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西游记》中不出彩的老虎

老虎,东方兽中之王,看着就威风凛凛,可是在《西游记》的动物世界里,老虎实在不怎么出色。师徒四人的故事还没正式开始,有四只虎就已经出过场了,可能很多人都不记得了。

老虎,东方兽中之王,看着就威风凛凛,可是在《西游记》的动物世界里,老虎实在不怎么出色。

相逢七只虎

师徒四人的故事还没正式开始,有四只虎就已经出过场了,可能很多人都不记得了。

第一只,在大唐边界的双叉岭。唐僧和他的两个随从落入了妖精事先挖好的坑——对,唐僧出长安的时候不是一个人,是带着随从的。这个妖精就是“寅将军”:“雄威身凛凛,猛气貌堂堂。电目飞光艳,雷声振四方。锯牙舒口外,凿齿露腮旁。锦绣围身体,文斑裹脊梁。钢须稀见肉,钩爪利如霜。东海黄公惧,南山白额王。”

不消说了,一只标准的老虎。之后,“寅将军”的两个朋友“熊山君”(熊精)和“特处士”(野牛精)来拜访,摆酒吃人肉。看来这三个妖精,并不知道唐僧肉的奇特功效,所以只吃了两个侍从而留着唐僧,和后面出场的妖精相比档次实在不高。

这一难的可怕之处在于,唐僧眼睁睁地看着两个侍从被吃掉,“寅将军”吩咐手下“将(两侍从的)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啯啅(guō zhuó)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唐僧是凡人,第一次亲眼看见妖精吃人的全过程,“几乎唬死”,所以说“这才是初出长安第一场苦难”。好在有惊无险,天亮时分,唐僧就被太白金星所救。“寅将军”一伙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告诉唐僧,西天路险,胆量要时时操练;西天路险,普通的侍从根本保护不了他。

唐僧被金星救下,继续上路,很快遇到了第二、第三只拦路虎。这两只是虚写,文中交代得也简单,上得岭来(双叉岭),“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这两只虚写的老虎也不是没作用,它们的叫声吓坏了唐僧骑的凡马,连路都走不了了。这是为了告诉他,唐王送的这匹凡马去不了西天。

危难之际,猎户刘伯钦及时出场,接下来就是了一段“伯钦打虎”。死虎被刘伯钦带回家,当晚就做成了大餐。是为第四只虎。

在刘伯钦家稍作休息,又帮他念了一天经超度其故世的父亲,第三天猎户送唐僧到两界山,提醒他前面就出了大唐地界,于是引出了压在两界山即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唐僧揭掉了山顶佛祖的压帖,悟空出山,掣出五百年不用的金箍棒,第一个打的又是一只虎,虎皮剥下来,做了两条虎皮裙——还是可以替换的。

下一只虎的等级稍微高一点,高老庄收了猪八戒之后,唐僧师徒在黄风岭遇到了黄风怪手下的虎先锋。虎先锋虽是个“打工仔”,却也有些本事,重点是会给自己“扒皮”:“那只虎直挺挺站将起来,把那前左爪抡起,抠住自家的胸膛,往下一抓,滑剌的一声,把个皮剥将下来,站立道旁。你看他怎生恶相!咦,那模样:血津津的赤剥身躯,红的弯环腿足。火焰焰的两鬓蓬松,硬搠搠的双眉直竖。白森森的四个钢牙,光耀耀的一双金眼。气昂昂的努力大哮,雄纠纠的厉声高喊。”

[清]可翁绘《猛虎图》

[清]可翁绘《猛虎图》

这一段,看着让人想起《聊斋》中的那一出《画皮》,阴森恐怖。虎先锋的“扒皮术”不仅是用来吓人的,接下来还有用场——“那怪见他赶得至近,却又抠着胸膛,剥下皮来,苫盖在那卧虎石上,脱真身,化一阵狂风,径回路口。路口上那师父正念《多心经》,被他一把拿住,驾长风摄将去了。”

推测起来,看似恐怖的“扒皮术”,应该是妖精仍然处在修炼阶段、未臻大成的一个标志,因为,后文中的多少大妖精,都没有用这一招的。可笑的是,靠这点小伎俩捉住了唐僧,虎先锋立即膨胀了:“大王放心稳便,高枕勿忧。小将不才,愿带领五十个小妖校出去,把那甚么孙行者拿来凑吃。”出洞见了悟空、八戒,继续口出狂言:“你师父是我拿了,要与我大王做顿下饭。你识起倒,回去罢!不然,拿住你,一齐凑吃,却不是‘买一个又饶一个’?”找死的节奏。且看吴老先生如何评价它:“那怪是个真鹅卵,悟空是个鹅卵石。赤铜刀架美猴王,浑如垒卵来击石。鸟鹊怎与凤凰争?鹁鸽敢和鹰鹞敌?”没几分钟,虎先锋就被猪八戒打死了,算是“呆子”加入取经团队的第一功。

再下一只虎,其实是唐僧。黄袍怪(奎木狼下界)变成英俊的“驸马”来到宝象国,为了证明自己是从猛虎的口中救出了百花羞公主,当场施展“黑眼定身法”喷了一口水,把唐僧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并且立即把虎关进了笼子。直到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回了孙悟空,解决了黄袍怪的一干是非,才让唐僧脱去了虎形,再次为人。

这七只虎啊,到底是虎,还是猫啊……

虎力大仙

还好,有车迟国的虎力大仙给虎族挽回了一些颜面。这位大仙是一只黄毛老虎修炼成人形,而且法力不低。列举一下他的本事:

第一,呼风唤雨。乌鸡国的狮俐王也会呼风唤雨,他也和虎力、鹿力、羊力三仙一样,靠着呼风唤雨取得了国王的信任。不过狮俐王求雨,目的是完成替文殊菩萨报仇的任务——让国王在井水里泡三年,虎、鹿、羊三仙求雨,就是为了显一显自己的本事,“货与帝王家”,当国师嘚瑟一下,顺手欺负欺负和尚。待到“车迟国斗法”一节,虎力再次显了显这个本事。

“那里有一座高台,约有三丈多高。台左右插着二十八宿旗号,顶上放一张桌子,桌上有一个香炉,炉中香烟霭霭。两边有两只烛台,台上风烛煌煌。炉边靠着一个金牌,牌上镌的是雷神名号。底下有五个大缸,都注着满缸清水,水上浮着杨柳枝。杨柳枝上,托着一面铁牌,牌上书的是雷霆都司的符字。左右有五个大桩,桩上写着五方蛮雷使者的名录。每一桩边,立两个道士,各执铁锤,伺候着打桩。台后面有许多道士,在那里写作文书。正中间设一架纸炉,又有几个像生的人物,都是那执符使者,土地赞教之神。那大仙走进去,更不谦逊,直上高台立定。旁边有个小道士,捧了几张黄纸书就的符字,一口宝剑,递与大仙。大仙执着宝剑,念声咒语,将一道符在烛上烧了。那底下两三个道士,拿过一个执符的像生,一道文书,亦点火焚之。”

这一段描写,有点像《三国演义》中“借东风”那个段落。都是祈求天气的事。据诸葛亮说,他懂得“看云识天气”,早预测到十一月甲子日前后几天会刮东南风,不过借风台的设置,却是为了唬住周瑜,并且方便诸葛亮自己逃走。虎力大仙所显示的求雨法,比“借东风”郑重其事得多,吴承恩先生应该是正经直击过道士求雨的场面的,或者至少是理论(书本)与实际(直击)相结合,仔细研究过的,否则怎能写得这样规则齐全且富有仪式感呢?

在小说《西游记》中,这么大规模的求雨不是摆摆样子的,而是真管用。“那上面乒的一声令牌响,只见那半空里,悠悠的风色飘来。猪八戒口里作念道:‘不好了!不好了!这道士果然有本事!令牌响了一下,果然就刮风!’”事实上,虎力的神符叫来了全套的风雨雷电班底——风婆婆、巽二郎、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邓天君(传说中的雷神主帅)、雷公、电母、四海龙王,厉害!邓天君说得明白:“那道士五雷法是个真的。他发了文书,烧了文檄,惊动玉帝,玉帝掷下旨意,径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来,助雷电下雨。”所谓“五雷法”,就是与雷神沟通的方法,传说雷神有五位,所以叫“五雷法”。

话说这雷雨之事,对古人的农业生产大计起着决定性作用,所谓“靠天吃饭”是也,哪怕是神界仙界,等闲也轻慢不得。泾河龙王就因为和人赌气,擅自更改下雨的时辰点数等,被玉帝下令斩首;连四海龙王,看似威风凛凛,下雨也必须听玉帝指令——记得“朱紫国”那一回吗?孙悟空说他做好的丸药需要“无根水”来送服,为了节省时间,他特意请东海龙王帮忙下点雨,龙王说什么——降雨必须有玉帝的指令,不能也不敢随便下(是啊,现放着他的亲戚泾河龙王的例子呢)。好在所需雨水不多,龙王变通了一下,打了几个喷嚏,下了三盏“无根水”,算是不违规地帮了这个忙。而虎力大仙一个“妖”,烧个符纸就能惊动玉帝、命令风雨雷电诸神,有此功力,确实不一般。

[明]佚名绘《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的雷公电母

[明]佚名绘《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的雷公电母

有人质疑虎力的“五雷法”是和谁学的。从前面“三清观”一回来看,他们手下多的是小道士,对道教在车迟国的普及功不可没;他们驱使和尚们大兴土木供奉三清,误以为悟空兄弟三人变成的三清是“三清爷爷下界”,由此闹出“喝圣水”的一场大笑话。这些“表现”说明,他们应该就是在三清门下学的本事,不过不是直接跟三清学的,而是跟不知传了多少辈儿的三清弟子学的。不过论人气论本事,虎力和孙悟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雷神、龙王等虽然被虎力的神符招了来,却怎么也不敢得罪孙悟空,不敢打雷下雨。

第二,云梯显圣,即高台坐禅,“要一百张桌子,五十张作一禅台,一张一张叠将起去,不许手攀而上,亦不用梯凳而登,各驾一朵云头,上台坐下,约定几个时辰不动。”会坐禅的唐僧是靠了孙悟空帮助,才坐上了五十张桌的高台,而虎力大仙是既会飞腾又会坐禅。可是,他的好兄弟鹿力大仙,非得往唐僧的头上放虱子,惹恼了孙悟空,用一条蜈蚣干扰得虎力大仙直接摔下了台。如果不是这场意外,这禅还不知坐到什么时候,虎力大仙的坐禅功力,还是可以的。

[清]佚名绘《封神真形图》中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清]佚名绘《封神真形图》中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第三,隔板猜物。这一段,仿佛重大赛事报道中的舒缓段落,比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欢乐(从唐僧师徒的角度说)。虎、鹿、羊一起上阵,却抵不过孙悟空的小戏法,先变小虫子飞进柜子,然后就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变“破烂流丢一口钟”,鲜桃变桃核(这个简单,孙悟空是“吃桃的积年”),小道士变小和尚(直接剃度)。不过,在唐僧师徒是欢乐无限,虎、鹿、羊却被气炸了肺,输急了眼要玩命。

第四,割了头能重新长上。虎力大仙本来对自己很有信心,可是,他的好兄弟鹿力大仙再次给捣乱——居然让土地按住孙悟空砍下的头不让动!不过这一招没什么用,孙悟空的头是可以再长出一个来的。反之,虎力的头是长不出来的,在他砍下头之后,孙悟空用毫毛变了条狗,直接叼了虎力的头扔到了河里,剩下了“腔子”虎力只有死路一条。

正如虎、鹿、羊这三种动物在自然界的地位一样,虎力大仙作为百兽之王,在三者中顺理成章地处于主导地位。从实际“战况”来看,虎力的确也是实力最强的。我们甚至可以推测,鹿力和羊力是被虎力“收服”才做了兄弟的。虎力一死,鹿力和羊力只能拼死一战,最终都丢了性命。

虎力大仙以一个无名的草根妖精跟孙悟空斗法能斗那么久,也算是给《西游记》里的“虎族”挽回了一点面子。这一回,可讨论的东西很多,我们只关注两点——

其一,为什么老虎的待遇普遍偏差呢?其实不只是《西游记》,《水浒传》里也是如此。杀虎的英雄太多了。最著名的是“景阳冈武松打虎”“李逵沂岭杀四虎”;其实顾大嫂、孙立、孙新在登州造反,起因也是一只虎——顾大嫂的姑舅兄弟、猎户解珍、解宝因为杀虎和人发生纠纷而惹祸上身;还有一位好汉绰号“打虎将”——李忠,史进的启蒙师傅,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回出现,书里没交代,不过他是街头卖艺卖膏药的,拿“打虎将”这个名头吹吹牛也可以理解。总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那年月,老虎还是很多的,所以人们并不太把它们当回事。具体到《西游记》,因为老虎常见,不那么神秘,所以,就不像狮子那么受待见。当然,再多的老虎也禁不起这样打,到今天,世界上现存的老虎一共只有八种,全都是濒危动物。和狮子不同,老虎是独居动物,需要很大的领地,如今,它们的活动范围在逐渐缩小,而且都在很偏远的地方。

其二,来说说道士的事儿。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西游记》在明代是一本禁书。为什么呢?因为书里有多处骂国王偏信道士。前面“乌鸡国”算一处,道士居然假冒国王。“车迟国”也算一处。按说这虎力三兄弟,是靠着自己呼风唤雨的本事获得了国王的信任,没做什么大坏事,为什么孙悟空一定要和他们斗法呢?因为——国王责怪和尚们求不来雨,所以把和尚们交给道士做奴才。受难的和尚们得到了神人们的指点,认定孙悟空是他们的救星。事情发展到后来,是虎力三人输急了才“玩”了自己的命。归根结底,还是国王不好,一切来“现”的,太实用主义。事情结束后,孙悟空不是跟他说了嘛,应该对儒释道一视同仁。

[周]虎形青铜器

[周]虎形青铜器

《西游记》中骂国王好道的故事还不止这两个,后文“比丘国”骂得更狠,而原因呢,是因为明朝正好有一位特别好道的皇帝——嘉靖,各种修道,差一点让大明朝提前灭亡几十年。

本文选自《西游妖物志》(赵爽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