动的规范性分析
(一)行动的意向性结构
(二)意向性行动的结构规范性
(三)意向性的规范性本质
(四)行动理由的辩护式规范性
(五)有关意向性行动的规范性争论
二、道德生活中的规范性现象: 有关合理性的解释
(一)规范性与合理性
(二)合理性的本质:能力合理性
(三)理论合理性:推理能力作为一种核心
(四)实践合理性的规范性
(五)理性和规范性
三、规范性的本质
(一)有关规范性的几点说明
(二)规范性的实践性:动机的本质
(三)规范性的客观性:基于价值的论证
(四)规范性的客观性:基于欲求的论证
(五)规范性的双重本质
第三章  康德主义对理由规范性的证明
一、康德论道德的规范性
(一)有关自由意志的挑战
(二)绝对命令的规范性
(三)来自道德法则的动机
(四)基于自由意志的道德规范性
二、康德论意志行动的道德动机
(一)意志与任意
(二)两种实践原则: 法则与准则
(三)作为实践理性之意志的动机
三、科斯嘉德对道德规范性问题的证明
(一)绝对命令的规范性
(二)实践同一性
(三)道德同一性
(四)基于反思心灵对道德规范性辩护的失败
第四章  休谟主义对理由规范性的证明
一、休谟论行动动机
(一)欲求的本质
(二)信念的本质
(三)动机: 欲求—信念机制
二、工具主义的规范性及其批判
(一)休谟的工具主义思想
(二)有关休谟式的工具主义的批判
(三)实践理性的不同运用
三、对休谟规范性思想的辩护
(一)要求的规范性和理由的规范性
(二)布鲁姆的“应当操作者”观点
(三)休谟有关道德规范性的一般思想
四、休谟式的结构规范性
第五章  内在理由概念的规范性
一、真值条件表述:从动机内在主义到认知内在主义
(一)内在理由的概念说明
(二)准休谟式解读
(三)认知内在主义解读
二、健全慎思路径
(一)健全慎思路径与主观动机集合的关系
(二)健全慎思路径的作用
(三)一种广义的实践合理性
三、有关内在理由的批评与辩护
(一)对主观动机集合的质疑及其辩护
(二)对健全慎思路径的质疑及其辩护
(三)对实践合理性的质疑及其辩护
四、内在理由概念达到的规范性意义
第六章  基于三种人称立场论道德规范性
一、第一人称立场
(一)科斯嘉德的反思
(二)德拉蒙德的人格主义
二、第二人称立场
(一)达沃尔的第二人称立场
(二)列维纳斯的第二人称立场
三、第三人称立场
(一)基于目的论视角的分析
(二)基于实在论的分析
四、批判性立场
五、人称问题中的道德规范性本质
第七章  道德规范性的本质
一、规范性判断的本质
(一)有关规范性判断的客观标准的争论
(二)规范性判断与欲求的关系
(三)规范性判断的客观标准
(四)规范性判断体现客观性的两种方式
二、道德规范性理论的本质特征
(一)目的论结构
(二)不偏不倚性
三、普遍化的反思
(一)康德式的理性主义
(二)休谟式的情感主义
(三)后果主义
第八章  从道德心理学迈向道德社会学
一、方法论与两个关键性概念
二、心灵的自我认知
三、实践承诺和责任
四、指向语言交往的心灵说话
第九章  结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