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这一次,《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了不一样的结局

大人们不是要在台上卖萌装傻,而是在记忆中重返自己的孩提时代,在舞台上寻回童真。

这一次,《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了不一样的结局

在寒冷的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了最后一根火柴。这一次,她看到了什么?

鬼才编导亚瑟·皮塔编创的儿童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伦敦接连演了几个圣诞季,门票总是销售一空。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的古老童话,怎样才能打动孩子的心,让他们获得新的发现?听主创者们聊聊他们的秘诀。

这一次,《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了不一样的结局

圣诞夜行人夸张奢华的衣饰和小女孩的贫穷形成鲜明的对比

秘诀一:让魔法发生

究竟怎样才能打动孩子们的心?

马修·琼斯想都没想就回答说:“魔法。”

马修是儿童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制作人,他刚带着这部6年前创作的作品来到上海,8月5日、6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连演三场。

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发生在圣诞夜的悲伤童话,但这一次,它有了一个温暖的结局。

在编舞阿瑟·皮塔看来,无论是莎士比亚、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还是《胡桃夹子》《天鹅湖》,采用不同方式去重述一个广为人知的经典,是既有趣又充满挑战的事。如何让观众从中获得新的发现,就要看创作者如何施展“魔法”。

在这个版本中,故事进行到一半,小女孩就死了。但当火柴燃尽的那一刻,“魔法”发生了:小女孩的灵魂和奶奶的灵魂在另一个美丽的地方重聚,开启了新的冒险。

艺术副总监瓦伦汀娜·戈尔菲耶里说:“在那一刻,孩子们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孩子会说小女孩死了,有的孩子觉得她只是睡着了。但他们能感觉到,巨大的转变发生了。”而这个转变,便是一种“魔法”。

秘诀二:让孩子们在舞台上看见自己

这一次,《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了不一样的结局

演员的造型灵感来维多利亚时代

“除了让孩子们在舞台上看见‘魔法’,还要让他们看见‘自己’,”马修·琼斯接着说。

怎么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呢?马修认为,演员们不是要在台上卖萌装傻,而是在记忆中重返自己的孩提时代,在舞台上寻回童真。“当孩子们明白这是在说他们的故事,便会给予你回应。”

《卖火柴的小女孩》巡演至英格兰的伊普斯威奇时,曾为因疾病走到生命末期的孩子们安排过一次演出。

医院一开始有些担心这个故事对病童来说太过沉重,但演出给孩子们带来了积极的转变。一个小女孩原本对命运的不公感到愤怒,但如今,她相信自己离开人世后也许会去“某个地方”,或许是月亮。在那里,她再也不会承受疾病的折磨。

“关于霸陵乃至死亡的主题,儿童作品并不常常触碰。那个生病的女孩因为这部剧接受了死亡的事实,准备好了去面对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没有更好的礼物了。” 瓦伦汀娜说。

在上海的演出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SiTV合作,邀请了一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前来观看演出。演员们和孩子们一起互动一起合影。三场演出的每一场后都有演后谈环节,而这个环节规定不让大人问问题,只允许孩子们提问。而这样的互动也正是了解孩子们的好机会。

秘诀三:当然,一定要有趣

关于怎样才能打动孩子们的问题,马修·琼斯的第三个秘诀是:“一定要有趣!”但他补充说,他所谓的“有趣”不是“装傻”,不是“耍宝”,甚至也不一定是“快乐”,但一定要“有意思”。

要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有趣”在哪里,不得不提到乐手蒂姆的“独奏团”。他带着黑色的高帽一个人站在台侧,承包了整场演出的现场音乐。他轮番操控着7件不同的乐器:有破旧的手风琴、吉他,有充满科幻色彩的电声乐器“特莱明”,还有一只手摇式八音盒。当然,还有他自己的声音,要算作第8件乐器。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对白都是意大利语,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看懂故事和情感的走向,反而让孩子们觉得很好笑。马修·琼斯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似乎太依赖语言了,因此在这部戏里,语言只是创造了一种音韵和情境,并不构成理解的障碍,这让《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在任何一个国家上演。”

瓦伦汀娜说:“要让孩子们觉得有趣,舞台上的每一个演员也要觉得有趣。只有真正享受演出的乐趣,才能真正打动孩子们。你看演员们,虽然要在8月穿着维多利亚时期的皮毛跳舞,还要不停换装,但他们都很快乐,这就是这部戏的魔力。他们会把他们感受到的趣味投射给小观众们。”(文/吴桐)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