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人物

普鲁斯特逝世百年:我们如何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

今年是法国著名作家、意识流文学先驱与大师马塞尔普鲁斯特逝世一百周年。谈及普鲁斯特,一定绕不过他的七卷巨作《追忆似水年华》(又译《追寻逝去的时光》)。

今年是法国著名作家、意识流文学先驱与大师马塞尔·普鲁斯特逝世一百周年。

谈及普鲁斯特,一定绕不过他的七卷巨作《追忆似水年华》(又译《追寻逝去的时光》)。这部作品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并称为意识流小说的巅峰,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连普鲁斯特都说自己写的是一部“大书”,一部把他的思想、他的痛苦都浓缩进去的“大书”。

法国作家、评论家法朗士说过,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普鲁斯特的文字让许多人心生向往,又望而却步。那么,我们如何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如何开始《追忆似水年华》的阅读?

11月15日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作家李敬泽,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翻译家许钧,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翻译家董强与作家、评论家赵松相聚云端,分享普鲁斯特的魅力。

阅读普鲁斯特是“如鱼饮水”

李敬泽在1990年代早期读到了《追忆似水年华》,尽管中间总被各种事情打岔,但这部作品的阅读于他而言特别珍贵。“从某种程度上讲,像普鲁斯特这样的伟大作家,最重要的不在于我们是否从头读到尾,或者我们是否对他有了全面的深刻的认识,而在于他的方法论、他的感受方式、他的文学感觉系统已经深刻地进入了我们的血液、我们的细胞里。”

在他看来,而今从事现当代文学的几乎所有人,大家对很多事的基本看法,对文学和个人生存的基本感受方式,其实都来自于普鲁斯特。“普鲁斯特的眼光,普鲁斯特的方法,几乎像空气一样地散布在我们周围。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受惠于他,并被他影响。”

也因此,他不认为阅读普鲁斯特只是欣赏一道风景。“阅读普鲁斯特其实是‘如鱼饮水’——你变成了他那片大水里的一条鱼。你不由自主地学到了一种内心生活的方式,甚至是语法,甚至是语调。就这一点来说,我沉迷其中,受他影响很深。”

布朗奇所绘普鲁斯特25岁时的画像 拍摄:徐洁


时间属于每一个人的感受

许钧认为,《追忆似水年华》实际上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20世纪初关于时间的思考。“或许人最不可战胜的就是时间,时间似乎可以摧毁一切。但普鲁斯特告诉我们,时间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有你意识的时间、你心理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你感觉的时间。”

在他看来,普鲁斯特写这么一本书,就是要通过艺术的手段,通过小说的形式,让失去的东西得以永葆青春,或者说重现生命之春。所以为什么要写“小玛德莱娜”点心,就是通过那么一种味觉,让过去重现。

“每一位读者都应该有自己的某种方式去感受生命,而阅读普鲁斯特,恰恰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可以让你在人生的各种不同阶段重新拾起自己的记忆。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色,或者说某一种味蕾的打开,都让你有了生命的感受,生命的体悟,这些真的非常重要。”许钧相信,普鲁斯特是一个在各个维度都能带来新的探索,或者说打开新世界的伟大作家。就连他的语言本身,也是一种生命的呈现。

《追忆》第一卷出版合同 摄影:徐洁


“惩罚”也能慢慢变成“滋养”

其实对很多法国人而言,普鲁斯特也是巅峰一般的极限式阅读。让董强欣慰的是,尽管很难,但很多人都对普鲁斯特有一种直观的感受——他是一个顶级的伟大的作家。“文学其实最依赖所谓‘土壤’,有心理土壤,有文化土壤。从普鲁斯特的阅读,就能看出这些土壤非常肥沃。”

他说起一个小故事。法国普鲁斯特的墓地有很多人献花。其中有一个韩国年轻人专门去献花,就有记者采访问,你一个韩国年轻人,为什么要给普鲁斯特献花?韩国年轻人当时就说,他在学校里不好好读书,他的老师就惩罚他去读普鲁斯特。他当时觉得特委屈,居然要读那么厚的书,结果读下来豁然开朗,甚至改变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后来他挣到了第一笔钱,就拿着这笔钱专门到法国,为普鲁斯特献花。

“这个故事特别美。本来是个‘惩罚’——从某种程度上说,读普鲁斯特对每个人都是个惩罚,对翻译家也是,要像苦行僧一样地去干。但是‘惩罚’会慢慢地转化为一种‘滋养’,甚至可能会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至少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这是文学的魅力,是普鲁斯特最大的魅力。”

普鲁斯特卧室里坐在床上写作的图片


从此开始理解现代小说的变化

初读《追忆逝水年华》时,赵松感觉就像初学游泳的人直接到海里去游泳一样,是“走着去,爬着回”——读了第一卷,他感到完全读不懂。

等到再读已是十年以后了。那时他读到了王道乾翻译的《一天上午的回忆》,也叫《驳圣伯夫》,这部“作品”对于他认识理解《追忆似水年华》是怎么写出来的以及相关的方法论是怎么形成的,非常有帮助。读完后他重新回到《追忆似水年华》,这一次慢慢地把这部巨作读完了。

对赵松而言,读《追忆逝水年华》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式的阅读体验。读过它之后,对于西方现代小说的变化,他有了一个很好的着眼点和入手点。“从普鲁斯特这里开始,可以理解很多现代小说的变化,包括对后来‘法国新小说’那些先锋写作——像罗伯-格里耶、克洛德·西蒙等人的理解,就变得容易许多,不会觉得很难读,因为有了阅读普鲁斯特小说文本的历练之后,即使是翻译上可能会有一点障碍,但仍然很容易切入,你也很容易知道他们之间的这种影响是在哪方面发生作用的。”

更重要的是,阅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个更新,关于小说,关于写作,关于文学对于作家自己的生命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最好的体验过程。

在这一场对谈之外,从11月15日至18日,还有臧小佳、徐洁、余中先、袁筱一、孔潜、张引弘等翻译家、学者、作家、评论家、文学编辑以视频节目和播客的方式,邀约读者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理解《追忆似水年华》这部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经典之作,感受它的恒久生命力。

《追忆》手稿最后一页 摄影:徐洁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