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教育选择答疑之英才学校是否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分级

获得很大成功的英才学校建构有一些可辨认的特点:相同的目标;分散的行政结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对职工和学生有高度的期望;尊敬的氛围;致力于吸引整个社区。

本文摘自《教育选择》,[美] 艾伦?G?奥斯本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

教育选择答疑之英才学校是否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分级

图源于网络

原标题:英才学校是否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分级?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将英才学校(magnet school)定义为“一种公立小学、公立中学、公立初等教育中心或公立中等教育中心,这些教育机构能为学生提供特殊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可以吸引有着不同种族背景的大量潜在学生”。英才学校从本质上来说是公立学校,它的重点是为学生提供特殊的学科或特别开设的课程,如那些把教学重点放在科学、技术或艺术课程的学校。正如《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的定义所指出的那样,英才学校存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各个阶段。许多英才学校都有具体的入学标准,并且有些学校的录取机制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因此,英才学校吸引到的大多数都是有天赋或成绩优异的学生。英才学校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它们确定的学习大纲要比传统学校的学习大纲更有针对性。

由于英才学校是为了迎合那些对课程或特定学术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所以它们能为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开设特殊的课程来提供有重点的教学指导和定向的学习机会。英才学校通常会设置很高的学术门槛,而且尽管英才学校在人种上来说要比传统的学校更具有多样性,但它们并不是没有缺点的。特别是那些批评声称:

?英才学校通常把那些最聪明的学生从他们居住区附近应该入学的学校抢走。

?它们还会占用本属于学区内其他学校的资源。

?进一步来说,英才学校丰富了人种多样性的同时,也常常会导致标准下的其他学生隔离分化,比如在学术能力方面。

?批评者还指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不说英语家庭的学生会在英才学校中被忽视,就像残疾学生那样被对待。

毫无疑问,英才学校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在阅读以下内容时,你应该考虑下列问题:英才学校真的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么?英才学校会不会引发出其他形式的等级分离?英才学校是不是利大于弊?

支持观点

蒂姆西·J.伊格

代顿大学

英才学校已经提高了学生整体学术上的成功。作为增加择校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与其质疑英才学校在提高学生成绩上的作用,教育工作者们倒不如促进新英才学校的发展,并维持和提升现有的项目。

几十年以来,关于英才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能否给予高质量教学,人们都有着广泛的讨论。反对者称,英才学校没有取得它们承诺的高成绩。而事实上,英才学校的倡导者也没有实现教育革新。英才学校把优秀传统公立学校资源都带走的做法危害了所有儿童的教育。传统的公立学校不应该一定要和英才学校在有限的供给和资源上进行竞争。他们还称,随着每位学生的资金流入英才学校,传统公立学校的预算就会更少,也就降低了它们能够提供个别化的、特殊的课程的可能性,如艺术、音乐和技术课程。实际上,那些英才学校从传统学校中转移出的资金本可以用于传统学校整体的提升。这样做不能保证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得到公正的对待和充分的资助。

另外,支持者称,英才学校能把重心放在具体的学生子群体的个别学习挑战或他们的特殊兴趣上。这些英才或者“特定”(niche)学校可以聚焦在它们的课程和教学实践上,并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和有效的指导。大多数英才学校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学科或领域(人类学、表演艺术或自然科学),而其他学校(如国际教育文凭学校)的重点则更加宽泛。英才学校通常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授方法和教学标准方面与传统学校有很大不同。

本篇文章认为英才学校已经克服了偶然因素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些英才学校已经成功地在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下调动了青年人的积极性,而且也创造出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有利氛围。以学业为中心是优秀学校的特质,它们重正面奖励,能有始有终,与人分享价值观,以及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

英才学校的历史

英才学校指那些在学校里提供特殊课程来吸引整个学区学生的独立学校或特殊项目。它们对中产阶级的家庭很有吸引力,并可以用来改善公立学校的校风。

英才学校本来是通过提高学校水平把学生跨学区吸引到特殊化的学校中,每一所英才学校都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特殊化的课程,从而吸引学生。英才学校成了学校提升计划的典范,并在多种多样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获得学术成就的机会。如前所说,英才学校的反对者称,英才学校实际上在许多地方能更多地为社会经济部门服务。那些反对者称,中产阶级的家长更倾向选择英才学校,因为他们比收入低的家长在教育选择上更与时俱进。这种比标准公立学校更广泛的家长参与度不应该成为英才学校受谴责的原因。

此外,英才学校又因把有能力的学生都挖走而受到指责。尽管一些英才学校有很强的竞争入学程序,包含入学考试、面谈或面试,但大多数的英才学校还是面向所有申请的学生或是通过摇号系统的学生,以给所有学生一个公平入学的机会。关于选择录用标准的争论不能充分地说明少于13的英才学校才有选择标准。

创立英才学校是为了在学区内增加学习机会和提高学习成绩。英才学校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围绕一门学科或主题(如艺术或技术)开设统一课程;采用强制性的教学模式;允许自愿消除种族隔离;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英才学校很可能为学生提供学科导向的大纲,如数学、科学、航天和语言环境方面的大纲;而不太可能为学生提供聚焦于一个特别的教学方法上的计划。另外,这类学校以设计并发展创新性的教育练习与方法和整体学校系统性的改革而闻名。它们通常能提供独一无二的学习机会,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新。

促进创新

英才学校援助计划希望能够在学校的创新、改革和高水平学生的成就方面树立榜样(Frankenberg & Le,2008)。英才学校作为教育改革的典范,总是会获得来自英才学校援助计划的额外资助。英才学校援助计划经费的三大主要目标为:支持系统性改革,推动创新教育改革实践,提高学生成绩。与其在传统公立学校绞尽脑汁,英才学校为其他类的公立学校点燃了希望。近年来,学区已经更多地关注问责制,以及提高考试成绩。英才学校报告从最初的废除种族隔离的目的转变为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业成就上。

若干早期的研究表明,英才学校在提高学生学术科目效能上比城市的综合性高中更加有效。英才学校能有高水平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为:明确的目标与独特的任务;聚焦学生成果的能力;有组织性的凝聚力和为达到此目标而有的弹性。

除此之外,获得很大成功的英才学校建构有一些可辨认的特点:相同的目标;分散的行政结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对职工和学生有高度的期望;尊敬的氛围;致力于吸引整个社区。它们处在与城市大型综合高中的尖锐冲突中,并且它们的存在是为证明待优生也可以克服障碍并在正确的环境中取得成就。就读这些英才学校看起来是把待优的城市学生与有作用的成人生活联系起来的最有效的方法。

……

反对观点

大卫·多尔夫

代顿大学

英才学校同时也对学生、家庭和社区造成了许多消极的影响。选拔机制、延迟其他学校获得资源、交通、窄化学生兴趣和家长参与度低等问题都让学生及家庭从英才学校的整体获益减少了。

按照目前的组织形式,英才学校并没有能够从内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英才学校是公立学校,特点是为就读于英才学校的学生提供学习的特定大纲或者教学方法。

再进一步来说,超过一半的英才学校建立在低社会经济人口学区和社区中。在美国,超过一半的英才学校是小学,而只有20%的英才学校是面向高中生的。

这样,英才学校就与其他常规的公立学校有三个不同的特点。第一,它们有特殊实行的课程或教学方法。第二,它们吸引在学区外的学生来入学。第三,它们把增加学生的多样性作为目标。

选拔过程

英才学校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选拔机制问题。

英才学校采取的选择学生的第一个方法是“先到先得”,这通常会导致类似感恩节后的圣诞节抢购的行为。学生家长为了能让他们的孩子在第一批提交英才学校的入学申请,会起早或熬夜去排队。这种入学机制可能阻止那些不能从工作中脱身的家长或没有能力能够去排队交申请表的家长。这种选择方法对特殊家庭和学生不公平,因为这些学生有可能从英才学校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学生选择机制在大众眼中被认为是不公平的,这不能增加学区的声誉,尤其是当学区还被其他的问题影响时。

英才学校采取的选择学生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抽签法”。尽管这个过程被看作更公平,但是有很多有意向的学生家长因为“抽签不走运”(luck of the draw)而被拒之门外,对学区很不满意。

英才学校采取的选择学生的第三个方法是采用选择性入学流程的形式。学区运用的这种方法具有代表性,以考试成绩来进行筛选,或者英才学校关注现场表现时,也会采用面试的手段。

与竞争激烈的入学程序相关的问题是,一些因为成绩不好、缺乏训练或有缺课问题的学生就会因为入学条件而被拒之门外。而且,这种流程可能会导致最能从英才学校计划中获益的学生被排除掉。

附近的学校可能因为英才学校入学的竞争机制而受苦,因为它们可能留下很大数量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又对其他学生有消极的同伴影响。一个潜在的问题是学校和学生会受到不太积极的影响。例如,维克多·哈比森指出由于临近学校没有根据考试成绩选择学生的权力,学业落后的潜在可能很大。

最后,由于在英才学校入学的学生将不会与其他附近的学生去一所学校,街坊间社会构造的进一步退化可能会出现。

去层级化

第二个与英才学校相关的消极结果就是,虽然非本意,但它们会导致另一种类型的阶层分离。就读英才学校的学生不是必须代表整个学区。例如,美国教育部报告称,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英语能力有限制的学生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很可能未被充分代表。另外,特殊化的英才学校可能吸引其他学生,从而分离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英才学校采用的入学机制可能会发展出新形式的阶层分离。如之前讨论的那样,英才学校的录取机制差别很大,然而许多录取机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用竞争更加激烈的方法来选择学生,采用一种举行艺术技能的试镜,或者把训练和入学成绩列入考虑之中的选择机制。这会潜在地把最可能从英才学校中获益的学生排除掉。

后一个问题应当成为学校政策制定者或管理者主要关心的问题。只有更加有天赋的学生或者有更高积极性家长的学生才能被选上。英才学校的选择机制倾向于那些最好的和最聪明的学生。在一些情况下,英才学校的选择机制就会真的把更有技能的学生从附近的学校中拉出来,送到英才学校去。这就使不论是学术上还是艺术上平均水平的学生会在附近无法提供许多教育机会的学校里挣扎。如果是这样的话,学区就会根据学术或艺术能力创造出一种新的学生分化。

……

作品简介

教育选择答疑之英才学校是否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分级

《教育选择》,[美] 艾伦?G?奥斯本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

美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是教育的热点问题。本书侧重讲述那些能够提供给学生不同于传统公立学校教育的可替代的教育方式,书中几个章节重点阐述了上述问题,但又针对全体学生是否适用不同的教育资源进行了研究。本书的研究使教育界人士及教育政策制定者确信,如果有不同的教育资源,而且提供给竞争者,将迫使传统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以及不同教育资源的配置会导致优秀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