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新闻

314圆周率日,一起走进数学王国

在3月14日“圆周率日”这一天,科普作家、天文学家卞毓麟,出版人朱惠霖,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江世亮,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世平来到“数学桥”品牌发布暨丛书第一辑线上发布会,与广大读者分享“数学之美”。

在3月14日“圆周率日”这一天,科普作家、天文学家卞毓麟,出版人朱惠霖,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江世亮,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世平来到“数学桥”品牌发布暨丛书第一辑线上发布会,与广大读者分享“数学之美”。

王世平特别提到,传统的课堂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传播数学知识本身,很少涉及伟大数学发现的起因、数学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等人文话题。而这些偏人文的数学文化知识,显然更容易让人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青少年对数学的兴趣,至少能够让人不那么抵触数学。“这就是数学科普发挥作用的地方了。”

“数学桥丛书”首批图书

“数学桥丛书”首批图书

克服学数学的恐惧

“数学桥丛书”是一个面向大众的数学科普系列图书,讲述数学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奥秘。此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已出版过图书《数学桥》,迄今重印10余次,深受读者喜爱。“数学桥丛书”延用了这一名字,希望将“数学桥”做成一个传播数学文化,展示数学魅力,培育数学思维,陶冶数学情怀的数学文化图书品牌。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数学桥丛书”首批图书除了《数学桥》外,还有通过大量实例充分阐明数学之美的《数学奇观》,揭示魔术背后的数学秘密的《魔法数学》,解读接近于不可能的伟大数学发现的《渴望不可能》,叩问无理数由来的《2的平方根》,以及用概率看透生活真相的《人人都来掷骰子》等9部作品。除数学外,各册图书还涉及文学、哲学、音乐、绘画,以及物理学等其他自然科学,摆脱了同类书对数学概念的狭隘解释,拓宽了公众的视野。

“‘数学桥’这个名字寓意美好,希望我们的数学文化系列图书能够搭建读者与数学之间的桥梁,帮助读者克服对数学的恐惧,顺利走进数学王国。”王世平说。

左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辑、卞毓麟、朱惠霖

左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辑、卞毓麟、朱惠霖

学数学有用吗?

在活动中,卞毓麟与朱惠霖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谈。卞毓麟谈到了上海科教社引进《怎样解题》及趣味数学之王马丁·加德纳书系的一段往事,《怎样解题》最初作为“普林斯顿科学文库”中的一册被引进中国,随后广受好评,中文版出版至今二十余年,仍然长盛不衰。

“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吴文俊曾经说过,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学得最多的课程就是数学。现在大学里很多文科都开了高等数学课,但是我们学了这么多数学,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数学呢?因此我们还要去普及数学,数学本身有它自己的特点。”朱惠霖则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工具、思想方法、教育手段及文化的五个面向,阐释了数学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接着,王世平、冯志刚、江世亮分别从出版者、教育者和科普者的角度,分享了他们对于数学科普的看法。“数学挺好玩的,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挑战性。”冯志刚认为,数学给学生创造了一些挑战,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并且能从中体会到某种愉悦感,而这种数学带来的愉悦感是从别的地方感受不到的。

江世亮也从一个科普人的角度,从数学文化、数学思维、数学情怀几个方面谈到了科普的重要性,“有人说,即使你把中学、大学里学的数学知识都忘掉,但只要你把这些数学的内涵,数学的文化记住,你还是抓住了数学的核心,你的数学没有白学。那时数学已经植根在你的思想中,你的观念中。”

“所以,数学是很有用的。”江世亮说,这个有用在于不学数学就没有经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就不可能对世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不可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据。“所以数学的文化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非常重要的。”

据悉,还有许多无法到场的专家与学者通过题字、视频等方式,发来了对“数学桥”的祝福。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题写了“数学桥”的标语。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向“数学桥”发来了贺词:“传播理性探索的数学文化,展示丰富多彩的数学魅力,培育严谨开放的数学思维,陶冶恬静愉悦的数学情怀。”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南京数学学会理事长单墫,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康,数学教育家阳维诚也用文字表达了对“数学桥”的祝福。

冯志刚现场演绎了一道数学题:一个小孩只吃锐角三角形的饼干,但是现在只有一块形状是钝角三角形的饼干,问怎样分割才能让小孩吃完整块饼干?

冯志刚现场演绎了一道数学题:一个小孩只吃锐角三角形的饼干,但是现在只有一块形状是钝角三角形的饼干,问怎样分割才能让小孩吃完整块饼干?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