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理解晚年马克思

理解晚年马克思

理解晚年马克思

定 价:¥128.00

作 者: 张晓庆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744838 出版时间: 2023-08-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以《资本论》《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关于俄国问题的通信等文献为重点,将马克思晚年手稿的内容置于马克思“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理论的整体背景中,认为马克思晚年手稿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群的工作是一致的。如果说《资本论》及相关手稿依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从商品范畴向世界市场推演,隐含着一个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包括东方社会在内的宏大的世界体系图像,那么,马克思晚年手稿就是这个图像在东方维度的呈现。马克思视农村公社为东方社会的基础,它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解体和演变,最终以不同的方式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东方社会被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整合的路径大概可分两类:俄国的“跨越”模式和其他东方社会的“解构”模式。只有把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思想当作马克思关于资本运行规律、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本书对我们理解当今的全球化、东西方关系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也有较大裨益。

作者简介

  张晓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晚年马克思思想。在《红旗文稿》《吉首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6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多项。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问题背景 1
二、选题界定 2
三、学术史鸟瞰 3
(一)关于东方村社 4
(二)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5
(三)关于《人类学笔记》 6
(四)关于马克思的整体性思想 7
(五)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 8
(六)关于跨越论 8
四、新的思路 9
(一)立意与思路 9
(二)视角与方法 12
(三)意义与必要性 13
第一章东方社会问题的由来 15
一、青年马克思论东方社会 15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的历史” 16
(二)《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市场” 16
二、《纽约每日论坛报》评东方社会 18
(一)马克思对殖民入侵的道义批判 18
(二)马克思对东方旧势力的历史批判 19
(三)马克思论东方社会的希望 19
三、东方社会的主要问题 20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 20
(二)部落所有制 24
(三)农村公社 26
(四)王权与宗教 29
四、东方农村公社的基本特征 31
(一)不存在土地私有制 32
(二)农村公社的二重性 33
(三)农村公社的普遍性 33
(四)农村公社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34
第二章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未竟问题 36
一、从《资本论》为什么没写完说起 36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完整思路 40
(一)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提纲看 40
(二)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叙事逻辑看 41
(三)从其他的一些辅证看 42
三、《资本论》叙事方式及其限度 43
(一)《资本论》的叙事方式 44
(二)待呈现的叙事方式问题 45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东方“在场” 46
(一)国际贸易 46
(二)世界市场 49
(三)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 52
第三章  东方社会的“解构”模式 55
一、《人类学笔记》的主要内容与写作目的 55
(一)《人类学笔记》的主要内容 56
(二)《人类学笔记》的写作目的 58
(三)《人类学笔记》在马克思思想史上的地位 60
(四)《历史学笔记》主旨试析 62
二、东方社会的基础:氏族与公社 63
(一)东方社会: 63
(二)公社及其特征: 66
(三)氏族及其特征:氏族-胞族-部落-联盟 69
三、西方入侵下的东方农村公社的命运 70
(一)从《人类学笔记》看农村公社的命运 71
(二)东方社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72
(三)东方农村公社在西方资本主义影响下的发展演变 73
(四)东方社会革命对西方革命的影响 75
(五)东方社会的未来发展前景 78
四、回望《人类学笔记》与《资本论》的关系 79
(一)《资本论》概述 80
(二)《人类学笔记》与《资本论》的关系 82
第四章  俄国社会的“跨越”模式 88
一、俄国社会发展问题的背景 88
(一)19世纪俄国社会的基本情况 88
(二)马克思通信的基本情况 91
二、马克思关于俄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设想 94
(一)农村公社的生命力对俄国道路的意义 94
(二)马克思的发展理想 94
(三)跨越“卡夫丁峡谷” 96
(四)对“社会新栋梁”的批评 97
三、马克思论俄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与问题 98
(一)“世界历史”中的俄国问题再认识 98
(二)历史发展的复杂性问题 99
(三)马克思论俄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100
第五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再认识 102
一、马克思危机理论的整体框架 102
(一)马克思危机理论的再认识 103
(二)资本主义危机中的东方在场 108
(三)资本主义危机与东方社会的出路 110
二、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方法论问题 111
(一)历史的一元与多元 112
(二)“解构”模型和“跨越”模型 114
(三)历史演进中的“后发优势” 116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视野及其意义 118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 118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思想 120
(三)“世界历史”的东方维度 123
(四)“世界历史”在理解东西方关系中的意义 124
第六章从马克思东方理论看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129
一、关于中国上古农村公社问题 130
(一)马克思是否论述过中国的农村公社? 131
(二)中国古代是否存在马克思所说的农村公社 133
(三)中国古代农村公社的存在及其特殊性 135
二、中国农村公社的消亡 138
(一)中国农村公社的消亡 139
(二)中国农村公社的存遗情况 139
三、资本主义与宗法社会的撞击 141
(一)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142
(二)中国的“解构模式” 143
(三)中国的“跨越模式”发展 144
(四)“中国模式”的世界历史意义 146
结论:走向更加开放的世界历史 150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50
二、世界历史体系中东西方格局的演变 152
三、全球化视域下的东西方关系 154
四、从世界历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5
参考文献 15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