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媒介·社会:技术、产业、内容与用户(第六版)

媒介·社会:技术、产业、内容与用户(第六版)

媒介·社会:技术、产业、内容与用户(第六版)

定 价:¥138.00

作 者: [美] 大卫·克罗托、威廉·霍因斯 著, 黄典林,刘晨宇 译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媒介与社会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1344392 出版时间: 2024-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媒介·社会:技术、产业、内容与用户(第六版)》以作者建立的“媒介与社会世界模式”为基本框架,以新鲜、生动、翔实的案例和深邃有力的理论分析了媒介产业、媒介内容、媒介技术、积极的受众以及媒介外的社会世界诸多要素之间的关联,为我们勾勒出媒介与社会世界的关系的生动图景。本书第三版入选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备受关注。第六版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新鲜实例,更新了资料数据,可谓媒介社会学领域的一部力作。

作者简介

  [美] 大卫·克罗托、威廉·霍因斯【著】【美国】【现当代】————————————————————大卫·克罗托,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荣休副教授,著有《政治与阶级划分:劳工阶级与中产阶级左派》(Politics and the Class Divide: Working People and the Middle-Class Left)。威廉·霍因斯,美国瓦萨学院社会学系教授,传媒研究项目前主任。著有《待售的公共电视:媒体、市场和公共领域》(Public Television for Sale: Media, the Market, and the Public Sphere)。黄典林【译】【中国】【现当代】————————————————————黄典林,江苏海安人,获中国传媒大学(2012)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2013)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2019)。研究方向为传播基础理论、传媒文化研究、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6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20余篇。主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课题10余项。曾赴巴黎第三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大学、泰国国立发展管理研究院等国际高校从事讲学或联合研究。刘晨宇【译】【中国】【现当代】————————————————————刘晨宇,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数字化世界中的媒介与社会/ 003
媒介的重要性/ 004
媒介的传播模式/ 008
媒介社会学/ 012
媒介与社会世界模式/ 019
应用模式:两个媒介时代的民权运动/ 021
结论/ 026第二部分技术第二章媒介技术的演进/ 029
媒介技术的历史/ 029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 033
从印刷媒介到互联网/ 044
结论/ 073第三部分产业第三章传媒产业经济学/ 079
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公司/ 080
变化中的所有权模式/ 084
兼并与整合/ 094
兼并与整合的后果/ 105
集中化的影响/ 108
逐利的大众媒体/ 116
广告的影响/ 124
结论/ 132第四章政治对媒体的影响/ 134
媒体与民主/ 134
从言论自由到自由市场:美国监管政策的演变/ 135
国际视野下的媒体管制问题/ 141
利益之争与管制之辩/ 144
所有权监管/ 151
内容监管/ 158
接入途径和传播渠道监管/ 171
非正式的政治、社会与经济压力/ 184
结论/ 188第五章媒体组织和专业人士/ 189
经济与政治约束的局限/ 189
赢利策略:模仿、热门与明星/ 192
媒体工作的组织方式/ 202
职业角色与专业社会化/ 220
互联网、新媒体和新组织的规范/ 231
结论/ 235第四部分内容第六章媒体与意识形态/ 239
什么是意识形态?/ 239
意识形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245
新闻媒体与公共辩论的局限/ 252
电影、军队和男性气质/ 256
电视、流行文化和意识形态/ 261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批判的说唱音乐?/ 269
广告与消费文化/ 273
广告与文化全球化/ 277
互联网意识形态/ 281
结论/ 284第七章社会不平等与媒体再现/ 285
媒介内容与“真实”世界的差异/ 286
种族、族裔身份和媒介内容:包容、角色与控制/ 291
性别与媒介内容/ 312
阶级与媒介/ 318
性取向:“出柜”与媒体再现/ 331
结论/ 337第五部分用户第八章受众与创作者/ 341
积极的受众:能动性与结构的平衡/ 341
意义解码与社会立场/ 345
媒体乐趣:明星游戏/ 356
媒介使用的社会语境/ 358
阐释的局限性/ 362
从积极的受众到抗拒的行动者/ 363
内容的创作与分发/ 366
结论/ 378第九章媒介影响/ 380
媒介效果研究的启示/ 380
早期研究:议题的确立/ 382
有限效果论/ 385
强效果论/ 388
媒介化/ 395
政治的媒介化/ 399
数字化悖论:网络媒介的影响/ 413
结论/ 428第六部分结语第十章全球化与媒介的未来/ 433
什么是全球化?/ 434
全球传媒产业/ 439
全球媒体新巨头:谷歌和脸书/ 444
解读全球媒体内容/ 448
全球媒体监管/ 455
全球媒介使用者:“地球村”的局限性/ 464
普遍的变化与媒介的未来/ 466参考文献/ 471索引/ 513译后记/ 579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