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实质刑法基本立场与方法

实质刑法基本立场与方法

实质刑法基本立场与方法

定 价:¥108.00

作 者: 欧阳本祺 等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9756826 出版时间: 2021-1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89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系实质刑法观社会适应性的学术注解,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立场论,下篇为方法论。 在社会转型和风险全球化双重压力的时空背景下,我国刑法体系近十年来面临多重革新命题,刑法学知识也随着本土问题意识的强化和域外理论的启示而日益增长繁荣。其中,新旧刑法观的对立是决定时代发展中刑法功能、定位及其走向的根本议题。自2009年实质刑法观被系统提出之后,我国刑法学在刑事政策、犯罪论体系、刑法方法等多个论域开始了新一轮学术之争乃至学派之争,“入罪合法、出罪合理”“形式入罪、实质出罪”等观念在社会治理中的司法意义得到更广泛认可。以描述、勾勒、理解、贯彻实质刑法观为契机,本书选择实质刑法基本立场和方法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教义学的探究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实质化思维的刑法价值与向度。

作者简介

  欧阳本祺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人民法院重大项目、教育部项目、司法部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多次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法学优秀成果奖。

图书目录

目录

绪论作为价值论的实质刑法观
一、实质刑法观兴起的根据
二、实质刑法观并非方法论
三、实质刑法观本质上属于一种价值论
上篇实质的刑法立场论
第一章实质刑法观的生成逻辑
一、罪刑法定确立之前的法制与法学
二、罪刑法定“法典化”的中国特色:《刑法》第3条注解
三、法条主义与实质刑法观的出发点:避免“教条主义”
四、结语
第二章实质刑法观的学派志趣
一、实质刑法观的实质思维:定罪“要件论”抑或其他?
二、社科法学“规则隐退”趋向的辨析
三、实质刑法观的构成要件出罪化方案:近十年研究述评
四、实质出罪的反面:实质入罪及规制
五、结语
第三章刑法教义学转型的本土化:理解形式与实质
一、从法教义学到刑法教义学的理论兴起
二、法教义学在形式与实质层面的主要历程
三、刑法教义学的形式价值与实质体系构建
四、结语
第四章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实质化:重塑主观与客观
一、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解构
二、国内阶层论所存在的问题
三、主观不法与客观不法的角力
四、结语
第五章刑法因果关系的实质认定:网络犯罪的“算法归责”
一、算法因果:说明案件事实
二、归责方向:从哲学到法律
三、归责基准:算法的二重性
四、归责方案:三种案件类型
第六章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实质逻辑与罪刑厘定
一、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实务乱象与理论争议
二、中止犯“造成损害”实质化立场的三个维度
三、中止犯“造成损害”后定罪与量刑的均衡路径
四、结语
第七章人工智能时代技术风险犯罪化的实质性批判
一、智能技术背景下的风险类型
二、我国智能技术风险应对政策的失位
三、既有智能风险规制理论的南辕北辙
四、AI技术风险刑事可罚性的实质分析
五、结语
下篇实质的刑法方法论
第八章单位犯罪主管人员卸责机制的实质化
一、问题所在
二、原理阐释:主管人员在单位犯罪中的归责逻辑
三、现实图景:单位犯罪主管人员责任的多元扩散
四、卸责机制:单位犯罪主管人员的实质出罪路径
五、结语
第九章股权众筹型集资模式的实质出罪判断
一、问题的提出
二、股权众筹的行政监管缺位
三、整体法秩序下股权众筹与P2P网贷的区别
四、股权众筹中面临必然的非法集资刑事风险
五、股权众筹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的实质证立
六、结语
第十章妨害业务犯罪化立法动向的实质纠偏
一、业务概念的松弛削弱了妨害业务罪的司法适用性
二、集中模式的妨害业务罪存在“口袋罪”化弊端
三、在我国应停止增设“妨害业务罪”的刑事立法
四、结语
第十一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实质出罪解释:以“知情同意”为视角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知情同意的规范依据与功能定位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知情同意的出罪机制失灵及归因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知情同意出罪机制的贯通与完善
四、结语
第十二章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实质客观论
一、案例与问题
二、转化犯的摒弃:一个混乱概念的应有下场
三、法律拟制的不足:未能准确界定聚众斗殴行为的性质
四、法律推定说的否定:违背基本法理的“新路径”检视
五、注意规定:准确认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前提
六、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定性分析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