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历史

蒋介石重金打造的德械师,为何在日本面前不堪一击?

日本特务机关在东北制造柳条湖事件(给侵略东北找借口)不久后,当时尚在南方的蒋介石同一部分国民党高层便已经对日本在东北的大打出手所传递出的信息有所察觉。

日本特务机关在东北制造柳条湖事件(给侵略东北找借口)不久后,当时尚在南方的蒋介石同一部分国民党高层便已经对日本在东北的大打出手所传递出的信息有所察觉。

于是蒋除一方面施展所谓的“外交攻势”(企图借助英美来制衡日本扩张)来对抗日本外,另一方面也在国防建设上倾注了不小的心血。例如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国军精锐“德械师”即是在九一八事变不久后“开工建设”的,其中较为突出的分别为中央教导总队与国民革命军87、88师,以及宋子文私人色彩浓厚的税警总团。但是这些精锐却在全面抗战爆发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几乎损失殆尽。这又是为何呢?

德械师成长的“先天不足”

很简单,“国军”虽有德械师部队,但与当时国民政府的“强军计划”相比,这些“精锐”的出现只不过是整个计划的一个开始,其无论在装备配备还是训练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漏洞,同时这些部队虽以“德械”而著称,但在武器分配和数量上同德国军队编制相比都是打了一定的折扣的(重武器等分配缺额、武器“万国牌”等现象仍未根本扭转等),而更要命的是,在抗战爆发后不久沿海地区的大片沦陷也制约了德械师的发展后劲(武器多依赖外部进口),“国军”的现代化建设在其起步阶段即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蒋介石重金打造的德械师,为何在日本面前不堪一击?

德械师在接受检阅

德械师成长之“缺乏后劲”

另一方面,中国当时刚刚从军阀割据的状态当中缓慢恢复过来,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尤其重工业),这使得武器装备多依赖进口而无法达到全面自给,虽然当时的国民政府在仿制轻武器(如中正式步枪)方面有不小的成绩,可是面对全国数百万在武器方面“嗷嗷待哺”的国防军来说,国产的补给也只是杯水车薪。著名的《游击队之歌》中“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虽然讲述的是中共的敌后游击战争,但也无形当中,成为了那个时代所有中国军人的一个缩影。

蒋介石重金打造的德械师,为何在日本面前不堪一击?

“公欲利其器,必先善其用”

武器装备的配备对于当时的中国军队来说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比起武器可以迅速补给来说,如何“有效组织”运用并发挥“武器”的优势显然成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在淞沪会战结束不久后,经历了大战洗礼的德械师剩余力量立即转移至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为核心的地区部署防务。

蒋介石重金打造的德械师,为何在日本面前不堪一击?

但是就在大战的当口上,领导层“变幻无常”的命令却让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原来,蒋虽对外宣称要在南京痛击进犯日军,却又暗地里指示部队“不必死守,见机行事云云”。其手下的将领们则更是阳奉阴违,莫衷一是。在日军逐步逼近南京后,蒋又突然乘坐飞机撤退,在撤退中其匆忙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

但唐显然在实际中并没有能力指挥调度集结在南京的几十万军队,而守卫部队成分的混杂与战和不定的谣言在全军中的扩散更加剧了局势的混乱。而国军精锐“德械师”显然也没有避免于混乱的波及。在撤退过程当中,德械师的几支部队甚至为争夺逃脱南京所需的船只而自相残杀,导致其在撤退至安全地带后大多丧失了战斗能力,而不得不取消番号或编入其他部队来进行作战,国民党上层的领导指挥失误在这其中显然也是“难辞其咎”了。(文/逆北)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