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人物

对《黄宾虹年谱长编》的一点补充

由已故学者王中秀主编的《黄宾虹年谱长编》去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这部积十数年之功的皇皇巨著,又把黄宾虹研究往前推进了一步。

由已故学者王中秀主编的《黄宾虹年谱长编》去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这部积十数年之功的皇皇巨著,又把黄宾虹研究往前推进了一步。也有研友指出“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年谱,依然有增补的空间”。

本文作者认为,黄宾虹晚年移居杭州后,与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多有过从,诗文书画的交游及留存的相关史料,定有不少,但长编中不知为何却着墨不多。此文仅拈出所知黄宾虹与诸乐三交往的一手文献,聊作补充。

2005年6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王中秀先生编著的《黄宾虹年谱》,是许多从事相关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2021年4月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黄宾虹年谱长编》仍由王中秀主编,“增订版年谱除改正个别系年错误”,另“改正了百数十处误植他人臆改外,增补的二十多万字,大都是新史料,以及必要的‘会说话’材料说的话”。

很显然,这部积十数年之功的皇皇巨著,又把黄宾虹研究往前推进了一步。研友叶康宁先生的《艺术史是“为人之学”:〈黄宾虹年谱长编〉读后》一文,于其价值和优点多所称道,令人信服;另外,也不为尊者讳,对一些释读及编写等的错误,亦有所及;并中肯地认为“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年谱,依然有增补的空间”。无疑,这是十分珍贵的学术评判的态度。

确实,随着各类近现代报纸期刊数据库的不断建设并对外开放,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检索便捷,大略可知在不少报纸杂志上还存有黄宾虹的重要文献。比如《公言报》《大华日报》《新民报》《东南日报》《广州日报》《中山日报》《河南民报》《大同报》《四川晨报》《新蜀报》等各处报纸,均有一些稀见而有价值的图文。而仔细翻检各类图书,也能找到若干未见的宾老手迹。例如1924年神州国光社出版的《新安派名画集》有其手书长文;1929年神州国光社出版的《史阁部为江文石先生书云洲子歌》后有其“戊辰冬月歙黄宾谼志”的手书长跋;《北京画院藏花鸟画精品集》中则有其1947年为汪慎生的拟古花鸟册题首:

天趣神工。慎生先生精鉴善画,学古而不泥古。兹集金文博粲。丁亥八十四叟宾虹。

另跋有:

唐画刻划,宋画犷悍;元人取精用宏,去其糟粕,而撷菁英,遂超轶于其上。花鸟一科,称尚宣和,黄筌富贵,徐熙野逸,分道扬镳,各极其胜。至王若水、张子正,合两家法,法长舍短,戛戛独造,前无古人。子正之作,刚柔得中。此册久藏内府,宝均球璧,尤属罕睹。慎生先生,夙妙丹青,数经流览,默识胸臆,挥洒而成,形神兼全,无美不备。钦佩之至,志深幸云。丁亥八十四叟宾虹。

还有1926年《艺观》载“题王雪帆君所藏赵子俊人物册”;有为朱屺瞻《梅花草堂集册》作画并录诗题语;有为容庚所书的几条长跋;有为叶恭绰所作的《桂海纪游诗画》……。诸如此类,所见尚有一些,所存世的肯定还有更多,谅可补长编之缺漏。

至于公私所藏资料,似乎更待挖掘增补。其中,黄宾虹晚年移居杭州后,与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多有过从,诗文书画的交游及留存的相关史料,定有不少,但长编中不知为何却着墨不多。此处仅拈出所知黄宾虹与诸乐三交往的一手文献,聊作补充。

几通札和几幅字画

诸乐三《我的艺术生涯》一文中,明确写道,“一九四六年下半年应老友潘天寿的邀请来杭州国立西湖艺专任教。不久黄宾虹先生亦来艺专执教,我与宾老久别重逢格外亲切。解放后五十年代初,在教务行政工作之余一度专攻山水画,经常向宾老请教”。此言非虚。1948年秋,黄老先生也来杭州艺专执教,乐老“此后经常与他接触,畅谈有关传统笔墨技法如何与造化自然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因而理解到即使一划一点,也不能随意涂抹,眩人耳目”。这一年,黄宾虹便有为诸乐三手书有一篇小序(图1):

自元代吾邱衍撰《三十五举》,续谈篆刻诸法者,不乏其人。至前清道光间,金石学盛,潍县陈簠斋作《印举》,千玺万印,系之考释,惜未卒篇,近多散佚。今当古物出土,玺印尤多,乐三先生将由此编而扩充之,幸甚。戊子八十五叟宾虹。

图1 黄宾虹为诸乐三题语 1948年

图1 黄宾虹为诸乐三题语 1948年

《黄宾虹文集全编》中标注此文为“题诸乐三编篆刻蒭言”,未及出处,恐并不确。1923年诸乐三最早执教上海美专时期,曾编有《篆刻蒭言》,分“审名”“历代印变迁”“印之制度”“印之格律”“印之章法”“印文笔法”“刀法”“识款”八个章节。从诸乐三艺术馆所藏的油印本看,它最初是上海美专暑期讲习会的教材。1948年时,诸乐三莫非是要把它重新编订扩展成书,并请黄宾虹题语?从宾翁所题文意看,可能并非如此。

图2 诸乐三 山水 1949年

图2 诸乐三 山水 1949年


图3 黄宾虹 山水 1949年

图3 黄宾虹 山水 1949年

1949年,黄宾虹在诸乐三的一幅水墨山水(图2)上题曰:“笔力遒劲如古籀大篆,极槃礴之能事。乐三先生此帧最为合作。己丑八十六叟宾虹题。” 同年一帧题赠诸乐三的山水(图3)中,黄宾虹则写道:“隶体证士习,前身钱玉潭;维虔如可作,峦影写江南。乐三方家先生属,八十六叟宾虹,己丑。”

图4 诸乐三致黄宾虹札 1949年

图4 诸乐三致黄宾虹札 1949年

同样应是1949年的7月26日,诸乐三函(图4)询宾翁:

宾虹先生我师:不聆教益,瞬息兼旬,想杖履绥和,每日清晨必动笔一下,惜不能在座右观看,时引为憾。闻校中下期国画方面只续聘一二教授,此后与先生叙晤之机会少矣,惟乞雁鸿不断,常赐箴言,馈贫之粮,源源不绝,幸甚幸甚!然屡扰清兴,不识以为烦琐否耶?迩来谅定多佳作,敬蕲邮寄数帧,摹后奉还。草草布臆,不尽罗缕。即请崇安

弟诸乐三敬启 七月廿六日

图5 黄宾虹 篆书“画趣 文思”七言联 1949年

图5 黄宾虹 篆书“画趣 文思”七言联 1949年

此年冬,黄宾翁赠诸乐三篆书七言联(图5),“画趣日长山静处,文思花放水流时。乐三先生文词画理俱臻上游,因集古籀文字撰为楹语以志纫佩,即希粲正,拙笔荒率不足观也。己丑冬日,宾虹时年八十又六。”

图6 黄宾虹为诸乐三题《吴缶庐自写诗》 1949年

图6 黄宾虹为诸乐三题《吴缶庐自写诗》 1949年

此外,宾翁还为诸乐三所辑《吴缶老自写诗》册题签,并作跋语(图6):

曩赵撝叔与魏稼孙论金石之学,最相契合,书问往还,络绎不绝。严筱舫观察得其尺牍,爱而付诸石印,以广流传,人艳称之。吴缶老篆刻书画声名藉甚,不亚于赵撝叔,此与其桑梓耆旧,商订韵语。所录自作诗,乐三先生得之,中多已刻,遗集未经睹,什袭装池,宝爱为何如也,因题而识于后。己丑八十六叟宾虹。

图7 诸乐三致黄宾虹札

图7 诸乐三致黄宾虹札

浙江省博物馆现藏有多件诸乐三致宾翁的手札、便条,系年不易判定,但可窥知此间两人书画往还。其一(图7)曰:

宾翁先生吾师:兹奉牝鸡一只,聊表我意,乞俯纳勿责为幸。即请

刻安(并画稿三张)

晚乐三拜启 五日

其二:

宾翁先生吾师座右:复奉裁小宣纸十二张,暇乞赐写纪游山水,并示不同画法,则名山名笔二美兼收,幸甚祷甚。肃此,谨叩

崇安

晚生诸乐三敬启 腊月廿四日

其三:

细读后已将稿本依样勾出,留作参考。

晚生乐三敬叩

图8 诸乐三致黄宾虹札

图8 诸乐三致黄宾虹札

其四(图8):

宾翁先生大鉴:册页十二帧已临毕,原稿奉还,伏祈察收。叠聆雅教,疑义渐析,傥先生诲而不倦,则驽骀十驾,或有所得也。近日如有册页及条幅,敬乞再赐临摹,盼甚祷甚,余不缕渎,敬请起居福安。

弟诸乐三顿首

几段《诸乐三日记》纪录

图9 黄宾虹 山水 1952年

图9 黄宾虹 山水 1952年

1952年,黄宾虹又曾赠诸乐三一帧山水(图9)精品,款曰:“西溪水源自天目而来,最为幽邃。写为乐三先生一笑,宾虹年八十又九。”另有旧作《无声诗思》手卷,题曰:“此余前十余年旧作,乐三先生六法精妙,兼善鉴别,见而爱之,愧不能佳,书此志感。壬辰宾虹,年八十又九。”

图10 《诸乐三日记》之一纸

图10 《诸乐三日记》之一纸

从家属所藏的《诸乐三日记》,可更为细致地了解1953年后两人交往的梗概,是一份不可忽视的一手文献。其中(图10)写道:

一九五三年一月十五日,下午去栖霞岭黄宾虹先生处,坐谈两小时。余携奚铁生扇面一张(山水)请鉴别,据谓奚铁生用笔如拭如拖,非上乘也。作为参考可耳。前年余在黄宾老处借得其平日所作设色山水立幅两张、横幅一张,均未装裱,悬之室中,时悦心目。然都未署款,近因渠目视昏花,有丧明之虞。此日并将此三帧索渠题识。字迹迷糊,间有不可辨认。宾翁年八十九,精神尚健,余颇虑其双目失明,日就颓萎,甚堪惋惜也。居常欲往其寓庐,吸收其学问经验,奈因学校教务处职员工作,无片日暇,不能如愿以偿。迩来北京齐白石,政府大为鼓吹,且为祝九十二岁生日。颂扬特甚。盖重视民族绘画也。

当晚,便作诗《黄宾虹先生画赠白门清凉山居图,并示和刘均量诗依韵奉和》:

不谈图画谈文字,画即是字取之意。

间有至理难尽言,为内美能寿万年。

墨团满纸碑三老,知者颔之昧笑倒。

昧笑倒翁忽奇怪,笔趣郁律蟠蛟螭。

山川灵秀集腕底,诗中有画画中诗。

2月28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与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举行黄宾虹先生九十寿辰庆祝会,亦作诗《寿黄宾虹先生》:

九十几人寿,黄公厚得天。

虚怀抱风月,静趣押山川。

画索自然理,心原上乘禅。

岭霞映筇屐,晚色更鲜妍。

《诸乐三日记》对庆祝会也有非常有价值的记录:

二月廿八日(即农历癸巳正月十五日),华东美术学院为黄宾虹老先生祝贺九十寿辰,余亦筹办之一。其本人画件有三十帧,书法三件,及其诗稿、画稿(包括游历所钩的稿及临古画稿)和其收藏秦汉印谱、文字考释等著作。同时陈列其收藏的书画一部分。收藏的名作如:

明张恂壶山设色浅绛山水,题曰:“书法至钟王而止,画则不然。顾、陆以后,人各称圣,固非时代所能限也。”

清王石谷竹石图,恽南田题句曰:“笔墨简洁处用意最微,运其神气于人所不见之地,尤为惨淡,此惟悬解能得之。石谷临柯敬仲竹石,真有出蓝之美,丁巳九月寿平题。”又题曰:“妙在乎澹,而奇变不能过也。妙在一树一石,而千崖万壑不能过也。南田在藤华阁展玩再题。”

明吴涛拟米法,题曰:“春山翠烟,米老佳处,不必定在雨后看也。塞翁山涛。”

明查伊璜山水,题曰:“悬瀑压层峦。”此帧统幅全系皴笔,笔笔中锋,毫不加渲染。

明汪家珍壁人移居图,所画人物,只有面部手足用一点赭色。衣帽纯系白描,背景平山孤楼,亦不着色。

明张大风山水,(统幅画满,完全线条皴笔,略加渲烘。此幅系写生本。)

元僧虚白雨竹栖禽图,(高僧名亮,号虚白)。

明顾源金笺墨色山水,(顾源为金陵二家之一。)

清方畹仪墨梅,畹仪别号白莲道人,为罗两峰之妾(妻),并题句云:“横斜千万枝,寒色都在水。晓日上溪梁,冰丝(澌)开杖底。故人多远方,得似梅花迩。宁复畏春寒,草堂卧不起。

图11 《诸乐三日记》之一纸

图11 《诸乐三日记》之一纸

3月8日下午至栖霞岭黄宾虹处拜访,坐谈两小时,也有详细记录(图11):

一九五三年三月八日,天气晴朗,下午至栖霞岭黄宾虹先生处,坐谈两小时,谈次所获,纪录如下:

西汉学(公羊之学),龚定庵是西汉学,龚定庵常批评人家的学问不好,定庵的儿子批评定庵不好。

鱼凫,古国族标帜。蜀是凫,福建是蛇等等。

邹之鳞,字臣虎,号衣白,渐江之师。恽香山,名向,号道生。

绣水,亦作秀水,浙嘉兴古地名。秀水画派,以项墨林为首。项墨林(即项元汴)收藏极富。

黄山,黄山画派,以李永昌为首,与董其昌同时。

笪重光,收藏甚富,同时往来的如査士标(大盐商)等为笪之好友。王石谷晚年在笪家,与重光友善。石谷得重光积点成线的笔法,笔遂有力。

朝臣,南四方行走,邹一桂等为朝臣体。院体,北方画家都是朝臣院体。

市井派,上海的画家。江湖派,如石涛、八大等。文人派,不辨画法,不宗派别,随意作画等是也。

娄东派,王鉴、王时敏、王麓台(原祁)。

海虞派,王石谷。

四蠹,谓诗文书画四种的蠹蚀也。石渠宝笈,四十四卷,清高宗时敕撰,以著录内府收藏名作者。

颜李之学,颜元、李塨专讲中国哲学,雍正时人。先是康熙时黄宗羲(梨洲)、顾炎武(亭林)、王船山等多是专讲而不实行。颜李之学,及至戴望之(高起),道光时人,继续讲颜李之学,方始发明。

胡义赞,清人,字石查,为海宁州,吴谷祥是他提拔的。

泾阳,张恂是泾阳人,明代。

莱东,姜实节,明代,莱东人。比倪云林好。

宾虹老人谓清代至道光、咸丰时笔墨之胜者,为林则徐、包世臣、吴让之、赵之谦辈。亦即有清一代,道、咸时画学已臻高度。

刘石庵在室内悬腕作书(所谓悬腕者,实际以绳将臂悬起),不使人窥见。伊默卿是石庵外孙,屡作书,石庵谓不佳,一日默卿就壁缝中窥石庵。得其以悬腕法,再作书,石庵知其诀已为默卿知矣。

9月9日,至黄宾虹处取画,为其转交画作参加本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国画展览会”:

一九五三年九月九日,至黄宾虹先生处取画参加北京全国性的中国画展,其渴笔一帧,题曰:“古来画重笔墨。渴笔渍墨,元季梅沙弥最为擅场(长),明倪鸿宝自称学元人,善变而出乎其上,兹一拟之。壬辰八十九叟宾虹。”

图12 黄宾虹致诸乐三札 1953年

图12 黄宾虹致诸乐三札 1953年

从《全国国画展览会作品目录》看,黄宾虹入展有两幅,另一帧大概便是印在《一九五三年全国国画展览会纪念画集》的一幅,上题曰:“涑雨初歇,凉飚欲流。以浑厚华滋之意写之。辛卯八十八叟宾虹。”而现存一件珍贵的宾翁致乐三手札(图12),亦言及了相关内容,大致可判定此札作于1953年9月。文曰:

兹有学校限期十九日前要交画稿,祈代为缴去,并希指正。前承属画山水贰条,业已点染竣工。册页计十二纸,勾勒轮毂之后,再加皴法浓淡数遍,先奉鉴评,后备用墨,浑成一气,略补小景,即可完卷。此上。诸乐三先生。宾虹拜上

12月20日,过黄宾虹处,谈论戏剧与书画同为艺事之互通之处:

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廿日,过黄宾虹先生处,据谓昨日名聆(伶)盖叫天与其子顾谈艺事,宾老叩以“表演孙悟空舞通天棒时的精神应注意哪里的一点方得生动之气趣?”盖氏默然久之,宾老谓:“我认为舞杠时,演员的双目应看杠子的杠头,眼睛的视点,须随杠头旋转,才得神气十足。作书作画,用笔亦然。不足则难免轻佻之病。” 

12月29日,黄宾虹患受寒腹泻,乐三为其开药方,宾翁与谈用笔之法:

十二月廿九日,宾虹先生患受寒腹泻,为处方。并谈及用笔之法。笔着纸,宜万毫齐力,执笔用力在腕,笔宜转动,否则毫易倒而无力矣。

黄大痴有墨无笔,倪云林有笔无墨,梅道人善用渍墨,至黄鹤山樵则兼有笔墨矣。梅道人善渍墨,重内美,其对居为盛懋(子昭),尚外美,向子昭求画者甚众,梅道人之妻谓道人曰:汝画黑而脏,人所不喜,当如子昭之画。道人曰:过二十年,人皆知有我而不知有彼也。

1954年6月2日,又访黄宾虹。载曰:

六月二日,往访黄宾老,见十余年前在北京所写之山水尺册十余帧,均系随意钩点,据谓是自己用功时所作,不与示人,自家看看。有仿古人之原作而钩之,有依照原作之巨幅者缩小钩之,不必全似,得其大意。间有山石轮廓用墨钩后,其中皴点用汁绿或画青者,虽随意游戏之作,而别具风格也。

图13黄宾虹与诸乐三等在飞来峰写生 1954年

图13黄宾虹与诸乐三等在飞来峰写生 1954年

此年10月,诸乐三、洪世清伴黄宾虹在灵隐飞来峰写生,如今所见的相关照片(图13),即摄制于该时。而大概也在此年,宾翁还为诸乐三题签“希斋印存”。

1955年3月25日,黄宾虹病逝。诸乐三记曰:

一九五五年三月廿五日丑时(古历乙未年三月初二日),黄宾老病逝在杭州医院,于廿七日公葬于南山公墓。他临终前曾谓将平生收藏文物献给国家。享年九十二岁。他在医院时我去看他,还问我有心得否?《画筌》等理论要看看。

两篇文稿

1953年春黄宾虹撰《画学篇》,《黄宾虹年谱长编》多有着墨,并有长篇的存考,很有价值;但只字未提诸乐三等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与事实有违。

图14 黄宾虹 《画学篇》第一版

图14 黄宾虹 《画学篇》第一版

诸乐三家属手上现共藏有四个版本的《画学篇》油印、铅印稿,较王中秀《黄宾虹文集全编》所录文字多两份,当然大同小异。第一版名为“画学歌”(图14),区别于其他版本“画学篇”的命名,通篇有大量诸乐三笔迹的文字修正及语句补充。虽不易判定诸乐三的批注是出于宾翁的授意,还是自己个人行为,但所展现的情况与宾翁致郑轶甫信中“纷纷函诘错误”“句亦遗漏不少”的描述相吻合,此版修正内容多,且诸多批注、补充、修正,可能便是引起各方诘难的那一版《画学篇》。王中秀存考中关于《画学篇》“现存多种印件哪一份是最合老人原意”的疑问,我们认为应是诸乐三所藏第四版(图15)。全稿无任何订正痕迹,且钤有宾翁自用印四方,“黄宾虹”“长生安乐”“冰上虹飞馆”“会心处”,及一方似为饕餮纹的古玺。相同文字内容还可见于黄宾虹赠程啸天《画学篇》版本,仅钤印内容略有不同。对照之下,王中秀所收“其一”对应的是第三稿,“其二”大略同于第四稿,其中正如其所论是“不齐之齐三角弧”,而不是“觚”;但其他尚仍有出入。尤其与现今所见黄宾虹手书的几稿《画学篇》,亦有个别字句的不同。

图15 黄宾虹 《画学篇》第四版

图15 黄宾虹 《画学篇》第四版

而《画学篇释义》一文,是对《画学篇》内容的解释,共可见存世有出自于诸乐三手笔的三份稿件。这也能从王伯敏《〈画学篇〉释略》一文中得到印证,“黄宾师于一九五三年春作《画学篇》,付梓后,口释其义,由诸乐三先生笔录,成《画学篇释义》一卷。”(黄宾虹著述,王伯敏、钱学文编:《黄宾虹画语录图释》之《〈画学篇〉释略》附记,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7年,第129页。字句与《墨海烟云:黄宾虹研究论文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89年10月,第4页)略有出入。)原题“画学篇解释”(图16)的初稿,上面则有宾翁的修改字样。《黄宾虹文集全编》中所收,与之略有不同,许是修改稿与传抄稿之别也。

图16 诸乐三 《画学篇解释(释义)》第一稿其中两纸

图16 诸乐三 《画学篇解释(释义)》第一稿其中两纸


图16 诸乐三 《画学篇解释(释义)》第一稿其中两纸

图16 诸乐三 《画学篇解释(释义)》第一稿其中两纸

此外值得一说的是,1985年5月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合编出版的《黄宾虹画集》,后面附有汪己文和王伯敏合编的《黄宾虹年谱》,除了刊出的陈叔通和夏承焘两先生的序外,诸乐三1965年3月26日也曾作有一序:

黄宾虹先生是我国杰出画家,十岁开始学画,兼习六法,尤精山水。他既师古人,又师造化,所画浑厚华滋,别树一帜。

先生平素节衣缩食,常收集商周秦汉古文物,以及宋元明清各家书画,研究有得,随笔记录,故其著作宏富,手稿累笥。

先生逝世至今,已十易寒暑,兹有歙县汪己文,台州王伯敏为之编写年谱,费时六载有余。己文系先生世交,伯敏为先生及门弟子,对先生言行,较为熟识,对先生造诣,亦多理会。故能胜任其事。年谱大体分为四部,要者详尽,次者简略,条理井然。而今定稿,谨志数语以为序。

图17 诸乐三 《纪念黄宾虹先生百岁诞辰》诗 1963年

图17 诸乐三 《纪念黄宾虹先生百岁诞辰》诗 1963年

而1963年宾翁百岁冥诞,诸乐三还曾撰诗纪念(图17),感慨系之:

三绝谁能并驾驰,晚年气节更矜持;纵然画比琼瑶贵,不易青蚨润笔资。

我缘同好契岑苔,纵许登龙愧不才;卅载论交敦道义,何时杖履复追陪。

画理精微禅可参,不从形似致雕锼;羁笼摆脱宁无法,自得天机非外求。

精闢一庐岩涧阿,琳琅遗著足观摩;光风霁月人何在,庭树春来自发柯。

名场从未竞奔驰,冲淡襟怀想见之;范水模山宁止画,更传佳咏蜀游诗。

兜率归真七载过,期颐觞寿隔山河;平生胸次饶邱壑,留得丹青永不磨。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