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什么是“刨花水”“折子戏”?这本书带你走进昆曲世界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一曲广为传唱、百听不厌的“皂罗袍”,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座春光灿烂却寂寥落寞的大花园,体会杜丽娘身上的人性光辉。12月20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一曲广为传唱、百听不厌的“皂罗袍”,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座春光灿烂却寂寥落寞的大花园,体会杜丽娘身上的人性光辉。

12月20日,昆曲澎派艺术传人赵津羽新书《我的昆曲+:津羽讲昆曲》在上海书城首发,昆曲艺术家张洵澎、作家王小鹰、上海戏曲中心总裁谷好好、上海非遗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秦来来等嘉宾,与发布会现场的昆曲爱好者及读者共享一场新书盛会。

有趣的是,科学家杨振宁也“跨界”推荐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极好的昆曲入门读物,我从中了解到许多中国文化的哲学和艺术背景。”

赵津羽(右)现场展现《牡丹亭》段落

赵津羽(右)现场展现《牡丹亭》段落

因杜丽娘与昆曲结缘

昆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遗产丰富,词乐典雅,表演抒情性强,是中国戏曲史上演化出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被称为“百戏之师”。因其唱腔美、身段美、辞藻美,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极高境界,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赵津羽的回忆里,她与昆曲结缘,始于小时候杜丽娘的昆曲舞台形象给她带来的震撼。自此,如诗如画的昆曲,就令她痴迷不已。等到真正穿上昆曲的云衫、吟唱昆曲的曲词、踏上昆曲的舞台、塑造昆曲的经典人物,矢志不渝地将昆曲艺术传诸四海,就成了她最大的心梦。所以,她逢人就想介绍昆曲,有契机便将昆曲中说不尽的美分享给听众。

在昆曲中,有不少不为常人所知的冷知识,在赵津羽笔下一一道来,例如昆曲中著名头型“刨花水”,在唐代最为盛行。先用细竹丝扎成各式各样的发型轮廓,固定在头上,然后用刨花水把头发浸湿,盘绕其上,再用细梳梳理得油光乌亮,待头发干后自然定型,就制造出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样式。

又例如“点翠头面”,用金银制成各种昆虫花卉,剪下翠鸟羽毛,挑选相匹配的硬毛或软毛点进胎座,再镶嵌各类珍珠宝石。除此之外,折子戏、闺门旦、昆歌、园林等相关常识,赵津雨也在书中一一普及。

“六百多年的昆曲艺术带给观众的绝不只是在舞台上的演出。”赵津羽认为,她希望昆曲能带领人们慢慢探索历史的宝库,从一唱三叹中练就精气神,在佳作名篇里看到真性情、玉精神,在舞袖翻飞中学会欣赏昆曲中真善美的力量。

现场读者

现场读者

从昆曲中发现生活之美

《我的昆曲+:津羽讲昆曲》是赵津羽结合多年昆曲推广实践写作的昆曲入门读物,全书共十七讲,分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从昆曲基本知识、经典剧目讲解、昆曲在当下文化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呈现出昆曲的审美意蕴、当代价值,以及在国际上的重要影响力。

赵津羽介绍,她幼年曾受京昆大师俞振飞点拨,受教于昆曲“武旦皇后”王芝泉,后拜在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洵澎门下,专工澎派闺门旦艺术。作为全国第一位全职昆曲推广人,在此之前她就辞去工作,致力于传承与传播澎派闺门旦艺术,并面向全国推广昆曲。

在昆曲艺术家蔡正仁眼中,他“看着津羽长大,她从一个十二岁就开始热爱昆曲,痴迷昆曲的小女孩,到这几十年中把热爱干成了职业,熬成了事业,为昆曲的传承与传播尽心竭力”。上海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专家会委员秦来来表示:“这十多年不说她‘单枪匹马’,至少也是势单力孤;可是赵津羽带着她团队的几位伙伴坚定地行走在这条路上,像那些‘护薪火、传薪火’的昆曲前辈一样,坚定地走着。”

在新书首发现场,张洵澎感慨:“津羽坚持不懈地把昆曲艺术推向更大的天地;一辈子一件事,讲我们共同的昆曲故事。”在她眼中,学生赵津羽不仅是职业昆曲推广人,也是一位有着丰富舞台演出经验的昆曲闺门旦演员。从杜丽娘到百花公主,再到《红梨记》中的谢素秋,赵津羽的扮相亮丽妩媚,嗓音柔美清脆,柔中带刚,极具人物塑造力。

“把昆曲当规矩,能教孩子学会尊重与谦逊,明白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把昆曲当功夫,年青人行为举止能变得婉约大方,老年人即使到了杖朝之年也能活力十足;把昆曲当诗词,能构建起自己的诗意生活空间;把昆曲当标准,能令企业更推崇匠心精神,追逐产品与服务的精益求精,因为每一个戏曲人都是先有台下十年功,才有台上一分钟的精彩。”赵津羽认为,她希望更多读者能用昆曲之美充实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培养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欣赏美的心灵和一双创造美的双手。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