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学习方法/报考中国化学工业百年发展史

中国化学工业百年发展史

中国化学工业百年发展史

定 价:¥698.00

作 者: 中国化工博物馆 组织编写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22399380 出版时间: 2021-11-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化学工业百年发展史》是一部详实记录中国化学工业从20世纪初叶纯碱制造企业的创立起步,到今天发展成为世界化工大国的长达百余年历史的大型编年体史书。全书准确详实呈现中国化学工业从一个化学品制造开始到成为世界化学工业体系重要组成的全部历史,展示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巨大成就,以及发展经验和规律性特征,兼具专业性、史料性,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化学工业产业发展史、技术进步史、科技教育史,认识国民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大国形成过程中无可替代的“化工力量”。《中国化学工业百年发展史》分为两卷,上卷为综合卷,下卷为重点子行业卷,是一部翔实记录中国化学工业从20世纪初叶第一个纯碱制造企业创立起步,到今天发展成为世界化工大国的长达百余年历史的大型编年体史书。 全书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科技进步视角切入,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阶段,记写中国化学工业在近代的萌芽和起步,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数十年的奠基立业,实现从无到有,建立完整的化学工业体系;记写改革开放推动行业实现令世界瞩目的超常规发展,真正实现从小到大,化学工业经济总量跃居世界首位;记写新时期建设化学工业强国的新征程上,化学工业秉承绿色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友好高质量发展理念,实现了化工大国经济地位稳定提升,化工强国之基逐步奠定。 本书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化学工业的成长史,展示了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巨大成就,以及发展经验和规律性特征,兼具专业性、史料性,可供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化学工业产业发展史、技术进步史、科技教育史,认识国民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大国形成过程中无可替代的“化工力量”。本书可供化学工业各领域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关心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广大读者阅读。中国化工博物馆是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5月与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为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行业博物馆,旨在展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传播化学工业文明,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化学工业百年发展史》是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化工部部长顾秀莲同志亲自倡议和组织,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下,由中国化工博物馆组织编撰的一部反映中国化学工业百年来波澜壮阔伟大发展历程的行业发展史,对总结中国化学工业的百年发展成就、发展经验、发展规律,为正在建设的化学工业强国提供镜鉴,促进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化学工业百年发展史》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卷 综合卷 

第一章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建立与发展2 

第一节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起步 3 

一、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建立的社会条件 3 

二、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发展概要 7 

三、近代官办或官营化学工业 13 

四、近代化学工业投资主体及发展水平 16 

五、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开创者 17 

第二节 战乱时期化学工业的发展 29 

一、化工企业被迫西迁及大后方的化工建设 30 

二、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化学工业 35 

第三节 日本侵华期间建立的化学工业 36 

第四节 近代化学工业科学研究及教育事业起步 39 

一、专业研究机构的设立 39 

二、近代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情况 45 

三、近代化学与化工教育事业的起步 47 

第二章 新中国开始有计划发展化学工业50 

第一节 修复扩建推进“老化工”复产 50 

一、东北地区化工企业恢复生产 51 

二、上海、天津、南京等地企业恢复生产 53 

第二节 建立新中国化学工业体系 55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化工发展寄予厚望 55 

二、设立化工行业行政管理机构 56 

三、对私营化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7 

第三节 实施“一五”计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58 

一、“一五”时期的化工重点项目建设 59 

二、改变了化学工业落后局面 64 

第四节 开始有计划发展化学工业科教事业 66 

一、有计划推动化学工业科技事业发展 67 

二、取得了一些重大科研成果 69 

三、化工教育事业同步发展 72 

第三章 在探索与调整中发展化学工业75 

第一节 化学工业的探索发展阶段 76 

一、地方化工发展掀起高潮 76 

二、贯彻“八字方针”进入调整期 79 

三、尝试统一经营管理,试办“托拉斯” 80 

四、自力更生发展氮肥、石油化工、化纤 81 

第二节 在三线建设中发展化学工业 82 

一、以军工配套和支援农业为主部署化工建设 83 

二、带动了内地化学工业发展 89 

第三节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曲折发展过程 91 

一、全面内乱与化学工业生产的下降 91 

二、大力发展地方化工,下放潮再起 92 

第四节 大规模引进建设发展石油化工 93 

一、“四三方案”及全套引进的化工建设项目 94 

二、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建设开始 96 

三、其他引进建设的石油化工项目 97 

第五节 化学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97 

一、能为国家提供化工产品近2万个 98 

二、化学工业全国布局初步完成 99 

三、化工“三废”排放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100 

第六节 建立了较为齐全的化工科研和教育体系 102 

一、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 102 

二、一些重大科研成就 108 

三、继续建立化工科研机构 110 

四、建设较为完备的化工教育体系 112 

第四章 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发展化学工业115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期的化学工业调整 115 

一、关停并转落后企业 116 

二、一批化工项目停缓建 116 

三、分批进行企业整顿并取得实效 116 

第二节 化学工业开启改革进程 117 

一、推进化工行业体制改革 117 

二、石油化工领域的重大改革 121 

第三节 化学工业生产建设稳步提高 123 

一、大力发展支农产品 123 

二、建设和改造一批重点化工项目 124 

三、化工生产提速提前完成指标 129 

四、中国在世界化学工业中的位置显著提升 132 

第四节 化学工业实行对外开放 134 

一、积极利用外资促进发展 134 

二、引进一批先进化工技术设备 136 

三、化学工业出口创汇能力增强 137 

第五节 化工节能环保工作打开新局面 138 

一、推进实行化工生产准入制度 138 

二、建立化工污染防治工作体系 138 

三、化工能源管理开始向专业化发展 140 

第六节 在改革中发展化工科技教育事业 142 

一、改革激发化工科研单位生机活力 142 

二、承担百余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142 

三、化工专利工作的新起点 148 

四、加大对化工教育事业投入 148 

第五章 化学工业深化改革高速发展152 

第一节 深入开展转换经营机制改革 152 

一、改革化工计划管理体制 153 

二、化工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 155 

三、鼓励发展乡镇化工企业 160 

第二节 加大投资、优化结构促进化工发展 161 

一、建成一批大型化工项目 161 

二、化工系统提前实现“翻两番”目标 164 

三、重点发展支农产业 165 

四、石油化工快速发展 166 

五、积极开拓精细化工新领域 167 

六、用新技术改造老化工企业 167 

七、进一步淘汰化工落后产能 168 

第三节 努力发展化工外向型经济 169 

一、化工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 169 

二、持续吸引外资 170 

三、化工“三资”企业迅速扩增 171 

第四节 化工行业积极配合国家履行国际公约 172 

一、履约《蒙特利尔议定书》积极发展ODS替代品 172 

二、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173 

第五节 强化管理促进化工产业升级 174 

一、“学吉化”提升全行业管理水平 174 

二、把化工环保摆到产业发展重要位置 176 

三、进一步加强化工节能减排工作 178 

第六节 “科教兴化”促进化工科技教育全面发展 179 

一、实施“科技兴化”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179 

二、全面推进化工科研体制改革 182 

三、化工科技攻关成果显著 183 

四、加强化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87 

五、推动化工教育改革适应新形势 189 

第六章 跨越式发展建设化工大国192 

第一节 化工处于投资增长较快时期 193 

一、投资建设规模扩大,产品结构得到改善 193 

二、产业集聚及化工园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195 

三、专项举措支持化工技改和区域建设 197 

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99 

第二节 进一步扩大化工对外开放 201 

一、“入世”后化工已形成更大对外开放格局 202 

二、化工领域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多发地带 203 

三、世界大型化工企业加大对华投资建设 205 

四、化工行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208 

第三节 已发展成为世界化工大国 209 

第四节 持续推进化工体制改革 211 

一、兼并重组发展大企业大集团 212 

二、深入推进化工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213 

第五节 化工环保与循环经济发展成为重要任务 217 

一、积极推广应用环境治理新技术 217 

二、开展化工行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218 

三、更广泛推进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工作 220 

第六节 化工科教事业与国际接轨 222 

一、化学工业科技事业的可喜进展 223 

二、建立化学工业新型科技开发创新体系 227 

三、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228 

四、化工教育事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230 

第七章 转型升级奠定化工强国之基232 

第一节 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投资建设特点 232 

一、投资增长出现波动 232 

二、投资向规模化、一体化、高端化分布 234 

三、现代煤化工、石化产业基地等吸引社会投资 236 

四、投资渐向中西部倾斜,煤化工占先 237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调整升级 238 

第二节 突出生态环保导向的化工绿色发展 244 

一、“绿色环保、本质安全”成为化工发展首要 244 

二、高质量“绿色化工”发展成为主流 249 

三、大力发展生物燃料贡献国家能源革命 258 

第三节 有序开展化学工业智能制造探索实践 259 

一、“两化融合”加快推进化学工业转型升级 259 

二、推出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260 

三、智慧园区凸显集聚集约效应 261 

四、工业互联网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62 

五、化工产品物流信息化发展 263 

第四节 深化改革形成化工发展多元市场格局 265 

第五节 化学工业对外开放再升级 268 

一、化工进出口贸易在不稳定中积极发展 269 

二、持续吸引外商投资 269 

三、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稳步“走出去” 272 

四、境外收购活动不断增多 274 

第六节 化工经济总量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 275 

第七节 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化工科教事业大发展 277 

一、面向新领域、适应新趋势、瞄准关键技术开展攻关 277 

二、突破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 279 

三、重大奖项中化工保持较高占比 283 

四、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284 

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推进化工教育事业提升 289 

第八章 十省份化学工业发展情况292 

第一节 山东省化学工业发展 293 

第二节 江苏省化学工业发展 296 

第三节 广东省化学工业发展 298 

第四节 浙江省化学工业发展 301 

第五节 辽宁省化学工业发展 303 

第六节 河南省化学工业发展 305 

第七节 湖北省化学工业发展 307 

第八节 陕西省化学工业发展 309 

第九节 河北省化学工业发展 311 

第十节 四川省化学工业发展 313 

第九章 中国台湾地区化学工业发展情况316 

第一节 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319 

一、石油炼制工业 322 

二、有机化工原料工业 324 

三、合成树脂工业 326 

四、合成橡胶工业 329 

五、合成纤维工业 331 

第二节 化肥工业的发展 334 

第三节 特用化学品(涂料、染料、颜料)工业的发展 337 

第四节 橡胶制品工业的发展 339 

第十章 化学工业工程建设的发展342 

第一节 在化工生产建设中历练工程建设队伍 342 

一、建立化工勘察设计体系 343 

二、组建化工施工队伍,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349 

三、炼油和石化工程设计同步发展 352 

第二节 在改革开放中提高工程公司竞争力 354 

一、化工系统率先实行工程总承包,大中型化工工程公司快速成长 354 

二、建立现代石化工程建设体系,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 358 

三、化工施工建设及技术水平快速发展 360 

四、石油系统加大炼化基地建设投入 362 

第三节 向优化结构和优质高效目标迈进 362 

一、全面提升化工勘察设计能力和水平,创建国内外优质工程 363 

二、实行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 366 

三、提高石油系统工程技术水平,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369 

四、化工施工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向国际型工程公司转型 371 

上卷附表 374 

下卷 重点子行业卷 

第一章 化肥工业发展史384 

第一节 民族化肥工业萌发于20世纪30年代 386 

一、上海天利氮气厂的建立 386 

二、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硫酸铵厂)创办 387 

三、在云南开展的磷肥工业实验 389 

第二节 开始有计划发展化肥工业 390 

一、氮肥工业的恢复和建设 391 

二、磷肥、钾肥工业起步创建 394 

三、氮肥联碱完成中试 396 

第三节 规模品种扩增,实现大发展 397 

一、“大中小”并举发展氮肥工业 398 

二、自主发展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 404 

三、钾肥产品实现零的突破 405 

四、生产规模和品种结构迎来历史性突破 407 

第四节 迎改革开放新机遇快速发展 408 

一、氮肥工业以建设大化肥,改造中小氮肥为主发展 409 

二、开始大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 414 

三、技术不足致钾肥规模化发展曲折 415 

第五节 原料、工艺和品种多元化工业体系形成 417 

一、进入技改升级重要时期 417 

二、钾肥工艺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421 

三、氮、磷产量居世界首位,结构性矛盾显露 422 

四、磷肥循环经济新工艺路线开发成功 423 

五、氮磷钾比例和供需仍不平衡 424 

第六节 在增产和调结构中强劲发展 425 

一、多项扶持政策为行业发展护航 425 

二、氮肥实施结构优化升级,扩大产能规模 427 

三、磷复肥依托资源基地发展实现自给 430 

四、钾肥产能高速增长,开发利用两种资源 432 

五、新型肥料新品迭出,应用落地 433 

第七节 进入市场化转型和发展升级的重要时期 434 

一、发展进入重要转型升级期 434 

二、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趋向生态化 442 

三、以缓释肥料开发为主的特种肥料发展迅速 448 

第二章 纯碱工业发展史455 

第一节 近代纯碱工业的创立与发展 456 

一、久大精盐为原盐制碱奠定基础 456 

二、永利制碱公司创立,首个民族碱业品牌诞生 458 

三、“侯氏制碱法”诞生 459 

四、综合发展情况 460 

第二节 “老碱业”迎新起点 462 

一、老碱厂复产、扩建焕发生机 462 

二、“侯氏制碱法”起步产业化 465 

第三节 自力更生探索纯碱“中国道路” 466 

一、联合制碱技术工业化并逐步推广 466 

二、开始发展小联碱(变换气制碱) 467 

三、产能逐步放大尚难满足需求 468 

第四节 驶入发展快车道,产量速增 469 

一、小联碱“过四关”发挥应有作用 470 

二、大型项目建设和改扩建促产量提高 471 

三、积极推动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473 

第五节 快速发展跃居世界纯碱大国 474 

一、多途径发展产能,产量全面释放 475 

二、大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478 

三、制约纯碱工业发展因素凸显 481 

第六节 积极去产能,向高质量发展 482 

一、面临产能过剩和环境保护的挑战 483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484 

三、推动技术进步向高质量发展 487 

第三章 硫酸工业发展史491 

第一节 行业的起步发展 492 

一、为军事工业服务始办的硫酸厂 492 

二、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兴办 493 

三、在华的外商硫酸企业 495 

第二节 迅速恢复和发展,逐步提高制酸技术 495 

一、恢复生产,扩大产量 495 

二、自主发展制酸技术并取得显著进步 498 

第三节 向国产化大型化快速发展 503 

一、硫铁矿制酸向大型化、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504 

二、推进大型硫酸装置“中国造” 509 

三、硫黄制酸建设兴起 511 

四、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迅速发展 512 

第四节 发展成为世界硫酸大国 513 

一、新世纪十年的快速发展 513 

二、硫黄制酸装置向大型化发展 515 

三、硫铁矿渣等资源化利用已成亮点 517 

四、开发硫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18 

第五节 向绿色、节能方向发展 521 

一、大型化和集中度显著提高 521 

二、冶炼烟气制酸发展成绩巨大 522 

三、硫酸装置余热回收成效显著 524 

四、科研创新及“三废”治理取得新成就 526 

第六节 硫酸产品广泛应用于各行业 528 

一、中国硫酸表观消费量以磷复肥为主 528 

二、化肥以外其他工业耗酸量逐年增加 529 

第四章 氯碱工业发展史532 

第一节 初建和形成 533 

一、始建氯碱工业 534 

二、后续出现的氯碱厂 535 

第二节 迅速复产改扩建,产量大幅扩增 536 

一、恢复扩建和新建,实现产量20%增长 537 

二、实施提高电解能力的技术改进措施 538 

三、开展技术革新“增产降耗” 539 

四、聚氯乙烯树脂等氯产品研制成功并投产 540 

第三节 “技术革命”推动产业壮大 540 

一、加大投入和技改推动年产量破百万吨 540 

二、以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工艺为主建立了一批烧碱厂 541 

三、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工业化 542 

四、自行研究设计建成首套聚氯乙烯装置 543 

五、其他氯产品同步发展 543 

第四节 引进与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 544 

一、金属阳极隔膜电解槽成为新建和技改装置的主力 544 

二、离子膜烧碱国产化探索和引进建设 545 

三、烧碱蒸发工艺实现新突破 547 

四、氯乙烯/聚氯乙烯引进建设步入大型化、规模化 547 

五、氯化石蜡、氯乙酸等氯产品技术及产能发展 548 

第五节 发展再上新台阶 550 

一、引进和自主建设多套离子膜烧碱装置 550 

二、聚氯乙烯单体和糊树脂均取得新突破 551 

三、其他氯产品飞速发展 552 

四、适时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552 

第六节 高速发展跨入世界氯碱大国行列 553 

一、出现投资高峰,产能跃居世界第一 553 

二、自主产权离子膜电解装置实现突破 554 

三、装备迈入国产化、大型化时代 555 

四、聚氯乙烯+烧碱扩张模式遇冷 558 

五、其他氯产品已发展到二百余种 558 

六、努力向集约、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561 

第七节 进入调结构稳增长发展阶段 563 

一、政府监管加强,促行业健康理性发展 564 

二、低污染、低能耗离子膜烧碱产能已占99% 566 

三、“碱短氯长”成为行业常态 567 

四、加大开发力度,氯产品全面发展 567 

五、全面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568 

六、积极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助力行业发展 571 

第五章 无机盐工业发展史575 

第一节 萌芽和初创 576 

一、早期的初级加工产品 576 

二、新中国成立后,因陋就简快速恢复发展 577 

三、围绕部分产品的研发起步,生产快速发展 579 

第二节 行业工业体系建设起步发展 580 

一、系列产品开发活跃,产能产量增长快 580 

二、生产呈现“小、低、散、缺”局面 584 

第三节 行业体系建设与调整 586 

一、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586 

二、自主研发及引进技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589 

第四节 产能产量扩增的快速发展阶段 591 

一、受关联产业发展拉动持续增长 592 

二、呈现大型化、现代化、产品精细化发展态势 592 

三、引进技术项目推动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提高 594 

四、研发能力增强,成果转化速度加快 595 

第五节 建设完整工业体系 596 

一、成为世界无机盐生产、消费和出口国 597 

二、大型化进程加速,企业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提高 597 

三、精细、专用、功能、系列化生产上台阶 600 

四、多种产品技术及装备处于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 602 

五、合资合作、自主技术开发推动行业发展 604 

六、绿色技术、资源综合利用、“三废”治理水平同步提高 606 

第六节 优化体系,促进绿色发展 607 

一、生产能力、产品产量持续保持 608 

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控制存量、优化增量 610 

三、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613 

四、推进大型化、基地化和园区化发展 615 

五、向高端、精细、专用和环保方向发展 617 

第六章 农药工业发展史619 

第一节 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 620 

第二节 起步发展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621 

一、开发有机氯农药奠定发展基础 622 

二、开始向高效农药、多品种方向发展 623 

三、初步建立农药研究工作体系 630 

四、始建标准体系和登记管理制度 631 

五、治理农药污染 631 

第三节 向高效低毒农药发展,提高行业水平 632 

一、六六六、滴滴涕退场,产品结构“巨变” 632 

二、杀虫剂、杀菌剂等技术及产业化升级加速 636 

三、“三废”治理技术研究提上日程 637 

四、强化农药管理 638 

第四节 进入全面创制新阶段 639 

一、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满足农业需求 639 

二、努力建立中国农药创制体系 641 

三、农药管理有了实质性推进 643 

四、中外合资农药企业走向前台 644 

第五节 已发展为世界原药生产国 645 

一、行业整体实力提高 645 

二、停产停用高毒有机磷农药,产品结构发生二次“巨变” 646 

三、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显著成绩 646 

四、大力开发污染治理技术,创建产业园区 647 

五、行业管理逐步“依法治理”全面规范 648 

第六节 迈入产业升级、集聚发展新阶段 649 

一、步入“化学农药减量”实质性阶段 649 

二、产品质量、技术装备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652 

三、新监管体系推动一体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 653 

四、不断整合,向优势集聚发展 653 

五、开放和国际化进程加快 654 

第七章 涂料工业发展史657 

第一节 中国“化学炼制涂料”时代的开启 658 

一、中国的天然物质制漆传统工艺历史悠久 659 

二、中国近代涂料工业的艰难创业 660 

第二节 重获新生,开创发展新局面 664 

一、逐步发展形成了全国涂料生产布局 665 

二、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667 

三、科研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起步 671 

四、标准化和产品质量监测工作的新起点 672 

第三节 得益于经济高速发展,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673 

一、推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改革 674 

二、积极引进技术和设备装置,加快技术进步 677 

三、发展进入快车道,产量跃居全球首位 680 

四、完善标准、法规,促增长方式转变 682 

五、建立健全科研体系 685 

第四节 向世界涂料技术强国迈进 688 

一、从高速增长进入发展速度新常态 688 

二、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689 

三、涂料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690 

四、产业政策法规和标准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698 

五、多途径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701 

六、抓机遇,迎挑战,向世界涂料强国稳健迈进 703 

第八章 染料工业发展史704 

第一节 染料工业始创与初步发展 705 

一、中国民族化学合成染料始兴 706 

二、在多重压力下的艰难生存 708 

第二节 始建新中国染料工业体系 709 

一、纳入国家化学工业重要发展计划 710 

二、恢复生产、新建基地 710 

三、开始系统建立染料科研事业 714 

第三节 推进染料工业产业升级 716 

一、染料基地和一批重点企业建成 717 

二、染料技术进步、升级换代的新阶段 718 

三、自主开发染料中间体及印染助剂 724 

四、重视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 725 

第四节 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发力加速发展 728 

一、增速明显加快 728 

二、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730 

三、全类别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活跃 733 

四、多体制发展改变生产格局 737 

第五节 跻身“染料大国”向绿色、高端化发展 742 

一、成为世界染料生产国 743 

二、技术与装备不断进步,精细化水平提高 744 

三、“国退民进”深化,企业规模实力加强 749 

四、跨区域整合,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结构 751 

五、严控“三废”排放,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技术 755 

第九章 颜料工业发展史760 

第一节 颜料工业全面起步发展 762 

一、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起步 762 

二、开始研究氯化法钛白粉生产 763 

三、合成氧化铁颜料生产初具规模 764 

四、白色无机颜料立德粉得到发展 765 

五、防锈颜料红丹投产,铅铬防锈颜料工艺进步 765 

六、铝粉颜料和片状防锈颜料开始出现 766 

七、同步开展有机颜料生产研发 767 

第二节 颜料工业加快技术进步 769 

一、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结合,硫酸法钛白粉产业化技术迅速提升 770 

二、氯化法钛白粉发展道路曲折 771 

三、氧化铁工业迎来变革 773 

四、立德粉发展站上世界首位 773 

五、铝粉、锌粉颜料缓慢发展 775 

六、防锈的铅铬颜料国内开始广泛应用 776 

七、有机颜料整体制造水平快速提高 777 

八、珠光粉等片状颜料技术进步明显,但高端产品仍需进口 778 

第三节 颜料工业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之首 778 

一、白色无机颜料“推陈出新” 779 

二、成为世界氧化铁生产大国 785 

三、有机颜料品种增加、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 788 

四、探寻铅铬颜料发展的正确途径 791 

第十章 化学制药工业发展史795 

第一节 起源以及缓慢发展过程 796 

第二节 恢复和多年建设推动产量、品种显著扩增 798 

一、建立国营药厂,扶植私营药厂 799 

二、着力原料药和新产品的研制与生产 800 

三、技术攻关实现重大突破 802 

四、调整企业结构、集中科研力量 804 

五、成立医药公司统一管理 805 

第三节 在改革开放中创发展新局面 805 

一、全面推进行业改革 806 

二、兴办合资企业,规范市场秩序 808 

三、药品及相关技术快速发展 810 

四、形成国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药企同步发展格局 812 

五、国产化学药制剂面对较强市场竞争 813 

第四节 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化学药品生产大国 814 

一、深化改革为医药行业开创新路 814 

二、参与国际竞争,稳步向前发展 816 

三、化学药品发展渐入佳境,势头良好 818 

第十一章 感光材料和磁性记录材料工业发展史821 

第一节 奠定行业发展基础 823 

一、感光材料从初建到形成工业体系 823 

二、磁性记录材料起步发展 830 

第二节 行业快速发展时期 831 

一、感光材料工业在升级、改造中快速发展 831 

二、磁性记录材料工业形成规模,产品配套齐全 841 

第三节 行业进入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转型期 844 

一、感光材料工业由发展步入调整时期 844 

二、磁性记录材料面临产品转型 850 

第十二章 煤化学工业发展史852 

第一节 中国近代煤化工的萌芽 853 

一、炼焦业 854 

二、煤干馏 854 

三、电石业 855 

四、煤焦油 855 

五、合成氨 855 

六、煤液化 85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煤化工全面起步 856 

一、炼焦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857 

二、引进并开发多种煤气化技术 860 

三、煤制甲醇起步发展 861 

四、煤液化工业起步发展 862 

五、煤干馏工业初步发展 863 

六、大力发展电石产业 863 

七、煤制合成氨技术逐步成熟 864 

第三节 改革开放,煤化工产业迎来发展春天 865 

一、炼焦行业进入设备和技术升级时期 865 

二、电石行业迅速发展 869 

三、煤气甲烷化小试装置建成 872 

四、大力开展煤间接和直接液化技术开发和研究 872 

五、煤制甲醇技术和生产的进展 875 

六、甲醇燃料的发展和问题 877 

七、传统煤化工的现代化 878 

第四节 以气化炉进步为标志开启现代煤化工时代 879 

一、现代煤化工的技术准备 879 

二、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历程 880 

第五节 现代煤化工逐步发展为行业 902 

一、国家适时出台现代煤化工发展的产业政策 903 

二、技术进步推动了中国现代煤化工的产业化 905 

三、中国现代煤化工的产业规模为世界之最 906 

第十三章 石油炼制和有机原料工业发展史908 

第一节 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初建 910 

一、天然石油炼制 910 

二、人造石油生产 911 

三、有机化工原料生产 912 

第二节 艰苦创业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912 

一、石油加工业的恢复发展 914 

二、新炼油厂和人造石油基地建设 916 

三、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石油炼制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918 

四、以炼厂气和重质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得到初步发展 920 

五、炼油能力扩大与炼油布局改善 921 

六、石化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923 

七、开始大规模引进建设大型石化装置 925 

第三节 快速发展为“支柱产业” 927 

一、油气资源开发助推石油化工发展 928 

二、石油炼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929 

三、开发应用一批石油炼制新工艺技术 936 

四、加快乙烯生产能力建设 938 

五、创新发展模式,全面进行改扩建 941 

六、跨国石油化工公司进入中国 946 

第四节 加速发展跻身世界石化大国行列 948 

一、国家加强石化工业发展规划工作 949 

二、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技术列世界先进行列 950 

三、乙烯改造工程推进设备国产化及技术进步 953 

四、自主建设大型乙烯、芳烃、炼油等工程 955 

五、中外合资合作建设助推石化技术升级 957 

六、有机原料产品品种增至百种 960 

七、炼化科技创新、技术开发取得重要进展 962 

第五节 迈入低碳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由大转强关键期 964 

一、石化经济规模已居世界前列 965 

二、形成长江三角洲等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 968 

三、节能减排、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 971 

四、进入均衡发展的精细化新常态 973 

五、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973 

六、乙烯装备自主化及成套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976 

七、多元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化进程加快 978 

第十四章 合成纤维工业发展史981 

第一节 从无到有,奠定发展基础 983 

一、恢复扩建,发展人造纤维 983 

二、发展聚酰胺纤维,迈出合成纤维工业发展第一步 985 

三、大力发展聚乙烯醇(维纶) 987 

四、开发聚丙烯腈(腈纶)催化剂和新工艺 988 

五、开发聚酯及多种用途合成纤维单体 989 

六、开创石油化纤工业 991 

第二节 发展提速,成功助解中国百姓穿衣问题 995 

一、产能和品种明显扩增 996 

二、大力推进聚酯装备和技术国产化 1000 

三、丙烯腈催化剂研究及工业应用取得重大成果 1003 

四、碳纤维、芳纶等特种纤维研究兴起并取得成果 1003 

五、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中国合成纤维市场 1005 

六、原料对国外市场依存度高 1006 

第三节 合成纤维总量跃居世界首位 1007 

一、聚酯纤维(涤纶)产能居世界首位 1008 

二、聚合纺丝主要产品实现替代进口 1009 

三、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化步入新阶段 1010 

四、合成纤维差异化、功能性和应用领域开发能力提高 1011 

五、高度重视碳纤维(PAN-CF)复合材料攻关 1013 

六、合成纤维原料对外依存度仍在50%以上 1014 

七、合成纤维工业装备国产化的成效 1016 

第四节 逐步实现合成纤维工业由大转强 1019 

一、合成纤维产量全球占比70.0%,出口量继续增加 1020 

二、产品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差别化率为58% 1021 

三、部分合成纤维原料自给率大幅提高 1022 

四、突破芳烃生产瓶颈 1026 

五、国产聚丙烯腈碳纤维技术与产业体系建立 1027 

六、高性能纤维实现产业化,但存在发展瓶颈 1029 

七、生物基化学纤维实现产业化 1033 

八、加大功能性化学纤维技术创新 1034 

第十五章 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史1037 

第一节 奠定发展基础 1038 

一、氯丁橡胶装置投产标志发展起步 1039 

二、丁苯橡胶实现工业化生产 1041 

三、丁腈橡胶实现工业化生产 1043 

四、开展军需小批量特种橡胶研制 1043 

五、自主开发顺丁橡胶(聚丁二烯橡胶)产业化技术 1043 

六、开展乙丙橡胶、丁基橡胶研究 1046 

七、开展硅橡胶、氟橡胶等特种橡胶研发 1047 

第二节 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快速发展 1048 

一、装置能力高速增长,自给率提高 1049 

二、顺丁橡胶产业化和技术进步显著 1050 

三、自主SBS技术及工业化取得成功 1051 

四、加大引进和合资建设,促进生产水平提高 1053 

五、引进乙丙橡胶、丁基橡胶和丁腈橡胶项目,长期短缺品种实现工业化生产 1054 

六、稀土顺丁橡胶完成两次工业试验 1056 

第三节 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057 

一、发展跃上新台阶 1058 

二、技术研发和工业化取得新突破 1061 

三、持续推进特种橡胶研究开发 1066 

第四节 推动行业调整升级向材料强国前进 1067 

一、工业化成就显著,但结构性矛盾尚存 1069 

二、重视发展高附加值技术,完善品种牌号 1074 

三、向系列化、多功能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1075 

四、新型高效稀土催化剂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1076 

五、稀土异戊橡胶技术居世界前列 1077 

六、发展绿色环保高端产品,加强环保治理 1078 

七、建设实验室 1080 

第十六章 合成树脂工业发展史1083 

第一节 从起步到取得较大发展 1085 

一、20世纪20~40年代的简单塑料加工史 1085 

二、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从无到有发展 1086 

第二节 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实现从小到大 1101 

一、为提高产能和技术水平全方位技改扩建 1102 

二、热固性树脂得到快速发展 1105 

三、开发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工艺技术 1107 

四、加速聚丙烯、聚乙烯树脂技术装备国产化 1108 

五、自主攻关成功研制催化剂 1109 

六、部分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有较大发展 1110 

第三节 形成配套完整合成树脂工业体系 1113 

一、多数聚烯烃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1114 

二、生产集群和改性与加工完整产业链条形成 1118 

三、聚苯乙烯和ABS合成树脂自给率大幅提高 1119 

四、工程树脂进入快速发展期 1121 

五、催化剂、合成技术、品种开发取得一批科技成果 1125 

六、聚氨酯工业高速成长,消费量已占世界1/3 1127 

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实际步骤 1128 

第四节 全面向高端化发展 1129 

一、五大合成树脂扩能速度加快 1131 

二、结构性过剩以及高端需求增长现象共存 1132 

三、努力增加高档专用料生产 1134 

四、工程塑料发展迅速形成完整产业链 1136 

五、聚氨酯原料生产迅速扩张 1139 

六、茂金属聚乙烯成功工业化填补国内空白 1140 

七、自主产权升级聚乙烯生产技术 1141 

八、自主产权聚丙烯环管生产技术攻关成功 1142 

第十七章 橡胶工业发展史1144 

第一节 民族橡胶工业的起步与形成 1145 

一、起步发展 1146 

二、在战火中顽强生存 1149 

第二节 逐步扩大和发展,建立橡胶工业体系 1151 

一、进入自力更生、稳步计划发展时期 1151 

二、在调整中坚持发展 1157 

三、建立成型配套的橡胶工业体系 1160 

第三节 快速发展奠定了橡胶工业大国基础 1170 

一、完善行业管理,推进企业调整和生产整顿 1171 

二、进入科技进步、主导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时期 1174 

三、改革行业管理体制,企业实施自主发展 1188 

第四节 全力向橡胶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 1193 

一、主导产品由高速向高质发展 1194 

二、大力发展橡胶原料,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1205 

三、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1207 

四、多元竞争格局形成 1208 

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建厂 1210 

第十八章 精细化学品工业发展史1213 

第一节 起步发展,扩大品类 1214 

一、化学试剂工业创立并得到长足发展 1215 

二、大力推动催化剂研发和产业化 1217 

三、各种助剂应用领域拓宽并扎实发展 1218 

四、胶黏剂工业发展渐成体系 1222 

五、表面活性剂工业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 1225 

六、化学合成香料和化学合成溶剂起步发展 1226 

第二节 升级为化工发展战略重点并获大发展 1227 

一、获更多政策支持迎来发展良机 1227 

二、重点领域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1230 

第三节 加快向新领域发展进入繁荣期 1239 

一、加快向新领域规模化、产业化和基地化方向发展 1239 

二、努力攻关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1242 

三、市场需求促进重点领域繁荣发展 1243 

四、面临诸多挑战,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1247 

第四节 向高附加值和绿色可持续化发展 1248 

一、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 1248 

二、技术创新助推精细化工持续发展 1253 

三、绿色化工技术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 1271 

四、精细化率有待继续提升,高端精细化学品待“补短板” 1273 

第十九章 生物化工发展史1275 

第一节 生物化工起步发展 1277 

一、发酵法乙醇实现连续化生产 1277 

二、酶制剂得到初步发展 1278 

三、发酵法总溶剂装置建成投产 1279 

第二节 生物化工初步发展 1279 

一、酶制剂品种增多并形成产业 1280 

二、发酵有机酸工业体系形成 1281 

三、氨基酸工业蓬勃兴起开创新纪元 1281 

四、现代生物技术促进发酵法总溶剂技术进步 1282 

五、沼气利用得到重视并出现兴建热潮 1282 

六、生物化工技术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283 

第三节 生物化工技术进步显著 1284 

一、柠檬酸工业跻身世界前列 1285 

二、引进消化助推酶制剂工业现代化 1285 

三、引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发酵乙醇产品质量 1285 

四、发酵法总溶剂进入大规模产业化 1286 

五、可降解塑料开始转向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 1286 

第四节 生物化工发展进入黄金期 1287 

一、通过引进技术大幅提升酒精生产技术水平 1287 

二、酶制剂工业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1288 

三、发酵法总溶剂市场因国际原油价跌而受到冲击 1288 

四、协作攻关开发成功微生物法丙烯酰胺工业化技术 1288 

五、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化开发成主攻方向 1289 

第五节 生物化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1290 

一、糖生物工程产业快速崛起 1290 

二、酶制剂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1291 

三、柠檬酸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环保水平居世界前列 1292 

四、氨基酸工业主要产品开发日新月异 1292 

五、燃料乙醇原料路线向非粮转变并取得重大突破 1293 

六、国际油价影响发酵法总溶剂市场 1295 

七、聚乳酸生产应用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 1296 

八、生物柴油装置陆续建立但发展缓慢 1298 

第六节 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1299 

一、生物发酵工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且技术不断进步 1299 

二、生物化工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1301 

三、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助推生物化工快速发展 1302 

四、生物医药工业发展充满活力 1303 

五、加速生物燃料研发与生产 1304 

六、生物降解塑料研发及商品化取得重大进展 1307 

第二十章 有机硅工业发展史1310 

第一节 自力更生开发产品的初创期 1311 

一、解决军用设备防潮问题始建课题组 1312 

二、产品与技术零的突破 1313 

第二节 整合力量实现初步发展 1315 

一、相继诞生十余个科研、生产机构 1315 

二、单体研发和推广见成效,发明“电跃205” 1316 

三、开发直接法甲基单体流化床及新催化体系技术 1317 

四、硅树脂、硅橡胶等下游产品研究和开发 1317 

第三节 有机硅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1321 

一、单体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1322 

二、下游产品生产技术实现突破,逐步走向市场 1326 

三、研究中心和行业协会成立 1328 

四、一批民企崛起推动产品链延伸发展 1329 

五、世界有机硅巨头涌入国门 1330 

第四节 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有机硅生产消费大国 1331 

一、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1331 

二、成为世界有机硅生产和消费大国 1333 

三、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1335 

四、创建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 1340 

第五节 提升发展质量,谋定由大转强 1341 

一、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 1341 

二、逐步提高了单体发展集中度和技术水平 1344 

三、发展重心逐步向“双高”转移,深化完善产业链 1346 

四、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得到加强 1350 

第二十一章 氟化学工业发展史1352 

第一节 初步建立产研体系 1353 

一、恢复与新建并举,发展氟化盐生产 1354 

二、发展无水氟化氢、氟系列制冷剂 1354 

三、氟溴甲烷类灭火剂得到发展 1356 

四、聚四氟乙烯、氟橡胶等技术攻关取得突破 1356 

五、科研及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展开 1358 

第二节 自主开发与国外引进相结合发展 1359 

一、攻克千吨级聚四氟乙烯及配套工业化技术 1360 

二、一批有机氟新技术相继涌现 1361 

三、引进技术配套建设无机氟化铝回收装置 1362 

四、无水氟化氢和制冷剂不断扩规模、上水平 1363 

五、高端氟产品研制工作活跃 1364 

第三节 进入发展壮大阶段 1365 

一、无机氟化物进入自主产业化时期 1365 

二、有机氟聚合物生产形成规模化、系列化 1366 

三、实施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计划,发展替代品 1367 

四、发展医药、农药、电子等高端含氟精细化学品技术 1369 

第四节 高速发展、迅速提高产业水平 1370 

一、成为全球氟化工生产和消费大国及出口国 1371 

二、ODS替代品开发和产业化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1373 

三、含氟聚合物发展呈现质的飞跃 1374 

四、含氟精细化学品发展迅速 1375 

五、保护萤石资源、发展氟资源循环经济成为重点 1377 

第五节 开启由大转强发展序幕 1378 

一、产能高速增长与过剩风险并存 1379 

二、主要产品体系的发展状况 1381 

三、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386 

四、一批高端产品技术取得突破 1388 

五、清洁生产和安全环保取得明显进步 1389 

第二十二章 国防化工发展史1392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化工发展 1394 

第二节 新中国国防化工建设的起步 1397 

一、在支援抗美援朝作战中快速发展的军品 1397 

二、开始组织国防化工科研与生产 1398 

第三节 全面实现国防配套,体现“化工力量” 1399 

一、新中国的化工布局和科研机构的设立 1399 

二、国防化工的组织领导 1400 

三、军工配套的三线建设 1401 

四、重大国防科技攻关中的涉化项目推进 1402 

第四节 建成了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国防化工体系 1414 

一、国防化工配套体系实施改革 1414 

二、贯彻军品优先方针,为重点工程和武器装备研制配套新材料 1415 

三、军民结合,开发民用品技术和产品 1418 

第五节 化工在更新、更高、更广的领域创造突出业绩 1420 

一、新时代国防化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1421 

二、为重点装备提供配套产品 1421 

三、国防化工配套科研生产能力的建设和提升 1425 

第二十三章 化工机械工业发展史1427 

第一节 初步发展形成工业体系 1428 

一、从起步到形成较完备工业体系的历程 1428 

二、逐步满足化工生产建设过程中的设备之需 1431 

第二节 形成了一定规模、门类齐全的产业 1436 

一、氮肥(合成氨)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 1437 

二、磷复肥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 1439 

三、煤化工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 1440 

四、石油化工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 1441 

五、子午线轮胎成套装备的发展 1442 

第三节 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化工装备制造大国 1444 

一、国内化工机械制造业的四次发展机遇 1444 

二、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振兴化工机械制造业 1445 

三、重大装备关键制造技术全面实现突破 1448 

第二十四章 化学矿山工业发展史1462 

第一节 产业基础非常薄弱 1463 

第二节 主要矿产迅速恢复,产量提升 1464 

一、开展化工矿产地质调查 1465 

二、生产建设初具规模 1466 

第三节 建成完整的化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体系 1467 

一、组建化工地质专业队伍 1468 

二、探明资源储量基本满足化学矿山生产建设要求 1469 

三、主要矿产生产能力有显著提高 1471 

四、已形成化学矿业科研设计力量 1474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形成建设高潮 1475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1477 

二、改革带来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1477 

三、逐步扩大对外开放 1478 

四、地质勘查成果显著,主要矿种全面发展 1479 

五、生产和建设再上新台阶 1480 

六、化学矿山科技进步明显 1483 

第五节 向多样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1485 

一、化工地质勘查高速发展 1485 

二、生产大发展全面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 1487 

三、科技创新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1489 

四、绿色发展成为化学矿山风向标 1492 

中国化学工业百年发展大事记1495 

参考文献1540 

鸣谢1561 

后记156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