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一般工业技术一网共治 构建数字治理新体系

一网共治 构建数字治理新体系

一网共治 构建数字治理新体系

定 价:¥89.90

作 者: 周斌 娄欢 张森 张艳萍 戎彦珍 李卫 计玮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5620217 出版时间: 2023-10-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城市“一网共治”数字治理体系建设为研究对象,聚焦分析“一网共治”建设的新思路、新路径和新体系,着重从构建城市运行动态监测体系、打造资源与应用赋能中心、实现共治共享一体化协同、树立慧治慧聚创新示范方面展开论述,为城市治理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提供经验借鉴,助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对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本书适合城市治理实践者、政策制定者、城市治理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数字化转型专业公司相关从业者等阅读。

作者简介

  周斌正高 级经济师,高 级工程师,PMP,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城市智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江苏省第六批(南京邮电大学)产业教授,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优人才”,第十一批南京市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 家,长期致力于数字化与新经济融合领域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和管理工作,多次获得工程咨询类相关奖项,获得专利5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娄欢高 级经济师,PMP,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城市智慧研究院院长助理,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优人才”,从事数字城市研究与实践工作10余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城市咨询与规划、平台规划与实施、系统优化等。张森工程师,PMP,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 级咨询顾问,从事数字政府领域咨询规划工作8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慧城市、数字治理、一网统管等,主持并参与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大数据规划、智慧城巿课题、数字治理平台建设等。张艳萍工程师,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 级咨询顾问,从事ICT领域规划咨询工作5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慧城市、—网统管等,参与多个省市地方政府智慧城市规划、数字政府规划、智慧城市课题研究等。戎彦珍经济师,工程师,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 级咨询顾问,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机电),主要从事智慧城市、网络强国、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领域的规划咨询,参编专著3部,发表论文十余篇。李卫高 级工程师,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数字城市智慧研究院副院长、软件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长期从事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领域的软件研发和管理工作。计玮工程师,长期从事信息化、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相关的规划、咨询及研发工作。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一网共治”需求分析及思考1
1.1 基于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建设的需求分析2
1.1.1 数字化空间使城市治理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2
1.1.2 数字化平等效应使城市治理的主体日益多元化3
1.1.3 数字城市建设使参与式治理成为城市治理新亮点4
1.1.4 数字社会演进使城市生活日益网络化和智慧化5
1.1.5 数字政府改革使城市居民自治化进程继续加速6
1.2 基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需求分析7
1.2.1 对各城市主体需求和城市管理问题的主动感知能力7
1.2.2 对城市运行趋势和问题演化的及时分析研判能力9
1.2.3 对城市各类重大事件、活动和疑难问题的联动实时处置能力10
1.3 “一网共治”数字治理体系的理解及路径初步研究11
1.3.1 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提升集中数字化体现11
1.3.2 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实时动态14
1.3.3 工具赋能城市治理协同高效15
1.3.4 科技赋能城市治理智能创新18
第二章 “一网共治”城市治理新体系25
2.1 目标:“共建、共享、共治”的高质量城市治理26
2.1.1 打造数字底座,实现“共建”26
2.1.2 构建数字赋能中台,实现“共享”29
2.1.3 助推多元治理格局,实现共治38
2.2 架构:基于数字驱动的多元主体治理体系42
2.3 基础:蓄能赋能的新一代政务云43
2.3.1 建设目标44
2.3.2 建设内容45
2.4 中枢:城市数字治理中心47
2.4.1 建设目标47
2.4.2 建设内容48
2.5 保障:治理标准法规体系建设51
2.5.1 建设目标51
2.5.2 建设内容54
2.6 借鉴:国内外城市治理经验分析57
2.6.1 国内城市治理案例57
2.6.2 国外城市治理案例58
第三章 “一网共治”数字治理实践新思路63
3.1 “一核一网多元共治”数字治理建设蓝图64
3.1.1 愿景:“一核一网多元共治”64
3.1.2 一核:新一代“城市大脑”64
3.1.3 一网:网格化服务严密的“一网覆盖”65
3.1.4 多元共治:多方参与,协同治理66
3.2 基于建立健全体系机制,实现数字治理“扁平化”67
3.2.1 创新数字治理体系67
3.2.2 组建数字治理实体机构71
3.2.3 运行机制体制保障72
3.3 基于多元数据打造“可信账户”75
3.3.1 “可信码”:一网共治的数据要素价值基础75
3.3.2 “网格码”:多元数据集聚编辑与应用76
3.4 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与城市治理重心指数78
3.4.1 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78
3.4.2 城市治理重心指数79
3.5 “治理构件”与“治理事件”助力自治能力提升82
第四章 构建城市运行动态监测体系,感知城市生命力83
4.1 丰富城市数据资源池84
4.1.1 以政务数据为基础,完善城市运行基础数据84
4.1.2 以时空为特征,构建城市空间数据85
4.1.3 以万物互联为特征,补充城市感知数据90
4.1.4 以动态监测为特征,引入社会数据92
4.1.5 多源数据融合构建多领域主题库92
4.2 城市运行指标体系设计95
4.2.1 总体设计95
4.2.2 分模块设计98
4.3 探索时空大数据指标104
4.3.1 城市运行时空数据指标104
4.3.2 时空大数据典型应用105
4.4 实现城市运行动态监测107
4.4.1 基于动态指标监测,对城市运行异常告警107
4.4.2 紧抓核心典型指标,研判城市发展趋势108
4.4.3 紧盯安全风险指标,守住城市运行安全底线108
4.4.4 打造多元平台、引入多元主体、实现多元服务108
4.4.5 建立现代治理体系,构建良性社会生态109
第五章 打造资源与应用赋能中心,激发城市协调力111
5.1 需求驱动新技术落地112
5.1.1 区块链为政务数据确权、溯源、共享提供新思路112
5.1.2 数据中台推动城市数据深入挖掘和应用114
5.1.3 5G技术支撑数据高速传输和创新应用116
5.1.4 人工智能推进创新应用建设118
5.1.5 城市信息模型助力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120
5.2 打造数字治理资源与应用赋能中心121
5.2.1 数字信息资源的汇聚调度121
5.2.2 数字标准规范的统一制定124
5.2.3 数字业务需求的线上对接125
5.2.4 数字应用协同的统筹示范126
5.3 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工具赋能127
5.3.1 横向到边的跨部门“智能工具箱”127
5.3.2 纵向到底的跨层级“人工智能治理算法库”128
第六章 实现共治共享一体化协同,释放城市新活力129
6.1 社区协同提升人口活力130
6.2 跨界联动激发社会活力131
6.2.1 企业数据与政务数据互动131
6.2.2 政府管理制度趋动企业技术创新135
6.3 企业培育促进创新活力136
6.3.1 科技驱动,点燃高新技术“新引擎”136
6.3.2 政策引领,助力创新建设“新台阶”136
6.3.3 多方协同,走活城市创新“大棋局”137
6.4 三级联动展现政府活力138
6.4.1 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事件处置138
6.4.2 政务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质量139
第七章 树立慧治慧聚创新示范,增强城市发展力143
7.1 从服务和管理出发了解城市人口144
7.1.1 基于人口群体分类摸底实际服务管理人口144
7.1.2 基于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实现资源的科学规划与动态配置144
7.2 从交通出行看经济活力146
7.2.1 交通出行方式多样化147
7.2.2 车辆保有量、上牌量及在途量显著提升147
7.2.3 从车牌归属看区域联动发展148
7.3 从人口流动看城市变化149
7.3.1 人口流动行为分析149
7.3.2 流动群体画像分析150
7.3.3 重要节假日及重要事件的人口流动分析151
7.4 从物联感知到安全发展152
7.4.1 城市安全感知智慧化152
7.4.2 多领域监控常态化152
7.4.3 “战时”联动高效化154
7.5 基于资源承载力的生态环境155
7.5.1 基于物联设备感知开展主动监测与预防155
7.5.2 基于12345热线投诉举报实现快速反应与治理158
7.6 细摸数据晓民意159
7.6.1 基于政务数据主动倾听民声159
7.6.2 基于网络舆情自动感知舆情隐患160
第八章 “一网共治”未来愿景可期163
8.1 新趋势164
8.1.1 更广泛的数字资源与数据连接164
8.1.2 更深层次的技术与智慧应用165
8.1.3 更高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变革165
8.2 新要求166
8.2.1 合作治理模式的不确定性限制了治理能力的提升166
8.2.2 政府内部的机制保障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167
8.2.3 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与即时性加大了治理难度168
8.3 新发展168
8.3.1 坚持全局一体,突出特色高质量顶层设计168
8.3.2 明确政府定位,盘活项目决策运营方式168
8.3.3 健全保障机制,确保项目全过程培育169
8.3.4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智慧服务人文体系169
8.3.5 健全管理机制,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170
参考文献17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