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朱良志&王一川:中国人的美学世界是如何构建的

最近,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良志的新作《饮之太和:中国美学名著选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

最近,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良志的新作《饮之太和:中国美学名著选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

《饮之太和:中国美学名著选讲》


书中,朱良志选取了27篇中国古代典籍进行注释和讲解,为读者阅读中国美学原典提供可靠文本,并详细讲解了每篇原典产生的背景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价值、源流,昭示的美学问题、美学精神等。书中篇目涵盖音乐、绘画、书法、园林、诗歌,包括《乐记》《顾恺之论画》《书谱》《林泉高致》《园冶》《艺概》《人间词话》等。

通过对中国美学原典的讲解,朱良志将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园林,以及儒家哲学、道禅哲学融会贯通,构建出了一个独属于中国人的美学世界。

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


 

最近,“中国人的美学世界——《饮之太和:中国美学名著选讲》分享会”在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举行,本书作者朱良志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孔令燕进行了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


 

朱良志表示,《饮之太和:中国美学名著选讲》是在北大教学中慢慢形成的。书中的27篇典籍,是各个时代非常有代表性,而且相对完整的。选入的篇目虽然艺术类比较多,但着力点并不是关于艺术技法的讨论,而是有一个总的主旨,即人的成长。在朱良志看来,中国哲学是成人之学,艺术和文学也是为了人的成长,美学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生命体验。编写这本书,是试图深入中国文化发展脉络中去寻求一些端绪,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走入中国传统文化。

谈及书名,朱良志说,“饮之太和”这个书名,是符合中国美学基本特点的。“饮”,吮吸;“太和”,阴阳和合之气。吮吸造化的阴阳和合之气,这非常符合中国美学特点。中国美学遵循自然,而这个自然不是外在的自然物,它是人心灵中的体会,在这个意义上讲,它和西方美学从古希腊开始的模仿说有较大差异。“我想用这样一个书名来讲出中国美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们怎样从自然或本色、本分、朴素中,或是人类的真性中,找出美的根源。我们不仅要有一种欣赏外在世界的美的眼光,更要有一种体会美的心灵。”

朱良志认为,虽然中国传统没有一个美学学科,甚至在王国维之前都没有独立的美学著作,但关于美的思考是深邃的、丰富的、源远流长的。只要文明发展,美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没有美的推进就没有文明的发展,而且,中国美学的发展,“美”这个概念是中心词。因此,用“中国美学”来概括这些典籍,是成立的。

王一川评价说,《饮之太和:中国美学名著选讲》回荡着一种中国式的生命体验意识,展现了很多独具慧眼的创见。例如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本书独出心裁地解读出“造化即心源,心源即造化”。“朱良志是用他几十年的研究功底来重新解读中国美学名著,把精深的典籍化为易懂的美文,可浅读,可深读。”

王一川说,朱良志是美学家中“人文合一”的典范。其文体也不同于一般学术文章,而是师承宗白华《美学散步》直觉、空灵、自由、潇洒的评点。

在王一川看来,朱良志所做的工作,是要在当代重新召唤飘逝已去的中国美学幽灵,让它跟我们当代人共在。“我们走向未来,未来已来,如何面对未来?我们要请出传统,请出中国美学的精神来陪伴我们走向陌生的未来。一旦有了传统,我们的心是定的。我们有《真水无香》《曲院风荷》《生命清供》《饮之太和》来陪伴我们,我们更有底气。”王一川说。

朱良志认为,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学习中国美学,可以陶冶我们的趣味、安定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境界,让我们更好地欣赏生活,欣赏山河大地。

例如西方园林基本是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而中国园林还有安顿人心的功能。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提出“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可行可望”是审美的,“可游可居”是可以作为心灵之隅。苏州拙政园有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中国人不是把世界对象化,而是从世界的对岸走到世界中,造一个心灵的栖居之所。这世界并非你消费、评点、利用或是审美的对象,而是我生命圆满的一部分。

朱良志说:“所谓安顿,怎么安顿?就是你落入到这个世界中,融入到这个世界中。人从知识的、情感的阴影中走出来,人走到世界中,用真实的裸露的心灵拥抱这个世界,这是中国美学贡献给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中国美学是以道禅为中心的美学,这样的描述是不恰当的,中国美学是综合的文化哲学土壤中滋养出来的。例如郭熙《林泉高致》,主体思想是当时北宋的理学,郭熙是理学家,他用理学的观点来讲山水画。 ”朱良志谈道。

谈及中国美学之于当代人的意义,朱良志认为,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在当代普通人生活中有极高价值,这是不待多言的,因为它本身就是讲人心,讲人心灵的感受、人生命的体会,这都是人所面对的一些问题。比如中国美学讲朴素、冲淡,讲人与世界的和谐,都是极有价值的。又如自然美,中国美学提倡不仅仅把自然当作欣赏的对象,而是体会、融入其中才感觉到的美,也即生命之美。这种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美在今天也有极高价值。

中国美学对人生境界的提升也非常重要。清代学者张潮用望月比喻人生三种不同境界,第一种是从窗子里望月,人和世界有阻隔;第二种是庭中望月,人走出去,天地开阔了;第三种是台上玩月,人与世界融为一体,这是最高境界。“人生境界的提升使我们的生活、生命更圆满,我们会更感受到我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属于我。”朱良志说。

王一川补充说:“你的人生没有美学无所谓,你还是照样活下去,但有了美学,你的人生就会多一种生活,多一样选择,多一种武器。当你面对人生问题的时候,面对挫折苦难的时候,你有了美学这个视角就大不一样,那就会更超脱,更能够气定神闲地走下去。所以没有美学可以活下去,但不如有了美学会活得更有意义。”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