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OCAT双年展深圳启幕,呈现当代艺术多维图景

由OCAT深圳馆和华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近期在深圳开幕,展览包含十个单元,在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以及华侨城生态广场三个场地同时呈现。

由OCAT深圳馆和华·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近期在深圳开幕,展览包含十个单元,在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以及华侨城生态广场三个场地同时呈现。记者了解到,在OCAT深圳馆和华·美术馆的室内空间,展览强调的是参展作品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在华侨城室外的生态广场,则注重公共场所的社区居民,“亲密”参与公共艺术的“触感”交流的互动体验。

“这一届双年展采用全新的策展方式,邀请11位联合策展人策划了十个单元的展览,通过全方位、多触点的策展角度,为‘OCAT双年展’带来新的活力。”主策展人冯博一介绍说,“期望这次展览中的能量形成合力,为疫情后的复苏提供支持,以艺术转化的方式,唤醒我们对社会的责任。”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展览现场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展览现场

“飞去来器”,又称“回旋镖”。最早是澳大利亚土著人发明的狩猎工具,现在已经变成一项体育运动。其原理是:当投掷者将它飞出去之后,还会再飞回到原处;投得越猛,飞回来越快;如果投掷不当,所形成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还会带来一种适得其反的结果,甚至会伤害到自己。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展览现场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展览现场

“我提出这个主题,是出于疫情期间的一些深切体会。新冠疫情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过去人类似乎无所不能,新的技术不断革新我们的认知和生活,大家对未来充满乐观情绪,甚至认为未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一切停滞,让所有人都陷入一种束手无策的境地。哪怕到了今天,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无处不在,扑朔迷离,只有被动应对,毫无办法。”冯博一介绍说,“‘飞去来器’是一种象征和隐喻,它既意味着全球化与在地性之间,在风险中相互影响和牵制的处境,又象征性地指涉出在认识论上对人类主体无限能力的崇拜,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所形成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甚至还会带来一种适得其反的结果。”

据介绍,本届“OCAT双年展”邀请的11位身份跨界、兴趣各异的联合策展人包括:韩馨逸、何志森、缪子衿、宋轶、颜峻、杨紫、于渺、钟刚、周婉京、周翊&董菁。展览依托华侨城社区与OCAT馆群的优势,为观众提供了移步换景的沉浸式艺术体验,70位/组艺术家的近一百件作品,分布在OCAT深圳馆A、B展厅、OCAT工作室、华·美术馆、以及华侨城生态广场公共空间。

“阻力:一次速度的试验”单元展览现场

“阻力:一次速度的试验”单元展览现场

在OCAT深圳馆A展厅,周翊&董菁联合策划的“喜剧”单元,选择了段建宇、葛宇路、金宁宁、李维伊、双飞艺术中心、姚清妹和张淼颇具幽默精神的作品。由缪子衿策划的“注意!演出继续”单元,呈现了aaajiao、郭城、林奥劼、刘辛夷、史莱姆引擎和王业丰的作品,关注大数据时代的游戏、直播、算法等与虚拟世界相关的问题。在“阻力:一次速度的试验”单元中,钟刚邀请艺术家冯立、胡介鸣、厉槟源和王鲁炎参展,激发观众思考如何在快速的行进中重构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史莱姆引擎(33EMYBW、蔡坚、方阳、冯至炫、李汉威、刘树臻、善良、王梓全),《极限直播》,2021年,直播

史莱姆引擎(33EMYBW、蔡坚、方阳、冯至炫、李汉威、刘树臻、善良、王梓全),《极限直播》,2021年,直播

在OCAT深圳馆B展厅,韩馨逸“女娲极乐园”单元的策展灵感源于深圳蛇口的“女娲补天雕塑”,邀请艺术家范西、胡伟、李氏家宅(李燎)、李亭葳、刘昕&露西娅·蒙赫(Lucia Monge)、覃小诗&胡洋、邵纯、谭英杰、张文心和朱荧荧,重新书写有关女娲的当代神话。

“缓流”单元展厅入口处,滚动的字幕将告示路过的观众最新的表演信息

“缓流”单元展厅入口处,滚动的字幕将告示路过的观众最新的表演信息

在OCAT工作室,颜峻的“缓流”是音乐与表演艺术单元,展览期间,将邀请照骏园、孙一舟&郑维、响、阿科、潘晨农、成璧卿六组艺术家轮流驻留、创作,不定期安排音乐会和表演活动,邀请本地公众和外地嘉宾一同参与。杨紫的单元“装饰”源自于风靡一时的《装饰》杂志,邀请李占洋、刘唯艰、SANS、王卫、武晨、伍伟、于吉、杨福东、杨茂源、张郎郎和张晓参展,呈现了艺术家另一种美学趣味的实践。

张郎郎,《海默印象》,2014年,100 cm×75 cm

张郎郎,《海默印象》,2014年,100 cm×75 cm


于默,《《光》,2006-2012年,摄影,艺术微喷,100 cm×150 cm

于默,《《光》,2006-2012年,摄影,艺术微喷,100 cm×150 cm

在华·美术馆,周婉京的“超译城市:平行与吊诡”单元,与参展艺术家向惠迪、张文超、于默、拉斐尔·多梅内克(Rafael Domenech)、柯好理(Tim Crowley)、杨健一起探索“图像何为”。宋轶的“欧罗巴之牛和牛头怪”单元,参展艺术家陈淑瑜、汗流浃背小组、贾煜、刘辛夷和张国华的作品围绕两则神话展开,思考艺术家期望构建的世界。于渺的 “百物之息”单元,通过艺术家陈督兮、廖雯、梅丽尔·麦马斯特(Meryl McMaster)、克韦·桑南(Khvay Samnang)、童文敏、童义欣、张文心和张文智的作品,关注人与万物之间的能量交换与生态感知。

拉斐尔·多梅内克,《再无他乡》,2021年,装置,尺寸可变

拉斐尔·多梅内克,《再无他乡》,2021年,装置,尺寸可变


贾煜,《陌生人》,2021年,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贾煜,《陌生人》,2021年,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梅丽尔·麦马斯特,《奥陶纪的潮汐III》,2019年,艺术微喷,101.6 cm×152.4 cm

梅丽尔·麦马斯特,《奥陶纪的潮汐III》,2019年,艺术微喷,101.6 cm×152.4 cm


童文敏,《草坪》,2018年,行为,单频录像,5分58秒

童文敏,《草坪》,2018年,行为,单频录像,5分58秒

在华侨城生态广场,何志森策划了“人民(的)公园”单元,邀请Mapping工作坊、岳阳&徐腾、丘丹琴、文那、李波和张新军参展。以“公众参与”为关键词,让社区居民成为本届双年展的重要参与者,鼓励他们对作品的使用、挪用,甚至是再次创作。

李波,《望》,2021年,互动装置 ,105cm×120cm×375cm

李波,《望》,2021年,互动装置 ,105cm×120cm×375cm

谈到策展的过程,冯博一介绍说,“这次展览和我们过去所看到的双年展,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我虽然是主策展人,但只是这次策展工作的召集人和协调人,没有权力,不干预策展人的选择和判断。展览结构当中也没有一个中心,10位/组策展人是在平权的设定当中开展工作。”

华·美术馆展览现场

华·美术馆展览现场

艺术家和策展人不是简单地将艺术进行炫技或观念贩卖,也不能迎合艺术市场的喧嚣,需要敏感于时代、社会的变迁所存在的问题。冯博一表示,“通过这次展览的能量起到提示和警醒的作用,以期形成社会的合力,为疫情后的复苏提供支持。这是当代艺术范畴里重要的意义——以艺术转化的方式,唤醒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激励人们去实现愿景或修订时弊,并力所能及地使人们参与到当下和未来建构的自信之中。”

OCAT理事会理事、OCAT深圳总馆和华·美术馆馆长方谊翎致辞

OCAT理事会理事、OCAT深圳总馆和华·美术馆馆长方谊翎致辞

据悉,“OCAT双年展”是在华侨城集团长期支持下发展起来的重要品牌项目,前身是“深圳雕塑双年展”,源于1998年始创办于何香凝美术馆的“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迄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2021年正式更名为“OCAT双年展”。

作为深圳的跨年度艺术盛事,“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2021”将持续展出至2022年5月22日。双年展期间,OCAT深圳馆和华·美术馆还将推出丰富多样的论坛、工作坊,带来具有前瞻性的当代艺术多维图景。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