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评

贾宝玉为何走上科举求功名的老路?

让贾宝玉考科举,这是儒家文化传统的回归,也是作者心灵的回归。科举是一种象征,象征的是知识分子永远坚守的情怀,而不是名利。不为名利,也要科场拼一把。不为名利,也要展现自己的价值。

贾宝玉为何走上科举求功名的老路?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这个角色充满了争议。整体来看,他是个追求内心自由,思想放荡不羁的人。尽管性格偏女性,但是骨子里有对世俗的反叛精神。无论对感情还是对学业,他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不受任何人左右。

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公子哥,一个喜欢在女孩子周围转悠的多情种,为何突然对科举考试感兴趣了呢。在原著第一百一十九回,贾宝玉与侄儿贾兰都高中了举人,宝玉的成绩竟然是第七名,很有意思。当时的宝玉疯疯癫癫的,竟然考中了科举,让人不可思议。

贾宝玉为何走上科举求功名的老路?

很多学者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所以贾宝玉参加科举的行为是后世人为了迎合当时的意识形态,故意作的。然而,红学家周汝昌、刘心武都认为,后四十回的确是曹雪芹写的。持有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曹雪芹为何这样安排呢?

从顽石到宝玉

关于补天石与贾宝玉的关系,一直是红学界探讨比较多的,这个谜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补天石、神瑛侍者、美玉、贾宝玉实际上全是一块石头的四个人格变体。有的学者认为,补天石变成了美玉,神瑛侍者变成了贾宝玉。这种说法很难将玉与神瑛侍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贾宝玉为何走上科举求功名的老路?

根据原著第一章空空道人和癞头和尚对顽石的设定,是让他投胎,经历一下人世红尘,而不是让神瑛侍者扮演这个角色。神瑛侍者是顽石所化,而美玉是顽石的幻化,其实他们在逻辑上、精神世界上是同构的。所以,一直就有贾宝玉与宝玉是“合二为一的”观点。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贾宝玉与自己戴着的宝玉都是青埂峰下顽石所化,不过是顽石的一体两面罢了。作家王蒙也这样认为,《红楼梦》是依照“石而玉,玉而人,石而玉而人而书”的逻辑写出来的。

一块石头的志向

贾宝玉为何走上科举求功名的老路?

这块石头为何要经历红尘呢?原著中写得非常明白:“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是典型的具有儒家气质的石头,他身上肩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出世情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从李白到苏轼,无不具备这种典型的儒家天下情怀。这种天下情怀就注定了顽石要走一趟修齐治平的道路。贾宝玉前期的锦衣玉食、娇宠顽劣,不过是对这种天下情怀的反叛,反叛完了,心里上还是得皈依。科举,便是这种皈依的明证。

贾宝玉为何走上科举求功名的老路?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考科举,做官,不全是为了名利,更多是为了情怀。李白名利双收的时候,依然还有修齐治平的天下情怀。对知识分子来说,“过把瘾就死”也是一种追求的境界。于是,贾宝玉的结局就成了典型的知识分子式的“过把瘾就死”。高中第七,随后出家。

结语

贾宝玉为何走上科举求功名的老路?

让贾宝玉考科举,绝对不是狗尾续貂,这是儒家文化传统的回归,也是作者心灵的回归。科举是一种象征,象征的是知识分子永远坚守的情怀,而不是名利。不为名利,也要科场拼一把。不为名利,也要展现自己的价值。也许曹雪芹从一开始就埋下了贾宝玉先科举,后遁入空门的的线索。作为知识分子,只有这样他才能内心圆满。(文/有毛僧)

参考文献:

1. 上官云:“周汝昌刘心武:《红楼梦》后四十回为曹雪芹所作”,中国新闻网,2013年;

2. 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2016年版;

3. 张志:“‘衔玉而诞’之内涵——论贾宝玉之‘玉德’”,南都学坛,2006年第26卷第1期;

4. 周汝昌:《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5. 王蒙:“贾宝玉论”,《红楼梦学刊》,1990年2月刊。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