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人物

双面六神磊磊:从武侠江湖走向唐朝诗人俱乐部

此人很爱喷花露水防蚊子,家里人觉得这个味儿挺重的,不能忍受,(加上本名叫王晓磊),就给他取了这么个绰号:六神磊磊。

如果是三年前,你问身边的朋友,你知道“六神磊磊”吗?

很可能遭白眼:“什么?六神是什么鬼,花露水?”

如今,这个名字在自媒体界几乎无人不知。没错,这名字还真和花露水有关。此人很爱喷花露水防蚊子,家里人觉得这个味儿挺重的,不能忍受,(加上本名叫王晓磊),就给他取了这么个绰号:六神磊磊。

双面六神磊磊:从武侠江湖走向唐朝诗人俱乐部

六神磊磊

“金庸成就了我,但他不认识我”

这个标准的80后,和我们一样,小时候爱读武侠(or言情),偶尔混迹于网吧和游戏厅。

大概初中的时候,他迷上了金庸的武侠。

“看原著大概是初二,我记得在一个英语老师家补课,别的同学不好好上课在底下看小说,我就被他们给带着看了。”他说。

你可能要说,他的父母一定很开明吧?还真不是。

他的父母也特别反对他看金庸小说。 “对,特别反对。不让看,但是爸妈不一样,我爸在外面看电视,我在里面看小说没有任何问题,他不知道。但是我妈,哪怕她在上班,我在看小说时都感觉她会突然杀回来。我妈是坚决反对、彻底封杀、绝不允许、视为毒草。”

他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料到读金庸会成为儿子的金饭碗。

所以,家长们,别再一味封杀小孩看小说、玩游戏了,对此,六神原话是这样的:

我觉得首先一个孩子有他愿意追随的作家是一件好事。不管这个作家是谁,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郭敬明或者别的作家,很好,因为一个人会追随一个作家的时间有限。我喜欢他10年,到第11年的时候可能换一个人喜欢了。所以第一,我觉得这是好事。

第二,家长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最好自己要先弄清楚你提倡和反对的都是什么。家长会说四大名著一定要看,可是说这个话的家长不一定都看过四大名著。他可能不知道《红楼梦》和《水浒传》里面也有“挺污”的东西。甚至有的家长给我提反对意见说你写的这个很黄,不健康,可是也没有到《水浒传》里面那个污的程度。

比如家长反映不让孩子读武侠,金庸武侠爱情上是非常保守的,他的男女主人公,除了《鹿鼎记》,第一男女主人公直到小说最后都没有发生过关系,现在这么保守的书很难找了,所以家长不要听见名著就觉得提倡,听见武侠小说就本能地反对,你先弄清楚你反对的是什么,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很喜欢金庸,你又实在没有能力禁止的话,你倒不如自己也读金庸,你会和他一起交流,这很难得的,现在孩子都不搭理你,你能跟他聊一聊金庸挺好。这时候你还可以引导他读比如大仲马。因为金庸也喜欢大仲马,你通过他的偶像去读他不是更好?

继续说六神磊磊,2007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硕士毕业后,怀着对文字的热爱,他来到山城进入新华社重庆分社工作,成为一名时政记者。

在新华社记者期间,他就开始兼职给媒体写专栏“读金庸”,2013年12月,他创办了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 他的文风诙谐,脑洞清奇,很快收获了大量粉丝。如今,他的公众号粉丝多达数百万,文章阅读量篇篇10万+,被称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原创难以超越的标杆”。

他的公号偶尔也发“读唐诗”的文章。很多人认识六神磊磊,是从《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开始的,当时这篇文章几乎刷爆朋友圈。殊不知,这篇远远不是他的爆款,甚至连他的阅读前十都没有进入。

公众号阅读量飙升,广告也日益多起来,他感到无法兼顾本职工作。2016年年初他从新华社辞职,他的记者生涯,足有八年。

“我的特点是党性强,我是一个多年的老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一切创作的出发点。”他曾对媒体如是说。可以说,新华社的历练给了他敏锐的把控力。

如今他一篇文章的广告收入最低都有10万以上。他写的广告也是一绝,比如文章《一个金庸故事讲清楚互联网到底好在哪儿》,张三丰的儿子小张无忌中了“玄冥神掌”,需要少林派的《九阳真经》能救,张三丰提出和少林派交易,少林派百般刁难。而在昆仑山的大山谷里,有一只猿猴也有《九阳真经》,只是一路要通关打怪,过了昆仑派那一关,再过光明左使那一关,再跳个崖什么的……写到这,他笔锋一转:如果三丰活在今天,有互联网,用个“xx闪付”,分分钟搞定的事啊。

这样的广告读者怎能不喜欢,不仅能读到好玩的故事,还能勾起读者一种好奇:“倒要看看你如何脑洞大开,勾搭到广告上”。看完让人忍俊不禁。有的篇目没广告,读者甚至会表达失望。

对此,他颇为得意:“我觉得你记住一个,如果没有了广告,之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把这点记住,而且这个完整的文章对读者是有价值的。这就可以了。”

然而也有一件事让他黯然神伤,写了这么多年读金庸的文章,老爷子却不知道他的存在。“特别逗,有一次在上海复旦参加一个活动,当时金庸的儿子也在。有学生就问他,说金庸老爷子知道六神磊磊这个人吗?他很尴尬地停了两秒说,‘我爸可能不知道’。真是让人独怆然而涕下啊。(笑cry)”

“不要低估网友,唐诗也有很多人看”

写了这几年金庸,但是写过的人物还是冰山一角。“没写过的人物有很多很多,比如,《鹿鼎记》还没写,实在不行的话,《鹿鼎记》还可以吃两年。”他说。

有一天,他尝试在公号发了篇读唐诗的文章:《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他心想:这么高雅的玩意儿,应该没什么人会看。结果第二天,他发现朋友圈转的到处都是。

“之前我有些低估网友了,以为大家爱看的都是仓央嘉措、纳兰容若这些人的诗,没想到一篇五千字写唐诗的文章也能有这么多人看,说明唐诗是有人关注的,长文章也还是有人看的。”

最近,他还出了本书《六神磊磊读唐诗》,其中的文章大部分是公众号里没发过的。作者紧贴大唐历史,加以丰富细节,把诗人们当成一个个鲜活的人来讲述。他们也“刷着朋友圈”,喝酒撸串,在人世间策马奔腾。

他在序言中说写道: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翻墙的人,帮你翻过唐诗那道墙,去折出几枝带露的花来,拿给你看。喜欢的话,你就可以自己去找正门参观。

他说自己是用戏说的口吻在认真地写。“饱含着深切,眼里满含泪花”。何谓认真地戏说,试举一例。

在介绍王维如何在宫廷成名、火爆帝都时,他是这么写的。

玉真公主当场给(白衣少年)出了一道题:“十秒之内写一首诗,必须要有爱情、有暖男、有季节、有地理、有植物、有王菲。”

我们的白衣少年脱口而出: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玉真公主顿时泪流满面。她说出了改变少年一生命运的话:“I want you!”

一边是解读充满暴力的武侠,一边是品读文到极致的唐诗,会不会分裂啊?他说非也,这两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和唐诗的结缘过程是这样的:金庸作品对我帮助很大,因为金庸小说里面到处都是唐诗乱入。比如张无忌到赵敏家去,赵敏家房子中堂上挂着一首诗:白虹座上飞,青蛇匣中吼……就是到处都是唐诗,这个对我帮助也很大。然后我有了一批自己喜欢的诗人。一些简单的诗选我读了几首感觉不够读,然后去读他的选集,觉得还不过瘾就会读全集。然后你就会想知道别人对他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就会读一些评论。这时候慢慢就有了自己的观点。

读唐诗对六神磊磊而言,算是另辟战场。他说,万一“读金庸”的大号发生不测,他还注册了一个小号“六神磊磊读唐诗”。最近他主要精力用在做读唐诗的音频课,计划在两个公号上推第一个学期。

双面六神磊磊:从武侠江湖走向唐朝诗人俱乐部

《六神磊磊读唐诗》

王晓磊著

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年7月出版

这个小号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家长和孩子。对于如何引导孩子读唐诗,他也颇有心得:“第一,告诉他们唐诗是美的。我当时有一次到我们老家逛新华书店,在摆着诗歌书籍的那块,边上有两个小孩,一个稍微大点,一个稍微小点,都是七八岁的样子,大孩子突然对小孩子说,你都这么大了,还看唐诗?我忽然明白了,唐诗在很多小朋友心目中是像绕口令一样的东西。没有想到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是美的。他们也就是背出来以后大人会鼓掌,仅此而已。他们不会知道唐诗是美的。

你还可以告诉他们,这个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心情写了这首诗,前后是什么故事。孩子可能觉得,原来是这样的,觉得有趣,孩子一旦觉得有趣你就挡都挡不住了。 一开始学习让他背一些也挺好,切记不要拿背诗当成一个任务量去考核他们。”

虽然他对唐诗信手拈来,背后的典故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他说自己不会写古体诗。“我毕竟不是个诗人。”(文/徐娉婷)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