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人物

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一叶知秋,衣被天下谁识恩

“衣被满天下,谁能识其恩,一朝功成去,飘然遗蜕存”出自叶恭绰十五岁时的诗作,少年叶恭绰似乎就已预见了自己一生的轨迹。

“衣被满天下,谁能识其恩,一朝功成去,飘然遗蜕存”出自叶恭绰十五岁时的诗作,少年叶恭绰似乎就已预见了自己一生的轨迹。他的一生为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是推动了近现代中国交通、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今年是叶恭绰(1881-1968)先生诞辰140周年,作为北京画院首任院长,画院同仁早在2018年开始就试图以艺术为切入点,从中国古代书画鉴藏、交游圈以及家学渊源几个面向,构建一位立体而真实的叶恭绰先生。北京画院近日策划的“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正式对外展出。澎湃新闻特刊发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的展览前言。

今年的农历十月初二日,大雪如盖。由于温度不低,窗外的银杏叶子很快就冲破素裹,又闪烁着金黄了。这是立冬的前一日,第二天正是我们北京画院首任院长叶恭绰先生诞辰140周年的日子。此时,我不禁感叹,又一重意味的 “一叶知秋”。

叶恭绰像

叶恭绰像


1914年10月1日 铁路会计会同人参观古物陈列所后在武英殿前合影(前排持帽者为叶恭绰)

1914年10月1日 铁路会计会同人参观古物陈列所后在武英殿前合影(前排持帽者为叶恭绰)

我们曾将北京画院的研究、展览比喻为“一叶知秋”。因为如今的北京画院,尤其是学术研究部与美术馆是个年轻的队伍,人手少,尚在成长过程中,暂时还无法做什么总揽全局、鸿篇巨制的项目。所以,我们这十多年来从个案研究入手,以微观史的角度,由点而线,由线而面,由面而体,做了数十个展览,出了几十本书。试图逐步建构起一个20世纪中国艺术、文化、历史的粗略图景。在这一过程中,老院长叶恭绰当然是重要课题之一,其实对叶先生的研究同样是“一叶知秋”。

《行书七言联》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水墨 北京画院藏

《行书七言联》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水墨 北京画院藏

叶恭绰先生的“一叶”,的确不得了!他所涉猎的门类不仅仅限于我们熟悉的书画艺术领域,甚至到政治、经济、外交、交通、通信、医药卫生、文物、考古、鉴藏等等。他的经历,更是丰富。1881年,叶恭绰出生于北京,标准的世家子弟。1902年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1904年起任湖北农业学堂、方言学堂、西路高等小学堂、两湖师范学堂教习。1906年捐通判,入邮传部,任总务股帮稿兼办京汉铁路事宜。1912年,刚过30岁,叶恭绰就任北京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兼铁路总局局长。后历任中央银行董事、财政部长等职。1928年移居上海,后到香港、广州等地,倾心于书画鉴藏与创作。1929年,参与组织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参与创办《词学季刊》,还兼任故宫博物院理事。上世纪30年代后期,在香港组织发起中国文化协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以及我们北京中国画院院长等职。叶恭绰先生资历深、地位高、身份多、成就大,涉及的学科非常繁杂,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其中的复杂性和挑战。北京画院的团队喜欢做“坚硬”的研究,更何况叶恭绰研究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可拓展的边界比齐白石研究还要大,于是从2018年开始,我们试图以艺术为切入点,从中国古代书画鉴藏、交游圈以及家学渊源几个面向,构建一位立体而真实的叶恭绰先生。如今,在数十位专家及十余家机构的支持下,北京画院的团队终于在叶恭绰先生诞辰140周年的日子之际,推出了一个展览、两本文集、一本画册,算是一份诚心的答卷。

《兰竹册页》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兰竹册页》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兰竹册页》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兰竹册页》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述怀二律赠朱启钤》 叶恭绰??纸本水墨 1951年

《述怀二律赠朱启钤》 叶恭绰  纸本水墨 1951年


仰止亭

仰止亭

在南京中山陵的东面有一座素雅的亭子,名为仰止亭。此亭1931年开工建设,1932年落成,由建筑师刘敦桢设计,叶恭绰捐资建造,以寄托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与怀恋。1968年,叶恭绰去世,在周恩来、宋庆龄的帮助下于1970年4月安葬于仰止亭的西侧。墓碑上的铭文写着“仰止亭捐建者 叶恭绰先生之墓 1881-1968”。所谓仰止亭,自然是取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意涵。当然,也是北京画院同仁做叶恭绰院长研究的初衷。而且,我们期待叶恭绰研究是一个新的开始,一次跨越性的尝试,使得北京画院的研究、展览更综合、更鲜活,同时也将更加国际化、立体化,逐步形成北京画院研究体系与传播方式的新样态。

吴洪亮

2021年11月10日于北京画院

—————————

延伸阅读|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

文/刘华赞 薛良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正式成立,齐白石任名誉院长。对于齐白石的研究与展览,已经成为今天北京画院的学术品牌。而对于首任院长叶恭绰的研究与推广则较少涉及。今年是叶恭绰诞辰140周年,11月12日,北京画院特策划推出“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专题展。

1954年5月14日 周恩来在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讲话(右二叶恭绰)

1954年5月14日 周恩来在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讲话(右二叶恭绰)

“衣被满天下,谁能识其恩,一朝功成去,飘然遗蜕存”出自叶恭绰十五岁时的诗作《茧》。少年的叶恭绰似乎就已预见了自己一生的轨迹——从十八岁应试作《铁路赋》到创办交通大学;从清廷邮传部部员到出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从广东叶氏子孙到二十世纪的风云人物。叶恭绰的一生为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是推动了近现代中国交通、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叶恭绰18岁摄影

叶恭绰18岁摄影

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央文史研究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无锡博物院、广州艺术博物院、何香凝美术馆、广州海幢寺等十三家单位的大力支持,汇聚了各馆、院藏的叶恭绰书画、信札、以及曾经鉴藏的文物近百件套,从“曾阅沧桑几度来——艺术人生”;“记叙朋簪各返真——画坛友朋”;“著录烟云聊鉴影——书画鉴藏”三个角度,向广大观众介绍这位不平凡的文化大家——叶恭绰。

叶恭绰的多元身份

叶恭绰,字裕甫,又字玉甫、誉虎,号遐庵,晚号遐翁。广东番禺(今广州)人。1881年11月24日出生在北京米市胡同祖父叶衍兰的寓邸,1968年8月6日在北京病逝。

叶恭绰青年像

叶恭绰青年像

叶恭绰,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是近代交通事业和交通教育事业的先驱,在清廷曾出任过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兼铁路总局局长,1921年就任民国政府交通总长并任交通大学的院长。他还是博古好雅又具有家国情怀的鉴藏家,一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与保护事业。曾与朱启钤一起组建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出任过上海市博物馆理事会董事长和故宫博物院的理事。1939年叶恭绰组织发起中国文化协进会,策划组织文物类展览,致力于佛教、美术、文化的公益事业。晚年他更是将自己珍藏的典籍、书画、铭刻、器物类文物捐献于北京、上海、广州、苏州、青岛等地博物馆、图书馆。

1914年 任交通次长的叶恭绰

1914年 任交通次长的叶恭绰


1914年10月1日 铁路会计会同人参观古物陈列所后在武英殿前合影(前排持帽者为叶恭绰)

1914年10月1日 铁路会计会同人参观古物陈列所后在武英殿前合影(前排持帽者为叶恭绰)

叶恭绰是通古晓今的学者、才学非凡的诗人。他的一生编著颇丰,著有《遐庵汇稿》《遐庵清秘录》《遐庵谈艺录》《交通救国论》《遐庵词》《历代藏经考略》等,他所编印的《清代学者像传》《全清词钞》更是成为今天研究清史的必备书目。

1936年,博物馆董事长叶恭绰(左)与馆长胡肇椿(右)品评布置“文献展览”之刹那(赵定明摄)

1936年,博物馆董事长叶恭绰(左)与馆长胡肇椿(右)品评布置“文献展览”之刹那(赵定明摄)

叶恭绰是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动者,曾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常务委员,中央文史馆代理馆长等职。叶恭绰还是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的首任院长,为画院成立初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56年,叶恭绰为筹备中的北京画院购得一批精刻善本,包括康熙年间精刻本《佩文斋书画谱》《历代题画诗类》《墨池编》《梅花喜神谱》《汉溪书法通解》《四铜鼓斋论画集刻》等。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成立,第二天叶恭绰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这画院的内容,将不同于一般学校……大体或将采取固有的‘书院’‘画院’制度,和近代现代的‘学校’‘研究所’制度,参合融会而定。”此外,他还在文中提到:“说到‘画院’的工作,大致当不出创作、研究、教课三者”,而这“三者”也正是今天北京画院的主要职能和发展方向。

叶恭绰晚年像

叶恭绰晚年像

叶恭绰的艺术人生

1882年,叶恭绰的祖父叶衍兰结束了二十余年的在京为官生涯,带着一岁多的叶恭绰回到广东番禺(今广州)老家。回粤后,叶衍兰不仅在越华书院讲学,更是着手编订自己的诗词文集,延续了自青年以来对诗词文章、金石书画和鉴赏收藏的兴趣。这些兴趣不仅源于叶衍兰的好学广交,更源于叶家深厚的家学传统。也正是在祖父的熏陶下,叶恭绰四岁时即受启蒙开始读四书,五六岁即会作诗;伯父叶佩玱将叶恭绰过继为子后,为其广购图书典籍,带其广交士林,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史基础。

 

《清代学者像传》 叶衍兰 叶恭绰编绘 ?无年款 纸本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代学者像传》 叶衍兰 叶恭绰编绘  无年款 纸本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除了文史方面的熏陶,“书画传家”的家风也深深影响了叶恭绰。在展览的第一板块中,我们将通过叶衍兰、叶恭绰的书画作品及相关文献,向观众展示叶恭绰深厚的家学修养及书画面貌,其中他与祖父叶衍兰合作的《清代学者象传》《历代名人像传》,不但是美术史界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更被学界誉为研究清代文化学史的必读之作。叶恭绰的书画,虽然未经过专门的造型训练,但是却代表了清末民初时期文人画的一种典型风貌。绘画多以文人偏爱的竹石松兰为题,秀劲隽上,直写胸臆,追求传统典雅清丽的意趣;他的书法则用笔苍劲浑厚,自成一家,所书内容也极为丰富,不仅体现出较深的书法造诣,也为观众展现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与感悟。

《松柏图》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松柏图》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兰花图》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兰花图》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竹图》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竹图》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叶恭绰的画坛友朋

叶恭绰作为晚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文化大家,一生辗转广东、江西、北京、上海、苏州和香港等地,每在一处均交游广泛。他交往的好友涵盖政治、交通、文化、鉴藏等多个领域,包括齐白石、陈师曾、何香凝、徐悲鸿、吴湖帆、张大千、黄般若、梅兰芳、朱启钤等诸多艺坛名家。他们之间或书画唱和,或雅集合作,或互通书信,为我们讲述着近代艺坛的一段段佳话。在展览的第二板块中,我们将通过丰富的书画作品及信札文献,呈现叶恭绰与近现代美术界好友的艺术交游。

《北京风俗图之赶大车》 陈师曾 ?1915-1916年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北京风俗图之赶大车》 陈师曾  1915-1916年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题《北京风俗图》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水墨 中国美术馆藏

题《北京风俗图》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水墨 中国美术馆藏

在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图》中,叶恭绰情感真挚的题跋为观众讲述了他与陈师曾的友谊。两人结识于1895年,当时正值青年的叶恭绰居住在江西,因此与陈师曾早有诗文唱和,是少年知己。后来叶恭绰长居北京,与陈师曾之间更是来往不断。1917 年叶恭绰参与组织的京师书画展览会,也被陈师曾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名作——《读画图》。两人还有一位共同的知己好友齐白石,在叶恭绰看来齐白石是当时画坛少有的名家,曾多次向好友表达对齐白石画风的欣赏。展览中专门陈列了叶恭绰致齐白石的信札及祝寿的作品,为观众讲述了北京画院两位院长之间的文人清谊。

《齐老九十庆》 叶恭绰 ?1950年 纸本水墨 北京画院藏

《齐老九十庆》 叶恭绰  1950年 纸本水墨 北京画院藏


《致齐白石信札》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水墨 北京画院藏

《致齐白石信札》 叶恭绰  无年款 纸本水墨 北京画院藏

1928年,叶恭绰南下定居上海时结识了吴湖帆。自此以后,二人数十年诗画酬唱,论文品画。吴湖帆对叶恭绰的书画收藏和创作有重要影响,而叶恭绰也激励了吴湖帆的诗词创作。抗战时期,叶恭绰曾流徙香港。居港期间,他格外怀念苏州的旧宅凤池精舍,特意嘱托好友吴湖帆为其做《凤池精舍图》,叶恭绰多次在画上题跋,成为两人友谊的一段见证。除此之外,叶恭绰在香港期间与黄般若等人交往甚密,留下多件书画作品及信札。今年,黄般若先生之子黄大德先生将这批作品无偿捐献给北京画院,成为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凤池精舍图卷》 吴湖帆?画心 ?1937年 纸本水墨 苏州博物馆藏

《凤池精舍图卷》 吴湖帆 画心  1937年 纸本水墨 苏州博物馆藏


《竹石图》 叶恭绰 ?1947年 纸本水墨 北京画院藏

《竹石图》 叶恭绰  1947年 纸本水墨 北京画院藏


《墨竹图》 徐悲鸿 叶恭绰 ?1951年 纸本水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墨竹图》 徐悲鸿 叶恭绰  1951年 纸本水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春壑云涛》 何香凝 溥雪斋 汪慎生 胡佩衡 叶恭绰 ?1951年 纸本设色 何香凝美术馆藏

《春壑云涛》 何香凝 溥雪斋 汪慎生 胡佩衡 叶恭绰  1951年 纸本设色 何香凝美术馆藏


《述怀二律赠朱启钤》 叶恭绰 ?1951年 纸本水墨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

《述怀二律赠朱启钤》 叶恭绰  1951年 纸本水墨 中央文史研究馆藏

叶恭绰的书画鉴藏

叶恭绰一生收藏、鉴赏的古物包罗万象,青铜器如毛公鼎,书法碑帖如王献之《鸭头丸帖》,绘画如赵孟坚《墨兰图》等。他的收蔵一部分来自叶氏家族丰富的旧藏,更多则是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和人脉购买或交换得来的。叶恭绰是一位具有民族文化情怀的鉴藏家,一生致力于文物的研究与保护。正如他曾言“余昔收书画,本为拟编《中国美术史》,籍供参考,故标准颇与人殊”。他希望收藏不止步于个人赏玩,而是希望通过收藏对中国美术史的书写和发展提供帮助。晚年叶恭绰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文物纷纷捐献、售予国家各地的文博机构,此次展览中,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杨维桢《张南轩<城南杂咏>》,吉林省博物馆收藏的张见阳《楝亭夜话》,苏州博物馆收藏的傅山、傅眉《甲申册》,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的陈士忠《竹图》等,叶恭绰曾经鉴藏过的书画文物将汇聚一堂,以此向公众展示叶恭绰的鉴藏理念及保护文物的家国情怀。

《赵雪窦山图》 (明)赵左 无年款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赵雪窦山图》 (明)赵左 无年款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叶恭绰跋《赵左雪窦山图》

叶恭绰跋《赵左雪窦山图》

 

张南轩《城南杂咏》 (元)杨维桢 ?1362年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张南轩《城南杂咏》 (元)杨维桢  1362年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叶恭绰跋杨维桢《张南轩城南杂咏》

叶恭绰跋杨维桢《张南轩城南杂咏》


《墨兰图》 (明)彭睿壦 ?无年款 纸本水墨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墨兰图》 (明)彭睿壦  无年款 纸本水墨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甲申册》 (明)傅山 傅眉 ?1644年 纸本水墨 苏州博物馆藏

《甲申册》 (明)傅山 傅眉  1644年 纸本水墨 苏州博物馆藏


隋徐智竦碑拓 叶恭绰题 ?无年款 纸本拓片 广东省博物馆藏

隋徐智竦碑拓 叶恭绰题  无年款 纸本拓片 广东省博物馆藏

如今,叶恭绰已经成为北京画院一个新的研究重点,不仅仅限于书画艺术领域,甚至涉及政治、经济、外交、交通、通信、医药卫生、文物、考古和鉴藏等。所以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以往研究的总结,更是研究的新起点。用吴洪亮院长的话说,“叶恭绰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我们从表层开始了解、剥离、深入,再勾连相关,形成新的综合成果,进而引发研究的新动能。”

“于古人有高显之德如山者,则慕而仰之”,叶恭绰捐建的仰止亭1932 年落成,位于南京中山陵东面二道梅岭,梅岭上的梅树是叶恭绰当年亲手栽下的。1968 年8 月6 日,叶恭绰在北京灯草胡同30号的家中辞世。1970年4月,茅以升委托其学生将叶恭绰骨灰葬于仰止亭西侧,终使其遗愿达成。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2日至2022年1月16日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本文原刊北京画院,经授权刊发)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