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

定 价:¥72.00

作 者: 朱刚 著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7766264 出版时间: 2023-04-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者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目前国内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师,同时也是该组织的认证NGO中国民俗学会在2015-2017评审周期担任审查机构成员期间的辩论代表,在过去十多年中深入参与了国际和国内层面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审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作为非遗领域的研究人员,作者主要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实践的演进过程,并持续跟踪了该组织晚近十多年来在非遗领域的各种发展变化。作者认为,非遗保护在本质上应属于一种文化政策实践。既有的非遗学理研究与实践层面存在一定区隔,这既妨碍了学术研究应用于实践的潜力,同时也存在学术话语在当前的非遗热潮中被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为了弥合学术与实践之间的裂隙,一种可行且必要的做法就是将国际非遗政策及实践的演进史研究纳入非遗学术史研究的视野,以此建构一种全新的话语形式,搭建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的互动平台或基础。有鉴于此,本书汇集了10篇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的概念、历史及趋势研究的专题研究成果,试图为国内非遗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非遗提供一种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知识谱系。目录序言一、 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二、 文化空间:从时空维度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三、 历史钩沉:从马拉喀什会议到《“代表作”计划》四、 事件考述:以《建议案》和《“代表作”计划》为中心的考察五、 政策研究:以审查机构为中心的回顾与分析六、 重要动向:由越南富寿省唱春项目转移引发的思考七、 批判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批判遗产研究八、 国际合作:“一带一路”战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九、 未来趋势:以2003年《公约》名录机制全球反思专家会为中心的考察十、 革旧立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机制的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

暂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 1一、社区:概念之学术史要略 5二、社区参与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来源 10三、社区参与原则的确立及其实践 15四、余论:社区界定与遗产保护的难度及其他 21第二章 文化空间:从时空维度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25一、文化空间的基本含义 28二、石宝山歌会的文化内涵 31三、石宝山歌会的时间维度分析 33四、石宝山歌会的空间维度分析 40第三章 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49一、“一带一路”倡议与非遗保护的内在联系 53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遗保护:以多国联合申报为例 56三、多国联合申报的挑战:沙士木卡姆音乐项目的启示 60四、余论 64第四章 事件考述:以《建议案》和《“代表作”计划》为中心 67一、《建议案》:里程碑事件及其奠基性意义 71二、 《“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承前启后的实验性方案 77三、马拉喀什会议:事件迭进中的地方性与个人性 82四、余论:在地方性和全球性之间反思遗产化进程 86第五章 历史钩沉:从马拉喀什会议到《“代表作”计划》的演进线索 89一、从1989 年《建议案》到1997 年《“代表作”计划》的演进线索 92二、胡安·戈伊蒂索洛的倡议 94三、马克·邓赫兹的项目设计 96四、马拉喀什会议的历史地位 100第六章 政策考察:以审查机构为中心的回顾、分析 105一、国际非遗保护的政策背景 110二、《“代表作”计划》与《公约》“特设咨询机构”的滥觞 115三、发展轨迹:从附属机构、咨询机构到审查机构 118四、审查机构的运作机制及其演进中的对话进程 125第七章 重要动向:由越南“富寿省唱春”项目转移引发的思考 135一、越南“富寿省唱春”项目简介 138二、名录转入的文本依据 142三、“富寿唱春”转入代表作名录的基本过程 146四、观察及总结 149第八章 反思求变:以《公约》名录列入机制全球反思专家会为中心的考察 155一、规章制度 160二、历史背景 162三、现实基础 167四、内部观察 174五、结语 182第九章 最新进展:对《公约》名录列入机制改革趋势的考察 185一、2003 年《公约》名录列入机制全球反思进程 189二、开放性政府间工作组会议:程序的可操作化 191三、从委员会常会到缔约国大会:最终方案 198四、余论 207第十章 批判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批判遗产研究 211一、批判遗产研究的历史前提 216二、批判遗产研究的现实语境 220三、非遗(民俗)与遗产保护 226四、批判遗产研究的确立及学术史建构 233参考文献 241一、中文文献 241二、英文文献 257后 记 26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