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怎么读好它?这本书告诉你

《山海经》中保留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都出于此书。

本文摘自《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汪思源 编著,译林出版社,2016年6月 

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怎么读好它?这本书告诉你

1.佚名——《山海经》

汉武帝在位时,曾有人向他进献了一只奇异的鸟。可是不管朝臣们用什么东西喂它,它都不肯进食。当时东方朔以才气学识闻名,皇帝就让他来看看这只鸟。结果,东方朔不仅一下说出了鸟的名字,还说了它是吃什么食物的。朝臣们又把东方朔说的东西放到那只鸟跟前,它果然开始吃了。汉武帝问东方朔,他是怎么知道这种鸟的。东方朔说,《山海经》里有详细的记载。

为什么一只奇异罕见到连见多识广的文武百官们都不认识的鸟,《山海经》中却有详细的记录呢?那是因为《山海经》中就记录着形体各异的诡异怪兽。实际上,《山海经》记述的内容不仅神奇,而且非常丰富,不仅有奇形怪状的异兽,还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美食灵药、日月异变以及上古帝王谱系等等,堪称一本知识庞杂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里面描述的内容涉及天南海北,包罗万象,但是因记录的大多是光怪陆离之事,历来被斥为荒诞不经,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公之于众。这本书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但司马迁也只是感叹:“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直到西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整理经传诸子诗赋,这本书才真正得以问世。这之后,围绕此书的内容和成书时间而展开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关于它的作者是谁至今仍是学术界的千年未解之谜。

最早的“正统”说法是《山海经》为大禹和伯益所著,后被人们以“在《山海经》中有发生在大禹、伯益之后的史实”推翻。隋朝的颜之推虽然坚持旧说,并以“后人羼入,非本文也”掩饰,但是无法平息后人的种种猜测,各种假说也流传了下来。如:有人说是夷坚所著,有人说是邹衍所著,有人说是后人根据炎黄两族的传说所著;也有“巴蜀人作说”“早期方士作说”等。当代学者袁珂认为,《山海经》非同一时期一人所著,因此并无一个确定的作者。

流传至今的《山海经》主要由《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组成。其中《山经》涵盖了山川地理、动植物以及矿物的分布情况;《海外经》记载了四海之外的东西南北以及各个国家的奇风异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发生的奇事、存在的奇物;而《大荒经》则记载了女娲、黄帝、大禹这一时期的神话故事,也是中国神话遗存、发展的源头。

《山海经》中保留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都出于此书。还有很多民间习俗在此书中也有迹可循,比如“为什么晚间要收回小孩子的衣服”等。

《山海经》不仅仅是神话传说,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史实。例如《大北荒经》里有关黄帝大战蚩尤的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排除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两大部落之间的一场残酷战争。《大荒西经》中记载了黄帝的一个谱系: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这与《大戴礼记·帝系篇》《史记·五帝本纪》以及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的记载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基于它浓郁的神话色彩,几乎没有人相信它在忠实记录以往的真实历史,同时也给真实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神话本身就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基本特色,其对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而《山海经》这部最早保留大量神话的古籍对后世的影响更是可见一斑。例如《诗经》《楚辞》中都有古神话的影子,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等篇,神话具有非常大的冲击力,使文章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还有吴承恩的《西游记》,郭沫若的《女神》等,这些以《山海经》为文学母体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可以说《山海经》是广大读者朋友们了解神话传说,体会古人的想象力和文学创造力的宝藏。

《山海经》也有一些科学的影子,它记载了一些古代科学家们的科学实践活动和创造发明,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例如《大荒海内经》中记载后稷时开始播种百谷,叔均时开始用耕牛耕种。在《大荒北经》中记载,叔均为耕田业的鼻祖,还有《大荒海内经》中记载:巧发明了世间的各种工艺技巧……这些都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大荒海内经》中记载:噎鸣发现了木星十二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规律。《大荒西经》中记载:帝颛顼命令重托着天用力往上举,又命令黎撑着地使劲朝下按。于是黎来到地下并生了噎,他就处在大地的最西端,主管着太阳、月亮和星辰运行的先后次序。这反映了当时天文、历法的发展状况。像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有一些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记录,如《海外北经》中记载:钟山的山神,名字叫烛阴,他人面蛇身,全身通红,有一千里那么长,居住在钟山之下。他睁眼是白天,闭眼是黑夜。所处的地方“积冰”“不见日”“天白皓皓”“寒凝凝”。这种貌似神灵般的生物其实是先民根据北极极光塑造出来的形象:将绚烂如长龙般显现在天上的极光想象成一条巨大的烛龙。这便是古时候关于极光的记载,在其他古代文献资料中却很难找到。

经过历代学者们对《山海经》的探究、解析,发现它对民俗、古代历史、文学、科技、地理、文化乃至中外交通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流传至今,由于其浓郁的娱乐性和故事性,有好多神话故事被印成白话文版本的儿童读物。所以《山海经》在作为一部研究古文化的古籍的同时,作为一部少儿启蒙读物也未尝不可。 

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怎么读好它?这本书告诉你

2.周公——《周礼》

西汉初年,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征集到了一批古书,其中有一部叫《周官》,也就是儒家的经典代表作《周礼》。但此后这本书一直被藏在秘府中,无人问津。直到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在校对秘府中的文献时才发现了它。

在西汉年间已经出现的儒家经典,如《诗》《书》《春秋》等,史料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唯独《周礼》从未被提及。因此,此书的作者、成书年代等都成了谜。刘歆认为,此书出自周公之手,记录的是西周的典制。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辅政七年。其间,周公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乐制度,主要包含嫡长子的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以及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对后世影响极大。刘歆据此推测《周礼》是周公的作品是很有依据的,后世普遍接受了这种说法。但除此之外,还有春秋说、战国说、秦汉说、汉初说、王莽伪作说等六种说法,两千多年来,史学家们一直为此争议不断,难有定论。

《周礼》全书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冬官篇已经失传),而天、地、春、夏、秋、冬即天地四方六合,也就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其中,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六官中的每一官都统领六十个官职,全书共计三百六十个官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官制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隋朝年间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便是仿照《周礼》中的“六官”设置的,唐朝又将六部定名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共同构成了中央政府的主体官制,被此后的历朝历代沿用。

在阐述这种官制体系的同时,《周礼》还建立了一整套礼的体系,既包含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国家大典,又包含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具体规制,还包含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名目繁多,内容丰富,为后世所借鉴,也为今人研究这方面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除此之外,书中还包含了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篇将这些思想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十大法则,其后各篇更进一步做出了阐释,既严谨又翔实。比如其中对官员、百姓采取的儒法兼融、德主刑辅的政策,就展现了当时执政者非常成熟的政治思想与管理技巧,值得此后的历朝借鉴。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很多重大政治变革,如西汉的王莽改制、北宋的王安石变法等,都是从《周礼》中寻求的指导思想。时至今日,周礼中记录的很多治国思想依然毫不过时,不光能用于治国,还能用于企业管理。

作品简介

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怎么读好它?这本书告诉你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汪思源 编著,译林出版社,2016年6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些传承下来的古书,凝聚着众多大家的智慧和心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本书推荐的古书, 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末,类型多样,有《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诗经》《漱玉词》等诗词集;《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窦娥冤》《西厢记》等戏剧作品;《文心雕龙》《艺概》等文艺理论著作;也有《水经注》《齐民要术》等科学巨著。读者在了解其思想精髓的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适合自己或者感兴趣的书来细细品读,相信定会受益匪浅。

汪思源,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自由撰稿人,现居北京。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