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迪士尼影业主席艾伦.霍恩:不能再做中小成本影片了

中国建立自己的体系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但如果你们的目标是“走出去”,走向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和俄罗斯的话,这是个挑战,因为你们要考虑观影人群。

迪士尼影业主席艾伦.霍恩:不能再做中小成本影片了

迪士尼影片《卡推女王》改编自一个乌干达14岁象棋冠军的真实故事,在美国拿到了850万票房,却只相当于《美女与野兽》周末档四个小时的票房。(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20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不能再做中小成本的影片了” 迪士尼影业主席艾伦·霍恩的生意经》)

迪士尼影业主席艾伦·霍恩长达40年的履历可以说就是半部好莱坞历史。

他横跨好莱坞三大电影制片厂,入主迪士尼前,曾担任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CEO,他创立的城堡石娱乐公司,曾成功推出过《肖申克的救赎》和1990年代美国最受推崇的情景喜剧《宋飞正传》。他任职时间最长的岗位,是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CEO。霍恩在华纳的12年间,华纳兄弟曾7次问鼎全球票房冠军,推出了“哈利·波特”、《蝙蝠侠》《霍比特人》以及《神探夏洛克》等一系列风靡全球的影片。

2011年,霍恩68岁时,因为“年纪太大了”,被迫从华纳兄弟卸任。但霍恩不服老,一年后,他被迪士尼CEO罗伯特·艾格招至麾下,以迪士尼影业主席的身份再次履新。

霍恩担任迪士尼影业主席期间,深度参与了每部影片的制作、发行。这段时期是迪士尼的“黄金年代”,迪士尼影史上票房最高的五部电影在此期间诞生,它们是《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复仇者联盟》和《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冰雪奇缘》以及《钢铁侠3》。

霍恩是“大片”拥护者,他坚持迪士尼要集中火力做大片,他也极力在系列电影和新的原创故事中寻找平衡。作为一家巨型电影公司战略的制定者,霍恩认为,迪士尼作为出品方,要从一开始就牢牢占据主导权,而不是放任导演、制片人自由发挥。

2016年,迪士尼出品影片在中国的票房总计超过了60亿人民币,位居好莱坞六大制片方之首,中国市场在迪士尼影业版图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如其它好莱坞工作室所做的一样,迪士尼也在做基于中国元素故事的开发,比如将于2018年底上映的真人电影《木兰》,霍恩认为,在这部电影中,主角也一定要是中国演员,“本土的中国演员,说你们的语言,了解你们的文化,这才合理”。

2017年7月11日,迪士尼D23大会(迪士尼全球粉丝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23指迪士尼成立的1923年)开幕前夕,霍恩在位于美国加州伯班克的迪士尼总部,接受了南方周末及另外几家中国媒体的专访。“中国对迪士尼意义非凡。”他说。

迪士尼影业主席艾伦.霍恩:不能再做中小成本影片了

艾伦·霍恩(迪士尼供图/图)

“你可以花两个亿盖楼,但这只是电影”

南方周末:迪士尼影业旗下有5个分支:迪士尼动画、迪士尼真人电影、皮克斯、卢卡斯影业和漫威,你如何平衡?

霍恩:我记得我早年当空军的时候,我问我的少校:“你很严格,但是大家都爱你,你是怎么做到的?”他回答:“我不是管理人,我只是个看门人。我有一串钥匙,每把钥匙适用于不同的人,如果我可以把握每个人不同的特性,我就可以和他们很好相处。”约翰·拉塞特、凯瑟琳·肯尼迪、凯文·费格,他们是完全不一样性格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已经足够强大,我只要做好看门人就够了。五年前我刚来迪士尼,有人问我对漫威有什么计划,我开玩笑说我打算给他们送咖啡。因为他们兼具专业性与创造力,我只要给予有力的支持就够了。

南方周末:看起来你做的远比“看门人”更多。迪士尼史上最卖座的五部电影都是在你担任迪士尼影业主席后出现的,此间你做过哪些关键性的决定?

霍恩:我不希望说这全是我的功劳,我只是恰好赶上了这个时期。我这个位置,要开红绿灯、做决定赞同与否。我们的战略焦点是做大片,这些电影花费2亿、2.5亿美金,非常非常贵,所以每个决定都相当重要,尤其当我们投拍名额有限的时候。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有说服力的剧本和故事。不好的点子就是不好的点子,瞎编乱造不切实际,我就无法苟同。其次,制片方要占主导权。一部剧本就好比一艘消耗能源的大船,拍一部电影就是建造这艘船的过程。导演、制片、演员都在船上,船离岸越远,我们对它的控制力越弱。所以我们控制力最强、最有效干预的,是在一开始。

我选剧本非常严苛,一遍遍修改草稿,有时真的会把他们逼疯。比如,《灰姑娘》是我要找的剧本,我们之前有一个导演,他非常有才华,但他和团队无法让我相信灰姑娘的存在,所以他走了。我们换来了肯尼思·布拉纳,新剧本完全征服了我。我认为对公司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要从一开始坚守原则。

南方周末:你说你喜欢问问题多于回答,在影片制作中,你通常会问什么?

霍恩:一个项目找上来,我会问:“观众需不需要现在看这个?”“他们有必要在大银幕上看吗?”如果都是否定的,那这个项目就麻烦了。我们需要做这种电影——你会回答:“是的,我需要现在看它,而且尽管有家庭影院,但我一定要去电影院”。

我还会问:“我们找谁来演这部电影?”因为观众要和人物在影片全程踏上旅途,角色必须深入人心。

另一个问题是:“这个电影兼具良心与幽默吗?”如果专业性够格,但是不够风趣,那它最好是前所未有的走心;如果非常幽默,却不在意任何事情,那它最好是空前绝后的好玩。我认为需要两者兼具。

我也会问:“这部电影多长时间?两小时四十分钟吗?抱歉太长了。”“这要花多少钱?”我一个月前读了一个非常棒的剧本,它有140多页,因为我知道事情是怎么运作的,所以我说,这个本子要花3.5亿美金,我们消受不起,太贵了。你可以花2个亿盖一栋楼,但这只是一部电影。

南方周末:你反复提到迪士尼要做大片电影,为什么?

霍恩:我感到巨大的压力,因为世界变了。Netflix就可以轻而易举拍300万、1400万、2500万的电影。15年以前、10年以前的分析报告都会和现在有非常大的不同。现在我们拍电影前,也许会问:“这部片和Netflix不同的点是什么?”

我们觉得不能再做中小成本的影片了。我们做《卡推女王》,花了160万美金,它改编自一个乌干达14岁象棋冠军的真实故事,这是一部很美的电影,很触动人,在美国拿到了850万票房,但这样的成绩《美女与野兽》一个周末四小时就做到了。

“怎么又来续集!不要了吧!”

南方周末:你成功运作过许多系列电影,比如“哈利·波特”、《蝙蝠侠》。比起原创故事,这是更安全的选择吗?

霍恩:我们尽力在新IP和续集之间寻找平衡。《加勒比海盗5》票房很好,但我们也在做《时间的皱纹》,这是新的故事。

如果拍续集,好消息是观众已经对这个内容熟悉了,像是即将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我们可预见它是受欢迎的,所以不用花大笔钱去宣传、介绍。但如果我们用力过猛,观众会审美疲劳,会说:“噢!怎么又来了一个续集!不要了吧!”所以我们需要找合适的时机。

观众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辨别力。我们要求作品要有新的故事线。比如《速度与激情》在中国的表现,你们就是这样的反应(惊讶状)。尽管它是我们的竞争对手环球做的。现在中国是个很大的市场,单单中国市场就可以成为制作一部电影的理由。

南方周末:在中国,现在有很多电影人愿意花大钱买热门IP。在开始一个系列品牌之前,你的决定多少取决于直觉,多少取决于数据分析呢?

霍恩:一般我们会从畅销书上下功夫,这相对容易,比如“哈利·波特”,是J.K.罗琳写的,我们很幸运做了这个选择。我在华纳工作时,我的行政助理之一莱诺是在英国和大卫一起读书的,而大卫拿下了罗琳的版权。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忠于原著,因为它已经有大批热衷读者了,如果不尊重原著,粉丝们会杀了我们。这样的数据分析很简单,如果你可以做到完完全全遵照已被大众喜爱的原著,那就接近成功了。

但如果开始一个全新的没有文学原著的系列,就要冒险了。首先要确保故事吸引人。我们现在正在做关于魔法师梅林的故事(注:梅林是中世纪亚瑟王传说中的伟大魔法师,是亚瑟王的挚友兼导师)。不是改编自畅销书,所以我们就要做一些观众想象不到的尝试。

比如《疯狂动物城》,大家都知道动物故事是迪士尼的经典传统,但“动物园乌托邦”会是什么故事?我们又把剧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设计得很有趣。如果说观众们非常喜欢朱迪·霍普斯(剧中兔子警员),他们想再看那些人物形象,那我们就有义务再做续集。

南方周末:你是如何选择哪些IP持续拍续集,哪些不再拍了呢?比如《加勒比海盗》会拍第五部,但《美国队长》却不会再有第四部了。

霍恩:我们也一直很挣扎这个决定。重要的、也是令我们头疼的,是如何保持新鲜感。我们的一种做法是重新组合搭配角色。在11月要上映的《雷神》续集中你们会看到,雷神是整个电影的卖点,但我们混搭了不同角色。

“你们拒绝,我们就丢掉了三亿美金”

南方周末:你提到“单单中国市场就可以作为制作一部电影的理由”。中国市场对迪士尼有多重要?

霍恩:意义非凡,我们希望我们的片子都能在中国上映。我们把《卡推女王》带去中国,但中国拒绝了,你们不喜欢一部讲非洲的影片。另外一部电影,在美国和加拿大收获了4000万美金,但在全球其他地区,一共只有100万美金。现在我们做大片,首先会想是否可以在中国上映。如果你们拒绝,我们就丢掉了5000万到三个亿美金的票房,这占很大的比例。

我多年前在城堡石娱乐公司的时候,做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当时在韩国有五万美金票房,现在韩国代表上百万美金的票房。十年前中国还什么都没有,2013年中国总票房38亿美金,现在中国是主要力量,甚至有时你们独占鳌头。我们希望拿到更多的放映许可,但是我们也理解,你们有自己的电影产业。

南方周末:在你看来,为什么中国的国产电影“走出去”如此艰难?

霍恩:中国建立自己的体系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但如果你们的目标是“走出去”,走向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和俄罗斯的话,这是个挑战,因为你们要考虑观影人群。

是否需要外籍演员是个问题。我们想要《星球大战》在中国国内更受认同,就找了甄子丹和姜文,中国观众看到自己的演员会有一种亲近感,这是建立中国体系的一种方法。

建立专业的团队也很重要,这就需要时间了。《星球大战》在英国拍摄的时候,英国政府慷慨地提供了一流的电影制作中心。但是光有制作中心不够,还要有精密的场景设计、声道设计、视觉特效、舞台……我们只能派自己的团队从洛杉矶飞到伦敦拍摄。

有很多中国电影在美国上映,卖座吗?并不,但是记住,除了大片,美国每年也有840多部本土电影。

南方周末:很多制片方都对中国市场感兴趣,也在寻求与中国合作,但大部分合作都不是很顺利,比如《长城》。如果让你做基于中国元素的电影,你会怎么做呢?

霍恩:我们正在做真人版《木兰》,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予原版故事尊重,就像是中国观众所知道、所流传的那样。第二件事当然是中国演员,我们需要本土中国演员,说你们的语言,了解你们的文化,这才合理。要极为小心提到外国人的部分,不能为了吸引外国观众,突兀地插入一些角色,但是总有些办法涉及一些外国人。在《长城》里,他们设置了一个超自然的怪物形象,不是说不好,但在《木兰》里,我们不会放进不属于这个故事的元素。

另外,我会想,为中国设计的电影,如果在中国能卖座,那它不能卖去德国,也是没问题的。(文/记者 李邑兰 听译 来雨桐 王翠)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