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讯

钟求是《地上的天空》:小人物与边缘人的内心世界

最近,钟求是中短篇小说集《地上的天空》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办。

最近,钟求是中短篇小说集《地上的天空》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办。

《地上的天空》收录了《地上的天空》《高士图》《父亲的长河》《除了远方》《比时间更久》《瓦西里》六篇短篇小说和《远离天堂的日子》《他人的房间》《宇宙里的昆城》三篇中篇小说。

钟求是以简洁轻灵的文字,虚构了一个名叫“昆城”的小镇,那里有无数平凡的人们,他们过着庸常而平淡的生活,其中有困顿于婚姻围城里的藏书者,有执迷于追寻宇宙与时间奥秘的科学家,有在缺爱家庭和畸形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叛逆少年,有藏身于他人房间的生活“失败者”,有“堂吉诃德”式独居于精神世界的民间画家……他们样貌各异,性格不一,但大都在平淡中潜伏着复杂的悲欢情感。

钟求是


“在地上有限的空间里延展出无限广阔的天空”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表示,在《地上的天空》里,钟求是对广阔人生和人性的呈现达到了新的高度,这部小说集是他写作生涯中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我对钟求是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叙事上有一种回环的力量,能够出其不意。而且他对日常生活与人性的丰富性有着过人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使得他的小说能够在地上有限的空间里延展出无限广阔的天空。”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认为,钟求是在呈现现实的同时营造出文学意象,并通过文学意象表达文学理想。“钟求是的叙述明显有两支笔,他写现实时十分冷峻,这支笔像一把锋利的刀,不动声色地划出血痕;而在表现文学的美好意象时,他的笔变得格外温柔、细腻,像南方湿润的春天飘着的绵绵细雨。‘地上的天空’就是一个最贴切地表现他文学理想的意象,他把文学比喻为天空,告诉人们即使深陷现实,同样可以与文学为伴。”

《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表示:“钟求是为小说的虚构中代入了非虚构情节,容纳了邮件、访谈、闲聊、报道、信件等异质性元素,将互联网、微信和手机变成小说的结构性因素,还善用虚实相间的‘障眼法’调动人们的阅读兴趣。”

《地上的天空》书封


“有谜人生”与“凡人英雄”

作家乔叶和钟求是是鲁院高研班的同学,这些年他们一直关注着对方的写作,她说,“孤独的姿态”是《地上的天空》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气质,“钟求是写了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他们生活在边缘、在窄处、在逼仄的地方,却努力地要活得高一点、宽阔一点、大一点、不俗一点,那种潜在的进步力量特别动人”。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表示,《地上的天空》所写的是一些非常特别的人,或者普通人特别的想法、特别的时刻,他们是钟求是刻意挖掘或者塑造出来的当代传奇、当代英雄,其实也是孤独的时代局外人。“只有中年晚期的钟求是,通过这些中年晚期的人物才能写出这样的小说,这些小说和我们每个普通人有关,钟求是小说里这些当代英雄的疲惫,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疲惫,我只希望他所书写的这些中年人念念不忘的少年传奇般的梦想,也会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闪光。”

中国作协创研部助理研究员贺嘉钰认为,钟求是能够看到生活中“沉默的理想主义者”,他着迷于那些看似普通又召唤着我们再回头看一看的人,他们或孤僻或不得意,总是“不响”,又满怀生命理想。小说里“我”时常出示为“真身”,一个常常提供帮助的作家穿行在叙事里,参与并解开了一个个有谜时刻。“钟求是不断写下的是‘有谜人生’与‘凡人英雄’。这样的英雄不一定要完成什么壮举,但他们对理想生活有想象,对想象充满勇气,并且有实现想象的行动。这些人的存在让小说显出迷人的气质。”

研讨会现场


内心的房间

“一个人的内心有很多房间,但大部分会在日常生活的消磨中被忽略,探寻并打开它们,这是作家要做的事情。”钟求是在后记里写道。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评价这些年钟求是的小说创作一路攀升,他认为《地上的天空》是一部传统小说和先锋小说结合的作品。“没有人知道人的心里究竟有多少秘密,就像没有人知道这个隐秘的世界有多深一样,钟求是恰到好处地勘探了人的情感秘密,这种文学认知既是时代性的,又是世界性的。”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大先认为,《地上的天空》通过异质空间结构的营造,通过类似于背向未来、凝视废墟的历史叙述,达成一种浪漫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理想和现实、飞翔和大地、浪漫和日常、例外与常态之间形成博弈结构,但钟求是没有将这个博弈结构处理成一般意义上现代主义小说中常见的剧烈冲突和对撞,而是把它处理成常态化和世俗化的稳定性结构。”

《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认为,《地上的天空》整体是宽阔、从容、厚重的中年写作,与先锋精神突出的早期作品相比,人生的阅历和心得开始大规模进入钟求是的小说。“《地上的天空》把沉默的中年人的内心呈现出来,把我们生活水平面以下那些隐秘的东西呈现出来,平时看着非常平凡,甚至是呆板的人,他的内心里面可能是一个诗人,这是小说家对人的发现。”

青年作家、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文珍也关注到钟求是关于人的隐秘的书写,她从写作的角度阐述,“钟求是有着非常充沛的好奇心和抽丝剥茧的耐心,他一点点挖掘真相,以一个隐藏视角或有限视角推动小说情节,里面的‘我’知道多少就跟读者说出多少,他绝不透露更多,但中间会有一些草蛇灰线,留给读者来解谜”。

钟求是表示,“尽管到了这个年龄,我的内心还有积极的气息、探究的欲望,希望自己往前走,不断往上生长,写出一批好的作品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