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骆玉明讲美丽古典:《诗经》里温和、克制、朴素的爱情

由悦悦文化组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讲授的“美丽古典:中国文学史二十讲”系列课程近日在志达书店开讲。

【编者按】

由悦悦文化组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讲授的“美丽古典:中国文学史二十讲”系列课程近日在志达书店开讲。第一次课程主题为《诗经》,骆玉明教授从“《诗经》为中国文化元典”这一角度,讲述了《诗经》体现出的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中国人对世界和生命的看法。适逢七夕,主办方将讲稿中关于爱情的部分摘选出来,以飨读者。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讲座视频和讲稿。

骆玉明讲《诗经》中的爱情(04:35)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鸟儿在河里叫个不停,美丽贤淑的女孩是君子的好配偶。男孩想追求这个女孩,白天晚上都在想她,想得很厉害,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后来或许男孩娶到了女孩,又或许只是男孩的想象,他想象成亲之后与女孩亲近。怎么亲近呢?通过音乐。琴瑟的音是柔和的,钟鼓的音是强烈的,音乐从柔和到强烈,显示他们的相处是和谐快乐的。

孔子称赞《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不过分,悲伤也不过分。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在情绪过分的时候会产生出来一种冲动和非理性,而温和、自我克制的状态才是完美的人生状态。《礼记》里有一句话叫“温柔敦厚,《诗》教也”,就是说经过诗(即《诗经》)的教化,人会变得温柔敦厚。

跟这个相关联的,是《诗经》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即伤感。人的情感在克制状态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伤感来,这种伤感性其实跟“温柔敦厚”也是相关联的。由克制而产生的伤感性和由伤感性带来的优美,是中国诗歌一个很大的特点。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诗经》的一个特点:它是关注日常生活的,关注日常生活里的快乐悲哀。比如这首《君子于役》,写的是丈夫出门服兵役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妻子很想念他。鸡回到了鸡窝里,太阳下山了,牛羊从远处归来……丈夫出门服役,叫人如何不想念?

假定我们把中间三句抽掉,意思好像也没有减少,我们可以认为中间这三句没有增加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如果真去掉了,诗就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一句话。诗之所以是诗,它是有一个场景的。这个场景意味着什么呢?黄昏时分,鸡回家了,牛羊回家了,丈夫也回家了,这就叫幸福,不需要什么别的。但如果丈夫没有回家,幸福就被破坏掉了。所以这首诗表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一个理解:美好生活就是安静的生活,没有缺损的生活。

中国人总体上不赞美那种冒险的东西,这跟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温和、克制、日常性也是相连贯的,而且这一点就是从《诗经》开始的。在《诗经》里我们看不到对战争的无条件歌颂,如果歌颂了战争,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它是一个被迫的反应性的战争;另一个条件是,它在道德上具有正义性。而且即使在这两个条件的基础之上歌颂了战争,它仍然是克制的,诉说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对普通人家庭生活的破坏。这是中国人对战争的态度。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一首很可爱的诗,写一个男孩追求一个女孩。乔木高而无荫,不能休息,也就是说,乔木是大树,不能乘凉,这样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树都能乘凉,那么它要表达的就是:不是所有的好东西都能够属于你。汉水边上有游玩的女孩,她不是我可以追求得到的。在《诗经》那个年代,能够有闲工夫在外面游玩的女子,身份一定很高。接下来就是重复的叹息:汉水太宽了,游是游不过去的;长江太长了,用筏子是渡不过去的。

骆玉明解注《诗经》(三秦出版社)

骆玉明解注《诗经》(三秦出版社)

第二段开始是一个起兴:杂乱的高高低低的灌木,我去割下它们的茎条。当然这一句也可以与诗里的男主人翁的身份联系起来。这女孩要出嫁,男孩想去给她喂马。虽然娶不到她,但哪怕能给她喂马也是好的,这是一种很善良的想法。第三段的内容和第二段差不多,谈到美好的想法之后都是几次叹息。

这首诗其实表达了一种很美好的感情,或许有的人觉得这个男子有点柔弱,但是他很善良。《诗经》里大量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的诗都很美,是《国风》里最美的,也是《诗经》里最美的。

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可能有的人觉得《诗经》没有后来的诗歌那么精致,语言没有那么讲究,表达的情绪没有那么细致和复杂,但是《诗经》仍然是非常令人感动的,因为它表达的是最本源、最日常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和情感是我们一切其他情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本源和情感的本源。

我们在读《诗经》的时候,实际上是回归到我们生活的根源上去。当我们回归到这种本源性的表达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特殊的感动,它非常深,因为它源于我们生命的最深之处。

比如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关于恋爱的邂逅场景,读上去几乎有点粗野,这是一种本源性的朴素。郊外野地里有一头死鹿,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来判断:主人公是一个猎手,他打了一头鹿,然后用白茅把它包起来。为什么要用白茅包起来呢?显然要把它当作一个礼品。送给谁呢?有一个女孩在春天里。

在古代,“怀春”这个词,简单地说就是,女孩在春天的时候有一种情感上的需求。这里稍微提一下《诗经》里表现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人和自然的一体性。女孩在春天的时候需要伙伴,那么一个好男孩就应该去诱导她,最好还要带着礼物,这是男孩的责任。在后来的诗歌里,不太看得到这么简单直接的表达。

接下来是一个赞美,说这女孩非常美,非常温和,这里的玉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象征的是温和美丽。最后一段是女孩对男孩说的话:男孩你不要毛手毛脚的,要慢慢的,不要牵牵扯扯拉我的衣服,别把人家的狗也弄得叫起来。最后一句最重要,最写实,也最传神。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邂逅的情感,和婚姻没有关系,不像《关雎》是跟婚姻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有道德性在其中。这首诗很美,因为它是很原始、很朴素的一种表达。

讲座海报

讲座海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