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大学教授谈全国卷高考作文:从现实出发,学生有话可说

6月7日上午11:30,2023年全国高考的首场语文考试结束,全国甲、乙卷,新课标I卷、II卷正式公布。

6月7日上午11:30,2023年全国高考的首场语文考试结束,全国甲、乙卷,新课标I卷、II卷正式公布。澎湃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的中文系教授与创意写作专业老师,请他们评析今年的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在复旦大学教授王宏图看来,今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初看都很平实。全国甲卷涉及如何利用时间、如何不被时间所奴役这一习以为常的现象。全国乙卷“吹灭别人的灯”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触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一个人如何与他人建立和睦的关系,如何在利己和利他之间建立平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它不仅依赖于传统的传承,还依赖于年轻一代人在新的社会语境当中加以发扬光大,孵化出新时代更有活力的伦理观。

新课标I卷“好的故事”背后的寓意也很明显,就是如何在新时代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王宏图说:“讲故事,似乎是娱乐性极强的活动,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讲故事,这种叙述方法对塑造民族传统,强健民族灵魂与精神,激励人们的勇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讲故事到讲好中国故事,题目以小见大,触及到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它有助考生从细小的现象入手,思考较为宏大的理论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黄平发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和现实紧密结合。“技术越来越深入地进入到我们现代生活之中,今年全国甲卷的命题,就考察到人和技术的关系,考察到我们对于技术社会的理解。这篇作文要写得合格不难,要写得好,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理论前沿视野。全国乙卷同样如此,考生对于当下的时政要有比较精当的把握,但同时不能把作文卷写成政治卷,这个尺度要拿捏得好。作文从来不仅仅是考察学生的修辞能力,也是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

就新课标I卷、II卷的题目来说,黄平认为题目也都从现实出发,同时比较灵活。I卷题目展现出故事乃至于文学与想象的力量,既可以指向“讲好中国故事”,又指向文学的本质性的功能。II卷的题目贴合青年一代的心理状态,青年一代面临着学业上的剧烈竞争,生活像齿轮般旋转,重申“安静”,绝非无病呻吟地抒情。

同济大学教授张生尤其欣赏全国乙卷和新课标II卷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做到首先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让学生可以有话好好说。”他表示,“全国乙卷的引用材料非常深刻,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发挥余地,考生可以谈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也可以谈民族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关系,同时它对于考生思想的提炼与表达也是很好的考验;新课标II卷则可以让考生结合自身实际去谈成长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也可以超乎个人经验,从社会角度去谈,选择面特别广。”

全国甲卷: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乙卷: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课标I卷: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课标II卷: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