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钟求是《等待呼吸》:八十年代,人们的理想与彷徨

近日,钟求是《等待呼吸》新书分享会在京举办。作家张抗抗、祝勇,本书作者钟求是以“等待是一种生命追寻”为主题进行了对话,活动由《十月杂志》季亚娅主持。

近日,钟求是《等待呼吸》新书分享会在京举办。作家张抗抗、祝勇,本书作者钟求是以“等待是一种生命追寻”为主题进行了对话,活动由《十月杂志》季亚娅主持。

《等待呼吸》是作家钟求是的最新小说。“等待呼吸”也机缘巧合地契合了2020年的关键词,过去的一年中,全世界都在“等待呼吸”。《等待呼吸》从八十年代一直写到2015年,超长的时间跨度也牵连出不同文化的、不同年代的爱情思考。钟求是认为:“60后面对的社会竞争和压力相对较轻,我记得八十年代初女排胜利我们都会狂欢,中国足球得一场胜利我们都会跑到街上,我们还展望未来,这些理想的东西在我们心理会扎下根,同时,我也想脱离时代的妥协和庸俗,关照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书写这一代人的精神史。”

钟求是为《江南》杂志主编,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月报》双年奖等。

对谈现场 季亚娅、祝勇、张抗抗、钟求是

对谈现场 季亚娅、祝勇、张抗抗、钟求是

张抗抗:八十年代残留的理想主义的色彩而进入到九十年代

张抗抗认为小说吸引人之处在于美感、现实感和新鲜感共存,她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关注长篇小说的故事的搭建过程,从文本结构、女性视角和理想主义三个角度作出解读。

她认为,书中三个大章节,莫斯科的子弹、北京的问号和杭州的氧气,像三个乐章一样跌宕起伏,空间场域的取舍之中给作品一个很开阔的格局。从莫斯科到北京、到杭州,从南到北的非常广阔的空间感和大起大落的跳跃,从横纵两个方向铺开叙述,使得小说充实和立体。

张抗抗说:“第一乐章是整部作品的基础,1991年是非常重大的历史坐标和时间界限,是两个年代的分界,《等待呼吸》的全部故事,都是带着八十年代残留的理想主义的色彩而进入到九十年代。莫斯科的留学生活非常抒情优美,凸显出年轻人纯真的爱情,然而这一切被瞬间打破,一颗“子弹”击中夏小松——杜怡深爱的男友,他因为肺部感染没有救过来,后面杜怡所有发生的故事都是跟这段凄惨经历有关,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退到了背后,为后面的情节提供支持和依据,而杜怡只能独自面临人生的变局和她的命运。”

“北京的问号”这部分有很多留白,虽然陌生黑暗的事情藏在城市的皱褶里面、角落里面,但是有了杜怡内心的美感支撑,它们也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在无法安放的部分,作者跳过十年空白,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第三大章到了杭州,杜怡若干年以后开了一家旧书店,经历那么多苦难挫折以后,她已经不是原来的杜怡,但是她要保留美好的东西,保留着和夏小松相爱时候的自己,最后她选择回到夏小松的老家去,重返莫斯科去贝加尔湖。”张抗抗说。

从女性的角度看,钟求是对杜怡这个角色投入了同情、热爱等等所有美好的感觉,对女性充满理解和爱惜,倾注了极大的情感和笔墨;夏小松因为子弹感染去世以后欠下医药费,杜怡出于同情心和真爱选择为他还债,经历了无数屈辱苦难,这里又能看到他的女性主义态度;这个社会越来越商业,越来越物质,杜怡面对的环境也会越来越艰难,她一直跟这个环境发生冲突,也有自己内心的冲突,最后她完成自己,在此钟求是给予了女性自尊和自强,对女性充满尊重。

《等待呼吸》是坚持理想主义的小说,小说的结尾就给了我们关于理想的答案。最后,她带着很意外的儿子夏小纪重新回到夏小松当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唤醒他们青年时代爱情的时候,她都在重温理想、审视她自己大半生的理想。张抗抗认为这本书读者可以从五十年代的人一直覆盖到当下,这代人经历了同一个时代,理解杜怡身上寄托的理想情怀。“等待呼吸”,其实是在等待生命中的一种亮色,我们永远在等待着理想的到来,即使没有到来,大家也在朝着理想一直在努力。

书影

书影

从小说中看到“经历过80年代的一代人”

祝勇和钟求是是鲁院的同学,也是同时代的人,他认为这个小说之所以动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写出了一代人的经历。钟求是的“野心”不是为了建一个巨大的丰碑,《等待呼吸》的核心人物只有三个,作者把全部野心倾注在这三个人的身上。

祝勇从亲身体验中感悟到,经历八十年代这批人是中国现当代历史上特别独特的一个群体。钟求是把它放到更宏大的国内和国际视野下,这批人经历改革开放大变动的时期,同时整个苏联东欧都在风起云涌,铸造了非常特殊的年代。经历过八十年代的人和没经历过八十年代的两类人是完全不同的,钟求是的这个小说描述的恰恰是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所有人都经历过小说所写的年代变化。

“小说中还为杜怡的命运安排了很多转折点,这些拐点有时代巨大变化的因素,也有很多她自己的因素。从那个年代走过来,她在分叉路口做出的选择也有很强的八十年代的烙印,尽管漫长的三十年、四十年变迁当中有很多偶然性,但是她的精神脉络转折有很强的八十年代赋予她的必然性。杜怡和她后来的男朋友章朗隔了七岁,他永远进入不了杜怡的内心世界。因为这个七岁是有八十年代和没有八十年代的七岁,章朗的出现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凸显杜怡身上的精神痕迹和她的精神特点。这本书很小,主要人物也少,但是却给整整一代人做了一个精神传记。”祝勇说。

钟求是认为写一本书的影响因素中很重要的一个是性格、天性,这里有生命的密码;还有一个是根据生活经历、生命经历形成的生命态度。“你一生当中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多余的,无论你的痛苦、你的高兴、你的欢喜、你的悲哀,所有这些东西,你只要是一个作家,你只要去用它,都可能成为你的写作材料”。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