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艺术

非遗技艺的现代表达:看年轻艺术家的视角与解读

传统非遗技艺如何在当下交织出新的艺术形式?正在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举办的一场展览或许可以给予启发。

传统非遗技艺如何在当下交织出新的艺术形式?正在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举办的一场展览或许可以给予启发。从对竹艺骨架、裱糊、剪纸工艺等的运用,到以陶瓷为媒介的当代创作,再到将工艺运用于家居设计,年轻的艺术家们用现代的视角解读传统,用创新的手法重塑经典。这场名为“传承与新声:新一代的艺术脉动”的展览旨在展现非遗技艺如何在新一代创作者手中焕发新生。

展览现场


2024年3月2日,展览“传承与新声:新一代的艺术脉动”与“晒:传承与新声·影像特展”在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对外展出。澎湃新闻了解到,前一展览汇集了三十多位年轻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涵盖多种形式与风格,皆是一次对传统艺术的焕新创作;后一展览则是3位摄影艺术家依据传统摄影工艺为媒介的影像探索。

展览现场,以传统图案为灵感创作的作品 


在“传承与新声:新一代的艺术脉动”展览现场,古老的技艺不再只是回忆中的影像,而是化作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些作品是时间的容器,承载着过去的智慧与记忆,也是当下年轻人创造力的证明,与当代的语境和审美相融合。对于该展览,策展人周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们好奇当下的年轻艺术家是如何看待传统工艺,并如何利用这些传统的图案、配色、材质等去展现新的内容。我们希望展现一些以传统工艺为灵感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品、设计品,并被更多大众传播。”

进入展厅,可以看到艺术家刘春寒的《风筝花朵》,该作品展示了与潍坊风筝非遗工作坊合作的成果,通过特别烤制的竹艺骨架和精确裱糊工艺,将传统风筝制作与花朵植物造型相结合,呈现出新颖的传统工艺形式。艺术家周逸乔的系列作品中的《兰花指I之一/二/三》,其利用大漆等材料勾勒兰花指的形象,展现了极具工艺特色的表现手法,将蛋壳、螺钿等传统工艺材料与新工艺材料相结合,创造出不同手指形态。

周逸乔《兰花指I之一/二/三》


贺晓琪作品《流火的七月》


边上,艺术家贺晓琪的作品《流火的七月》意在探索女性和自然的关系,通过榉木雕刻浮雕和锌板抹墨蚀刻画等方式呈现了画面的深度。同样与绘画有关的还有张宇捷的《烛光与花》,这是利用细木镶嵌技法创作的小尺幅作品,展现了一场烛光与静物之间的无声对话。而刘斯婷的岩彩画《缚》通过“我是生而自由的,却又活在无处不在的束缚中”这一主题,探讨了人生的自由与束缚。在转角处,刘凡祎的作品《方寸之间》以窗棂为创作对象,反映了窗与人的关系,以及人文与自然的交融。

刘凡祎《方寸之间》


金天博作品《一只飞不起来的风筝》


展览中,有不少以为陶瓷为创作基础的作品。如在一组陈列中,金天博的陶瓷风筝作品《一只飞不起来的风筝》将破碎的瓷片和中国传统纸鸢相结合,展现出精美的陶瓷风筝却始终被一根线所束缚;而在陶瓷风筝之下,则是郭龙飞的《Broken Sneaker》《Polaroid》和《Year of the Dragon》,皆是利用瓷器碎片和陶瓷等材料进行的当代创作。而冉舒羽的作品《胎盘》通过陶瓷盘、瓷板画的表达方式,探讨生命的诞生与孕育。任徐乙凡的《枕头花器-生肖系列之龙抬头》是与景德镇本地传统师傅合作,作品结合了陶瓷、银和毛球,展现了龙的神秘与灵动。

在对于传统图案的运用中,王金妹的《Interlock》以自然植物图案为灵感,通过手工染色的方式探索色彩与图案的构成美感。吴汶倩的立体剪纸作品《茧园:双生相》探讨了亲密关系中共生与献祭的关系。而陶梓萌创作的装置作品《柿影叠花》,则重新演绎了祥物文化。

展览现场,周悦作品《庆典》


编织,既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也是现如今的当代艺术家所喜爱运用的技巧。策展人周悦就是一位纤维艺术家,她的作品《庆典》从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以明月代替相思的诗词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带有奇幻色彩的编织作品。而艺术家虞师菁的《SOFT VASE》系列则是通过回收服装辅料创作而成。

虞师菁《SOFT VASE》系列


丁馥霓蚕丝灯《竹》


此外,展览中也有不少以传统工艺为灵感的家居设计。例如,丁馥霓的蚕丝灯《竹》灵感源自宜兴的竹海,将竹的形态赋予灯具,体现了竹的清幽与人的清高、雅逸和气节。彭佳琪的陶瓷壁灯作品《Imperfect Perfect》,意在对设计的材料进行探索。而魏小盐的《冬眠系列 - 霜花 - 灯》和《冬眠系列 - 玫瑰 - 椅》以冬眠为主题,运用透明材料捕捉绝对纯净的光线,展现出冬天的柔美与寂静。

展览现场,魏小盐《冬眠系列 - 玫瑰 - 椅》


相较于传统的非遗技艺展示,周悦更倾向于向观众展现年轻化的工艺。她认为,手工匠匠心的东西一直都在,但由于传播难度和制作的时间成本很长,过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很难进入年轻人的视线,作品的吸引力也会下降。“在当下,用新的方式去展现,才能更好地将传统工艺技法一代代传承下去。比如,在数字时代下,传统工艺元素也能通过数字形式出现。在多媒体展区里,张一然创作了多媒体互动体验装置《面具下》,用数字化的表达来呈现中国传统戏剧脸谱文化。”

“晒:传承与新声·影像特展”展览现场


另一场展览“晒:传承与新声·影像特展”通过传统摄影工艺为媒介,融合了三位艺术家的摄影、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以“晒”为主题,探索光影之美,传达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与感悟,让传统摄影工艺重回阳光之下。

罗尔成摄影作品


其中,罗尔成的蓝晒影像作品《泡影》,通过蓝晒的方式记录泡沫变化的过程。 项目关注江南水乡水体的自然变化,从苏州周边水域提取泡沫进行影像记录。

沙蓦的摄影作品《虚假景观》,将大多来源于日用品的材料,模拟成真实?景,并把它们拍摄下来。借用这种反讽的形式,表达对于当今社会环境的一些现象的理解和态度。

展览现场,沙蓦、李佳昕摄影作品


李佳昕的影像作品《声音景观》,把歌曲通过与红、绿、蓝三原色相连接,音乐的播放?度和光的强弱决定了光在感光相纸中所留下的痕迹。从听觉转换为视觉的过程中,在音乐和摄影中构建起一座桥梁;在影像作品《种菌》中,将胶片作为菌类的培养皿,让图像的创作形成另一种可能; 在影像作品《物品的用途》中,艺术家将玻璃砖反复寄送,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独特印记,昭示着人际之间的痕迹。

策展人陈洋仪告诉记者,“在这里,我们对于艺术家的选择是要结合传统摄影工艺和内容上的创新。我想传递的一个概念是,抓住日常中所有小而美的,容易被别人遗忘、忽略的东西,并通过影像的形式再次呈现出来。”

展览将展至3月31日。

热门文章排行