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何处生春早——徐扬画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考略

故宫博物院“2018年紫禁城过大年展”中,有一件展品尤为引人注目,就是《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

故宫博物院“2018年紫禁城过大年展”中,有一件展品尤为引人注目,就是《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此件作品是由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绘制,画面主体内容为清代乾隆时期的紫禁城全貌,正阳门大栅栏以及周边著名地区。在画面的不同位置还配有乾隆皇帝的二十首御制诗,为乾隆朝重臣于敏中所书,诗、书、画、意相得益彰,融洽异常。此幅画卷立意为迎接新春,皇家与民间共迎新春欣欣向荣的景象。

图一  清乾隆  徐扬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纸本设色  纵二五六厘米  横二三三·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宫廷画师徐扬及其创作《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用意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作者徐扬,字云亭,清苏州府吴县(今属苏州虎丘区)人,家住苏州阊门内专诸巷。《清代官员履历全编》记载徐扬生于康熙五十一年,卒年不详。[1]《苏州府志》记载徐扬前半生勤于读书,善画花鸟、人物、山水、界画。[2]清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第一次南巡至苏州,徐扬献上画作,其绘画才能颇得皇帝赏识,被选拔到宫中,进京后成为宫廷专职画师,供奉于“如意馆”。后又被钦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清代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编》记载:“六月初二日,员外郎郎正培奉旨:画画人张宗苍、徐扬每月前钱粮、公费照余省、丁观鹏一样赏给,于六月起。钦此。”丁观鹏、余省都是当时著名的宫廷画师,丁观鹏于雍正二年(1762)入宫供职,余省于乾隆二年(1737)入宫供职。[3]徐扬初入画院,就能与丁观鹏、余省这类入职多年的一等画画人享受同样优厚的待遇,可见徐扬的画艺水准之高,受到乾隆特别的恩待。《乾隆起居注》记载:“奉谕旨:内廷行走之县丞张宗苍,监生徐扬、杨瑞莲效力皆已数年,甚属黾勉安静。张宗苍年已及暮,著加恩赏给户部额外主事,徐扬、杨瑞莲著加恩赏给举人,一体会试。丙戌会试后,授内阁中书。”[4]由此可见,徐扬自从被召入宫中画院,乾隆就给予了他优厚的俸禄,而后恩赏举人和钦赐内阁中书,都特予照顾。

究其缘由,与徐扬陆续绘制一系列名篇巨制不无关系。如:《乾隆南巡图卷》、《平定回部献俘礼图卷》、《平定两金川战图册》、《盛世滋生图》、《西域舆图卷》、《苏州府城图》,徐扬非常善于构思和创作此类重大政治题材的鸿篇巨制,这一系列以军政大事和社会生活场景为主旨的写实作品,记录和歌颂了乾隆皇帝文治武功和乾隆朝的繁荣昌盛。《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也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品,通过徐扬在画幅中的题跋也可印证。

图二  清乾隆  徐扬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纸本设色  纵二五六厘米  横二三三·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内容为:“乾隆三十二年冬,御制生春诗二十首,命小臣徐扬汇绘全图,庄诵之下,仰见我皇上敬天顺时,尊亲赐福,孕含万有,纲举百端,自朝廷以及闾閤上下,神情体察,咸周兴会所至,拈毫立就,无非太和洋溢,盛德充周,抒性灵而彰至治诚,与乾坤合撰万物同春矣。臣资质愚钝,未能图写万一,幸蒙指示详明,敬谨揣摹,四阅月而始成。礼明乐备,昭盛世之文章,雪霁云蒸,羡阳春之祥瑞。祗缘葵小困之笃于向日几忘,管见之限于窥天谨摅愚忱,上呈睿鉴。臣徐扬拜于稽首敬跋。”[5]从中可以看出,徐扬此幅《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是根据乾隆皇帝的《生春二十首》御制诗为创作主题,在构图的过程中还得到了乾隆亲自指导,历时四个月完成此幅巨制。

图中所绘内容以及乾隆御制诗《生春二十首》创作缘由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是以紫禁城、正阳门大栅栏为中心,最北处为燕山山脉,作者用留白的方式表现山峦积雪的景象。画面北方可辨处为煤山,以及北海琼华岛、白塔、团城。最南边为大栅栏南端,最东边可辨处为天坛祈年殿,最西边为西苑太液池,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中南海。徐扬采用写实的方法描绘街道、建筑,主体画面中地理位置和地标建筑都清晰可辨,准确地表现了清乾隆年间北京内城和外城的景象。通篇观之气势恢宏,构图精妙准确。徐扬较好地将西画散点透视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相互融合,对画面表现愈加精当,特别是对细节的刻画更加写实,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在整幅画面中,最为难得的是在不同位置,配有乾隆《生春二十首》御制诗,均以“何处生春早”为起首,诗、书、画、意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在《乾隆御制诗集》中,题名为《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6]

图三  左  清乾隆  弘历  御笔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诗稿,故宫博物院藏;右  清乾隆  弘历  御笔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有序诗稿,故宫博物院藏


元微之即元稹,字微之,是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在诗歌、文学、小说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乾隆御制诗数量达四万余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追和唐代诗人的诗句,其中乾隆对元稹诗作的模仿值得特别关注。《乾隆御制诗集》中能够直接体现对其追和、模仿的作品,主要有:《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生夏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诗韵》、《生秋诗用元微之生春诗韵有序》、《生冬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诗韵》、《夜合用元微之韵》、《杂和唐元稹东川诗四首》、《拟元白诗二首并用其韵·元拾遗微之种竹》、《古筑城曲效元微之体亦反其意也兼用其韵》、《反元稹将进酒乐府》等。此外,朝中大臣还唱和乾隆追和元稹的诗作,如:钱陈群《恭和御制生春诗二十首元韵》,及《恭和御制生夏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诗韵元韵》;彭元瑞《恭和御制生春诗元韵》等。乾隆对元稹非常推崇,特别是对其《生春二十首》反复追和,将一年春、夏、秋、冬四季都用此韵创作,仅此就写成八十首追和诗。通过阅读,可以看出乾隆对元稹诗歌的结构体式、写作技法、韵脚把握、平仄对仗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系统学习和研究。《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第一句都汲取了元稹《生春二十首》中:“何处生春早,春生...中”的体式,整首诗的韵脚也都采用“中、风、融、丛”。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与乾隆御制《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诗

徐扬在此画上的题跋:“乾隆三十二年冬,御制生春诗二十首,命小臣徐扬汇绘全图。”[7]可知《生春诗意北京图轴》是徐扬根据乾隆御制诗《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为主题绘制而成,并在紫禁城内外标注上相关御制诗。这二十首乾隆御制《生春诗》,结合了天象、气候、宫制、民俗等方面,表现清代宫廷和百姓共迎新春的景象。

根据乾隆御制诗《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排列顺序,首先是关于天象和气候的两首诗,都属于自然环境范畴,所以一并探讨。

何处生春早,春生斗柄中。丽天居北宿,指艮转东风。玉杓垂如注,璇玑象已融。拱辰恒近极,率领众星丛。

图四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斗柄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东北方的天空中


“春生斗柄中”诗,在图中的位置位于画面东北方的天空中。所谓“斗柄”是指北斗七星,其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瑶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诗中“指艮转东风”,艮为八卦之一,位于八卦图的西北方向。按照北斗七星一年四季运转的轨道,斗身的“天璇”和“天枢”星指向西北的时候,斗柄“开阳”和“瑶光”星指的方向正是东方,与诗中所述“转东风”一致。《鹖冠子》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8]乾隆将天象作为赞颂新春的开篇诗,符合其一贯推崇的“敬天法祖”思想,统领全局。

何处生春早,春生积雪中。照墀常若月,栖瓦不妨风。扶脊离离闪,垂檐滴滴融。宫鸦能避冷,枝入万年丛。

图五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积雪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远山处


“春生积雪中”诗,在图中的位置位于画面里远山处。徐扬采用了留白的方式,表现出燕山山脉积雪的景象。诗中由远山到紫禁城中的建筑,由积雪到“离离闪”、“滴滴融”,都表现出冰雪消融,一派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画面,以此预示春天不再遥远,已经来到身边。

接下来几首御制诗配图的地方,位于紫禁城内和皇家属地内,我们将之归纳为宫俗,或者可以说属于清宫典礼的范畴。其大部分诗句的共同之处都在于乾隆皇帝是御制诗中的主角。

何处生春早,春生书福中。迎年应腊朔,施恵守家风。凤篆鹓班布,硃笺墨渖融。堂廉钦敛锡,云蕞漫言丛。

图六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书福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重华宫处


“春生书福中”诗,作为乾隆《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中,关于宫俗或典礼中第一首的御制诗,可见在元旦(清代指春节)庆典中的重要性,在图中位于重华宫。诗中“迎年应腊朔,施恵守家风”,说明每在农历十二月初一日,皇帝开笔书福迎接新春,开启了宫廷三大典礼之一—元旦的序幕。而“施恵守家风”,表明乾隆在腊月开笔赐福是延续了祖训,是其“敬天法祖”思想的又一具体表现。皇帝书福在宫廷典礼中称为“赏赐福字仪”,《国朝宫史》记载:“每岁十二月初一日,懋勤殿首领太监陈龙笺、大笔、墨海于重华宫祗候,皇帝以‘赐福苍生笔’书‘福’字十余幅贴各宫。自是将军、督抚奏函至,并御书缄赐之。十五、六等日,召御前大臣、侍卫至重华宫;二十六、七等日召诸王大臣、内廷翰林等至乾清宫,(先期,奏事处具名签以请,钦定若干人,分日颁赐,乃下内阁通传,至日集干清门祗候)赐‘福’字。”其仪:王公、大臣等与领‘福’字者,俱以次集阶下肃俟,(宫殿监豫传各首领太监集庭内执事)皇帝御座。(重华宫于殿中,乾清宫于西暖阁)懋勤殿首领太监具高案笔墨,皇帝亲洒宸翰,书‘福’龙笺。每书一幅,王公、大臣等一人进至御案前跪,书毕,叩首祗领,兴,太监二人恭捧前行,随而出。余依次跪领如仪。”[9]图中,重华宫外恰有太监手捧红色龙笺等敬候的画面,与上述相符。

何处生春早,春生冰戏中。踉?蹴飞雪,扪?搏惊风。讵数跳丸捷,非讹蹙鞠融。论功遍行赏,凫藻羽林丛。

图七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冰戏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西苑太液池的中海


图八  御制冰嬉赋册  故宫博物院藏


“春生冰戏中”诗,在图中的位置为西苑太液池的中海。冰戏,亦称冰嬉,是清代宫廷传统迎新春的项目之一。《满洲老档秘录·冰戏》记载天命八年(1623)正月,努尔哈赤在太子河冰面上举行了一场影响很大的庆典活动,努尔哈赤与后宫妃嫔,以及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悉数参加。[10]冰戏活动在乾隆朝达到鼎盛,在《乾隆御制文集》中《冰嬉赋》序中,乾隆称冰戏为“国俗”。[11]《日下旧闻考》中也提到:“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12]《清稗类钞》记载:“年例,十二月于西苑三海阅冰嬉。”[13]诗中提到“论功遍行赏”,是指为确保冰戏典礼能够顺利举行,宫廷还制定了奖赏制度。《皇朝文献通考》记载:“陈伎毕恩赏银两,头等三名,各赏银十两;二等三名,各赏银八两;三等三名,各赏银六两;其余兵丁,各赏银四两,俱由内府广储司支给。”[14]乾隆观看冰戏既有检阅皇家武事、迎新春含义,又是其奉母尽孝的一种方式。《乾隆御制诗集》中《腊日悦心殿侍皇太后膳即景得句》:“年年慈豫奉嘉平,更喜琼华雪始晴。千里麦欣壅秋本,几峰树讶发春荣。彩屏节事遐龄祝,镜浦冰嬉例赏行。此日悦心真是悦,然吾岂敢忘持盈。”[15]据《乾隆起居注》记载每年腊月前后,乾隆都请皇太后赴瀛台阅冰戏。如:(乾隆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甲午,上诣大高殿行礼,奉皇太后幸悦心殿侍早膳,瀛台遐瞩楼阅冰嬉;[16](乾隆二十年十二月)初八日丁未,上诣大高殿行礼毕,奉皇太后悦心殿侍皇太后早膳,幸瀛台阅冰嬉。[17]

何处生春早,春生春帖中。讵云期应节,亦欲验歌风。传字惟苏轼,谈经孰马融。准今还酌古,藻掞翰林丛。

图九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春帖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文华殿处


“春生春帖中”诗,在图中位于文华殿。春帖,又称春帖子﹑春端帖﹑春端帖子。中国民俗文化,是一种于“立春”日剪帖在宫中门帐上书有诗句的帖子,盛行于宋代。清代进春帖子制度见于《国朝宫史》:“每岁立春之前,南书房翰林等恭进春帖子词。岁内立春者,在二十日以前进;新岁立春者,在二十日以后进。交懋勤殿首领太监恭呈御览后,陈设乾清宫西暖阁温室内案上。将旧岁春帖子词换出收贮懋勤殿,仍颁赐诸翰林福字笺暨笔墨、笺纸等物。”[18]诗中“传字惟苏轼,谈经孰马融”,提到苏轼是因为春帖盛于北宋,且在乾隆朝仍有大量苏轼春帖子墨迹和碑帖存于三希堂。马融则是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尤长于古文经学。文华殿正是清代举行经筵之礼的地方,翰林院的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等都在此充当经筵讲官。所以,乾隆将“春生此春帖中”的诗句与文华殿联系起来,也是对朝中翰林的期许和褒奖。

图十  清  汪由敦  苏轼春帖子词轴  纸本墨笔,纵一一五·五厘米  横五九·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御制诗集》有《腊月廿五日立春拟春帖子》:“万物含韶律,千门飏瑞烟。双春连一岁,一气转双年。鸿龙玉斗运无休,京兆青旗迓土牛。腊鼓喧鸣春草发。一年农事又从头。”[19]

何处生春早,春生颁赐中。北羊肥带冻,东鹿整干风。绣袋星辰烂,彩笺粉碧融。恩波教共沐,足傲小山丛。

图十一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颁赐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西华门内


“春生颁赐中”诗,在图中位于西华门内,人来人往,或在肩膀上扛着羊,或两个人抬着鹿,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元旦颁赐亦为清代宫廷传统,早在康熙朝就有相关记录:“(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四日)是日,上颁赐在京大小各衙门官员鹿、狍、鲜鱼。”[20]乾隆朝除了赏赐“北羊”、“东鹿”,更有优待文人之制:“(乾隆四年正月初二日)颁赐彩笺、笔墨有差,诸臣谢恩。”[21]正如诗中所言:“彩笺粉碧融。”乾隆以此恩待宫中各级官员,共庆元旦佳节。

何处生春早,春生献岁中。慈宁临正旦,长信启祥风。率拜王公集,秩陈礼乐融。思齐千万寿,筹满海山丛。

图十二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献岁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慈宁宫处。画中乾隆皇帝身着龙袍,率领王公大臣在长信门外,正准备往慈宁宫向崇庆皇太后献岁行礼拜年。


“春生献岁中”诗,在图中位于慈宁宫。画面中正是乾隆皇帝身着龙袍,率领王公大臣在长信门外,正准备前往慈宁宫向崇庆皇太后献岁行礼拜年。《国朝宫史》记载:“(元旦)皇帝率王公、文武群臣诣慈宁宫行礼。”[22]与诗中所述“慈宁临正旦,长信启祥风。率拜王公集,秩陈礼乐融”十分吻合。《国朝宫史》中也记载了关于“秩陈礼乐融”的内容:“中和韶乐作。元旦奏‘元平之章’,曰:“维天眷我皇,四海升平泰运昌。岁首肇三阳,万国朝正拜帝阊。云物奏嘉祥,乘鸾辂,建太常。时和化日长,重九译,尽梯航。”[23]说明乾隆向皇太后献岁行礼过程中,还有礼乐之制。在此图中,元旦之日紫禁城内庆典活动甚多,乾隆唯把自己的形象设定在慈宁宫外,准备向皇太后献岁行礼,可见其对孝道十分重视,也是他“以孝治天下”思想的体现。

何处生春早,春生元会中。一年钦首祚,万国觐同风。淑律鸾旗展,初阳凤阙融。普天人益岁,喜气上眉丛。

图十三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元会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太和殿前


“春生元会中”诗,在图中位于太和殿前,场面宏大。元会,亦称元会宴,即皇帝于元旦朝会群臣。古代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为朝会。清代朝会有两种,一为大朝,一为常朝。大朝指皇帝于万寿、元旦、冬至及大庆之日御正殿授群臣朝贺;常朝指皇帝平日召见文武官员,处理政务。《清史稿》记载:“凡元正朝会,岁有常经。遇万寿正庆,或十年国庆,特行宴礼。乾隆三十五年、五十五年,圣制元会作歌,宴仪如前。惟行酒后,庆隆舞进,司章歌作,司舞饰面具,乘禺马,进扬烈舞。司弦筝阮节抃者,以次奏技,喜起舞。大臣入,行三叩礼。循歌声按队起舞,歌阕,笳吹进,番部合奏进。内府官引朝鲜俳,回部、金川番童陈百戏,为稍异耳。”[24]当时为乾隆三十三年元旦,是为大朝,并非特行宴礼。

何处生春早,春生布令中。十行无靳泽,万里有从风。水旱加月赈,闾阎几景融。叮咛谕大吏,毋使弊滋丛。

图十四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布令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紫禁城外箭楼城墙上


“春生布令中”诗,在图中位于紫禁城外箭楼城墙上。诗中所述“十行无靳泽,万里有从风。水旱加月赈,闾阎几景融”,可知布令内容为赈济发生水灾的地区。《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布令中”后有小字注示:“凡岁腊例定恩旨,于新正以次颁发上年江南、江西、湖广、濵江之区,因江涨泛溢,被水者除循例抚恤外,并谕按户分别展赈一月两月有差。”《清实录》记载:“(乾隆三十三年戊子春正月)谕:上年湖北省黄梅等十三州县,并屯坐各州县之武昌等七卫,夏秋闲被水灾,业经该督等,照例分别抚恤加赈,概行加赈一个月。又谕:上年江西省南昌等一十三县,偶被偏灾,业经降旨该抚等,各加赈两个月。”[25]皇帝都在每年腊月恩旨赈济受灾之地,新正时颁布政令抚恤加赈,以此恩待百姓,迎接新春。

何处生春早,春生彩胜中。金蜂浑出蛰,玉燕欲翻风。麦穂丰年兆,昙花瑞气融。裁罗还叠锦,斗巧翠鬟丛。

图十五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彩胜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箭亭前


“春生彩胜中”诗,在图中位于箭亭前。彩胜又称为幡胜,以五色纸或绢制成,剪制成小旌旗、燕、蜂、蝶、金钱等形状,或挂于竹竿上为春幡,或戴于头上为胜,以迎接春天到来。《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编活计档》中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日记载:“员外郎四德、库掌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宁寿宫景祺阁门外夔龙门外两边,换嵌玉挂屏做春屏彩胜一对,景祺阁门外穿堂元光门两边,换节画成做春屏彩胜一对,萃赏楼下面西宝座靠背上,换方琮画斗亦做春屏彩胜一对,钦此。”[26]《国朝宫史》记载:“每岁立春日,宫殿监传知各宫殿首领太监等,悬挂春屏彩胜,次年二月初三日撤下收贮。本处若遇新岁立春,则于十二月二十四日悬挂,春屏彩胜其撤收之日与前同。”[27]在清代宫廷中,悬挂春屏彩胜是每年立春日又一重要典礼活动。

何处生春早,春生挑菜中。铺帘平护冻,植障曲防风。七种堆盘翠,五辛熨齿融。底须蕴火廹,紫绿自分丛。

图十六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挑菜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西苑太液池西侧


“春生挑菜中”诗,在图中位于西苑太液池西侧。诗中“七种堆盘翠,五辛熨齿融”,为清代宫廷元旦时期的习俗。《御定月令辑要》关于“七种”的记载:“(正月)初七日,七种羮,原《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以七种菜为羮。”《御定月令辑要》关于“五辛”的记载:“(正月)初一日,五辛盘,原《风土记》月正元日,本草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辛辣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28]乾隆御制诗中也有诸多关于“七种”和“五辛”的内容,如《人日》:“三春欣孟序,七日是灵辰。银燕镂双胜,雕盘试五辛。”[29]《新春奉皇太后重華宫小宴》:“鱼龙曼衍频陈瑞,火树茏葱待熻光。七种预挑人日菜,万年先进上元觞。”[30]

何处生春早,春生祈谷中。上辛传汉制,元日溯周风。匏爵三升肃,箫韶九奏融。屏营吁绥屡,丰徧黍禾丛。

图十七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祈谷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祈年殿处


“春生祈谷中”诗,在图中位于祈年殿。《大清会典》记载:“順治元年定,每年正月上辛日,祭上帝于大享殿,行祈谷礼。”[31]大享殿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名为祈年殿。祈谷礼的时间并不完全在上辛日举行,次辛日和下辛日举行的情况也都有发生。乾隆还对祭祀礼仪更定,《清史稿》记载:“(乾隆)七年,定郊祀致斋,帝宿大内二日,坛内斋宫一日。”[32]

乾隆御制诗中也有关于祈谷的诗句,如《乙卯上辛祈谷前一日诣斋宫住宿有作》:“肃诣斋宫此宿斋,銮仪弗作乐晨排。百年富庶皇都景,物阜民熙溢九街。”[33]《祈谷礼成述事》:“谷日逢辛举祈谷,民天国本实殷心。崇坛岁捧六旬璧,和頀恭聆九奏音。正统中华百五十,昊恩帝纪授终临。明年大祀敬应子,不尽渊怀感切忱。”[34]

上述御制诗与在图中的位置都是紫禁城皇家属地内,余下的御制诗在图中位置为前门大栅栏等地,诗中所述为迎元旦的民俗活动,许多习俗仍然传承至今。

何处生春早,春生腊鼓中。毛员鸣送冷,腰细响随风。草纽芽将发,虫坯户渐融。冬冬绕街巷,忙煞小儿丛。

图十八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腊鼓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宫墙外住宅街巷中


“春生腊鼓中”诗,位于图中宫墙外住宅街巷中。画面里小童左手持鼓,右手敲击,表现出喜气洋洋迎接新春的气氛。腊鼓是民间在腊月的一种习俗,《荆楚岁时记》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35]《清史稿》中记载:“腊鼓催春天地通。”[36]腊鼓已经不止于为民间的习俗,在清代宫廷元旦庆典中也有体现。乾隆御制诗《腊月二十一日立春拟春帖子》:“腊鼓摐摐奏雅寅,不须人日始成人。金屏玉帖迎青令,甲子中元第一春。”[37]

何处生春早,春生三素中。玉楼云作盖,金阙驾随风。紫绿白无杂,郁纶囷有融。最怜凝望者,迷目八轮丛。

图十九  《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局部之“春生三素中”诗及相关画面。该诗题于画中右上大片云彩之上


“春生三素中”诗,位于图中右上部分,大片云彩之上。所谓“三素”,即三素云。北宋道教著作《云笈七签》记载:“立春清旦北望,有紫、绿、白云者,是太上三元君三素飞云也。”[38]由此可以看出,乾隆对于汉地元旦文化接受至深,也体现在道教方面。其御制诗中,在立春前后常有提及“三素”的内容。如,《(乙亥)岁朝试笔》:“银燕祥凝春日帖,铜仙庆叶岁朝图。晓来三素云东见,闻说三元谒玉都。”[39]《(乙酉)元旦试笔》:“晓瞻三素丽璇霄,元祚虔求玉烛调。喜爆声霆岩穴听,祥霙积地簸钟消。”[40]

图中还有“春生盆卉中”诗、“春生馈岁中”诗、“春生守岁中”诗、“春生爆竹中”诗、“春生仙木中”诗、“春生元夕中”诗,所述内容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春节习俗,其中馈岁源自北宋的年俗,是指年底人们互赠礼物;仙木是指元旦用桃木板悬挂门上,以辟邪鬼;元夕,即上元节,我们所说正月十五元宵节。

徐扬画《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结合乾隆《生春诗二十首》,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生动而详实的清代乾隆朝过年景象。其中二十首御制诗先后顺序是按照时间排列的,由腊月初一起首,到除夕、元旦,最终于上元节,非常清晰地将清代元旦的宫俗和民俗文化呈现出来。进入腊月初一最先由皇帝在重华宫开笔书福,腊月初八鸣蜡鼓,立春日帖春帖子、挂春屏彩胜。图中描绘腊月进行的活动还有阅示冰戏、颁赐群臣、摆放盆卉、观三素云、馈岁。除夕进行的活动有放鞭炮、合家守岁。元旦进行的活动有献岁、举办元会、颁布政令、挂仙木、食五辛盘,正月举行的活动有行祈谷礼、食七种羹、庆元夕节。当然,图中没有涉及到的元旦前后清代宫廷典礼和习俗也还有很多,如:元旦皇帝内廷庆贺仪、元旦皇太后庆贺仪、元旦皇帝和皇后赴坤宁宫祀神仪、元旦皇帝赴钦安殿斗香仪、元旦乾清宫家宴仪(包括除夕)、元旦乾清宫曲宴廷臣仪(包括除夕、上元节)、立春日进春仪、腊月二十四日安设天灯、腊月二十六日张挂春联和门神、腊月二十六日张挂宫训图、腊月悬挂椒屏岁轴等等。此幅徐扬画《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不仅为我们探索清代宫廷叙事画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料,更为我们研究清代元旦典礼展现出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当然其中所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值得深入探讨。

——————————

注释:

[1]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全编》第二十卷475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2]陈思主编:《苏州府志》第二十卷189页,江苏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编》第十八卷350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历朝起居注合集》卷十二,清高宗(乾隆十八年九月)52页,中华书局,2016年11月第一版。

[5]见《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中徐扬题跋。

[6]《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卷37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7]见《弘历生春诗意北京图轴》中徐扬题跋。

[8](先秦)鹖冠子撰:《鹖冠子》57页,中华书局,1920年刊本影印版。

[9](清)鄂尔泰编纂:《国朝宫史》69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10](清)金梁辑:《满洲老档秘录》167页,民国二十二年金氏刊本。

[11]《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二十四卷页28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12](清)于敏中编纂:《日下旧闻考》259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13](清)徐珂:《清稗类钞》343页,中华书局,1996年6月第一版。

[14](清)高宗敕撰:《皇朝文献通考》一七五卷2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

[15]《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三十四卷页16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1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历朝起居注合集》卷十一,清高宗(乾隆十七年十二月)271页,中华书局,2016年11月第一版。

[1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历朝起居注合集》卷十四,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十二月)139页,中华书局,2016年11月第一版。

[18](清)鄂尔泰编纂:《国朝宫史》148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19]《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三十四卷页16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2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历朝起居注合集》卷十四,清圣祖(乾隆十二年十二月)392页,中华书局,2016年11月第一版。

[2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历朝起居注合集》卷四,清高宗(乾隆四年正月)245页,中华书局,2016年11月第一版。

[22](清)鄂尔泰编纂:《国朝宫史》8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23](清)鄂尔泰编纂:《国朝宫史》8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24]《清史稿》八十八卷9562页,中华书局,1977年12月第一版。

[25]《清实录》第十册,高宗纯皇帝实录八零二卷810页,中华书局影印,1986年5月第一版。

[2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三十五卷587页,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27](清)鄂尔泰编纂:《国朝宫史》148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28](清)李光地著:《御定月令辑要》293页,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5月第一版。

[29]《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三十七卷页39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30]《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一卷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31](清)伊桑阿编纂:《大清会典·康熙朝》五十七卷103页,凤凰出版社,2017年6月第一版。

[32]《清史稿》六十四卷6771页,中华书局,1977年12月第一版。

[33]《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九十三卷页25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34]《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九十三卷页25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35](晋)宗懔著:《荆楚岁时记》127页,影印本。

[36]《清史稿》七十九卷891页,中华书局,1977年12月第一版。

[37]《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十九卷页52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38] (宋)张君房著:《云笈七签》75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

[39]《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五十四卷页18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40]《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四十三卷页37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王彦,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宫廷历史、宫廷原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