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历史

“五羖大夫”百里奚考:原型为秦执政孟明视,后世传说多歧异

关于百里奚这个人物,大家都不陌生,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相国。但在《史记》中,并没有关于百里奚的一篇完整传记。百里奚的记载主要分布在《秦本纪》《商君列传》等篇章中。

关于百里奚这个人物,大家都不陌生,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相国。但在《史记》中,并没有关于百里奚的一篇完整传记。百里奚的记载主要分布在《秦本纪》《商君列传》等篇章中。

百里奚(清末石印本《东周列国志》)

百里奚(清末石印本《东周列国志》)

《史记》中的百里奚异说

根据《秦本纪》,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国国君晋献公灭亡虞(今山西平陆)、虢(今河南三门峡)两国,俘虏了虞国国君与大夫百里奚。之后晋献公嫁女儿给秦穆公,把百里奚作为奴隶陪嫁。当时百里奚从秦国逃到宛地(今河南南阳),被楚国边鄙上的官吏抓获。秦穆公听说百里奚的贤名,希望用重金赎回他,但又怕楚国人不同意。所以秦穆公派使者对楚国说:“我国的陪嫁小臣百里奚在你们这,希望允许我们用五张公羊皮换回他!”

五张羊皮价值当然很贱,加上百里奚又已七十多岁,所以楚国人根本不在意,就把百里奚给还了回去。秦穆公马上从囚车中释放他,并且与他商议国事。百里奚开始还推辞说自己是亡国之臣,秦穆公却认为只是虞国国君不重用他才导致灭亡,百里奚本人何罪之有呢?之后又坚持与他商议国事,两人对话三天,穆公对百里奚大为赞赏,于是让百里奚担任执政,并且赐号为“五羖(公羊)大夫”。百里奚却推辞说,自己不如朋友蹇叔。

原来当年百里奚游历到齐国乞食于?,是蹇叔收留了他;之后百里奚想侍奉齐君无知,又被蹇叔劝阻,后来无知在政变中被杀,百里奚逃到了周国。周王子穨喜欢牛,百里奚靠着养牛来进见他,等王子穨想任用百里奚时,又被蹇叔所劝阻,百里奚再次逃离了战乱。后来百里奚又侍奉虞国国君,此时蹇叔又出来劝阻,自己却因功名利禄暂时留下,结果碰到亡国之灾,所以蹇叔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于是秦穆公重金聘请蹇叔,任命其为上大夫。

秦穆公九年,晋献公去世,秦穆公派百里奚护送逃到秦国的公子夷吾回国即位,也就是晋惠公。但晋惠公回去马上翻脸,不但不履行对秦穆公的承诺,还诛杀迎接他回国的权臣里克、丕郑。秦穆公十二年,晋国因为大旱前来借粮,逃到秦国的丕郑之子丕豹就劝阻秦穆公,不如趁此机会讨伐晋国;秦穆公又问公孙枝,公孙枝也来自晋国,他却认为不能不给;秦穆公再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只是夷吾得罪您,百姓有什么错呢?于是秦穆公最终还是借粮了。

秦穆公三十二年,霸主晋文公去世,此时郑国有人建议穆公趁机进攻郑国,由他们在里面接应。这时秦穆公就咨询蹇叔、百里奚,可两人都不看好这个远道奔袭的计划,既然郑国人会泄露消息给秦国,怎么能保证秦国人不会泄露消息给郑国呢?但秦穆公一意孤行,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与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出兵。出发之时,百里奚、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认为恐怕见不着儿子了,还预言秦军失败是在崤山的险要处。

不出所料,孟明视等三帅还未到郑国,就被郑国商人弦高碰上。郑国当年立国时曾与商人有盟誓,所以得到商人的拥护。弦高假装奉郑穆公的命令,献上十二头牛犒赏孟明视。孟明视以为阴谋暴露,只能退兵回国。结果军队行至崤山时,人疲马乏,被埋伏在此处的晋军阻击,全军覆没,三帅都成了战俘。之后在晋文公嫡夫人、秦国宗女文嬴的劝说下,晋襄公才释放三帅回国。秦穆公见到三帅大哭,悔恨不接受百里奚、蹇叔的话,才有此结果。

秦穆公三十四年,穆公派孟明视等人攻打晋国,想洗刷之前崤之战的耻辱,但这次又在彭衙被晋军击败。三十六年,秦穆公再一次派孟明视等人攻打晋国,这次他们渡过黄河焚烧船只,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终于取得胜利,夺取了晋国的王官和鄗地。之后秦穆公从茅津渡河,到达四年前的崤山战场,为战死的秦军修建了一个大墓,为之哭丧三日,并在军中立誓,要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时人听说这件事,都为秦穆公感动流涕。

在《秦本纪》中,关于百里奚父子的故事就是这些了;而在《商君列传》里,则是通过商鞅朋友赵良的口中叙述。

根据赵良说,五羖大夫本是楚国边鄙之人,听说秦穆公求贤想拜见却没路费,所以把自己卖给秦国人来喂牛。一年之后,穆公听说此事,才把他提拔起来。他出任秦相六七年,东边讨伐郑国,三次拥立晋君,一次出兵救楚,巴国前来进贡,八戎往来朝见,由余也来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不用随从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传于后世,去世时无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这正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

《史记》其他篇章也涉及一些百里奚的记载,如《晋世家》说晋国灭亡虞国,俘虏了虞国国君和大夫井伯、百里奚作为秦献公女儿的陪嫁。后世一些文献解释说,井伯是百里奚的字。

其实仅从《秦本纪》与《商君列传》中,就不难发现百里奚身世存在矛盾之处。他到底是如《秦本纪》所说,本是晋国在虞国的俘虏,逃亡到楚国被秦穆公赎回;还是如《商君列传》所说,本是楚国乡人,为投靠秦穆公主动卖身给秦人喂牛呢?

《史记》的不少史料出自战国文献,所以不妨从更早的记录寻找答案。

在《孟子·万章上》里,万章问孟子说:“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这里说百里奚把自己以五羊皮的价格卖给秦国养殖户,并且为他喂牛,从而进见秦穆公。而孟子否认了百里奚卖五羊皮与喂牛之事,他认为百里奚只是“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时举于秦”,主动离开虞国而投奔秦国。《孟子·告子下》又说“百里奚举于市”,似乎又表明百里奚是在秦市中而被秦穆公发掘。

此外,《庄子》《九章》《吕氏春秋》《韩非子》《战国策》以及郭店楚简《穷达以时》、清华简《良臣》都提到百里奚的传说,大体不出《孟子》《史记》诸说,有的不尽相同,如《吕氏春秋·慎人》说百里奚逃亡到虢国被晋国所虏,后来到秦国贩牛,被公孙枝用五羊皮买下献给穆公,穆公开始担心用买来的奴隶会遭耻笑,经过公孙枝的一番劝谏才终于任用。这些史料说明百里奚传说在战国时已众说纷纭了,所以不如从记录春秋史最翔实的《左传》中推求。

《东周列国·春秋篇》百里奚剧照

《东周列国·春秋篇》百里奚剧照

百里奚本为孟明视之分化

令人惊奇的是,在《左传》中,根本没有“百里奚”这三个字。

当然,没有“百里奚”这个三个字,不代表就没有这个人。秦国确实有个叫“百里”的人物,其中先后提到过两次,一次是秦穆公问百里:“与诸乎?”百里回答:“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这段记载对应《秦本纪》中秦穆公与百里奚等人商量借粮给晋国,所以一般认为这个“百里”就是百里奚;另一次是说晋军“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那么这个“百里孟明视”是孟明视也没有争议。

孟明视为什么又叫“百里孟明视”呢?从春秋人名结构看,“百里”是氏,“孟明”是字,而“视”是名,所以孟明视叫“百里孟明视”“孟明”“视”都没问题。《左传》记载“秦孟明视帅师伐晋,以报殽之役”,对应《秦本纪》中的彭衙之战,还记载崤之战后秦穆公“复使(孟明)为政”以及“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遂霸西戎,用孟明也”。那么,孟明视是否也可以叫百里呢?

如果不对《秦本纪》的记录先入为主,而把《左传》中的“百里”看作孟明视的话,全文读起来也没有问题。但很多人偏偏执着于把《左传》《史记》相互印证,才会把此处解释为百里奚。仅从《左传》的文本系统来看,根本看不出建议秦穆公借粮的“百里”,除了孟明视之外还另有其人。另外,《秦本纪》说百里奚、蹇叔哭孟明视等三帅,而《左传》却只写蹇叔一个人,而没有提到另外有个百里奚的存在。

再回到《左传》对孟明视的评价,可以发现孟明视既是秦军的主帅,又是秦国的执政。所以秦穆公才“复使为政”,孟明视“增修国政”,秦穆公“遂霸西戎”。孟明视本人就是秦穆公独一无二的执政卿相,不可能在他之上还有一个百里奚的存在。而《左传》中也根本没有孟明视到秦国的记载,只说晋献公“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那么陪嫁的奴隶只有虞国大夫井伯,井伯与孟明视是否为一人,其实在《左传》中不明显。

不但百里奚与孟明视的父子关系是虚构,其实蹇叔与白乙丙、西乞术也没什么关系。

《左传》:“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根据《左传》好预言的习惯,蹇叔之子极大可能丧生在了崤山之间,那么自然不会是被放回国的白乙丙和西乞术。《吕氏春秋》则说“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明确提到蹇叔两个儿子叫申、视。而《秦本纪》把孟明视当作百里奚之子,又把白乙丙、西乞术当作蹇叔之子。

东汉高诱注《吕氏春秋》,也把三帅与申、视对应,他认为“视”就是孟明视,而“申”他却认为是白乙丙。这样一来,孟明视与白乙丙成了蹇叔的儿子,与《秦本纪》的记录又不合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则编得更远了,说百里奚的儿子是孟明视,孟明视的儿子是西乞术、白乙丙,白乙丙的后代是白起……西乞术和白乙丙又成了孟明视的儿子。这些相互矛盾的记载都只代表后人的观点,很明显背离了《左传》的本来面目。

这样我们就能知道百里奚的来源了,百里奚作为一个独立人物根本不存在,主要来源于孟明视的分化,并拼凑了虞大夫井伯陪嫁的内容。也许战国人在读《左传》时,认为孟明视两次败于晋军,其行为过于轻佻,不像是一位成熟稳重的大国卿相,所以才从“百里”分化出“百里奚”。值得玩味的是“奚”这个名字,《礼记》疏:“有才能曰奚,无才能曰奴。”《周礼》注“奚”曰“犹今官婢”。可见,“奚”就是奴隶的意思,与《史记》百里奚出身相符合。

关于百里奚原型为孟明视的问题,秦汉史专家马非百先生在《百里奚与孟明视为一人辩》一文中有详细考证,大家可以参考。关于百里奚的出身,马先生否认《秦本纪》而采信《商君列传》,认为孟明视卖身于秦人养牛,后被公孙枝相中推荐给秦穆公,故得名“百里奚”,与虞国大夫井伯无关。但笔者认为这条记载也未必是实录。《左传》并无孟明视出身的记载,既然斩断其与井伯的联系,那么卖身于秦人的说法,自然也就值得质疑。

战国时代非常流行这种出身低微的人才跃居相国之位的传说。如《孟子·告子下》就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郭店楚简《穷达以时》也提到舜、皋陶(当为傅说)、吕望、管仲、百里奚、孙叔敖的事迹,其中百里奚“馈五羊,为伯牧牛,释板囗而为朝卿,遇秦穆”。总之,这类传说非常普遍,但仔细看来,却又包含不少互相矛盾的记载。

其实这正反映这些记录都是战国传说,没有翔实可信的史料作为依据,所以大家才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什么战国人喜欢扩散这种“段子”呢?当然是希望君王能礼贤下士,既然古代名相都出身底层,士人自然有资格出将入相。不过,战国社会与春秋毕竟有质的差异,春秋时还是以血缘家族为主体的社会,学问都掌握在官府手上,战国传说的百里奚这样出身低微、胸怀大志、“流窜”各国的个体户,在春秋时期根本没有存在的空间。

另外,战国后期秦国在今河南南阳地区设置南阳郡宛县,而春秋时期此地为楚国之申县,这也是《秦本纪》之说后起的一大漏洞。今天河南南阳有“百里奚故里碑”,这当然也是后起的传说。

值得一提的是,今安徽濉溪还有“蹇叔墓”, 此传说来自于《秦本纪》中百里奚的“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人,蹇叔收臣”,《史记·李斯列传》说“迎蹇叔于宋”,后世以“?”为秦之铚县,则在濉溪一带,正为春秋宋国故地。另《韩非子·难二》称“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似乎蹇叔还曾在干国任职过。清华简《子犯子余》以蹇叔为“邗叔”。干(邗)国在今江苏扬州一带,《管子》记录其为吴国所灭。但在《左传》中也未表明蹇叔出身。

后世的百里奚传说

在《史记》之后,百里奚的故事还得到进一步演化。

在《说苑·臣术》里,秦穆公派商人到卫国去盐,商人用五张公羊皮买下百里奚,派他把装盐的车子赶到秦国去。秦穆公见到拉车的牛很肥壮,问百里奚为什么。百里奚说按时给它吃饭喝水,使用时不粗暴对待,碰到危险的地方自己先去,所以牛才会这么肥。穆公从而得知百里奚是君子,就命令官员为他沐浴更衣。上卿公孙枝得知穆公得到百里奚,就主动把上卿让给百里奚,由百里奚担任上卿,自己担任次卿辅佐。

《乐府诗集》引《风俗通》还记录了百里奚担任秦相后,故妻弹琴与其相认的故事;并收录了百里奚妻所作琴歌三首:“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时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覆以柴,舂黄黎,搤伏鸡。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贵捐我为。”这些都只能视为汉代以后出现的传说,距离百里奚的真面目就更加遥远了。

参考文献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刘泰廷:《井伯、百里奚为一人辨》,《辽东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马非百:《百里奚与孟明视为一人辨》,《历史研究》,1980年第3期。

苗江磊:《论先秦两汉时期百里奚故事的流变》,《辽东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