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人物

张乐平逝世30周年,他为孩子们留下的不止是《三毛流浪记》

9月24日,三毛漫画重要出版机构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少儿社”)和钟书阁,联合举办了“阳光下的我们,忆三毛,惜时光——《三毛的朋友们我们的故事》新书分享会”。

9月24日,三毛漫画重要出版机构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少儿社”)和钟书阁,联合举办了“阳光下的我们,忆三毛,惜时光——《三毛的朋友们·我们的故事》新书分享会”。

“《我们的故事》是一套时光雕刻的书,也是值得被时光铭记的书,它的出版,是一种纪念,是一次致敬,是一次献礼。”分享会开场,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三毛漫画的主编唐兵向读者分享了新书出版的特殊意义。

2022年,少儿社出版新书《我们的故事》纪念张乐平先生逝世30周年和《三毛流浪记》发表75周年,致敬张乐平先生的经典漫画陪伴少年儿童出版社走过六十多个春秋,并庆祝《小朋友》杂志创刊100周年和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70周年。

《三毛的朋友们·我们的故事》美德篇和品行篇(彩图注音版)套装立体封面


不为人所熟知的《我们的故事》是张乐平先生的重要作品

唐兵邀请“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的幼子张慰军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汪宁,先后为读者解读“三毛漫画”和《我们的故事》,讲一讲平民画家张乐平先生创作漫画背后的故事。

“三毛之父”张乐平的幼子张慰军,从1935年他父亲在上海《晨报》发表了第一幅三毛漫画开始,讲到在1947年发表《三毛流浪记》,他向读者娓娓道来张乐平先生的艺术人生。

“我父亲为了画好流浪儿是花了不少工夫的。”张慰军先生回忆他父亲,与流浪儿交朋友,向流浪儿讲述自己少时丧母、当学徒的经历,流浪儿也跟他父亲讲述各自的苦难童年。结合丰富的生活素材,张乐平先生以扎实的绘画功底,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力,创作了被世界漫画史铭刻的作品《三毛流浪记》。

三毛所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远去,为什么今天的我们还要读三毛?对此,张慰军认为,三毛漫画拥有穿越时空、超越时代的不朽魅力,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三毛漫画都给予人们心灵上的震动和精神上的鼓舞;三毛正直善良、见义勇为、聪明机智、乐观向上的精神内核永恒不变,陪伴了几代读者的成长,润泽了千万读者的童年。

谈及此次出版的新书——张乐平先生创作的《我们的故事》,张慰军说,这是对父亲来说很重要的一部作品,却是不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活动中,他感叹道,自己在帮助父亲整理作品时,“感觉到他能那样全面了解孩子,是要花多少精力啊!”“父亲创作总是很认真仔细”,“他经常要到幼儿园、学校、少年宫去,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经过十年(1956-1966)的耕耘,才有了连载在百年儿童刊物《小朋友》(今年创刊100周年)杂志上的157幅漫画——《我们的故事》。在《我们的故事》里,有一幅《种桃子》的漫画,其实是隐喻张乐平先生用真心实意爱孩子的情感充盈桃树的果实,用坚定如磐为儿童文化献身的信念守护桃树的根脉。

张慰军还向读者们分享了张乐平除三毛漫画、儿童漫画之外的绘画作品,比如年画、水墨画、速写、肖像画等等,展示了一个艺术上全能、全面的张乐平。

作为美术专业人士,也作为《我们的故事》着色团队的指导老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汪宁从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向读者分享了《我们的故事》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他认为,首先最重要的特色是贴近生活的观察,张乐平先生笔下的漫画,所描绘的内容均来自于他对儿童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所以对读者来说,这些漫画故事就好像发生在他们身边,阅读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熟悉感和代入感。而张乐平先生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出神入化的绘画技巧,使他对笔下人物和场景的把控游刃有余。他所画的人物虽只有寥寥数笔,却极其传神,呼之欲出,而环境的刻画则抓住重点,以简胜繁。“张乐平先生对无字儿童连环漫画作了重要探索,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

漫画《种桃子》


用爱照亮儿童成长,用美德温润儿童心灵

《我们的故事》是“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在创作《三毛流浪记》之后,为沐浴在阳光下的孩子们,创作的爱的教育主题的儿童成长漫画书。

《我们的故事》描绘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群孩子的具体鲜活的漫画故事;这些孩子不是旧社会的流浪儿,而是沐浴在阳光下的幸福儿童,他们在家庭和校园里,在学习、劳动和玩耍中,和弟弟妹妹、亲人以及同学,在养鸡、喂鸭、逗猫的日子里,发生了像冰糖葫芦一样一串又一串的故事,滋味酸甜可口,读起来爱不释手。故事中的“我们”是一个个自尊自强、明礼诚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孝亲敬老、热心公益的孩子,也是一个个调皮可爱、善良真诚、富有童真童趣的孩子。

“美德篇”和“品行篇”两本一套书,收录了张乐平先生在中国百年儿童杂志《小朋友》上连载十年的157幅《我们的故事》漫画作品,是继三毛漫画后,张乐平儿童题材漫画的宝藏珍品,首次出版全新的彩图注音版,为原作精心着色,并配以简练文字解说及注音。可以说,这是一套大师画给小学生阅读的弘扬美德、培养品行的儿童成长漫画故事书。

《我们的故事》的底色是充满爱的。张乐平先生曾说:“我觉得要为孩子画画,首先要满腔热情喜欢他们,真心实意关心他们。只有充满爱心,才能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就这样,张乐平先生满怀感情地绘制了百余幅天真、善良的儿童的漫画故事,用十年的时间,雕刻出向上、向善、向美的童年模样。

《我们的故事》里,“爱的主题占了大多篇幅,友爱同学,尊敬老师,帮助长者,爱护幼者,直至爱护花木、图书、公共财物……可以说是爱的教育”(鲁兵)。这本书表达着张乐平先生对儿童的喜爱之情,也寄寓着他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

记录儿童细碎日常美好行为的《我们的故事》不仅映照了儿童心里的善与爱,也将给予儿童情感发育和心理发育以有益的影响。

彩图注音版《三毛流浪记全集》


黑白原画版《三毛流浪记全集》


从“流浪的三毛”到“阳光下的我们”,他的漫画里有着生活

“流浪的三毛”自1947年第一次在上海《大公报》上亮相至今,《三毛流浪记》漫画已经发表75周年。作品中“流浪的三毛”形象是旧社会千万苦难儿童的缩影。

张乐平先生回忆自己创作三毛的经历的时候,曾提及他就是在三毛所生活的世界长大的,他的身边有成千上万的三毛,他从小和他们心贴着心,他对三毛流浪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竭力用画笔如实地把三毛的故事无遗憾地传达给读者。

张乐平先生的幼子张慰军先生也说道,《三毛流浪记》里,三毛的母亲早早离世、他小小年纪当学徒的经历都跟父亲的人生经历一样,此外,父亲是流浪儿的朋友,他常常去上海的郑家木桥——流浪儿的集中地,买了大饼油条去,和流浪儿们谈自己小时候当学徒的苦,流浪儿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自己苦难的童年和家史。这些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让《三毛流浪记》呈现出扎实、细腻的流浪儿的生活细节,作品真实、有力且直抵人心。

三毛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他的人生经历是劳苦大众从艰难困苦的旧社会走向美好生活的新社会的生动缩影。《三毛流浪记》除了让儿童了解一个过去的时代,重温一段历史,激发同情和感恩之心,之外,还展现了流浪儿三毛的正直善良、见义勇为、聪明机智、坚忍不拔的品格。

新中国成立后,“《三毛流浪记》所描绘的三毛的流浪生活结束了。在张乐平眼前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处处阳光灿烂,处处春风和煦”,鲁兵先生在新书《我们的故事》序言中谈道,这正是张乐平先生含着泪水画《三毛流浪记》时所渴望和追求的。

张乐平先生接受《小朋友》杂志的邀请,给《小朋友》画儿童题材的连载漫画,描绘儿童生活的新画卷。他有一颗爱儿童、爱儿童漫画的赤诚之心,他总是亲近儿童,观察儿童,为儿童绘画,他是满腔热情地喜欢孩子,真心实意地关心孩子,把孩子当作朋友,不摆出大人的架子。他不仅在家陪伴自己的孩子,而且走进幼儿园、小学、少年宫跟孩子们交流,还来到乡下和牧牛队的孩子们交朋友。于是,孩子们也不是把张乐平先生当作大人,而是当作朋友,向他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倾诉自己的心里话,让张先生获得了灵感的源泉和想象的空间。

张乐平先生曾说:“只要留意,生活里是有画不尽的题材的。”他画了画,往往先给小朋友们看,看得懂的,才拿出去发表。孩子们平平常常的生活故事在张乐平先生的笔下变得鲜活和灵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读起来有滋有味,回味无穷。

因此,《小朋友》杂志主编鲁兵在序言里评价道:“漫画家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捉饶有兴味而富有意义的题材,以构思的新奇,形象的夸张,使所描绘的生活闪光。张乐平画儿童生活漫画,不仅注意观察孩子的生活,而且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因而他的作品,让孩子感到亲切有趣。”

张乐平先生眼中有儿童,笔下有生活,心中有温暖,他所创作的作品,无论是发生在旧社会的《三毛流浪记》,还是成长在新中国的《我们的故事》,都能引起不同时代读者的共鸣。

《三毛流浪记选集》1959年出版


“三毛的朋友们”与百年儿童刊物《小朋友》的不解之缘

除三毛形象的漫画以外,张乐平先生还创作了围绕在三毛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宠物等角色而展开的漫画故事,都是张乐平先生儿童漫画题材的作品中不容忽视的亮光,不能遮蔽的珍宝,这些作品统统收录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毛的朋友们”丛书中。其中的一部漫画《我们的故事》与中国最长寿的儿童期刊《小朋友》有着不解之缘。

接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朋友》杂志主编的邀约,自1956年7月,张乐平先生在当时国内唯一的低年级儿童画报《小朋友》上,开始每期固定在封三发表一组儿童连环漫画,这就是《我们的故事》的起源。第一幅漫画《多么难为情》刊登于《小朋友》杂志1956年第14期(出版于1956年7月),最后一幅漫画《一棵大白菜》刊登于《小朋友》杂志1966年第9期(出版于1966年5月)。张乐平先生围绕《我们的故事》主题坚持画了十年,这十年光阴里,他到幼儿园、学校和少年宫了解并熟悉小朋友的生活,用自己幽默夸张的画笔描绘出新时代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他们热爱劳动,拥护集体,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展现出新时代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期间,张乐平先生还为《小朋友》杂志绘制了许多封面图,这些封面作品充分呈现了张乐平先生缤纷多彩的绘画风格。

《我们的故事》的发表园地《小朋友》杂志。它诞生于1922年4月,由著名文化人黎锦晖创办并担任第一任主编。她是五四运动后继郑振铎创办的《儿童世界》之后我国创办的第二本现代儿童文艺期刊,目前也是我国最为长寿的少儿期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她像一条金色的纽带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作家:齐白石、徐悲鸿、丰子恺、万籁鸣、林风眠、叶浅予、程十发、黄永玉、詹同、韩美林,还有老舍、何公超、黄衣青、贺宜、金近、方轶群、包蕾、鲁兵、洪汛涛、李楚城、任大霖……当然,张乐平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2022年4月6日,是《小朋友》百年诞辰,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张乐平先生五六十年代发表在《小朋友》上的漫画(共计157幅)结集为《我们的故事》重新出版,专门邀请画家对原图精心着色,并配以简练的文字解说,首次在国内推出全新的彩图注音版。这既是送给《小朋友》百年华诞的一份贺礼,也是对张乐平儿童漫画的一次重新整理出版。

张乐平创作的《小朋友》杂志封面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