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戈宝权诞辰110周年,新闻出版博物馆展出《海燕》等译稿

戈宝权是我国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研究家,外交家,他将普希金、高尔基等俄苏经典作家的作品译介入中国。

戈宝权是我国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研究家,外交家,他将普希金、高尔基等俄苏经典作家的作品译介入中国。由他翻译的高尔基《海燕》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

戈宝权70年代在北京寓所书房写作


今年是戈宝权诞辰110周年。9月26日至10月26日,“文化和友谊的使者——戈宝权诞辰110周年纪念展”将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展出。

本次展览分四个部分:“家庭与求学”、“在国统区《新华日报》的八年”、“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中外文学因缘”。展览将展示三个版本的高尔基《海燕》译文手稿、普希金抒情诗译文手稿、戈宝权与名家书信,以及戈宝权译作、著作等珍贵展品,共计原件80件,手稿34件,全方位展示这位“纵横捭阖的文化使者,高风亮节的革命作家”波澜壮阔的一生。

纪念展开幕仪式


9月25日下午,在纪念展开幕仪式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的同学们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普希金的《致凯恩》等名篇。戈宝权先生的外甥孙戈回忆了戈宝权先生的生平。来自戈宝权家乡东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汉有追忆了戈宝权世家与东台的渊源。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江宇靖和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魏育青分别讲述了戈宝权先生的翻译成就。

戈宝权在书房


戈宝权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又在私塾受古典诗文熏陶。时任《时报》总编的叔父戈公振从上海寄来的一套“托尔斯泰儿童文学类编”开启了他对俄国文学的兴趣。

1935年起,戈宝权作为天津《大公报》的记者驻苏联三年,1938年回国进入《新华日报》,并秘密入党。在《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八年时间里,戈宝权担任编委,得到了周恩来的关怀。周恩来为戈宝权参与翻译的《六月在顿河》《英雄的斯大林城》《怎样自我学习》题写书名。

戈宝权翻译原稿,《海燕歌》1959年7月


戈宝权一生笔耕不辍,留下1200万字的译著。他不仅精通俄文,还掌握英、法、日、乌克兰、罗马尼亚、世界语等十多种外语。他既翻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俄罗斯古典文学名家之作,也翻译高尔基、爱伦堡等当代苏联名家名作,还翻译东欧及亚非拉文学名作。为中外文学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中,戈宝权将研究的对象锁定为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鲁迅、郭沫若和茅盾等人。在研究中,戈宝权从多角度去论述他们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外国文学翻译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所作论文内容广博、材料丰富、论证充分,在同类研究中首屈一指,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在这次展览中,读者可以看到三个版本的高尔基《海燕》译文手稿,13个版本的《普希金文集》,戈宝权《回忆周总理题写的几本书名》手稿以及周恩来题写书名的三本书,勃洛克长诗《十二个》手稿及范用收藏编号本,戈宝权的叔父、中国著名记者戈公振安葬日纪念版《从东北到庶联》,戈宝权回忆名家系列手稿,戈宝权与茅盾、丁玲、夏衍等人的书信等。

茅盾在翻译《高尔基》时致葛一虹的信,部分译文请戈宝权继续校订


戈宝权与夏衍就确认山上正义(林守仁)墨迹往来通信


戈宝权与丁玲就访问史沫特莱时的住所往来通信


整个展厅的设计素净、典雅,为了更好地还原阅读氛围,让观众可以感受戈宝权爱书、读书、写书、编书、译书、藏书的一生,展柜的设计也别具匠心,采用仿书桌质感的木质展柜。参观者在展览空间中能安静下来,像在书桌前一样阅读一份份手稿和一本本书籍,享受徜徉在文字书海中的乐趣。

展览现场


展厅的第三部分特辟大空间展示戈宝权的书房“万卷书斋”,从书房顶部飞出戈宝权翻译的高尔基、普希金、谢甫琴科等作家的诗句,包括“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等。

本次展览由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南京图书馆、上海翻译家协会共同协办。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