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子藏》第六批成果发布,收《论语卷》《孟子卷》540种

11月13日,《子藏》第六批成果发布会暨“子藏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正式发布《子藏儒家部》之《论语卷》《孟子卷》,这标志着《子藏》这一工程浩大的古籍整理项目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1月13日,《子藏》第六批成果发布会暨“子藏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正式发布《子藏·儒家部》之《论语卷》《孟子卷》,这标志着《子藏》这一工程浩大的古籍整理项目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围绕价值诉求、理论创新、研究利用等核心话题,会议对“子藏学”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刘思禾主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方勇、上海财经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成吒等致辞讲话,同时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扬州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

吕志峰书记首先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对各位专家、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子藏》是华东师范大学于2010年正式启动的超大型学术项目,从2011年12月首批成果《庄子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发布,到现在第六批成果顺利出版,在方勇教授的带领下,《子藏》编纂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方教授培养的学生遍及天下,“子藏学”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子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引人瞩目,华东师大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已经发展成为诸子学研究的重镇,引领着诸子学发展的新风气和新方向,这是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幸事,也是诸子学研究和发展的幸事。

魏崇社长首先对《子藏》工程的编纂与推进过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他说,十余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协力,联合海内外众多高等院校与学术机构,编辑团队与学术团队密切合作,拟定体例、精选底本、严格编校、高质量印制,倾力打造《子藏》这样一部子学经典,得到了学界的充分肯定。可以说,《子藏》高水平和高频率的连续出版,在嘉惠学林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乃至整个古籍出版界的发展,这是参与编纂的各个单位的共赢,也是学界和出版界共同的盛事。

围绕“子藏学”之建构,方勇教授提出,“子藏学”是以《子藏》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学术范畴,而“新子学”“子藏学”的发展要以努力摆脱经学思维的影响为前提,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发掘《子藏》编纂理念来建构子学文献整理范式,为今后的文献整理和子学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自觉。他认为,具体来讲,“藏”指经典秘宝,“宝”则不单单指文献集成,更在于有新的精神气韵与学术文化生长在其中。恰如有《四库全书》而有“四库学”,有敦煌宝库于是有“敦煌学”,因为有《子藏》,于是有了“子藏学”,而有了“子藏学”之后,将使《子藏》的价值获得生命性提升,助力《子藏》实现绍古开新的文化使命。

研讨会上,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子藏学”进行了解读与思考。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陈志平教授充分肯定了《子藏》的文献与理论价值,并对“子藏学”的发展充满期待。陈教授说,“子藏学”是在《子藏》编纂、使用和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概念,目前其内涵与品格更多的是来自《子藏》的编纂实践。一方面,《子藏》影印部分收子书近4000种,收书的“全”和“精”,为诸子学学科建设奠定了文献基础。另一方面,《子藏》的编纂,在体例上寓含着编撰者倡导的“新子学”理念。二者相辅相成,是促进“子藏学”形成的基础。《子藏》如同一座宝山,必让人满载而归,而在后续的使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提要撰写、文献整理、学术史研究甚至《子藏》的数据库等数字化建设等等,必将形成叠加效应,此正是“子藏学”未来可期的重要原因。

古籍整理项目《子藏》第六批成果展示

古籍整理项目《子藏》第六批成果展示

陈成吒主任则强调在联系与差异的场域中关照《子藏》与“子藏学”。他认为,《子藏》、“子藏学”“中国诸子学通史”“新子学”四者应该是一个有机体,彼此相互依存、相互提升。《子藏》工程是一个重要基础,正是在它的基础上孕生出了“子藏学” “中国诸子学通史”“新子学”;后三者则从不同方面与层面提升了《子藏》的形而上厚度。《子藏》作为子学源头“诸子百家”文本的大集成,并非一次简单的文献整理,而是对子学的全面发现,使其彻底而完全地呈现在今后的文化进程里,它把握了子学的核心——子学文本。不同于传统的“四库学”“敦煌学”以及新兴的“数字人文”研究方法体系,“子藏学”的优势就在于新的研究理念,它本身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新子学”理念下所带来的修编原则、思路,以及后续的独特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李小白副教授建议持一种整体史观来对待《子藏》。他认为,“子藏学”应视《子藏》为一整体,以区别子学史性质的孤立研究。从中华文明整体史观的角度入手来认识《子藏》,那么《子藏》内部文献的生成,无论是作为元典的先秦诸子,还是后世以先秦诸子元典为依据衍生而来的诠释作品,都存在或纵或横的时空经纬图标。这种诸子文献纵横交错的时空性质与从整体认识事物的历史观念合辙,可以推导出整体史观视野下“子藏学”研究的合理性。当然,整体史观下认识“子藏学”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不仅要将整体化了的《子藏》从中华文明体系当中剥离出来以做具体研究,还要将其纳入中华文明体系之中作融合式的观照,考察其在分合之际的具体表现,在此分合交互情形下确立关于“《子藏》学”文化价值的合理判断。

《子藏》工程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重大课题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方勇教授任总编纂,由中心其他学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协助组织实施完成,完成后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印刷出版。截至目前,已经先后出版六批《子藏》成果,精装16开1016册,收录文献2981种。第一批成果《庄子卷》,共162册,收书302种。第二批成果包括《鬻子卷》《关尹子卷》《文子卷》《鹖冠子卷》《子华子卷》《列子卷》(附《杨朱》)《亢仓子卷》《商君书卷》《慎子卷》(附《申子》)《韩非子卷》,共116册,收书673种。第三批成果包括《管子卷》《公孙龙子卷》(附《惠子》)《邓析子卷》《尹文子卷》《人物志卷》《论衡卷》《抱朴子卷》,共141册,收书414种。第四批成果包括《吕氏春秋卷》《淮南子卷》《老子卷》,共216册,收书664种。第五批成果包括《六韬卷(附司马法、尉缭子)》《黄石公卷(附武侯书、李卫公问对)》《孙子卷(附吴子)》,共55册,收书388种。第六批成果为《论语卷》《孟子卷》,共326册,收书540种。可以说《子藏》对中国古代子学文献做了系统整理,为子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文献基础。它既继承两千多年以来的文献整理与学术文化传统,也必将强力介入中国文化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进程。强烈的天下情怀和家国责任,一直是诸子学的价值诉求和历史使命,以《子藏》为基础的子藏学也始终是在接续传统、面向未来的使命中“绍古开新”,努力实现古今汇通,进行中西对话,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华文化的重构与发展,这也是《子藏》与“子藏学”的宗旨所在。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