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知识读物二战后澳大利亚工党的变革

二战后澳大利亚工党的变革

二战后澳大利亚工党的变革

定 价:¥36.00

作 者: 董沐夕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库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0764252 出版时间: 2019-08-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字数: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对政党变革基本理论的阐述。本章从政党变革概念解析、政党变革的影响因素、政党变革的分类以及政党变革的评价指标四个方面,对本书所用到的政党变革这一核心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是对1949年前澳大利亚工党的历史考察。本章陈述了澳大利亚工党在1949年前的生存环境,梳理了澳大利亚工党的建立和在1949年前的发展情况,总结了澳大利亚工党在1949年前的特征,目的是为“二战”后澳大利亚工党的变革树立参考系。第三、四、五章是对“二战”后澳大利亚工党变革历程的考察。这三章均采取了刺激反应一回馈的分析模式,分别是对澳大利亚工党在1949~1975年、1975~1996年、1996年至今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变革背景、变革内容和变革效果的分析,是本书的主体部分。第六章是对“二战”后澳大利亚工党变革的思考。本章在统观“二战”后澳大利亚工党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工党变革的特征、变革的结果以及变革中蕴含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

  董沐夕(1986-),女,山东新泰人,中共党史专业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后,现任教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年从事政党政治研究。

图书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三、分析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内容结构与基本观点
五、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政党变革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政党变革概念解析
一、政党变革的内涵界定
二、政党变革的核心要素
第二节 政党变革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变化
二、领袖作用
三、目标引导
四、危机刺激
第三节 政党变革的分类
一、以政党变革的程度为标准
二、以政党变革的态度为标准
三、以政党变革的方式为标准
四、以政党变革的动因为标准
第四节 政党变革的评价指标
一、政党目标的维度
二、政党社会认同的维度
三、政党适应性的维度
第二章 澳大利亚工党的历史考察(1949年前)
第一节 1949年前澳大利亚工党的生存环境
一、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二、社会阶级结构两极分化
三、议会民主制渐趋完善
四、全社会充斥着种族主义狭隘思想
第二节 澳大利亚工党的成立及其在1949年前的发展
一、澳大利亚工党的成立
二、1949年前澳大利亚工党的发展
第三节 1949年前澳大利亚工党的主要特点
一、工党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工党的组织体系封闭、保守而涣散
三、工党的政策主张极具阶级保护主义色彩
四、工党主要借助人力和报纸开展日常活动
第三章 澳大利亚工党的第一轮变革(1949~1975年)
第一节 1949~1975年澳大利亚工党的生存环境
一、澳大利亚经济稳定发展
二、新中间阶层初步形成
三、反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第二节 澳大利亚工党因分裂而陷入生存危机
一、1955年工党的分裂
二、1949~1972年工党23年在野
第三节 以加强党的团结为主题的澳大利亚工党变革
一、通过确立民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调解思想分歧
二、通过组织内部权力的再分配平衡党内政治力量
三、通过重构阶级保护主义政策协调利益矛盾
四、通过调整同澳大利亚共产党的关系宣示政治立场
第四节 澳大利亚工党第一轮变革评析
一、工党的执政党地位得以复归
二、工党没有协调好各变革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工党仍然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特征
第四章 澳大利亚工党的第二轮变革(1975~1996年)
第一节 1975~1996年澳大利亚工党的生存环境
一、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期结束
二、社会阶级呈现出了“橄榄形”结构
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开始流行
四、以绿党为代表的新兴政党在“选举市场”中异军突起
五、电视媒体成为主要信息传播平台
第二节 澳大利亚工党因执政能力不足而陷入信任危机
一、工党执政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二、1975~1983年工党8年在野
第三节 以执政能力建设为主题的澳大利亚工党变革
一、民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化
二、为党的政治实践提供组织上的支持
三、在进一步弱化阶级保护主义政策的同时开始关注新的政策议题
四、借助电视平台展示执政能力
第四节 澳大利亚工党第二轮变革评析
一、工党获得了13年连续执政时间
二、工党没有处理好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三、工党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向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性质蜕变
第五章 澳大利亚工党的第三轮变革(1996年至今)
第一节 1996年以来澳大利亚工党的生存环境
一、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二、新中间阶层力量继续壮大
_一、绿党等新兴政党的吸引力有增无减
四、网络新媒体为政治沟通提供了新平台
第二节 澳大利亚工党因意识形态“右转”而陷入身份危机
一、工党身份特征的丧失
二、1996~2007年工党11年在野
第三节 以塑造身份特征为主题的澳大利亚工党变革
一、确立了“第三条道路”的指导思想
二、以开放、民主为价值导向的组织建设
三、以平衡效率与公平为基本原则的政策调整
四、互联网在竞选活动中的充分运用
第四节 澳大利亚工党第三轮变革评析
一、工党获得了6年连续执政时间
二、工党在“第三条道路”上彷徨
三、工党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性质得到了强化
第六章 对“二战”后澳大利亚工党变革的思考
第一节 澳大利亚工党变革的特征
一、工党的变革是在野困境下的被动行为
二、工党的变革是选举利益驱使下的实用主义行为
三、工党的变革是充满温和色彩的渐进行为
第二节 澳大利亚工党变革的结果
一、工党的首要目标间或得到实现,但“社会主义”目标渐行渐远
二、工党一定程度上得到跨阶级支持,但在工人阶级中的支持率严重下降
三、工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得到某些强化,但阶级利益代表功能逐渐弱化
四、工党组织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但组织基础出现松动
第三节 几点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一、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政党变革的逻辑起点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