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元夕:竹枝词中赏花灯与踏歌行

和节日节气相关的民俗,传承了上千年,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现代社会,我们与传统民俗渐行渐远,但在某一个时刻,我们仍会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惊艳,会被元宵的“花市灯如昼”打动

编者按:和节日节气相关的民俗,传承了上千年,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现代社会,我们与传统民俗渐行渐远,但在某一个时刻,我们仍会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惊艳,会被元宵的“花市灯如昼”打动,会在春节和中秋从遥远的他乡奔赴故乡。民俗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属于中国人的记忆。

在虎年开端,澎湃新闻与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合作,推出传统民俗节日栏目,介绍那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节庆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这些民俗并未消失,依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022年豫园灯会。? ?方云 图

2022年豫园灯会。   方云 图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随着元宵佳节的临近,去豫园赏灯的心愿已然列上了沪上居民的出行清单。“上海豫园春节民俗艺术灯会”早于2011年就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年味最浓的一项春节活动。

2022壬寅新年的豫园灯会,不仅有与虎年生肖、冬奥健儿、抗击疫情等时代旋律相关的主题,湖心亭中的核心景观“九曲廿肆”更值得大家细细品味。这里的“廿肆”指的是中国传统24节气,四处大型灯组分别与江南春日的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春分、惊蛰一一对应;九曲桥上走一遭,赏灯、踏月、走三桥等旧时习俗得以再现。正如一首清末竹枝词点出其中真意:“上月灯节月华新,走罢三桥接灶神。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

2022年豫园灯会 九曲桥湖面上的彩灯。

2022年豫园灯会 九曲桥湖面上的彩灯。

元宵,又称元夕,元为“首”,宵为“夜”,取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新年新月诞生之意。作为春节终结点的元宵节,同时又被赋予了“启新”的涵义,“一元复始”标志着新的一轮生产生活终于拉开了帷幕。

“上月灯节月华新”写到了元宵最重要的习俗:张灯。元宵张灯的习俗至少可追溯至汉代。据《史记.天官书》记载,“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正月十五月圆万民同祀,用烛火从天黑祭祀太一直到天亮。不难看出元宵灯会中火神崇拜与烛光祭祀守夜之古俗遗存。

除了张灯,许多现代生活中已佚去的元宵节俗活动,我们也可从古老的竹枝词中一探究竟。

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盆。

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盆。

竹枝词是起源于古代巴蜀间的一种民间歌谣,又称“竹枝子”“竹枝曲”“竹枝歌”等。词学大家唐圭璋曾评述竹枝词:“宋元以降,竹枝词作者寝多,形式与七言绝句无异,内容则以咏风土为主,无论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抒写。非仅诗境得以开拓,且保存丰富之社会史料。”意思是说,竹枝词中保存了大量传统岁时节日、民间信仰、方言俚语、地方物产、风俗习惯等,其兼有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和文学审美等多重价值。历代竹枝词在时间的淘洗中留存下来,以文本书写的形式保存了口头传统,从而成为重要的文学遗产。从竹枝词中寻找元宵的节俗,可谓俯拾即是。

那么除了观灯,竹枝词中还记载了哪些元宵节不为我们所熟悉的节俗呢?“月下踏歌”就是另一种与月圆相关的庆贺歌舞及群众娱乐活动。

清人吴高增在竹枝词《元宵放花灯演龙虎戏》中写到:“金盘飞上东山阿,城南城北闻踏歌,歌声浏亮灯前过,火树叶中舞婆娑。”“城南城北闻踏歌”就记录了元宵佳节盛大的“踏歌”场景。清代土家族竹枝词中也有写到“彭公祠畔赛神歌,火树银花照眼姣。侬识踏歌郎识曲,今宵相约闹元宵。”清人王煐原的《羊城竹枝词》中写到“套头狮子团团滚,那许笙箫细细吹。河畔街头月色清,五仙观外踏歌声。”

从这些竹枝词中可以看到,我国不同的城市,甚至少数民族,都有在元宵节“踏歌”的习俗。

踏歌,《资治通鉴》注为:“连手而歌,踏地以节”,是一种以足踏地为节、边歌边舞的群众性表演形式。《中国音乐词典》将其定义为“汉唐间的风俗性歌舞,古代宫廷与民间皆有”。踏歌的特点是以踏步来加强歌拍,反复歌唱一调,或以鼓乐伴奏协调,唱起来朗朗上口;而踏歌的动作,只须踏在歌拍上即可,易学易记,方便聚集的人群共同舞蹈。史料中记载,踏歌多在上元、中元、中秋等月圆时节进行,自宫廷到乡野,月下夜游踏歌甚为普遍。如《隋书?五行志》所述:“北周时周宣帝与宫人夜中连臂踏跺而歌,把烛夜行游。” 

至唐代,踏歌成为宫廷歌舞,出现了“缭踏歌”“踏金莲”“踏歌辞”等著名的乐舞,并于上元等节日举行大规模踏歌欢庆活动,以示君民无间,天下同乐。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载,“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宫女干数,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妙简长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敦煌莫高窟220窟北壁《东方药师净土变》也描绘了一幅灯乐之下的宴乐壁画,再现了唐代宫廷乐舞的盛大场景:高大的灯楼耸立于中央,舞人排列两旁踏地而舞,两株灯树分立,彩灯满缀,形象地印证了史籍中对唐宫廷灯会踏歌情形的描述。

宋以降,大多传统节日节俗均固定下来,每逢元宵、中秋等节日,从宫廷至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踏歌活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条,记载了皇帝寿宴上的情景:“第八盏御酒,歌板色,一名唱踏歌”等。 而“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反映的则是乡野村民彻夜踏歌的欢快情景,踏歌成为与节日相伴的群众自娱活动。宋马远的《踏歌图》中,绘有四位老人在蜿蜒山路上踏地而歌,上有宋宁宗题诗: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呈现的是元宵踏歌众民同乐,得兴舞之,国泰民丰,安居乐业的祥和画卷。

南宋马远《踏歌图》。

南宋马远《踏歌图》。

史籍中描绘的盛大灯会与民众齐欢的踏歌在上海可否见到?沪上是否还有更为特别的元宵节俗?纵观海上竹枝可谓异彩纷呈,尤以清至民国最为精彩。由于社会背景的转换,大量对沪上城厢生活、风土人情与节日节俗变迁的记载被创作并被保留下来,从而为我们展开了一派浓郁的海上风情图景。其中,沪上元宵节俗也可从中探究一二。如清乾隆时期沪人李行南的《申江竹枝词》中:“元宵锣鼓镇喧腾,荠菜香中粉饵蒸。祭得灶君同踏月,爆花飞接竹枝灯。”这里不仅描写了沪上元宵锣鼓喧天,爆仗齐鸣的热闹,更有祭祀灶君,在新月下踏歌而起的节俗活动,并且还提到了地方上用荠菜做糍糰(圆子)蒸食的方法,如今浦东的浦江、三林地区还保存着这样的食俗,而今日汤圆多以煮食更为常见。竹枝词中对元宵食俗与灯俗的描写,寄寓的了沪上民众对圆满幸福生活的期冀。

年画《沪西绅商点灯庆太平》。

年画《沪西绅商点灯庆太平》。

民国时期龙湫旧隐(葛其龙)在《申江元夜踏灯词》中也描绘了元宵月下,于申江畔踏歌的情境:“满天灿烂散流星,禁弛金吾玉漏停。坠翠遗珠浑不觉,踏歌齐上水心亭。”通过对灯会后妙龄女子散落满地的钗环,衬托出元宵灯会的人潮纷涌。民众于江中亭榭观赏水中圆月与灯轮的倒影,触景生情而不禁踏歌起舞。而这首“豫园花会更翻新,士女嬉游到点春。行过湖心桥路窄,碰头偏逢意中人”的竹枝词,则通过生动入微的行为描写,将青年人寻觅意中人的浪漫气氛呈现得淋漓尽致。民间哥仔戏中的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的;《春灯谜》中的宇文彦和影娘也是在元宵灯会上私定终身终成眷属的;更有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的重逢,让“破镜重圆”传为千古佳话。

清乾隆华亭人陈金浩在《松江衢歌》里,描写了元宵踏月与“走三桥”的习俗。“元宵踏月闹春街,同走三桥笑堕钗,一路看灯归去晚,却嫌露湿牡丹鞋。”旧时女子走三桥去百病,一曰太平,一曰吉利,一曰安乐。平日深居闺房的她们,只有借元宵观灯之名盛装结伴出行,久久不舍归去,直至露水沾湿了她们的绣花鞋。又及,清末民初文人朱文柄《海上竹枝词》中对灯会人山人海场面的描述:“上月灯节月华新,走罢三桥接灶神。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 沪上灯会以正月十三日为上灯日,其间有“出灯”、“聚灯”、“行街”、“迎灯”、“赛灯”、“谢灯”等各环节,直至正月十八落灯日。行街时举行的“文灯”和“武灯”表演极为热闹。而最为民众熟悉的“走三桥”则具迎祥纳福的意味,最负盛名的三桥是指“小东门的益庆桥、天官牌坊南的长生桥、邑庙东的如意桥”,取“益庆、长生、如意、吉祥”之愿。

此外,竹枝词还对沪上种类繁多的彩灯做了具体的列举,如清人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中的滚灯:“艳说年丰五谷登,龙蟠九节彩用蒸,譬如声诵惊涛沸,火树干条枪滚灯。”;伞灯:“日夜笙箫步绿尘,珠帘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郎称伞灯。”;民国时期李林松《申江竹枝词》中的采茶灯:“桃符爆竹一年新,佳节元宵得未曾。尽力争奇无别事,侬家扎得采茶灯。”;龙湫旧隐《申江元夜踏灯词》中的走马灯:“雕栏画槛影影层层,儿女争看走马灯。闻说庙园花样好,金钱买得价频增。”等等。这些历史中曾流光溢彩的灯,虽然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已于当代都市生活中渐渐疏离与陌生,而竹枝词的娓娓道来,仿佛再次于读者眼前一一点亮,让每一张朴实无华的面容与笑靥熠熠生辉。

上海小校场年画《龙灯胜会图》。

上海小校场年画《龙灯胜会图》。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2022壬寅虎年的上灯仪式早已在豫园的九曲桥与湖心亭启动,熙熙攘攘的游客于彩灯中交错脚步,元宵踏歌的鼓点与节奏似乎正从千年前的汉唐径直穿越而来。那美丽高大的灯轮,一树树的繁花,齐力欢快的踏歌,每一幅鲜活的画面,都值得用最美的诗篇去描写。元夕,让我们在温暖的万家灯火中感受国泰民安的盛世祥和,灯火灿烂的中国梦也必将实现。

(作者方云  民俗学博士 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