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工业碳中和行动:构建绿色智能制造新模式

工业碳中和行动:构建绿色智能制造新模式

工业碳中和行动:构建绿色智能制造新模式

定 价:¥69.00

作 者: 赵国利、杨爱喜 等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22428479 出版时间: 2023-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全球低碳转型背景,详细梳理了我国“双碳”目标的政策逻辑与实践路径,针对我国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环节与关键问题,全景展现了各细分行业领域的碳减排技术路径与具体措施。全书详细阐述5G、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工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融合与创新应用,从“双碳”工业、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工业机器人等五大维度出发,系统介绍了“双碳”愿景下我国绿色智能制造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致力为传统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作者简介

  赵国利,工业工程硕士、智能制造博士在读,正高工程师,现任职于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担任全球新兴市场事业部精益生产系统设计负责人和工业4.0负责人。浙江大学在读研究生校外导师,浙江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小绿芽精益公益创始人。拥有20多年生产质量、精益生产、精益设计和工业4.0领域的实践经验,主持了公司智能制造规划、新工厂布局规划、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智能物流设计等20多个项目。杨爱喜,浙江工业大学机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校聘兼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正高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国家标准技术评估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共享出行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杭州云栖智能汽车创新中心主任。鲁建厦,浙江工业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湖州物流装备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工业工程国家yi流建设专业负责人、物流工程省yi流建设专业负责人。主持了智能物流装备、工厂物流系统、精益生产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省科技厅等项目;主讲过精益生产、工程管理、工业工程导论、工业工程应用案例、物流工程、基础工业工程、人机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项目管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谭大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智能制造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自动化学会常务委员、中国转子动力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领域期刊分级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编委。

图书目录

部分 “双碳”工业篇
第1章 “双碳”目标:正在席卷全球的绿色工业革命    2
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2
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工业体系    5
数字化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7
合理布局,优化工业产能空间    12
第2章 钢铁行业:“双碳”目标下的低碳转型    14
“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    14
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战略思考    17
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20
国内外低碳冶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3
第3章 能源化工:全球能源化工企业的转型情况    27
欧洲能源化工企业低碳转型的发展路径    28
美国能源化工企业低碳转型的发展路径    30
我国能源化工企业低碳转型的发展路径    32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策    34
第4章 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概述    38
纺织行业低碳转型的发展现状    38
我国推动纺织行业低碳转型的政策框架    41
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    45
碳中和时代,纺织企业如何增收又增利?    47

第二部分 绿色制造篇
第5章 绿色制造:“双碳”目标下的战略选择    52
绿色制造: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52
绿色制造的架构体系与关键技术    54
国外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实践    56
我国发展绿色制造的主要策略    58
第6章 绿色工厂:驱动生产流程低碳减排    60
什么是绿色工厂?    60
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体系    62
政府如何推动绿色工厂建设?    66
企业如何推动绿色工厂建设?    69
第7章 绿色园区:赋能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    72
我国推进绿色园区的政策路径    72
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75
园区循环化改造面临的痛点    77
园区绿色循环改造的实施路径    79
第8章 绿色供应链:实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83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83
基于绿色理念的供应商管理    86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构建路径    88
惠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启示    91

第三部分 智能制造篇
第9章 5G 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模式    96
5G 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96
“5G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优势    98
“5G 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与发展策略    100
“5G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    103
第10章 工业智能:AI 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107
工业AI 的系统框架与关键技术    107
工业AI 应用的四大典型场景    112
面向智能制造的流程型工业    114
基于工业AI 的流程型智能制造    117
第11章 机器视觉:智能时代的“工业之眼”    120
从机器视觉到工业机器视觉    120
机器视觉技术功能与产品落地    122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检测应用    124
机器视觉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126
第12章 数字孪生:工业智能化的核心技术    130
数字孪生赋能工业智能化    130
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设计    133
基于数字孪生的柔性化生产线    135
基于数字孪生的数字化工厂    137

第四部分 数字化工厂篇
第13章 数智变革:企业工厂的数字化转型    140
数字化工厂的特征与优势    140
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    142
数字化工厂建设与实施方案    145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数字化工厂    147
第14章 架构体系:数字化工厂的系统构成    151
精益运行管理系统    151
智能生产管理系统    153
数字化工厂硬件    154
第15章 数字化车间:实现企业智能化生产    157
数字化车间vs 数字化工厂    157
数字化车间的布局与规划方案    159
基于数字孪生的数字化车间升级    162
企业数字化车间的落地路径    165
第16章 制造企业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建设    169
数字赋能:驱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169
数智协同:重塑传统供应链管理    172
建设路径:构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    174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战对策    178

第五部分 工业机器人篇
第17章 工业机器人:开启工业4.0 革命浪潮    182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结构原理    182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类型    185
工业机器人常见的应用领域    187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    191
第18章 串联机器人:应用类型与落地实践    194
国内外串联机器人的研究与实践    194
基于运动特征的串联机器人    196
串联机器人产品的落地与应用    198
第19章 并联机器人:核心技术驱动应用创新    201
并联机器人vs 串联机器人    201
基于自由度划分的并联机器人    203
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性能指标    205
基于并联机器人的自主分拣系统    20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