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有效沟通很重要

其实孩子跟父母诉说,无非想找个倾诉的对象,以此排解心中的烦恼,他们在乎的不是父母如何回应他们,而是父母以何种态度回应。

本文摘自《说到孩子心里去:完美亲子沟通书》,富杰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4月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有效沟通很重要

图源于网络

不要否定孩子

孩子情绪低落时,让他知道有你陪伴

孩子就是孩子,当他伤心烦恼的时候,往往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而父母为了帮孩子从烦恼中走出来,总喜欢给他们讲一大堆大道理,例如“伤心烦恼有什么用啊,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如就把它忘记”,或是“你想想这件事情是不是你的不对”等,让孩子无所适从。

其实孩子跟父母诉说,无非想找个倾诉的对象,以此排解心中的烦恼,他们在乎的不是父母如何回应他们,而是父母以何种态度回应。不过父母却认为,他们应该为孩子解决问题,于是不停地把大人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可是,父母这样做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摆脱低落情绪,反而会令孩子反感,从此向父母关闭倾诉的大门。

宇阳今年六岁,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非常招人喜欢。宇阳最喜欢的玩具是轮船模型,他每天拿着一艘小轮船跑来跑去,还总是跟妈妈说:“妈妈,以后我要当一名航海家。”妈妈听后心里非常高兴。

可是这段时间以来,妈妈发现宇阳好长时间没有跟她说他想成为航海家这句话,也好长时间没有拉妈妈一起玩轮船的游戏了。妈妈很疑惑,就问宇阳原因,宇阳说:“妈妈你一点都不了解我。”

一天妈妈的好朋友陈阿姨来家里做客,陈阿姨是个亲子老师。此时,宇阳手中正拿着轮船模型高兴地玩着,他看到陈阿姨就叫个不停,跟陈阿姨无比亲热。陈阿姨问:“宇阳,你手中拿的轮船很好看啊。”宇阳高兴地问:“陈阿姨,你也喜欢轮船吗?”陈阿姨说:“当然喜欢。宇阳也这么喜欢轮船,长大了想当船员吗?”宇阳说:“我可不当船员,我要做船长,管理整条船。”陈阿姨问:“那你到大海里去干什么呢?”宇阳说:“大海很宽广,一眼望不到边,里边还有各种各样的鱼。我就喜欢那种自由的感觉。”陈阿姨高兴地说:“希望你早日成为船长。”宇阳也很高兴,信心满满地说道:“我一定会。”

妈妈见陈阿姨对付小朋友很有一套,对她大加赞扬。陈阿姨坐到宇阳妈妈身旁,问道:“宇阳告诉你他想当一名航海家,你是怎么回答的呢?”妈妈说:“我就告诉他‘妈妈也希望你能成为航海家’或是‘你的梦想真的很不错啊’这样的话。”陈阿姨说:“你这样说话太笼统了。父母要想获得孩子的信任,一定要认同孩子的观点才行。”

其实,让孩子信任父母很简单,那就是尊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让孩子知道他的父母对他的感受是认可的,这样孩子的心灵就会有歇息的地方。如果孩子有什么事情想对父母倾诉,父母总是简单地对孩子说“我理解你的想法”或是“我支持你的梦想”,反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随着孩子听到这种话次数的增多,便会觉得父母难以理解自己,于是愈发疏远父母,不愿和父母交流。父母只有用有针对性的语言认可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感觉自己是真正受父母关注的,从而对父母敞开心扉。

一次程程和妈妈到公园玩,回来的路上经过一个服装店,店铺门前的橱窗里摆放了好多色彩缤纷的装饰球。程程最喜欢球形的东西,想赶快跨上楼梯到橱窗前仔细看看装饰球。可能由于上楼梯时速度太快,没有扶好把手,程程栽了个跟头。妈妈吓了一跳,伸手去搀扶,但是程程还是结结实实地摔到了地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很担心程程会摔伤,但不敢表露出来,因为如果妈妈表现得很紧张,孩子会更加紧张。等程程哭了一会儿,妈妈关心地问道:“程程摔得很疼吧?”其实妈妈知道,孩子此时哭泣不一定是摔疼了,而是为摔跤这件事感到害怕。程程听到妈妈的声音,哭得不那么厉害了。接着妈妈又问道:“很害怕是吗?”程程停止了哭声。妈妈不希望孩子强忍,于是又说道:“如果还疼,就再哭一会儿吧。”结果程程却停止了哭泣。

程程双眼望向橱窗,好像还想爬上楼梯去看看里边的装饰球,但他没有立即行动,明显是害怕再摔一次。妈妈认同程程的感受,于是说道:“程程刚才在楼梯上摔了跤,一定感到害怕吧?摔跤是会让人害怕的,但现在没事了,程程还想看橱窗里的装饰球吗?”程程感受到妈妈的鼓励,站起身来。妈妈又说:“没关系的,程程,这次小心点,扶好扶手就不会摔倒了。”程程在妈妈的指引下,慢慢地迈上楼梯,当他看到橱窗里放着的各式各样的装饰球时,开心极了。

当孩子伤心苦恼时,家长千万不要说教,例如对他们说“这点疼算什么”“有什么好哭的”。如果家长先安安静静地倾听,然后再用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回应孩子,让他知道你对他的感受是持认同和接纳态度的,这样孩子才能完整地叙述和宣泄自己的情绪,才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都会感到害怕,作为父母首先应该认同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很容易克服困难,而最初的恐惧感也很快会烟消云散,不会在心里留下阴影。如果孩子的感受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孩子会感到焦虑、愤怒,甚至深陷情绪困境难以自拔。

因此,当孩子感到伤心、难过、焦虑、恐惧时,父母的态度是最关键的。试着接纳孩子,认同孩子的感受,以真诚的态度回应孩子,一定能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效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孩子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挑战,有挑战就会有压力,就会感觉困难重重。有些孩子可能勇于面对挑战,对抗压力,而有些孩子则不然。这两种类型孩子之间的区别一方面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与各自的父母是否能从内心真正给予孩子肯定,关心、爱护孩子,并帮助他们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是分不开的。

各种课业负担、学习时间过长、考试不理想或是在某项比赛中失利等,都会引发孩子的紧张和不安,甚至会令其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将错误归咎于孩子,并喋喋不休地指责,就会使孩子越来越惊恐无助,压抑感无从排解,以至于内心痛苦不堪。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或是身体上有某种缺陷的孩子,面对众多问题,内心更是郁闷。此时,只有他们最亲近、最信赖的父母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打开心结,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当然,要想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增强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需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找出其压力产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在交流之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是受到肯定和尊重的。父母和孩子说话时,语气要尽量柔和平稳,让孩子看出你的真心与诚意,激发其倾诉的欲望。不说责备的话,态度积极,给予孩子肯定和信任,孩子就会信任父母,向父母敞开心扉。

雨菲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当上班长。一次,班里进行班干部投票竞选,雨菲第一个报名参加。由于参选的人很多,竞争相当激烈,雨菲没有当班长的经验,最终没有实现愿望。此后,她感到伤心失望,好几天都一副无精打采、闷闷不乐的样子。妈妈看出了雨菲的心事,及时与她交流,不断给她安慰与鼓励,她才走出失败的阴影,又积极投入学习之中。

那是落选之后的第四天,雨菲像往常一样回到家里,打开课本开始写作业。可是不知为何,参选失败的那一幕再次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她感到委屈,伤心地哭了起来。妈妈听到雨菲的哭声,走过来关切地问:“孩子,为什么哭啊,发生了什么事?”雨菲擦了擦眼泪,难过地说:“妈妈,我们班举行班干部竞选,我想当班长,但同学们都不选我,你说他们是不是欺负人。”妈妈静静听完雨菲的倾诉,把她揽入怀中说:“我知道你心里很难受,要是难受就哭一会儿吧。不管你当不当得上班长,你都是妈妈最疼爱的宝贝,妈妈会永远爱你。”雨菲说:“妈妈,你真好。”妈妈摸了摸雨菲的头,接着说:“我知道你喜欢写作,作文经常被贴到光荣榜上,我也知道你喜欢画画,还经常得到老师同学的夸奖。那么你就好好写作文,好好画画,并且与同学友好相处,这样他们一定会更加喜欢你。”雨菲听了妈妈的话,受到很大鼓舞,她感觉之前的伤心难过一扫而光,很快就与妈妈说笑起来。之后几天,她放学回来也都是高高兴兴的,整个人充满了活力。

经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娇气,什么挫折和压力都承受不了。其实不是孩子心理脆弱,也不是他们承受能力差,而是父母没有真正关心孩子。真正的关心首先要肯定孩子的心理压力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继而帮助他们有效疏导。如果每位父母都像雨菲的妈妈那样,当孩子遇到问题,内心无法承受的时候,先认同他们的感受,然后再用爱心和耐心与孩子交谈。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认可与鼓励,就好像找到了情感的发泄口,无论压力、忧愁还是烦恼,都能烟消云散。

帮助孩子疏导心理压力时,父母要讲究方式方法。与孩子交谈的时候尽量不要给孩子定脱离实际的目标。例如孩子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表现得垂头丧气,信心大减。此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下次一定要超过某某”或是“相信你一定会得第一”等。虽然这是在安慰和鼓励孩子,但也要结合实际,如果父母树立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孩子感觉自己无法实现,无异于又遭受了一次打击。

父母在说话时,还要积极给予孩子鼓励。孩子遇到挫折和压力,本身心情就不好,此时对孩子持肯定态度往往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孩子感到身体疲惫或是睡眠不足,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休息或是到户外进行娱乐活动,当孩子心情放松、沉浸在欢乐之中时,压力自然而然就会化解。

作品简介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有效沟通很重要

《说到孩子心里去:完美亲子沟通书》,富杰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4月

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针对当下父母教育孩子普遍存在的困惑,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不要否定孩子;可以批评,但不要伤害;赞美孩子的每一个进步;放下家长的架子;说教之前,父母要学会倾听;引导孩子从侧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督促孩子跟坏习惯说再见;善于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这样给孩子定规矩,孩子不抵触等。每个建议下面又有很多案例和方法,简单实用又便于理解,非常有助于家长运用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