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宫剧里,我们经常看到一个非常熟悉的情节:有朝廷官员犯了王法,皇帝往往一怒之下就会将其“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流放的官员听到宁古塔这三个字经常会当场昏厥,有的宁可自杀也不去。那么宁古塔究竟是个什么鬼?宁古塔究竟有多可怕?
宁古塔,听起来好像一座塔,事实上和塔并没什么关系。宁古塔是满语“六个”的意思,相传有六个兄弟在此各占一方,宁古塔由此得名。宁古塔历史悠久,曾是金国国都,大清的龙兴之地,清代是北方的重镇、宁古塔将军的驻地。宁古塔将军驻地最初在黑龙江省海林市一带,后迁到宁安市地区。康熙时期又移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市),宁古塔将军因此变成了吉林将军。
宁古塔将军驻地虽然移到了吉林,但宁古塔位置依然非常重要,是大清控制黑龙江流域的重要战略基地,不仅保卫和管辖着整个黑龙江流域,还负责向流域内居民收贡赋,清朝在当地有大量驻军,也就是披甲人。由于当地地广人稀,为加强宁古塔的开发建设,清政府往往将那些犯事的罪犯及其家属流放到宁古塔,发放给披甲人为奴,到当地服苦役。一旦被发配到宁古塔,基本就等于被判了死刑,流放者往往用不了多久就挂了。
第一,宁古塔地处我国东北边地,气候恶劣,人烟荒芜,除了宁古塔附近有些人,其他地方连个人影子都没有,到处都是森林、沼泽和野兽,就是让你跑都跑不了,跑不多远你就会迷路,天寒地冻的最后不是冻死、饿死就是喂了野兽,所以去了就基本别想回去了。除非突降天恩皇上赦免了你,让当地驻军把你送回去。
第二,宁古塔是苦寒之地,生活苦不说,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当地的酷寒。零下三四十度的极端寒冷气候,在那个缺衣少食、缺乏御寒手段的年代,一般人根本熬不过冬天。被流放的人都是关内人,很多还是养尊处优的达官贵人、士子儒生甚至是皇亲国戚,平时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一到宁古塔很快就倒下了,多死于水土不服或酷寒,能够存活下来的非常少。
第三,人犯被流放到宁古塔后会被派去服苦役,开荒种粮、修桥筑路、挖山凿石,每天进行高强度的劳动,平时又缺衣少食,很多人连房子都没有,只能自己搭个窝棚,简直生活在地狱一般。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第四,宁古塔极为偏远,出关几千里才能到,一路上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还要受尽折磨,很多人不堪其苦就死在了路上。通往宁古塔的驿道其实就是一条死亡之路。清朝文人方拱干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宁古塔的可怕可想而知。(文/寂寞的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