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历史

清宫有宫斗吗?皇帝有爱情吗?

从《金枝欲孽》到《后宫甄嬛传》《如懿传》,以清代后宫女性争斗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一直备受喜爱。然而真实的清代后宫究竟如何?宫斗是可能的吗?除了妃嫔、公主,清代后宫女性仆从又是怎样生活的?

【编者按】从《金枝欲孽》到《后宫甄嬛传》《如懿传》,以清代后宫女性争斗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一直备受喜爱。然而真实的清代后宫究竟如何?宫斗是可能的吗?除了妃嫔、公主,清代后宫女性仆从又是怎样生活的?近年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宫廷档案的次第开放,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和全面考察清代宫廷女性和宫闱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毛立平与故宫博物院研究处研究馆员沈欣整理了清宫档案中关于清代后宫女性的各项记录,对不同类型的宫廷女性群体进行研究,范围既包括当朝皇帝的后妃,也包括作为前朝后妃的太后、太妃嫔群体,既关注后妃、公主等皇室女性,也关注宫女、乳保和各类嬷嬷、妈妈等宫廷中的女性仆从群体,出版了《壸政:清代后宫女性研究》一书。2022年12月14日,二位作者携新书展开对谈,畅谈清代宫廷女性生存实态。

清代后宫有宫斗吗?

毛立平:如果宫斗指的是一个皇帝的后妃之间的斗争的话,那从清代宫廷官方史料记载中,是看不到宫斗痕迹的。笔记或者野史中相关记载也很少,个别的记载经过我们考证判断其真实性也不高。这也是清代宫廷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毕竟明代宫廷不少宫斗被记载下来,所以清代没有宫斗记载是很值得考察的。

清代后宫没有宫斗的原因有二:首先,宫廷内外隔离制度尽力切断宫廷和外界的往来。没有后妃回家省亲的记载(比如《红楼梦》中元春省亲这样的事件并不存在)、少数后妃的娘家可以入宫会亲,也不是每朝都有相关记载。而且会亲仅限亲生父母、不许带随从,入宫时一定被告知了宫规,禁止外传宫内的事情。再加上清代后宫又是一个旗人社会,因此,外界的汉人对于宫内的事情就更难得知,有了这些条件的限制,让清宫显得格外神秘。

其次,从宫廷内部而言,清代采取了一些措施消弭宫斗,我们在《壸政:清代后宫女性研究》中总结了两个最重要的策略:逐级晋封和集体晋封。这些措施有效地消除了后妃之间的张力。

什么是“逐级晋封”?通常,清代后妃按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这样的序列一级一级向上晋封,很少有越级晋封者,这与明朝皇帝宠爱哪个妃嫔就一下子把她升到高位,甚至为了某位妃嫔专门在贵妃上面又创造出了皇贵妃这个位分不同,乾隆曾说清朝的妃嫔是“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相应也不会“因色衰爱弛”。比如乾隆的继后那拉氏失宠,据记载是因为她做了“大不敬”的事,而非色衰爱弛。只有个别后妃在特殊情况下有越级晋封的特例,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慈安太后,她是在咸丰二年二月选秀女时被选入宫,初封为贞嫔,但三个月后就晋封为贞贵妃,时隔一个月后即被册立为皇后,四个月间由嫔晋为皇后,连跳四级,可以说是整个清代历史上晋封最快的后妃。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因为咸丰即位前,他的原配福晋萨克达氏就去世了,皇帝即位而后宫无主,慈安是被选中作为皇后的,才经历了这样的火箭式晋封。清代的绝大多数后妃都是遵循逐级晋封秩序慢慢上升的,有点像现代人说的“论资排辈”。

慈安太后


所谓集体晋封,即清代皇帝很少单独晋封他喜欢的某位妃嫔,而是在国家遇重大庆典时,如新帝登基、册立皇后、皇帝或太后的万寿盛典,给妃嫔普升一级位分。所以妃嫔的位分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遇到的国家庆典次数多少,以及这个皇帝在位时间的长短,比如雍正在位时间短,乾隆在位时间长且爱搞庆典。不过晋封的名额也有把控,尽量不会让一位妃嫔连续三次以上进入集体晋封的名单。也有少数妃嫔单独晋封的特例,比如慈禧的晋封过程。咸丰皇帝一直没有儿子,当咸丰六年慈禧给他生下唯一的儿子之后,当即就由懿嫔晋封为懿妃。但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单独晋封,在清代不是常例。

妃嫔的晋封不靠宫斗,而是靠论资排辈和时机。这两个策略有效消解了妃嫔之间的张力——宫斗。大家谁也不用争,等着大规模庆典的机会,然后按资排辈去晋升就可以了。

关于不受宠的后妃是不是会被打入冷宫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座宫殿名叫“冷宫”。所谓的打入冷宫是指后妃被夺取了应有的待遇,甚至被限制人身自由。被打入冷宫的原因往往不是简单的失去了皇帝的宠爱,不受宠爱的妃嫔也有正常的待遇和生活,而往往是和皇帝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冲突,比如乾隆朝的继后那拉氏,剥夺了她皇后的待遇,不能再住原来的宫殿,只留下两名宫女,相比于她之前的优越生活,就是被打入冷宫了。还有一个说法,我们在书中也提及了,就是延禧宫一向有冷宫之说,因为这个宫殿的位置偏远,而且这里经常住的是皇帝不大宠爱的妃嫔,这一特点在道光朝尤其明显,所以延禧宫就有所谓的冷宫之说,但其实延禧宫只是东西六宫中的一个宫而已。

关于后宫的斗争与政治的影响,清代后宫虽然说不上斗争,但是内廷与外朝之间的关系肯定是有的。我常说,不能用宫斗来理解一个妃嫔的努力是围绕一个男人而进行的,她们即便努力晋封,更多地也是为了自己相应的宫廷待遇的提升,为了自己娘家待遇和爵位的提升,这个看法会更加客观一点。虽然清代严格规定后妃不能参与朝政,除了孝庄与慈禧也的确没有参与朝政的清朝后妃,但是我们的研究也证明了,皇后或者皇贵妃等高位分后妃娘家近亲,自然会更容易凝聚起一股政治势力,在职位晋升上也会有优势,这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清朝皇帝特别注意抑制外戚势力,尽量切断内廷与外朝的关系,乾隆在重用傅恒家族的时候也有一系列的顾虑和反思,傅恒父子确实有才能,是不是因为外戚就不用他们了?最后的答案是否定的,但对外戚的提防也是很明显的。这是清朝没有形成外戚擅权的重要原因。

像《甄嬛传》里,浣碧作为宫女赐婚成为王妃,在历史上是可能的,但往往不是正福晋。我们看到一些皇子的侧福晋,都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应该是内务府选宫女的时候被皇帝挑中“赐侍”某位阿哥,然后慢慢晋封为侧福晋。一般皇子的侍妾中,如果是皇帝亲赐的,地位也会高一些,如果是嫡福晋去世,这个侧福晋升为正福晋也是有可能的。

《甄嬛传》中的浣碧


另外,我们还看到皇帝从宫女中挑选一个赐给一些大臣当妻妾的例子,比如雍正想赐给一个旗人武官一房妻室,这人七十一岁了,让庄亲王从宫女中挑选一个年龄大一点的赏给他,但庄很为难地表示,根据皇上的命令,宫女二十五岁就都出宫婚嫁了,现在二十四岁的宫女就是年龄最长的了。这样来看,也有宫女被赏赐给一些高级旗人武官做妻子的,虽然不是王妃,但也是实现了一个阶层的跨越。

皇帝有爱情吗?

毛立平:清代宫廷是一个森严的等级社会,太后、太妃、太嫔,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都有明确的等级,宫女也分头等女子、二等女子,嬷嬷妈妈也有等级,每个人都服从于这个等级规制。

在这样的以皇权为中心,等级分明的环境中,的确经常有人会问:皇帝有真的爱情吗?我这里想借用心理学家荣格的一句话: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当皇权主宰一切时,很难存在纯粹的爱。因为当我们普通人爱一个人时,你可能想给他你的所有,想满足他的一切愿望,想让他永远开心和幸福。但皇帝宠爱一个后妃时,却不得不担心这份爱会不会赋予她过多的权力,会不会导致后妃干政、会不会打破后宫的平衡,会不会导致外戚乱政……这么多的心理负担,让爱也变得很理性,屈服于权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皇帝一点都没有真爱,比如乾隆和原配皇后富察氏的感情就是很好的,但是我们对富察氏死因进行探究,不少人怀疑这里面还是有其他的因素,即这份爱根本不像乾隆自己描述得那样纯粹。而乾隆与继后那拉氏的冲突就更加明显了,虽然没有明确废后,但也几乎到了水火不容、夫妻反目的程度。所以,宫廷中的爱和恨肯定都是有的,但是一切又都围绕着权力或者皇权进行,这就让这些爱恨都不是单纯的爱恨情仇,都夹杂了权力的味道。

至于妃嫔们之间如何相处,正史的记载的确很少,我刚才说了,妃嫔每晋封一个位分,各方面待遇就相应提高一个档次,再说得生动一点,如果我们穿越回清代宫廷,你会发现哪一宫修缮越到位、屋内摆设越豪华、衣着服侍越光鲜、晚间灯火越通明、冬天炭火越温暖、仆从服侍越到位,那这一宫的位分一定越高。清代嫔以上的位分可以单领一宫,不是说她们单独居住一个宫殿,毕竟一共就十二个宫殿,而是说到达嫔位以后就可以居住在一个宫殿的正殿之中,低于嫔位的贵人、常在和答应跟随嫔以上的主位居住在东西六宫的侧殿。

我们还发现,妃嫔的位分越高,跟着她随居侧殿的贵人和常在等就越少,比如皇后和皇贵妃基本都是一个人独享一宫,拥有更为宽敞的居住空间。那居住在一宫的妃嫔之间,在平常生活中肯定会有很多交集,位分的高低决定了她们日常相处的规则和秩序。所以我们说清宫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

《如懿传》中乾隆皇帝与太后嫔妃们


风头盖过皇后的嫔妃

毛立平:其实,皇后在成婚前都是十几岁的单纯的妙龄少女,我想她们应该和多数少女一样,也都抱着对爱情的美好期许吧!包括顺治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当她从蒙古草原来到北京的时候,绝不会想到年轻叛逆的顺治皇帝坚决反对包办婚姻,一定要把她废掉,让她成为清代唯一的一个废后。她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只是年轻的顺治帝没想到废了第一位皇后之后,第二位皇后还是母亲孝庄太后包办的,所以对第二位皇后也采取了冷淡的态度。那这个时候盖过皇后风头的就是董鄂妃了,顺治帝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董鄂妃也是顺治皇帝孤独而坚决的反抗斗争中——对母亲和叔父多尔衮的控制的反抗——难得的情感慰藉。所以顺治帝给了董鄂妃及其家族一系列破格待遇,可惜这些待遇却导致董鄂妃在错综复杂的宫廷势力中处于更加艰难的境地。

《孝庄秘史》中的董鄂妃


这和清末的珍妃非常相似,当时的光绪帝也是不喜欢慈禧给他指定的皇后——这个皇后和顺治帝的皇后一样,也是太后的侄女。在当时的局势之下,珍妃也担心自己这么受宠会不会不合适,光绪回答她说:我是皇帝!但是事实证明,没有实权的皇帝,保护不了一个嫔妃。珍妃的悲惨下场,就是由皇帝的宠爱而起的。

珍妃


除了皇帝的宠爱可以让某位妃嫔的风头盖过皇后之外,还有妃嫔因太后的喜爱而风头盖过皇后的。同治朝的慧妃富察氏,因为特别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尽管初封为妃,但分例一直按照贵妃的规格配给;同治十二、十三年应由皇后主持的亲蚕礼,慈禧也派慧妃代为行礼,到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就越级晋封为皇贵妃,对皇后阿鲁特氏的地位形成严重威胁。这都是由于同治皇帝不听母亲的话,不选富察氏为皇后,而选了慈安更为中意的阿鲁特氏,导致阿鲁特氏成为清代处境最为悲惨的皇后之一。大家也看到了,以上情境其实都发生在太后当权的情况下,当清代皇帝自己皇权在握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到嫔妃风头盖过皇后的情况。

清代的皇帝与太后

沈欣:清代皇帝与太后的关系,还是挺复杂的。像毛老师刚才说的,“宫廷中的爱、恨,一切都围绕着皇权来的”,太后与皇帝的母子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在书中就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尊孝是肯定的,在清代前中期的主体时段里,只要有太后存在的几朝皇帝,都对太后恭孝有加,虽然不是说每个皇帝都像乾隆帝那样,多次奉太后出巡、举行盛况空前的圣寿节的庆贺,但是太后们无疑是宫廷里最受尊重的女性,享受最高的生活待遇。

不过,这不等于清代太后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我们书中重点论述的第二个方面。实际上,几位清代皇帝一方面向天下其实也是向后人彰显对太后的尊孝之道;另一方面却通过一系列方式,比如:严格限制太后的内廷活动区域,严密控制太后身边的人员往来,严禁旁人向太后传递外界消息,等等,逐步切断了太后与外朝的可能联系。即使有关的庆典活动,像宫中元旦、冬至,太后的生日圣寿节,本来按会典仪制,福晋命妇等满洲贵族女性可以进入太后宫中行礼、参加宴会。但是我们考察实际情况,很多时候并没有按照会典的仪制去实际执行,连这些贵族女性也没什么机会能联系太后。通过这些方式,使清代前中期皇太后的权威被严格限制在了内廷,这也是清代皇帝加强皇权建设的一个关键步骤。

我们熟知的乾隆皇帝,他怎么尊孝生母太后就不多说了。但是他恨不得太后了解外间事情的渠道,只有通过他一个人,他想让母亲知道什么,母亲才能知道。他对外人可能联系上太后、说上点儿什么话,特别敏感。有人可能听过这样的故事:乾隆元年七月,太后向皇帝说到顺天府东边有个废寺,应该重修,乾隆帝就非常警觉,他阐释了一大套内外有别的道理。一面说他的“礼隆尊养”是指宫闱以内的事务,一切都听太后懿旨,没有说在宫外盖庙修寺,还得当成尽孝的道理!另一方面他特别解释说,现在还有我管着,这些僧人也好,其他有各种向太后拜托事情的人也好,还有所畏惧;将来要是遇上年幼的皇帝,不明白外边的事情,主母就是太后,也不能断制,外面这些人的各种算计就该得逞了,那是要对国体有伤的!

从清代后期的历史来讲,乾隆帝还真不是杞人忧天。太后过生日也是,场面确实宏大,但就最简单的送寿礼来说,那也不是谁想送就能送的,乾隆帝要亲自鉴别,根据内外朝臣的官职等次、亲疏,有各种限制。总之,在乾隆皇帝严格的管控之下,我们今天看到的,其实只是他想展示给我们的,对太后如何的礼隆尊养,我们看不到太后本人在当时的行为、态度和主观意愿。

《如懿传》中的乾隆皇帝与太后


太妃嫔的生活

沈欣:就我个人理解,太妃嫔进入孀居生活后,过得好不好,首先跟她们的待遇密切相关。虽然太妃嫔不能和太后的尊位相比,但她们毕竟是先帝的遗属,还是能够得到新皇帝根据相应礼法所做出的尊敬和孝养的,生活也不是说毫无生气。但这个待遇也跟她们的位分密切相关,清代皇帝针对太妃嫔的尊封制度也和当朝妃嫔一样,还是比较理智、有序的。在道光朝以前,太妃嫔都能得到新朝皇帝尊封——有些被晋升了位分,获得了相应的待遇;但有些女性就没有任何改变。皇帝选择谁进行尊封,也都是有慎重考虑的,这体现着太妃嫔本人、她们的子女、甚至母家,与皇帝、皇权的复杂关系。

从太妃嫔个人来说,进入孀居生活,首先要健康,如果还能有其他家人的陪伴,能有一定的自由度,就属于非常幸福的了。以这种标准来看,太妃嫔里还真是仅有个别人才能够达到。就我们能看到的史料来说,康熙帝去世以后,后宫还健在的女性很多,而且年龄跨度也比较大。康熙帝的晚年经历了两废皇太子、所谓“九子夺嫡”这些从家务上看也非常糟心的事情,他是留有遗旨的,应该也是为身后的家庭关系来考虑,他让有儿子的妃嫔,年纪老的可以各自随儿子,出宫到王府去居住。目前我们根据雍正元年的一份朱批奏折可以知道,当时康熙帝有5位妃嫔——惠妃、荣妃、宜妃、成妃和定嫔都出宫了,跟着儿子去养老。

在这得以走出深宫的5位女性里,我们关注一个人:当时5人里位分最低的定嫔,她是康熙的皇十二子允祹的生母,雍正继位之后,才被尊封为定妃。她的晚年一直生活在亲生儿子的身边,逢年过节、过生日,也不耽误进宫参加庆贺活动。据一份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十五年,定妃的生日千秋节,随从接送她出入宫的官员、太监等人有782名,排场很大,定妃也很高兴,赏银了一千两。这次过的是她90岁的正寿,这还不是她人生的“尾声”,这位定妃一直活到乾隆二十二年,以97岁的高龄去世,乾隆帝都赞她“世所罕有”,这样高龄的老人即便在今天也不多见。定妃是我们已知的清代后宫女性里最长寿的人,她的晚年既被晋升了位分,又得以一直生活在亲生儿子的身边,肯定是比宫里要自由得多、舒服得多。

我们刚才也说到,雍正帝去世之后,乾隆皇帝继位,他有两位叔叔,允禄和允礼向乾隆请求,想带他们的母亲出宫去王府生活。但是,乾隆帝并没有答应,他以奉养太妃嫔为理由,切断了这些女性得以出宫随子生活的可能。

《延禧攻略》中的裕太妃


当然,留在宫里的太妃,确实也有特别能诠释乾隆帝“尊孝”之道的。我们看他父辈的后妃里,乾隆帝自己就指出,除了太后以外,这些母妃里面属他的弟弟弘昼的母亲裕贵妃的位分最高——裕贵妃是乾隆继位后才尊封为贵妃的,而且她的年纪又长于皇太后,所以乾隆说自己首先孝养太后,其次就是致敬裕贵妃了。乾隆皇帝从裕贵妃60岁之后,每年都给她隆重地庆祝生日,当然肯定还有其他方面的孝养。我们知道,乾隆朝的皇太后在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去世,第二年,裕贵妃正好90岁了,乾隆就给她第二次晋升位分,封为皇贵妃,可以说是代替太后,继续接受他的孝养;又过了六年,这位皇贵太妃以96岁的高龄辞世。我想,如果在宫内生活得不如意、不舒心的话,恐怕也没有这么健康、长寿的。


后妃与宫女的区别

毛立平:清代的后妃和宫女多是通过选秀女的途径进入宫廷的,此外嬷嬷妈妈也是通过遴选进入宫廷的旗人妇女,但她们入宫就不是通过选秀女这个渠道了。秀女分为两类:一类从外八旗女子中选出,选出来后充当皇帝的妃嫔或者为皇室王公指婚;另一类从内务府三旗包衣女子中选出,作为宫女。因此,宫廷之内不论后妃还是宫女,原则上讲都应来自秀女的选拔,而秀女都出自旗人,所以后宫实际是一个旗人社会。入宫后,两种秀女之间并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看到后妃中有不少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即入宫之初是宫女,后来被皇帝看上,晋封为妃嫔的。另外,我们在看档案时发现,皇帝身边是没有安排宫女的,只有后妃身边有宫女,而且根据后妃的位分高低决定身边宫女数量的多少。宫女在服侍后妃的过程中可能与皇帝见面、发生交集,并且有机会转变自己的身份。

后妃与宫女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老死宫中,虽然康熙在遗诏中说他的妃嫔们,有儿子的年老可以去儿子府邸就养,让她们和普通百姓一样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没有儿子的宫廷要一直为她们养老。雍正即位后也的确有几个阿哥把生母接到自己府邸去孝养的记载。但是,乾隆即位后就推翻了祖父的遗命,只允许一年中有几个月妃嫔可以去儿子家,多数时间仍要待在宫中。而且从乾隆朝中期以后,我们就再没看到有后妃到儿子府邸就养的记载,所以清代绝大多数后妃都是老死宫中的。另外清代还规定,当朝皇帝去世,他们的妃嫔(太妃嫔)在50岁之前不能与新皇帝见面,因此那些年轻无子的前朝妃嫔在后宫的生活尤其孤独寂寞。

宫女是有服役期限的。有清一代一直在缩短宫女的服役期限,到雍正朝以后,宫女们基本上在二十五岁以前都可以出宫婚嫁了。所以,她们是宫廷中流动的群体。这个规定对于宫女比较人性化,是对旗人女性的照顾,不必出现前朝白头宫女的悲惨景象。但是,对于后妃而言,这个举措其实有点残忍。贴身服侍她们的宫女,往往关系很亲近,非常得到后妃的信任。但宫女们十几岁入宫,少不更事,也需要一个过程和后妃建立起信任和忠诚关系,往往是关系稳固了,宫女们也该出宫了。而且清朝的宫廷隔离制度规定,宫女一旦出宫,除了不许将宫廷内的一切事情向外间传说之外,还不许她们再进入宫廷向后妃请安、不许再与后妃发生任何交集,后妃与宫女之间的关系被彻底切断。所以常有后妃请求皇帝让她的信任的宫女再在宫里多待几年,但分离终究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我们说是铁打的宫廷,流动的女性。随着皇帝的更迭,后妃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新的秀女不断被选进来,也不停有宫女服役期满离开。那相对于宫女,嬷嬷妈妈们在后妃身边待的时间会久一些。

《如懿传》剧照


宫女的三六九等

毛立平:宫女经过选秀被挑选出来,都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她们先要经过一些培训和考察,会认一个年长的大宫女做姑姑,教导她们如何做活计以及一些宫内的规矩和礼仪,也就是如何在宫内生存。由于大宫女教小宫女是有连带责任的,如果教得不好,大宫女也要受责罚,因此一些大宫女在教的时候会很严格,打骂小宫女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我们搜集的资料来看,进入宫廷的第一年,是小宫女们比较难熬的时间,常常会因事情做得不对而受到责打,甚至有个别的被大宫女或者妃嫔直接打死。也有的小宫女因为笨,事情总做不好而被退出宫去,这无疑也是一件丢脸的事。

这里有一个例子,我们把它称作一个小宫女和三只小猫的故事。很多看过书中这个故事的朋友都跟我说很有感触。小宫女名叫大妞,满人家的女孩子一般没有名字,都叫妞妞。大妞是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入宫,第二年六月就因笨被退出宫去。内务府档案中记载了当时她被退出的理由,说她自进宫后学做活计粗笨,曾被太监责过四十板,大概由于比较笨,她被分配到位分比较低的玲常在位下当宫女。道光二十年五月,这个小宫女因过门槛时误将一只小猫踩死,被掌嘴;又因摘食院内树上杏儿,两手被责打了板子;又因喂猫时误将小猫踏伤,第二天这只小猫也死了,大妞又被责打了左手臂十数板;后来又因“猫抓伊手”,将猫打伤,第二天小猫又死了,被责打手掌十余板;此后她又将洗手的瓷盆踢坏,受到责打,并且被退出宫去。

有人很同情这三只小猫,说这个小宫女怎么这么粗心,接连导致三只小猫毙命;也有人很同情小宫女,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有的小宫女哭诉说自己入宫之前也在家没做过活计,所以学不会啊!大妞自从入宫之后真的是不知道挨了多少打。内务府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并非是同情这个女孩子,清代规定清退宫女的时候,内务府都要去查验真实的原因,以及她们身体上有没有伤痕,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妃嫔们对于宫女过于苛责虐待。而刚才我们讲的小宫女大妞,就在她被遣出宫的当天,他的主子玲常在就从常在被贬降为答应,应该是与她过分责打宫女有关。

通过培训和考察之后,资质好的宫女,就会被派到太后、皇后、皇贵妃等地位高的后妃处当差,其余依次分派给不同级别的妃嫔。当然,同一位后妃身边的宫女,也有工种的差别,出身可靠、又最为灵巧和稳妥的宫女会贴身服侍后妃们,比如更衣洗漱、夜里坐更侍寝等,其次是端茶倒水、收拾屋子,再其次还有抬水、打扫院子等相对粗笨的活计。所以宫女里面也是分三六九等,是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的。

《如懿传》中如懿的贴身宫女


嬷嬷妈妈群体

沈欣:清代宫廷中的仆妇群体,除了我们相对熟悉的宫女,还有大量的可以统称为嬷嬷妈妈的女性劳动者,她们与宫女是两类不同的人群,她们最明显特点是已婚、年长。

嬷嬷妈妈有很多类型和职责,比如:有负责哺育皇室子女的乳母;有负责照顾皇室子女生活起居,还能做一定启蒙教育的保母;还有刚才我们提到的,在后妃身边教她们满语,也会做一些服侍性工作的妈妈里,也类似于保母;还有从事各种宫廷差务事项的妇人,比如洗衣服、烧水做饭、晚上看灯火的“水上妈妈里”和“灯火妈妈里”;还有人是有特殊技能的,负责给皇子女接生、洗三的“姥姥”,等等。

在清代文献里,就所有宫廷女性的记载来看,对嬷嬷妈妈的记载是最简略的,还不及宫女,即使是与皇子女关系最亲近的乳母和保母,也记载很少。实际上,清代皇帝对乳保是非常认可的,给予了她们本人和家庭极大的封赏和照顾,还有各种隐性的福利。但是,从乾隆朝开始,又有意不对外宣扬他们封赏乳保的做法,这些女性都被淹没在历史之中了。我们只有通过对清代档案的整理,才能把这些劳动女性大致的情况还原出来:有的能查到她们的姓氏,她们丈夫、儿子的姓名、做什么差事的;皇帝的乳母都得到什么封号,甚至有的乳母、保母被赏赐的住房,具体在哪里,可以看到她们分到的房间不少,这些地点在今天地图上都能搜到大致位置;还有,嬷嬷妈妈们与皇子女能有哪些具体的联系和互动;她们的家人或者身边的人,也可能想方设法,利用与皇室的特殊关系,获取一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利益等等情况。

在这里我想表达一下,这些嬷嬷妈妈本人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即便是最得到皇室认可的乳母,虽然有相应报酬,但她们确实是以牺牲了常人的母子亲情为代价,来哺育皇室子女的,但她们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见到一份嘉庆十年的档案显示,当年二月,嘉庆帝的皇四子绵忻出生,内务府就给他张罗找乳母,后来是“正白旗德禄管领之下,一名苏拉,叫清泰,他的妻子入宫,但是才两个月后,就发现乳食缺乏,而且怀有身孕了”。就是说德禄管领当时没有详细找人检查,草率就送进来了,这位管领和敬事房首领太监等人,都受到了责罚;还说到,这位乳母就是苏拉清泰的妻子,生子已经超过十数月之久才上报,因此清泰也交慎刑司惩处。可见,内务府这些人确实是皇室家奴,如果有新生子的乳妇,必须要上报,首先接受皇室的挑选,可能没有自愿与否,或者可以延迟的自由。

嬷嬷妈妈的种类挺多的,也都有不同的职责。实话说,我们不能了解到每一类嬷嬷妈妈完整的出入宫廷的情况。就我们看到的档案来说,以其中一类为例子:比如能在后妃身边服侍的妈妈里,很多都被叫作“关东妈妈里”(就是一般指东北地区的这个关东)或“清语妈妈里”(清语就是满语的意思),原本挑选她们入宫,是想教授后宫女性满语的,当然也能做一些其他的服务工作。但我们看到的材料显示,至少从乾隆九年开始,当时在京城周边,哪怕远至盛京,都找不到既懂满语的、又满足其他相应条件的女性了,需要往更远的东北地区寻找。

这些妈妈里,要离开老家、进宫长期的服务,因此还得是孀妇,不能有家庭牵挂。入宫之后,这些妈妈里有一定年纪,确实比较稳重,有相应的劳动经验,家里也没什么可惦记的了,一般能够稳定地在宫廷中,服务比较长的时间。我们目前还没有见到妈妈里进宫不久,就因为笨或者因犯一些小错误就出宫的记载。妈妈里异常原因出宫,多是因为生病,或者少数有其他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再应付宫里的劳动,宫廷确实也不会给她们养老。

这些退休的妈妈里离开皇宫,怎么回老家呢?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在寿康宫服务的一位关东妈妈里索氏,她是道光十九年,由吉林将军送进宫中当差的,档案里明确说,她已经工作12年了,期满,可以出宫回原籍。内务府安排是,首先从寿康宫后面的铁门,把索氏接出来,她先是投往亲戚侍卫富顺家里暂住,等待有合适的人员带她回原籍。后来,陪伴索氏回老家的,是她族中的侄子、吉林护送折子进京的兵丁春升。内务府连人带相关文件交给春升,一起送回吉林;还给了索氏妈妈双马车一辆,以及盘缠银子。这个路费标准也很有意思,是按照去程27天,回程空20天来计算的,就像我们今天打车,路程远的要付司机回程的空驶费一样。可见,对于这些来自满洲故土的老妇人,退休后,清廷还是能够有比较周密的安排,给予善待的。

《如懿传》中的嬷嬷


神秘的姥姥

沈欣:我觉得姥姥可以说是目前我们能认识到的最神秘的宫廷女性了。为什么这么说,清代官方史里面对姥姥群体没有哪怕只言片语的记录,《内务府则例》也没有,我们所见到的宫廷档案中,也仅有数得上来的几件有提到姥姥,只能通过这几个事例来拼凑一些,她们在宫廷的基本职责和相关待遇、一定时期人数等等情况。

在我们所见的档案中,姥姥的工作是与后妃生育紧密相关的。大家通过影视剧知道的乾隆皇帝的五阿哥永琪,以及乾隆与孝贤皇后的嫡次子永琮,这两位皇子的亲生父母大家都很清楚,可他们的接生婆是谁?乾隆年间几件档案里,记录下了这几位深藏功与名的,在深宫之中为后妃接生的劳动女性的姓氏。比如:

皇五子永琪,乾隆六年辛酉二月初七日丑时,海氏愉嫔生,姥姥王氏、陈氏。

第七子永琮,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时,皇后富察氏所出,姥姥王氏、徐氏。

其他还有记录,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在这些奏折里,除了婴儿的名字、排行、出生具体时间和生母的信息外,还一定有姥姥的姓氏,可见姥姥可以说是后妃们诞育子女的第一见证人了。

姥姥除了接生,还有一个主要职责是“洗三”,就是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举行沐浴仪式,图个吉祥。这里我举一个示例,与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慈禧太后有关,刚才我们提到,慈禧在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当时位分还是懿嫔,生育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有关懿嫔遇喜的系列档案里就记录了,从当年的二月初三开始,就有安大夫和姥姥上夜为懿嫔守喜,时刻准备接生。大阿哥出生之后,在三月二十五日,给他办的“洗三”仪式,当时是由两位姥姥来进行的,她们每人得到了十两银子的赏赐,而且也是一种宫中的常例了。

穿越后的清宫生存法则

毛立平:很多网友幻想自己穿越。如果穿越成为了①后妃,第一,不要宫斗!不要宫斗!不要宫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根据我们前边讲的集体晋封和逐级晋封两大策略,在清代主体时期宫斗没有太大的意义,与其宫斗,不如做最好的自己。前几天和一个媒体的年轻朋友交流时,学会了一个新名词“雌竞”,是和“雄竞”相对的。我觉得,穿越成为后妃不需要这样。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在漫长的宫廷生涯中让自己活得开心最重要,顺势而为即可。

第二,保持一个好的身体状况,尽量让自己长寿。清代逐渐形成的制度,就是新皇帝即位,都会给前朝妃嫔加封一级位分,如果能够成功熬死三个皇帝,就能在很大几率上升到皇贵太妃的高位。而且年龄到了八九十岁的太妃嫔,都会被皇帝当做宝贝,是自己孝养得法、以孝治天下的有力证明,会得到特别的照顾和尊敬,所以要身体好、活得长,好日子在后面。

第三,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后宫妃嫔的衣食不是问题,但如何打发漫长的宫廷时光很重要,培养一个能让自己乐在其中的爱好,比如读书,或者栽培花朵,让生活快乐充实,也有助于前两个目标的达成。

如果穿越成为了②公主,第一,尽量投胎到乾隆朝以后,清代前期公主主要是满蒙联姻,嫁给蒙古额驸,但是乾隆朝以后,公主即使嫁给蒙古王公,也不需要到蒙古草原上生活,而是把额驸召到北京,夫妻生活在皇帝赏赐的公主府中,能够得到皇室的各方面照顾,从公主本身的角度而言,幸福指数会高很多。

第二,不要放弃满族女孩扬鞭马背之上的优良传统,利用各种机会多跟随父亲外出巡游、打猎,开拓见识、锻炼身体。毕竟清代几乎一半的公主都在活到成婚年龄之前就夭折了,所以骑马打猎、锻炼一个强健的身体很重要。

第三,公主的身份可能让你避免不了政治婚姻,而公主和额驸之间的身份差距也导致你很难拥有像平常百姓那样轻松和谐的家庭生活,所以我们刚才说要开拓见识,尽量把这些都看得淡一点。清代在婚后不久就抑郁而终的公主比例不小,所以一定要豁达,除了有强健的身体之外,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努力不让自己成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如果穿越成为了宫女,作为内务府包衣旗人的女孩子,第一,选秀的时候尽量表现得差一点,不要被选上,这样你就可以拥有一个自由自在的少女时光,毕竟旗人家庭的习俗是未出嫁的女孩地位高,而且旗人女孩子不用缠足,受儒家伦理的束缚也相对小一些,好好珍惜和享受你的少女时光吧。

第二,如果不幸被选中,入宫后要努力熬过第一年,这是你人生中重要的考验,积极学习各项本领,包括察言观色和利用各种人际资源,让自己的宫中的处境不要太被动。

第三,尽量穿越回雍正朝,因为这个时候的宫女只要服役五年就可以出宫婚嫁了。

(朱婷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